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区桥梁用雨水集中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0402发布日期:2020-10-28 12:0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湿地景区桥梁用雨水集中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地景区桥梁用雨水集中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和图2,包括桥墩1和桥梁2,所述桥梁2设置于桥墩1上;所述桥梁2上开设有泄水槽4,所述泄水槽4中开设有泄水孔5,所述泄水孔5中贯穿设有桥梁雨水管6。将桥梁2上桥面收集的雨水,就近排入桥墩1侧面的桥梁雨水管6,然后向下排入湿地水体中。

上述现有技术,桥梁雨水管裸露在外,与景区环境不协调;桥面收集到的雨水直接排入湿地水体中,易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地景区桥梁用雨水集中排放系统,其优点是通过桥梁雨水管和雨水纵管吊架固定在桥梁内,从而避免桥梁雨水管裸露在外,影响景区环境的美观;同时也避免了桥面雨水直接排入湿地景区水体而造成水体污染,对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湿地景区桥梁用雨水集中排放系统,包括桥墩和位于所述桥墩上的桥梁,所述桥梁上开设有伸缩缝;所述桥梁的桥面上设有用于排泄雨水的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中贯穿设有桥梁雨水管,所述桥梁雨水管下端设有用于排放桥面雨水的排水组件;

所述排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桥梁内的雨水纵管和用于架设所述雨水纵管的雨水纵管吊架,所述雨水纵管与桥梁雨水管相连通。

所述雨水纵管远离所述桥梁雨水管的一端设有用于雨水净化的净化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桥墩用于支撑桥梁,伸缩缝用于避免桥面受到温度的变化出现裂缝或破坏桥面。当桥面出现雨水时,雨水从泄水孔中排到桥梁雨水管中,然后雨水排放到雨水纵管中,雨水沿着纵管的倾斜度排入到两侧桥台后面的净化组件中,从而对雨水进行净化。

雨水纵管吊架用于将雨水纵管固定在桥梁内,从而稳定固定了雨水纵管的位置,进而可以稳定的进行雨水排放;

桥梁雨水管和雨水纵管均埋设在桥梁内,从而避免桥梁雨水管裸露在外,影响景区环境的美观;同时也避免了桥面雨水直接排入湿地景区水体而造成水体污染,对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净化组件用于将桥面上的雨水进行净化,然后将净化水进行排放,从而保护了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纵管吊架包括位于雨水纵管两侧的吊杆和用于夹持雨水纵管的管箍,所述吊杆与所述管箍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吊杆与管箍的配合设置,保证雨水纵管与桥梁之间的连接关系,固定雨水纵管位置的稳定,以及保证桥面雨水的正常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箍与雨水纵管之间设有缓冲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圈用于保护雨水纵管被管箍损坏;同时还具有减震的作用,从而延长了雨水纵管的使用寿命,保证雨水排放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纵管包括纵管和第一波纹管,所述第一波纹管与纵管连通,所述第一波纹管的接头设有密封橡胶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纵管受到温度的影响,纵管之间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第一波纹管具有伸缩的作用,当处于高温状态下,纵管之间会出现热胀的现象,第一波纹管用于补偿纵管之间热变形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减震的作用,从而延长了纵管的寿命,保证雨水纵管排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波纹管位于桥墩上方和伸缩缝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桥墩和桥梁在高温的状态下,均会出现热胀的现象,桥墩和伸缩缝之间热胀出现伸缩的现象,长期的热胀冷缩管道之间会出现裂缝错位,因此第一波纹管用于补偿管道之间的热变形,进而延长了纵管的寿命,保证雨水排放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桥梁雨水管与雨水纵管连接处采用焊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焊接用于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从而固定连接桥梁雨水管和雨水纵管,进而稳定雨水的排放,保证排放过程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污水净化池和开设于所述污水净化池一端的排水口,所述污水净化池的内部空间依次设有过滤网、浮石和木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桥面上的雨水排入到污水净化池中,经过过滤网将雨水中带有杂质的物质过滤;过滤后的雨水渗透到浮石和木屑,从而对雨水净化过滤,最终得到净化的雨水,从而保证了湿地景区水体的质量,进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和生态环境。排水口用于将净化的雨水排出污水净化池之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口中连通有排水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用于将净化后的雨水排出到污水净化池外,从而保证了湿地景区水体水的质量,对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极大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桥梁雨水管和雨水纵管吊架固定在桥梁内,从而避免桥梁雨水管裸露在外,影响景区环境的美观;同时也避免了桥面雨水直接排入湿地景区水体而造成水体污染,对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通过纵管和第一波纹管的设置,用于补偿纵管之间热变形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减震的作用,从而延长了纵管的寿命,保证雨水纵管排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背景技术的泄水孔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背景技术的泄水孔及泄水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雨水纵管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吊杆螺纹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雨水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桥墩;2、桥梁;3、伸缩缝;4、泄水槽;5、泄水孔;6、桥梁雨水管;7、排水组件;8、雨水纵管;9、雨水纵管吊架;10、吊杆;11、管箍;12、螺纹段;13、固定螺母;14、固紧座;15、固紧孔;16、纵管;17、第一波纹管;18、密封橡胶圈;19、雨水管;20、第二波纹管;21、净化组件;22、污水净化池;23、排水口;24、过滤网;25、浮石;26、木屑;27、排水管;28、橡胶垫;29、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3和图4,一种湿地景区桥梁雨水集中排放系统,包括桥墩1和桥梁2,桥梁2设置于桥墩1上方,桥梁2的中心线为桥面的最高点,桥面的最高点朝向两端倾斜一定角度设置,桥面呈一定坡度。桥梁2的桥面上开设有泄水孔5,泄水孔5位于桥梁2上的伸缩缝处、桥墩顶以及每跨中心线处设置;泄水孔5中贯穿有桥梁雨水管6,桥梁雨水管6下端设置有用于排放桥面雨水的排水组件7。桥面上的雨水经泄水孔5流入到桥梁雨水管6,然后雨水汇入到排水组件7中,经排水组件7将雨水流入到湿地水体之外,保护湿地的水体。

参考图1和图5,排水组件7包括雨水纵管8和雨水纵管吊架9,雨水纵管8沿桥梁2的纵向方向设置,雨水纵管8与贯穿于泄水孔5中的桥梁雨水管6相连通;雨水纵管8吊架设有多个,相邻两个雨水纵管8吊架之间的间距为5m。

参考图5和图6,雨水纵管吊架9包括吊杆10和管箍11,吊杆10和管箍11均采用镀锌钢制成,吊杆10位于雨水纵管8的两侧,吊杆10一端放置于桥面上,吊杆1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纹段12,螺纹段12上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母13;管箍11套设在雨水纵管8中,管箍11与雨水纵管6之间设置有橡胶垫28;管箍11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固紧座14,固紧座14上开设有固紧孔15。当雨水纵管8与管箍11连接时,管箍11套设在雨水纵管8上,管箍11两端固紧座14上的固紧孔15对准吊杆10的螺纹段12,然后在螺纹段12拧上固定螺母13,确定管箍11的位置,然后将固定螺母13拧到确定的位置,从而将雨水纵管8固定在桥梁2上。

参考图7,雨水纵管8包括纵管16和第一波纹管17,相邻两个纵管16之间连通有第一波纹管17,第一波纹管17两端的接头处均设有密封橡胶圈18,密封橡胶圈18加强第一波纹管17与纵管16之间的连接;第一波纹管17的管长为30mm,第一波纹管17设置于桥墩1中心线或伸缩线中心线处,由于桥墩1、伸缩线和纵管16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第一波纹管17具有伸缩的作用,从而补偿桥梁、伸缩缝3和纵管16之间的热变形,保证雨水排放的稳定性。

参考图4,雨水管6竖直设置在桥梁2内,桥梁雨水管6包括雨水管19和第二波纹管20,雨水管19贯穿设置在泄水孔5中;第二波纹管20两端的管长为20mm,第二波纹管20位于雨水管19下端且相连通,第二波纹管20与雨水管19的接头处设置有密封橡胶圈18;雨水纵管8的管口向上延伸有连接管29,第二波纹管20远离雨水管19的一端与连接管29连通且焊接连接。

参考图8,雨水纵管8朝向两侧桥台的后方设置有净化组件21,净化组件21用于将桥面排下来的雨水进行净化。净化组件21包括污水净化池22和排水口23;污水净化池22位于桥梁2的两端,污水净化池22的内部空间从上往下依次为过滤网24、浮石25和木屑26,从而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排水口23位于污水净化池22的下端,排水口23中连通有排水管27,从而将净化后的雨水排出污水净化池22之外。

安装施工过程简介:

1、首先,桥面铺装施工前,先预埋好桥面泄水孔,并将雨水管19贯穿放置在泄水孔5中,然后钻孔安装螺纹吊杆10,再浇筑桥面铺装;

2、然后,用管箍11套设在雨水纵管8上,并将管箍11与吊杆10螺纹连接,从而将雨水纵管8固定在桥梁2上;

3、最后,通过第二波纹管20与雨水管19连接,第二波纹管20远离雨水管19的一端与雨水纵管8焊接;雨水纵管8与污水净化池22连接,安装结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