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95902发布日期:2020-07-31 22:3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进行铁路线施工时,当需要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时,需要使用槽型梁对两个铁路营业线跨越,因此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是一种重要的土木施工装置和方法,在现有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中,槽型梁作为开口截面,抗扭能力差,为保证槽型梁顺利顶推施工,需要在顶推施工前对槽型梁内部进行支撑加固,槽型梁位于竖曲线上,需要保证预制及顶推轨迹均为竖曲线布置。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的应用。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因此实现了对具有两个铁路营业线的铁路营业线组的移位安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包含有设置在铁路营业线组中并且用于支撑槽型梁体的永久支撑墩组、设置在铁路营业线组上并且用于架空槽型梁体的临时支撑墩组、设置在临时支撑墩组上并且用于槽型梁体进行移位运动的顶推装置。

由于设计了永久支撑墩组、临时支撑墩组和顶推装置,通过永久支撑墩组,实现了对槽型梁体在铁路营业线组上的支撑,通过临时支撑墩组和顶推装置,实现了对槽型梁体进行架空移动,因此实现了对具有两个铁路营业线的铁路营业线组的移位安装。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对槽型梁体进行架空移动的方式把永久支撑墩组、临时支撑墩组和顶推装置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永久支撑墩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墩柱、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

本发明设计了,临时支撑墩组设置为包含有第四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四墩柱和第十六墩柱。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临时支撑墩组中,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九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五墩柱和第十七墩柱。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临时支撑墩组和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中间连接架。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顶推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支撑架。

本发明设计了,铁路营业线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与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

本发明设计了,在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墩柱和第二墩柱,在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与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墩柱、第四墩柱和第五墩柱并且在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有第六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和第十七墩柱,在第三墩柱、第四墩柱与第五墩柱依次之间和第六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与第十六墩柱依次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连接架并且在第八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四墩柱和第十六墩柱上分别设置有顶推装置,在顶推装置与槽型梁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架。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墩柱、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设置为混凝土墩状体并且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分别设置在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的侧面部,第二墩柱和第三墩柱分别设置在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的侧面部并且第三墩柱设置为与第五墩柱相对应分布,第一墩柱设置在第二墩柱的外侧面部并且第六墩柱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中间连接架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四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四墩柱和第十六墩柱设置为具有承台、钢管柱、钢箱梁和墩顶钢板的h形钢之间,第九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五墩柱和第十七墩柱分别设置为具有混凝土台和钢管柱的柱状体,第四墩柱设置在第三墩柱与第五墩柱之间并且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和第十七墩柱设置为沿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的外侧面部向外依次延伸分布,第四墩柱的侧面部、第七墩柱的侧面部、第八墩柱的侧面部、第九墩柱的侧面部、第十墩柱的侧面部、第十一墩柱的侧面部、第十二墩柱的侧面部、第十三墩柱的侧面部、第十四墩柱的侧面部、第十五墩柱的侧面部、第十六墩柱的侧面部和第十七墩柱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中间连接架联接并且第八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二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四墩柱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六墩柱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顶推装置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在承台与钢箱梁之间、墩顶钢板与钢箱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钢管柱。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二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三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四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五墩柱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六墩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沿同一条水平面分布,第七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八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九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一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二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三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四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五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六墩柱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七墩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沿倾斜面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中间连接架设置为梯状体并且设置在第三墩柱与第四墩柱之间、第四墩柱与第五墩柱之间、第六墩柱与第七墩柱之间的中间连接架分别设置为呈八字形分布,在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与第十七墩柱依次之间的中间连接架分别设置为呈一字形分布,中间连接架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三墩柱、第四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和第十七墩柱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顶推装置设置为推移伸缩缸、顶升伸缩缸、底板、滑动座、耳座、围栏板和压板并且底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滑动座的下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压板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底板的边缘部联接并且压板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滑动座的上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滑动座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顶升伸缩缸的下端端面部和围栏板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围栏板的侧面部内壁设置为与顶升伸缩缸的侧面部联接,底板的上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耳座联接并且耳座设置为与推移伸缩缸的外壳联接,推移伸缩缸的伸缩端头设置为与围栏板的侧面部外壁联接并且压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架联接,在滑动座的角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推移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和顶升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口部联接,顶升伸缩缸的伸缩端头设置为与槽型梁体接触式联接并且推移伸缩缸和顶升伸缩缸分别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推移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和顶升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底板设置为具有耐磨层的矩形片状体并且滑动座设置为凸字形块状体,耳座设置为双板耳状体并且围栏板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压板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并且两个压板设置为沿底板的横向中心线前后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支撑架设置为由钢杆组成的矩形立体架并且四个支撑架分别设置在顶推装置上,支撑架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推装置联接并且支撑架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槽型梁体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墩柱、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与第四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第十七墩柱和顶推装置设置为按照移动推动就位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墩柱、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第四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第十七墩柱和顶推装置与中间连接架设置为按照相互连接的方式分布,第一墩柱、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第四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第十七墩柱和顶推装置与支撑架设置为按照刚性支撑的方式分布,四个支撑架和一个顶推装置设置为组成一组立支撑部件并且一组立支撑部件分别设置在第八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四墩柱和第十六墩柱上,十五个中间连接架分别设置在第三墩柱、第四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和第十七墩柱之间。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导向装置并且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二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三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五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六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九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一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三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五墩柱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七墩柱的上端端面部,两个导向装置设置为呈相对应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导向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座、纠偏伸缩缸、导向辊、导向辊座、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内螺母和外螺母并且纠偏伸缩缸的外壳设置为与支座镶嵌式联接,纠偏伸缩缸的外壳的铰套部设置为与支座联接并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设置为与支座贯串式联接,第一螺杆的外端头和第二螺杆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导向辊座联接并且内螺母和外螺母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螺纹式联接,内螺母的内端端面部和外螺母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座接触式联接并且导向辊设置为与导向辊座转动式联接,支座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墩柱、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第九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五墩柱和第十七墩柱联接,纠偏伸缩缸的伸缩端头和导向辊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槽型梁体接触式联接,支座设置为l字块状体并且导向辊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导向辊座设置为外侧面部具有开口槽体的块状体并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内螺母和外螺母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其中一个内螺母和其中一个外螺母设置在第一螺杆上、其中另一个内螺母和其中另一个外螺母设置在第二螺杆上,纠偏伸缩缸设置为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纠偏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其步骤是:

一、把顶推装置的底板分别安装在第四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七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八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二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四墩柱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六墩柱的上端端面部上,把槽型梁体安装在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九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五墩柱、第十六墩柱和第十七墩柱上,使第八墩柱上的支撑架、第十墩柱上的支撑架、第十二墩柱上的支撑架、第十四墩柱上的支撑架、第十六墩柱上的支撑架、第七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九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一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三墩柱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五墩柱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七墩柱的上端端面部分别与槽型梁体接触,同时对槽型梁体进行清理和对槽型梁体的下端端面部进行平整度测量,保证槽型梁体处于均匀的支撑作用力,

对槽型梁体进行称重处理,验证槽型梁体的顶推重量,使顶升伸缩缸的顶力值设置为相应墩设计计算值的1.2倍,在第十六墩柱上对槽型梁体的后导梁进行抗剪切试验,

二、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六墩柱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2m,使第六墩柱、第八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四墩柱和第十六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90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1.6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10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3.4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在第六墩柱上对槽型梁体的前导梁进行抗剪切试验,在第十墩柱上对槽型梁体进行抗弯试验,

当在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的铁路护栏处,在第十六墩柱上对槽型梁体的后导梁进行抗剪切试验,

三、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五墩柱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28m,使第五墩柱、第六墩柱、第八墩柱、第十墩柱和第十二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90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2.1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36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1.8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四、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三墩柱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不处于下绕状态,使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第八墩柱和第十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24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7.3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五、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的铁路护栏处、距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的上行线5.25m,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4mm,使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第八墩柱和第十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28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6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8.1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六、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的距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的上下行线中间,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1mm,使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第八墩柱和第十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28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1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7.2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七、把槽型梁体推置到跨越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距第二墩柱为9m处,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8mm,使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和第八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5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6.6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八、把槽型梁体推置到距第二墩柱为5m处,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10mm,使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和第八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1.4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6.2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九、把槽型梁体推置到距第二墩柱为1m处,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9mm,使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和第八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8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5.6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十、把槽型梁体推置到到第二墩柱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2mm,使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和第八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2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5.8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保持槽型梁体的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30mm以内,

十一、把槽型梁体推置到距第一墩柱为1.6m处,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2mm,使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4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7.5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保持槽型梁体的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十二、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一墩柱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不处于下绕状态,使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8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6.3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保持槽型梁体的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十二、拆除第四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四墩柱、第十六墩柱、中间连接架、支撑架和顶推装置,在第一墩柱、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和第六墩柱上安装永久支座,把槽型梁体同步落梁就位。

本发明设计了,在位于第四墩柱、第七墩柱、第八墩柱、第十墩柱、第十二墩柱、第十四墩柱和第十六墩柱上的顶推装置进行分别工作时,通过液压装置,使处于工作状态的的顶推装置的推移伸缩缸处于收缩状态、处于工作状态的顶推装置的顶升伸缩缸处于伸长状态,处于工作状态的顶推装置的顶升伸缩缸把槽型梁体顶升,把处于工作状态的顶推装置的支撑架取出,再使处于工作状态的的顶推装置的推移伸缩缸处于伸长状态,通过耳座,推动滑动座在底板和压板之间进行滑动,滑动座和围栏板带动顶升伸缩缸进行移动,从而推动槽型梁体在其它顶推装置的支撑架上移动,实现槽型梁体进行推置运动。

本发明设计了,只有位于槽型梁体的后端部的最后一个顶推装置对槽型梁体进行推置运动。

本发明设计了,当槽型梁体依次进入到第一墩柱、第二墩柱、第三墩柱、第五墩柱、第六墩柱、第九墩柱、第十一墩柱、第十三墩柱、第十五墩柱和第十七墩柱上时,使其中一个导向辊与槽型梁体的其中一个侧面部接触,使其中另一个导向辊与槽型梁体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接触,从而保证槽型梁体处于推置路线上,完成当槽型梁体与推置路线的导向,槽型梁体与推置路线出现偏差后,把相应位置上的内螺母和外螺母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松开,使相应位置上的导向辊与槽型梁体的侧面部分开,通过液压装置,使纠偏伸缩缸处于伸长状态,由纠偏伸缩缸的伸缩端部把槽型梁体进行移动与推置路线吻合,再使相应位置上的导向辊与槽型梁体的侧面部接触,把相应位置上的内螺母和外螺母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拧紧,通过液压装置,使纠偏伸缩缸处于收缩状态,完成对槽型梁体与推置路线的纠正。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在超长度槽型梁体的安装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为保证槽型梁顺利顶推施工,临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永临结合及钢结构两种支撑体系。缩短了施工工期,该体系包含滑动装置和支撑装置,滑动装置包含不锈钢板滑道、压板、滑块、mge板、临时连接角铁、滑道底板、螺栓和用于支撑滑动装置的支撑块,支撑装置包含支撑千斤顶、月牙板、竖向千斤顶和水平千斤顶。本滑道体系具有承重、耐磨性能好,滑动摩擦系数低的特点,保证了平稳、顺滑的推进,包含预埋地脚螺栓、预埋钢板、钢管支撑、钢管斜撑、加劲肋钢板和平联角钢,保证槽型梁顶推时梁体的安全稳定性,设计了限位纠偏体系:在槽型梁顶推过程中主要采用安装限位装置和微调滑道两种纠偏方式,保证了顶推的同步性、准确性,为保证槽型梁顺利顶推施工,临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永临结合及钢结构两种支撑体系,其中l1、l2、l3、l5、l7、l9、l11临时墩采用的螺旋焊管柱,管柱间设置螺旋管平联结构,墩顶设钢箱梁,钢箱梁与墩顶钢板焊接牢固,下部连接承台及桩基基础。l10为两侧承台基础接钢管柱及h400型钢结,l4、l6、l8为永临结合模式,将下部结构采用混凝土进行对称加宽、加高处理,为了均衡分配顶推时墩顶产生的水平力,减少墩身应力,确保临时墩稳定,在2#、3#墩和临时墩l11#之间、4#墩与其大里程方向的临时墩之间设置纵向连接,纵向连接采用四道钢管柱连接,2~3#墩、4#~l1#墩斜支撑采用钢管柱连接,临时墩下部桩基及承台基础,钢箱梁宽为3.8m,长33.7m,每个钢箱梁下为4个承台,每个承台下4颗桩基,直径均为1.2m、桩长30m,承台长宽均为5.2m,钢管柱为直径800mm厚16mm螺旋管,承台施工时预埋1m,管柱间设置直径为400mm、壁厚为10mm的螺旋管平联结构。临时墩顶钢箱梁各种板件的对接口坡口熔透,熔透焊及横隔板与顶底板、腹板连接的角焊缝均为i级焊缝,其余为ii级焊缝。并对本工程钢结构i、ii级焊接焊缝质量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施工时根据竖曲线相关参数先施工用于支撑滑动装置的支撑块,将滑道底板安放到支撑块上,并通过压板将不锈钢板滑道固定在滑道底板上,形成一个供滑块移动的通道,竖向千斤顶安放在滑块上,水平千斤顶固定在滑道底板上,当准备顶推平移时,拆除起固定作用的临时连接角铁,由水平千斤顶提供水平顶力推动滑块和竖向千斤顶移动,通过滑动装置,实现了对槽型梁梁体的移动,通过竖向千斤顶顶升梁体高过支撑千斤顶,水平千斤顶推动竖向千斤顶进行顶推,当水平千斤顶行进一个行程后,支撑千斤顶进行顶升支撑,支撑到位后,安放3块弧状的月牙板,此时梁体支撑在支撑千斤顶上,竖向千斤顶回油脱离梁体,水平千斤顶缩回到初始位置,完成一个行程的顶推,当竖向千斤顶顶升后,将弧状月牙板拿出,支撑千斤顶回油脱离梁体,如此往复,实现顶推施工,钢支撑采用内径φ299钢管,壁厚16mm,钢管外缘距侧墙顶10cm,钢支撑布置形式为:端支点处2根,跨中1根,中支点处3根,加劲肋与法兰盘之间采取手工焊,焊缝高度6mm。钢管连接设在距端头1.5米处,采用熔透焊接,在槽型梁顶推过程中主要采用安装限位装置和微调滑道两种纠偏方式,在2#、3#、4#永久墩及l1、l2、l3、l5、l7、l11临时墩槽型梁外侧及中间位置均设置限位装置共18对,限位装置由连接钢板和导向轮组成,通过可调丝杆与限位骨架连接,限位装置骨架采用40b槽钢制作,通过相同型号槽钢连接成一个整体与永久墩预埋钢板采用m36高强螺栓栓接(临时墩顶采用焊接),在顶推过程中,限位滚轴边距离梁体接触面预留20mm活动量。顶推时通过调节丝杆的长度来进行梁体纠偏。在顶推过程中主要采取微调滑道的办法进行纠偏,给滑道每个行程或每3个行程进行微调整,使滑道尽量保持在桥梁中线平行线上,让梁体按照直线行走。梁体走偏后,以计算为依据,适当使滑道向反方向偏移,在后面的几个行程中纠偏过来。顶推前在侧面垫石上用膨胀螺栓固定一根竖向槽钢作为立柱,在立柱上固定一个小型横向纠偏千斤顶,采用连接板将滑道与千斤顶进行连接,在需要调整的时候,启动纠偏千斤顶,使滑道向左右移动,滑道左右移动后,会使千斤顶与梁体夹角变化,从而进行纠偏。通过滑道体系压板可以控制梁体的移动方向,避免顶推过程中出现偏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槽型梁体进行架空移动的永久支撑墩组、临时支撑墩组和顶推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顶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顶推装置和支撑架31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八,

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九,

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十,

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十一,

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十二,

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第十七墩柱-28、中间连接架-29、支撑架-31、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20、推移伸缩缸-1、顶升伸缩缸-2、底板-3、滑动座-4、耳座-5、围栏板-6、压板-7、支座-99、纠偏伸缩缸-98、导向辊-97、导向辊座-96、第一螺杆-95、第二螺杆-94、内螺母-93、外螺母-92。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第十七墩柱28、中间连接架29、支撑架31和顶推装置并且在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墩柱11和第二墩柱12,在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与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20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和第五墩柱15并且在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20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有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在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与第五墩柱15依次之间和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与第十六墩柱27依次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连接架29并且在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和第十六墩柱27上分别设置有顶推装置,在顶推装置与槽型梁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架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设置为混凝土墩状体并且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分别设置在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20的侧面部,第二墩柱12和第三墩柱13分别设置在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的侧面部并且第三墩柱13设置为与第五墩柱15相对应分布,第一墩柱11设置在第二墩柱12的外侧面部并且第六墩柱16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中间连接架29联接。

通过第六墩柱16,形成了对中间连接架29的支撑连接点,由第六墩柱16,实现了与中间连接架29的连接,由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实现了对槽型梁体的支撑,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槽型梁体的永久支撑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和第十六墩柱27设置为具有承台、钢管柱、钢箱梁和墩顶钢板的h形钢之间,第九墩柱19、第十一墩柱22、第十三墩柱24、第十五墩柱26和第十七墩柱28分别设置为具有混凝土台和钢管柱的柱状体,第四墩柱14设置在第三墩柱13与第五墩柱15之间并且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设置为沿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20的外侧面部向外依次延伸分布,第四墩柱14的侧面部、第七墩柱17的侧面部、第八墩柱18的侧面部、第九墩柱19的侧面部、第十墩柱21的侧面部、第十一墩柱22的侧面部、第十二墩柱23的侧面部、第十三墩柱24的侧面部、第十四墩柱25的侧面部、第十五墩柱26的侧面部、第十六墩柱27的侧面部和第十七墩柱28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中间连接架29联接并且第八墩柱18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墩柱21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二墩柱23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四墩柱25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六墩柱27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顶推装置联接。

通过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形成了对中间连接架29和顶推装置的支撑连接点,由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第十七墩柱28,实现了与中间连接架29的连接,由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和第十六墩柱27,实现了与顶推装置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槽型梁体的临时支撑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承台与钢箱梁之间、墩顶钢板与钢箱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钢管柱。

由承台、钢管柱、钢箱梁和墩顶钢板,实现了与顶推装置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顶推装置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墩柱11的上端端面部、第二墩柱12的上端端面部、第三墩柱13的上端端面部、第四墩柱14的上端端面部、第五墩柱15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六墩柱16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沿同一条水平面分布,第七墩柱17的上端端面部、第八墩柱18的上端端面部、第九墩柱19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墩柱21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一墩柱22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二墩柱23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三墩柱24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四墩柱25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五墩柱26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六墩柱27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七墩柱28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沿倾斜面分布。

由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第十七墩柱28,实现了与槽型梁体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槽型梁体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架29设置为梯状体并且设置在第三墩柱13与第四墩柱14之间、第四墩柱14与第五墩柱15之间、第六墩柱16与第七墩柱17之间的中间连接架29分别设置为呈八字形分布,在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与第十七墩柱28依次之间的中间连接架29分别设置为呈一字形分布,中间连接架29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联接。

通过中间连接架29,形成了对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的支撑连接点,由中间连接架29,实现了与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的依次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之间的加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顶推装置设置为推移伸缩缸1、顶升伸缩缸2、底板3、滑动座4、耳座5、围栏板6和压板7并且底板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滑动座4的下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压板7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底板3的边缘部联接并且压板7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滑动座4的上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滑动座4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顶升伸缩缸2的下端端面部和围栏板6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围栏板6的侧面部内壁设置为与顶升伸缩缸2的侧面部联接,底板3的上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耳座5联接并且耳座5设置为与推移伸缩缸1的外壳联接,推移伸缩缸1的伸缩端头设置为与围栏板6的侧面部外壁联接并且压板7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架31联接,在滑动座4的角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31,推移伸缩缸1的液压端口部和顶升伸缩缸2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口部联接,顶升伸缩缸2的伸缩端头设置为与槽型梁体接触式联接并且推移伸缩缸1和顶升伸缩缸2分别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推移伸缩缸1的液压端口部和顶升伸缩缸2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底板3设置为具有耐磨层的矩形片状体并且滑动座4设置为凸字形块状体,耳座5设置为双板耳状体并且围栏板6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压板7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并且两个压板7设置为沿底板3的横向中心线前后排列分布。

通过顶推装置,形成了对支撑架31的支撑连接点,由压板7,实现了与支撑架31的连接,由推移伸缩缸1、顶升伸缩缸2、底板3、滑动座4、耳座5和围栏板6,实现了与槽型梁体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槽型梁体的移动推动动力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1设置为由钢杆组成的矩形立体架并且四个支撑架31分别设置在顶推装置上,支撑架3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推装置联接并且支撑架3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槽型梁体联接。

通过支撑架31,形成了对顶推装置的支撑连接点,由支撑架31,实现了与顶推装置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槽型梁体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与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第十七墩柱28和顶推装置设置为按照移动推动就位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第十七墩柱28和顶推装置与中间连接架29设置为按照相互连接的方式分布,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第十七墩柱28和顶推装置与支撑架31设置为按照刚性支撑的方式分布,四个支撑架31和一个顶推装置设置为组成一组立支撑部件并且一组立支撑部件分别设置在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和第十六墩柱27上,十五个中间连接架29分别设置在第三墩柱13、第四墩柱14、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之间。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还包含有导向装置并且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墩柱11的上端端面部、第二墩柱12的上端端面部、第三墩柱13的上端端面部、第五墩柱15的上端端面部、第六墩柱16的上端端面部、第九墩柱19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一墩柱22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三墩柱24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五墩柱26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七墩柱28的上端端面部,两个导向装置设置为呈相对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座99、纠偏伸缩缸98、导向辊97、导向辊座96、第一螺杆95、第二螺杆94、内螺母93和外螺母92并且纠偏伸缩缸98的外壳设置为与支座99镶嵌式联接,纠偏伸缩缸98的外壳的铰套部设置为与支座99联接并且第一螺杆95和第二螺杆94分别设置为与支座99贯串式联接,第一螺杆95的外端头和第二螺杆94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导向辊座96联接并且内螺母93和外螺母92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螺杆95和第二螺杆94螺纹式联接,内螺母93的内端端面部和外螺母92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座99接触式联接并且导向辊97设置为与导向辊座96转动式联接,支座99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九墩柱19、第十一墩柱22、第十三墩柱24、第十五墩柱26和第十七墩柱28联接,纠偏伸缩缸98的伸缩端头和导向辊97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槽型梁体接触式联接,支座99设置为l字块状体并且导向辊97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导向辊座96设置为外侧面部具有开口槽体的块状体并且第一螺杆95和第二螺杆94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内螺母93和外螺母92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其中一个内螺母93和其中一个外螺母92设置在第一螺杆95上、其中另一个内螺母93和其中另一个外螺母92设置在第二螺杆94上,纠偏伸缩缸98设置为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纠偏伸缩缸98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口部联接。

通过导向装置,形成了对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九墩柱19、第十一墩柱22、第十三墩柱24、第十五墩柱26和第十七墩柱28联接的支撑连接点,由支座99,实现了与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九墩柱19、第十一墩柱22、第十三墩柱24、第十五墩柱26和第十七墩柱28联接分别的连接,由导向辊97、导向辊座96、第一螺杆95、第二螺杆94、内螺母93和外螺母92,实现了对槽型梁体的推置路线的导向,由纠偏伸缩缸98,实现了对槽型梁体的推置路线的纠正,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槽型梁体的推置路线规范部件。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槽型梁体进行架空移动的方式把永久支撑墩组、临时支撑墩组和顶推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永久支撑墩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

在本实施例中,临时支撑墩组设置为包含有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和第十六墩柱2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临时支撑墩组中,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九墩柱19、第十一墩柱22、第十三墩柱24、第十五墩柱26和第十七墩柱28。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临时支撑墩组和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中间连接架29。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顶推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支撑架31。

在本实施例中,铁路营业线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与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20。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顶推就位方法,其步骤是:

一、把顶推装置的底板3分别安装在第四墩柱14的上端端面部、第七墩柱17的上端端面部、第八墩柱18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墩柱21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二墩柱23的上端端面部、第十四墩柱25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六墩柱27的上端端面部上,把槽型梁体安装在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九墩柱19、第十墩柱21、第十一墩柱22、第十二墩柱23、第十三墩柱24、第十四墩柱25、第十五墩柱26、第十六墩柱27和第十七墩柱28上,使第八墩柱18上的支撑架31、第十墩柱21上的支撑架31、第十二墩柱23上的支撑架31、第十四墩柱25上的支撑架31、第十六墩柱27上的支撑架31、第七墩柱17的上端端面部、第九墩柱19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一墩柱22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三墩柱24的上端端面部、第十五墩柱26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十七墩柱28的上端端面部分别与槽型梁体接触,同时对槽型梁体进行清理和对槽型梁体的下端端面部进行平整度测量,保证槽型梁体处于均匀的支撑作用力,

对槽型梁体进行称重处理,验证槽型梁体的顶推重量,使顶升伸缩缸2的顶力值设置为相应墩设计计算值的1.2倍,在第十六墩柱27上对槽型梁体的后导梁进行抗剪切试验,

二、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六墩柱16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2m,使第六墩柱16、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和第十六墩柱27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90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1.6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10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3.4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在第六墩柱16上对槽型梁体的前导梁进行抗剪切试验,在第十墩柱21上对槽型梁体进行抗弯试验,

当在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二铁路营业线区间20的铁路护栏处,在第十六墩柱27上对槽型梁体的后导梁进行抗剪切试验,

三、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五墩柱15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28m,使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和第十二墩柱23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90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2.1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36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1.8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四、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三墩柱13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不处于下绕状态,使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八墩柱18和第十墩柱21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24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7.3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五、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的铁路护栏处、距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的上行线5.25m,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4mm,使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八墩柱18和第十墩柱21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28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6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8.1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六、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的距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的上下行线中间,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1mm,使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八墩柱18和第十墩柱21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28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1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7.2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七、把槽型梁体推置到跨越第一铁路营业线区间10、距第二墩柱12为9m处,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8mm,使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和第八墩柱18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5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6.6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八、把槽型梁体推置到距第二墩柱12为5m处,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10mm,使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和第八墩柱18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1.4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6.2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九、把槽型梁体推置到距第二墩柱12为1m处,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9mm,使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和第八墩柱18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8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5.6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十、把槽型梁体推置到到第二墩柱12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2mm,使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和第八墩柱18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2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5.8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保持槽型梁体的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30mm以内,

十一、把槽型梁体推置到距第一墩柱11为1.6m处,使槽型梁体前端下绕2mm,使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4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7.5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保持槽型梁体的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十二、把槽型梁体推置到第一墩柱11上,使槽型梁体前端不处于下绕状态,使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对槽型梁体进行支撑,保证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底面部压应力为0.8mpa、在距槽型梁体前端73m槽型梁体的顶面部压应力为16.3mpa,即槽型梁体受理处于安全状态,

保持槽型梁体的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十二、拆除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第十六墩柱27、中间连接架29、支撑架31和顶推装置,在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上安装永久支座,把槽型梁体同步落梁就位。

在本实施例中,在位于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和第十六墩柱27上的顶推装置进行分别工作时,通过液压装置,使处于工作状态的的顶推装置的推移伸缩缸1处于收缩状态、处于工作状态的顶推装置的顶升伸缩缸2处于伸长状态,处于工作状态的顶推装置的顶升伸缩缸2把槽型梁体顶升,把处于工作状态的顶推装置的支撑架31取出,再使处于工作状态的的顶推装置的推移伸缩缸1处于伸长状态,通过耳座5,推动滑动座4在底板3和压板7之间进行滑动,滑动座4和围栏板6带动顶升伸缩缸2进行移动,从而推动槽型梁体在其它顶推装置的支撑架31上移动,实现槽型梁体进行推置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只有位于槽型梁体的后端部的最后一个顶推装置对槽型梁体进行推置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槽型梁体依次进入到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第六墩柱16、第九墩柱19、第十一墩柱22、第十三墩柱24、第十五墩柱26和第十七墩柱28上时,使其中一个导向辊97与槽型梁体的其中一个侧面部接触,使其中另一个导向辊97与槽型梁体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接触,从而保证槽型梁体处于推置路线上,完成当槽型梁体与推置路线的导向,槽型梁体与推置路线出现偏差后,把相应位置上的内螺母93和外螺母92与第一螺杆95和第二螺杆94松开,使相应位置上的导向辊97与槽型梁体的侧面部分开,通过液压装置,使纠偏伸缩缸98处于伸长状态,由纠偏伸缩缸98的伸缩端部把槽型梁体进行移动与推置路线吻合,再使相应位置上的导向辊97与槽型梁体的侧面部接触,把相应位置上的内螺母93和外螺母92与第一螺杆95和第二螺杆94拧紧,通过液压装置,使纠偏伸缩缸98处于收缩状态,完成对槽型梁体与推置路线的纠正。

在对本发明进行验证时,通过在墩柱组上间隔顶推装置和导向装置,对槽型梁体实现了后端施加顶推作用力,对槽型梁体实现了全程导向定位,保证了对槽型梁体的安装精度,同时在槽型梁体顶推过程中,通过对槽型梁体的设定部位的压应力的在线监测,防止了槽型梁体在顶推过程中发生变形,通过对槽型梁体的设定部位的抗剪切试验,保证了槽型梁体的性能,满足了超长度槽型梁体的安装。

一种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在超长度槽型梁体的安装上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永久支撑墩组、临时支撑墩组和顶推装置,通过永久支撑墩组,实现了对槽型梁体在铁路营业线组上的支撑,通过临时支撑墩组和顶推装置,实现了对槽型梁体进行架空移动,因此实现了对具有两个铁路营业线的铁路营业线组的移位安装。

2、由于设计了第一墩柱11、第二墩柱12、第三墩柱13、第五墩柱15和第六墩柱16,实现了跨越五墩支撑。

3、由于设计了第四墩柱14、第七墩柱17、第八墩柱18、第十墩柱21、第十二墩柱23、第十四墩柱25和第十六墩柱27,实现了延伸七墩支撑。

4、由于设计了第九墩柱19、第十一墩柱22、第十三墩柱24、第十五墩柱26和第十七墩柱28,实现了延伸辅助五墩支撑。

6、由于设计了中间连接架29,实现了纵联贯通连接。

7、由于设计了支撑架31,实现了对槽型梁体滑动支撑。

8、由于设计了导向装置,实现了槽型梁体沿推置路线正确运动。

9、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槽型梁体进行架空移动的永久支撑墩组、临时支撑墩组和顶推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橫跨两个铁路营业线的槽型梁支撑装置和顶推就位方法及其应用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