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道桥台身加固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60693发布日期:2020-06-26 22:25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道桥台身加固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道桥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道桥台身加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台,位于桥梁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和路堤相衔接的建筑物。其功能除传递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到基础外,还具有抵挡台后的填土压力、稳定桥头路基、使桥头线路和桥上线路可靠而平稳地连接的作用。桥台一般是石砌或素混凝土结构,轻型桥台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岸边或桥孔尽端介于桥梁与路堤连接处的支撑结构物。它起着支撑上部结构和连接两岸道路同时还要挡住桥台背后填土的作用。桥台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框架式桥台、组合式桥台、承拉桥台等。目前高速公路扩宽时,例如由四车道改为八车道,高速路经过的通道桥段也会随同高速公路的扩宽而扩宽,此时,通道桥段下侧的通道桥台也需要进行加宽加固以支撑扩宽的桥段。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546400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台加固施工工法,该工法采用裂缝封闭和灌浆、施加台前横向预应力、浇筑钢筋混凝土加厚台身截面等方法对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台进行联合加固,以提高桥台整体性和承载能力,首先进行对桥台台身进行裂缝封闭和灌浆,增强桥台的整体性。再通过钻孔植埋钢筋、铺设台前横向预应力筋管道、加铺钢筋网和浇筑聚丙烯混凝土进一步加厚原台身截面,以增强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台的承载能力和改善其应力状况。最后通过张拉锚固台前横问预应力筋并压浆,以阻止和避免裂缝的扩展和产生,进一步增强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台的抗裂性及耐久性。该工法加工效果显著,资源节约,成本低,施工对道路通行影响小,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在对桥台进行加固时,一般都是采用上述的这种方法,通过对原始桥台进行植筋,在植筋外侧搭建钢筋笼,然后在钢筋笼外侧安装模板,但由于通道桥台身加固所用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大,受几何尺寸影响浇筑过程混凝土落差较大,模板加固无法采用传统对拉方式,因此,在将固定模板时,一般都是直接采用将植筋的一端延伸出模板,然后将模板与植筋进行固定,再在模板内浇注混凝土,在混凝土浇注成功后,直接将模板拆卸,但是,采用上述的这种模板固定方式,利用植筋拉杆进行加固模板,拆除模板还需要裁切植筋,拉杆留下的痕迹无法消除,混凝土墙的外观质量整理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道桥台身加固施工方法,具有能够实现混凝土浇注时模板固定,且能够避免混凝土墙浇注后外观质量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通道桥台身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规划测距,根据需要加宽的通道桥的宽度,确定通道桥下侧的原桥台两端需要加长的距离,分别沿原桥台的两端量取需要加长距离的终点处分别做标记一,然后测量原桥台需要向另一原桥台方向加固的宽度,并做好标记二;

步骤二、新桥台施工,以步骤一中测量的两标记一为起点趋向原桥台的方向分别施工一新桥台,新桥台的宽度为原桥台加固后的宽度,使新桥台靠近原桥台的一侧均预留突出新桥台靠近原桥台一侧的水平钢筋一;

步骤三、新旧桥台基础墙施工,将两新桥台与原桥台之间浇注基础墙,基础墙位于原桥台远离加固的一侧,通过基础墙连接新旧桥台,并使基础墙靠近原桥台的一侧预留突出基础墙的水平钢筋二;

步骤四、原桥台植筋,对原桥台待加固侧进行水平植筋一,然后对原桥台靠近新桥台的两端进行水平植筋二;

步骤五、搭建内钢筋笼,根据原桥台加固侧的水平植筋一搭建钢筋笼一,根据原桥台两端水平植筋二、新桥台预留的水平钢筋一以及基础墙预留的水平钢筋二搭建钢筋笼二,钢筋笼一与钢筋龙二的外侧均不得超过标记二;

步骤六、构建内支撑,将水平植筋一的外端以及将水平钢筋二的外端分别套设塑料子弹头套,使塑料子弹头套的外端与标记二所处的竖直面平齐,即与同侧的两新桥台外侧平齐;

步骤七、模板制作,选用多块钢模板拼接固定作为浇注模板;

步骤八、安装模板,使浇注模板的两端均超过同侧的新桥台相互靠近一侧,并使浇注模板抵接于同侧的新桥台外侧,使浇注模板铺设模板布的一侧中部抵接于对应侧的塑料子弹头,完成对浇注模板铺设模板布侧的支撑;

步骤九、搭建外支撑,在两侧浇注板之间沿浇注板的长度方向搭建一外撑架,使外撑架的两侧分别抵接于与两浇注模板未铺设模板布的一侧,从而对浇注模板未铺设模板布的一侧进行支撑;

步骤十、混凝土浇注,对浇注模板铺设有模板布的一侧进行浇注混凝土加固墙,使混凝土均匀填充钢筋笼一与钢筋二,浇注时采用振动棒辅助振捣,振捣时尽量注意轻振;

步骤十一、拆除浇注模板,待混凝土加固墙成型后,将浇注模板以及外支撑拆除,并对混凝土加固墙定期养护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平植筋一的外端以及将水平钢筋二的外端分别套设塑料子弹头套抵接浇注模板的一侧,再通过外撑架抵接浇注模板的另一侧,一方面保证了浇注模板的定位,另一方面,在浇注完成后,取下模板,且塑料子弹头套的端部与浇注模板点接触,塑料子弹头套也将随浇注至墙内,浇注后加固的墙面不会有突出于墙面的钢筋,墙面质量外观质量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将多块钢模板拼接成浇注模板之后,将浇注模板与混凝土的待接触侧均匀铺设模板布,并将模板布与钢板固定,且在安装模板时将浇注模板铺设模板布的一侧分别朝向两侧原桥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模板上粘贴模板布,可以充分利用模板布的透气性和吸水性,排出自密实混凝土表面水纹、气泡,提高了混凝土墙面的外观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钢模板远离模板布一侧的上下两端均沿钢模板的长度方向固接有与钢模板长度方向相同的垫条,钢模板对应垫条的远离钢模板的一侧均固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滑移连接有多根能够趋向垫条方向运动的压板,所述支撑架上还均螺纹连接有多个端部转动连接于压板的顶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以将模板布的覆盖于钢模板远离垫条的表面,然后,将模板布的上下两端分别绕过钢模板的上下两端并延伸至垫条的位置,然后,拉紧模板布,并拧紧顶紧螺栓,带压板压紧垫条上的模板步,即可完成钢板与模板布的牢固固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外撑架包括多片钢管网以及水平穿设过多片钢管网并与各钢管网固接的连接钢管各钢管网均包括多根水平设置的水平钢管以及多根竖直设置的竖直钢管,水平钢管与竖直钢管相互固接,钢管网的上侧两端还均倾斜设置有加固钢管,各加固钢管的均由钢管网的两端倾斜向下趋向钢管网的中部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连接钢管与多片钢管网固接配合,并采用倾斜的加固钢管与钢管网配合能够保证外支撑的强度,从而保证外支撑对两侧浇注模板的支撑。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平钢管的两端还均转动连接有与水平钢管同轴线设置的螺纹套管,所述水平钢管的两端内均沿水平钢管的轴线方向滑移连接有调距杆,所述调距杆均为螺纹杆,所述调距杆一端均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动螺纹套管,从而可以带动调距杆沿水平钢管的轴线方向滑移,从而调节调距杆延伸出水平钢管的长度,进而保证外支撑对浇注模板的支撑。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钢管以及竖直钢管均包括多节钢管相互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拼接多根钢管,使多根钢管构成不同长度的水平钢管或竖直钢管,从而可以便于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模板远离模板布的一侧还水平设置有多根支撑板,多根支撑板远离钢模板的一表面均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支撑板对应矩形槽的上下两侧还均竖直滑移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支撑板上还固接有常态下能够推动两限位板趋向相互靠近方向移动至突出于矩形槽上下两底面的推簧,所述限位板的长度方向均与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调距杆的一端均能够延伸至矩形槽内,且调距杆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能够便于限位板插设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拨动两限位板打开矩形槽,然后,调节调距杆,使调距杆的一端延伸至浇注模板上支撑板的矩形槽内,松开限位板,限位板通过推簧作用,能够使两限位板分别插设于调距杆上下两侧的限位槽内,从而完成模板与支撑板的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各钢模板的一端水平设置有能够趋向钢模板方向运动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延伸出钢模板一端并趋向远离钢模板的一侧弯折呈勾体,所述钢模板上还固接有常态下能够推动定位杆趋向远离钢模板方向运动的弹簧,所述钢模板的另一端对应勾体的位置均开设有能够便于勾体插入并勾住的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钢模板拼接时,可以按压定位杆,使定位杆趋向钢模板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使勾体插入另一钢模板的勾槽内,然后,松开定位杆,弹簧即可推动定位杆趋向远离钢模板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使勾体勾住勾槽,实现相临钢模板的连接。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竖直滑移连接于钢模板,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还均螺纹连接有能够抵接于钢模板的抵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以根据外支撑的各调节杆的竖直方向位置,滑移钢模板上各支撑板的位置,然后,拧紧抵紧螺栓,完成支撑杆的位置固定,从而可以方便调节杆与钢模板的固定连接。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钢管的上端还均固接有支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支撑垫能够对钢模板上侧进行支撑。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水平植筋一的外端以及将水平钢筋二的外端分别套设塑料子弹头套抵接浇注模板的一侧,再通过外撑架抵接浇注模板的另一侧,一方面保证了浇注模板的定位,另一方面,在浇注完成后,取下模板,且塑料子弹头套的端部与浇注模板点接触,塑料子弹头套也将随浇注至墙内,浇注后加固的墙面不会有突出于墙面的钢筋,墙面质量外观质量高。

2.在钢模板上粘贴模板布,可以充分利用模板布的透气性和吸水性,排出自密实混凝土表面水纹、气泡,提高了混凝土墙面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新桥台与原桥台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模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外支撑与模板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模板与模板布结构的爆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模板与调距感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桥台;11、水平植筋一;12、水平植筋二;2、新桥台;21、水平钢筋一;3、基础墙;31、水平钢筋二;4、钢筋笼一;5、钢筋笼二;6、塑料子弹头套;7、钢模板;71、定位杆;711、勾体;712、弹簧;72、钢梁;721、勾槽;73、垫条;731、支撑架;732、压板;733、顶紧螺栓;74、支撑板;741、抵紧螺栓;742、矩形槽;743、限位板;744、推簧;8、外撑架;81、钢管网;82、连接钢管;83、水平钢管;831、螺纹套管;832、调距杆;833、限位槽;84、竖直钢管;85、加固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通道桥台身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规划测距,根据需要加宽的通道桥的宽度,确定通道桥下侧的原桥台1两端需要加长的距离,分别沿原桥台1的两端量取需要加长距离的终点处分别做标记一,然后测量原桥台1需要向另一原桥台1方向加固的宽度,并做好标记二;

参照图1,步骤二、新桥台2施工,以步骤一中测量的两标记一为起点趋向原桥台1的方向分别施工一新桥台2,新桥台2的宽度为原桥台1加固后的宽度,使新桥台2靠近原桥台1的一侧均预留突出新桥台2靠近原桥台1一侧的水平钢筋一21;

步骤三、新旧桥台基础墙3施工,将两新桥台2与原桥台1之间浇注基础墙3,基础墙3位于原桥台1远离加固的一侧,通过基础墙3连接新旧桥台,并使基础墙3靠近原桥台1的一侧预留突出基础墙3的水平钢筋二31;

步骤四、原桥台1植筋,对原桥台1待加固侧进行水平植筋一11,然后对原桥台1靠近新桥台2的两端进行水平植筋二12;

步骤五、搭建内钢筋笼,根据原桥台1加固侧的水平植筋一11搭建钢筋笼一4,根据原桥台1两端水平植筋二12、新桥台2预留的水平钢筋一21以及基础墙3预留的水平钢筋二31搭建钢筋笼二5,钢筋笼一4与钢筋龙二的外侧均不得超过标记二;

参照图2和图3,步骤六、构建内支撑,将水平植筋一11的外端以及将水平钢筋二31的外端分别套设塑料子弹头套6,使塑料子弹头套6的外端与标记二所处的竖直面平齐,即与同侧的两新桥台2外侧平齐;

步骤七、模板制作,选用多块钢模板7拼接固定作为浇注模板,在将多块钢模板7拼接成浇注模板之后,将浇注模板与混凝土的待接触侧均匀铺设模板布并将模板布与钢板固定;

步骤八、安装模板,将浇注模板铺设模板布的一侧分别朝向两侧原桥台1,使浇注模板的两端均超过同侧的新桥台2相互靠近一侧,并使浇注模板抵接于同侧的新桥台2外侧,使浇注模板铺设模板布的一侧中部抵接于对应侧的塑料子弹头,完成对浇注模板铺设模板布侧的支撑;

步骤九、搭建外支撑,在两侧浇注板之间沿浇注板的长度方向搭建一外撑架8,使外撑架8的两侧分别抵接于与两浇注模板未铺设模板布的一侧,从而对浇注模板未铺设模板布的一侧进行支撑;

步骤十、混凝土浇注,对浇注模板铺设有模板布的一侧进行浇注混凝土加固墙,使混凝土均匀填充钢筋笼一4与钢筋笼二5,浇注时采用振动棒辅助振捣,振捣时尽量注意轻振;

步骤十一、拆除浇注模板,待混凝土加固墙成型后,将浇注模板以及外支撑拆除,并对混凝土加固墙定期养护即可。

参照图4和图5,其中,钢模板7选用钢板作为钢模板7,各钢模板7的一端水平设置有能够趋向钢模板7方向滑移的定位杆71,定位杆71的长度方向与钢模板7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定位杆71的一端延伸出钢模板7一端并趋向远离钢模板7的一侧弯折呈勾体711,钢模板7与定位杆71之间还固接有多根弹簧712,常态下弹簧712,常态下,弹簧712能够推动定位杆71趋向远离钢模板7方向运动,钢模板7的另一端固接有竖直设置的钢梁72,钢梁72对应各勾体711的位置均开设有能够便于勾体711插入并勾住勾体711的勾槽721;钢模板7设置有定位杆71的一表面的上下两端均固接有垫条73,垫条73沿钢模板7的长度方向固接且垫条73的长度与钢模板7长度方向相同,钢模板7对应垫条73的远离钢模板7的一侧均固接有支撑架731,支撑架731上滑移连接有多根能够趋向垫条73方向运动的压板732,支撑架731上还均螺纹连接有多个端部转动连接于压板732的顶紧螺栓733。

拼接钢模板7时,将相邻钢模板7的两端对接,然后,按压一钢模杆端部的定位杆71,使定位杆71趋向钢模板7方向运动,然后,将另一钢模板7固接有钢梁72的一侧趋向该钢模板7运动,即可使一钢模板7的各定位杆71插设于另一钢模板7的各勾槽721内,然后,松开对勾体711的压持,弹簧712带动勾体711趋向远离钢模板7方向运动,从而可以通过勾体711勾住勾槽721,完成两钢模板7的牢固拼接实现浇注模板的成型。

钢模板7包覆模板布时,将模板布的上侧和下侧拉紧并分别绕过钢模板7的上侧和下侧,然后将模板布绕过钢膜板上侧和下侧的两端分别压设于钢模板7上下两侧的垫条73上,再拧紧顶紧螺栓733,使顶紧螺栓733带动压板732趋向垫条73方向运动,从而通过压板732与垫条73相互作用完成模板布绕过钢膜板上侧和下侧的两端的固定,实现模板布与钢模板7的固定。

参照图4和图6,外撑架8包括多片钢管网81以及水平穿设过多片钢管网81并与各钢管网81固接的连接钢管82。各钢管网81均包括多根水平设置的水平钢管83以及多根竖直设置的竖直钢管84,水平钢管83以及竖直钢管84均包括多节钢管相互螺栓连接,水平钢管83与竖直钢管84相互固接,钢管网81的上侧两端还均倾斜设置有加固钢管85,各加固钢管85的均由钢管网81的两端倾斜向下趋向钢管网81的中部延伸,加固钢管85的上端还均固接有支撑垫。水平钢管83的两端还均转动连接有螺纹套管831,螺纹套管831与水平钢管83同轴线设置,水平钢管83的两端内均还均沿水平钢管83的轴线方向滑移连接有调距杆832,调距杆832均为螺纹杆,调距杆832的一侧沿调距距杆832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滑槽,水平钢管833对应滑槽的位置固接有滑移连接于滑槽内的滑条,从而保证调距杆832能够沿水平钢管833的轴线方向滑移,调距杆832一端还均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管831。调距杆832端部的上下两侧还均开设有限位槽833。

钢模板7设置有压垫的一侧还水平设置有多根支撑板74,多根支撑板74均竖直滑移连接于钢模板7,支撑板74的端部还均螺纹连接有能够抵接于钢模板7的抵紧螺栓741。多根支撑板74远离钢模板7的一表面均沿支撑板7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矩形槽742,支撑板74对应矩形槽742的上下两侧还均竖直滑移连接有限位板743,限位板743的长度方向均与支撑板74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板74上对应两限位板743相互远离的一侧还均固接有推簧744,常态下,推簧744能够推动两限位板743趋向相互靠近方向移动至突出于矩形槽742上下两底面。

外支撑与模板拼接时,可以根据外支撑的各调节杆的竖直方向位置,滑移钢模板7上各支撑板74的位置,然后,拧紧抵紧螺栓741,完成支撑杆的位置固定,然后,转动各螺纹套管831,调节调距杆832延伸出水平钢管83的长度,并拨动两限位板743打开矩形槽742,使调距杆832的一端延伸至浇注模板上支撑板74的矩形槽742内,然后松开限位板743,限位板743通过推簧744作用,能够使两限位板743分别插设于调距杆832上下两侧的限位槽833内,从而完成模板与支撑板74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水平植筋一11的外端以及将水平钢筋二31的外端分别套设塑料子弹头套6抵接浇注模板的一侧,再通过外撑架8抵接浇注模板的另一侧,一方面保证了浇注模板的定位,另一方面,在浇注完成后,取下模板,且塑料子弹头套6的端部与浇注模板点接触,塑料子弹头套6也将随浇注至墙内,浇注后加固的墙面不会有突出于墙面的钢筋,墙面质量外观质量高,此外,在钢模板7上粘贴模板布,可以充分利用模板布的透气性和吸水性,排出自密实混凝土表面水纹、气泡,提高了混凝土墙面的外观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