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8430发布日期:2020-08-07 18:4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地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地砖。



背景技术:

地砖是一种地面装饰材料,也叫地板砖。用黏土烧制而成。规格多种。质坚、耐压耐磨,能防潮。有的经上釉处理,具有装饰作用。多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现有的地砖在铺设时,一般是铺设在沙砾上侧,以便于助于地砖进行排水,而沙砾的不具有固定性,经常会导致地砖下陷形成凹槽,下雨时凹槽内部容易囤积水,无法排出。

为此,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地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地砖,安装时,将底端地砖通过混凝土进行固定,使得底端地砖在使用时不会产生移动,底端地砖上侧为矩形设置,在拼接时,形成水槽,下雨时,水通过上端地砖伸入水槽内部,便于进行定向流动,具有较好的排水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地砖,包括上端地砖和底端地砖,所述上端地砖和底端地砖均为矩形设置,所述上端地砖位于底端地砖上侧,所述上端地砖底端和底端地砖上侧均为梯形设置,所述上端地砖底端四周设置有插槽,所述底端地砖上端四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与底端地砖为一体设置,所述插杆插入插槽内部。

底端地砖用于铺设在混凝土层上侧,用于对的上端地砖进行支撑,上端地砖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的铺设,插杆用于插入插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插槽底端设置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与插槽为一体设置,所述锥形槽大口径端向下。

锥形槽大口径端向下,便于插杆快速而又准确的插入插槽内部,加快上端地砖的铺设速度。

优选的,所述上端地砖上侧设置有摩擦条,所述摩擦条与上端地砖为一体设置。

摩擦条的设置用于增加上端地砖上表面的摩擦力,避免行人在行走时,上端地砖上表面摩擦力较小,出现打滑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底端地砖底端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与底端地砖上侧为一体设置。

凸条的设置能够增加底端地砖底端与缓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底端地砖安装的更加的稳定,使得底端地砖不易从混凝土上侧脱落。

优选的,所述插杆底端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与插杆为一体设置。

限位台用于限制上端地砖和底端地砖之间的距离,使得上端地砖和底端地砖留有空隙,在下大雨时,通过上端地砖和底端地砖之间空隙快速的将水排出。

优选的,所述上端地砖两侧设置有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与上端地砖为一体设置,所述弧形凸块嵌入弧形槽内部,所述弧形槽位于上端地砖两侧。

铺设上端地砖3时,将弧形凸块8嵌入弧形槽7内部,使得相邻的上端地砖衔接的更加的紧密,不易产生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底端地砖通过混凝土进行固定,使得底端地砖在使用时不会产生移动,底端地砖上侧为矩形设置,在拼接时,形成水槽,下雨时,水通过上端地砖伸入水槽内部,便于进行定向流动,具有较好的排水性;

2、本实用新型,铺设上端地砖时,将弧形凸块嵌入弧形槽内部,使得相邻的上端地砖衔接的更加的紧密,不易产生移动;

3、本实用新型,限位台用于限制上端地砖和底端地砖之间的距离,使得上端地砖和底端地砖留有空隙,在下大雨时,通过上端地砖和底端地砖之间空隙快速的将水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端地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端地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端地砖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端地砖;2、凸条;3、上端地砖;4、插杆;5、限位台;6、摩擦条;7、弧形槽;8、弧形凸块;9、插槽;10、锥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地砖,如图1-4所示,包括上端地砖3和底端地砖1,上端地砖3和底端地砖1均为矩形设置,上端地砖3位于底端地砖1上侧,上端地砖3底端和底端地砖1上侧均为梯形设置,上端地砖3底端四周设置有插槽9,底端地砖1上端四周设置有插杆4,插杆4与底端地砖1为一体设置,插杆4插入插槽9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端地砖1用于铺设在混凝土层上侧,用于对的上端地砖3进行支撑,上端地砖3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的铺设,插杆4用于插入插槽9内部。

具体的,如图3所示,插槽9底端设置有锥形槽10,锥形槽10与插槽9为一体设置,锥形槽10大口径端向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锥形槽10大口径端向下,便于插杆4快速而又准确的插入插槽9内部,加快上端地砖3的铺设速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端地砖1用于铺设在混凝土层上侧,用于对的上端地砖3进行支撑,上端地砖3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的铺设,插杆4用于插入插槽9内部。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上端地砖3上侧设置有摩擦条6,摩擦条6与上端地砖3为一体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摩擦条6的设置用于增加上端地砖3上表面的摩擦力,避免行人在行走时,上端地砖3上表面摩擦力较小,出现打滑的现象。

具体的,如图2所示,底端地砖1底端设置有凸条2,凸条2与底端地砖1上侧为一体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条2的设置能够增加底端地砖1底端与缓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底端地砖1安装的更加的稳定,使得底端地砖1不易从混凝土上侧脱落。

具体的,如图2所示,插杆4底端设置有限位台5,限位台5与插杆4为一体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台5用于限制上端地砖3和底端地砖1之间的距离,使得上端地砖3和底端地砖1留有空隙,在下大雨时,通过上端地砖3和底端地砖1之间空隙快速的将水排出。

具体的,如图4所示,上端地砖3两侧设置有弧形凸块8,弧形凸块8与上端地砖3为一体设置,弧形凸块8嵌入弧形槽7内部,弧形槽7位于上端地砖3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铺设上端地砖3时,将弧形凸块8嵌入弧形槽7内部,使得相邻的上端地砖3衔接的更加的紧密,不易产生移动。

工作原理:铺设时,先将混凝土铺设在地表上侧,将底端地砖1整齐的铺设在混凝土层上侧,铺设完成后将上端地砖3铺设在底端地砖1上侧,在铺设上端地砖3时,将上端地砖3底端的插槽9套在插杆4内部,一边与对上端地砖3和底端地砖1进行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