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3726发布日期:2020-08-07 19:2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基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这种地基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因此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

现有技术中,在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时,不能够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用量进行预先规划,导致加固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时,不能够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用量进行预先规划,导致加固效果不理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

s3:对地基进行夯实,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

s4:向桩孔内注入土壤粘合剂,然后再向桩孔内填入碎石,夯实、整平;

s5:最后根据s2中确定的混泥土厚度浇筑混泥土,整平,凝固,即可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

优选的,所述s1中,使用取土设备在地基处取土,取土深度为1-1.5m,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性质进行检测。

优选的,所述s2中,桩孔深度为1-1.2m,间距为30-60cm,混凝土厚度为10-15cm。

优选的,所述s3中,将地基进行区域划分,多个区域同时施工,使用多个夯实机械同时进行工作,对地基面进行夯实,根据混泥土的厚度确定每个区域内混泥土的量。

优选的,所述s3中,在进行打孔时,在钻头上设置刻度线,通过刻度线确定钻头打孔的深度,确保孔深一致。

优选的,所述s4中,将混合好的土壤粘合剂放入存放箱内,存放箱内设有泵体,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有三通管,可以同时对3个桩孔进行土壤粘合剂的注射。

优选的,所述s5中,混泥土浇筑凝固后,使用洒水设备每30-60min,向混泥土面上喷洒水,对混泥土进行养护。

优选的,所述s3中,使用量尺对桩孔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撒上石灰粉进行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通过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能够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本方案通过通过刻度线确定钻头打孔的深度,确保孔深一致;

本方案通过在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有三通管,可以同时对3个桩孔进行土壤粘合剂的注射,提高施工效率;

本方案通过将地基进行区域划分,多个区域同时施工,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能够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的精确性,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使用取土设备在地基处取土,取土深度为1m,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性质进行检测,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桩孔深度为1m,间距为30cm,混凝土厚度为10cm;

s3:将地基进行区域划分,多个区域同时施工,使用多个夯实机械同时进行工作,对地基面进行夯实,根据混泥土的厚度确定每个区域内混泥土的量,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在进行打孔时,在钻头上设置刻度线,通过刻度线确定钻头打孔的深度,确保孔深一致,使用量尺对桩孔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撒上石灰粉进行标记;

s4:将混合好的土壤粘合剂放入存放箱内,存放箱内设有泵体,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有三通管,可以同时对3个桩孔进行土壤粘合剂的注射,然后再向桩孔内填入碎石,夯实、整平;

s5:最后根据s2中确定的混泥土厚度浇筑混泥土,整平,凝固,即可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混泥土浇筑凝固后,使用洒水设备每30min,向混泥土面上喷洒水,对混泥土进行养护。

实施例二

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使用取土设备在地基处取土,取土深度为1.1m,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性质进行检测,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桩孔深度为1.1m,间距为40cm,混凝土厚度为11cm;

s3:将地基进行区域划分,多个区域同时施工,使用多个夯实机械同时进行工作,对地基面进行夯实,根据混泥土的厚度确定每个区域内混泥土的量,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在进行打孔时,在钻头上设置刻度线,通过刻度线确定钻头打孔的深度,确保孔深一致,使用量尺对桩孔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撒上石灰粉进行标记;

s4:将混合好的土壤粘合剂放入存放箱内,存放箱内设有泵体,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有三通管,可以同时对3个桩孔进行土壤粘合剂的注射,然后再向桩孔内填入碎石,夯实、整平;

s5:最后根据s2中确定的混泥土厚度浇筑混泥土,整平,凝固,即可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混泥土浇筑凝固后,使用洒水设备每40min,向混泥土面上喷洒水,对混泥土进行养护。

实施例三

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使用取土设备在地基处取土,取土深度为1.2m,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性质进行检测,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桩孔深度为1.15m,间距为50cm,混凝土厚度为12cm;

s3:将地基进行区域划分,多个区域同时施工,使用多个夯实机械同时进行工作,对地基面进行夯实,根据混泥土的厚度确定每个区域内混泥土的量,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在进行打孔时,在钻头上设置刻度线,通过刻度线确定钻头打孔的深度,确保孔深一致,使用量尺对桩孔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撒上石灰粉进行标记;

s4:将混合好的土壤粘合剂放入存放箱内,存放箱内设有泵体,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有三通管,可以同时对3个桩孔进行土壤粘合剂的注射,然后再向桩孔内填入碎石,夯实、整平;

s5:最后根据s2中确定的混泥土厚度浇筑混泥土,整平,凝固,即可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混泥土浇筑凝固后,使用洒水设备每50min,向混泥土面上喷洒水,对混泥土进行养护。

实施例四

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使用取土设备在地基处取土,取土深度为1.4m,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性质进行检测,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桩孔深度为1.18m,间距为55cm,混凝土厚度为14cm;

s3:将地基进行区域划分,多个区域同时施工,使用多个夯实机械同时进行工作,对地基面进行夯实,根据混泥土的厚度确定每个区域内混泥土的量,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在进行打孔时,在钻头上设置刻度线,通过刻度线确定钻头打孔的深度,确保孔深一致,使用量尺对桩孔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撒上石灰粉进行标记;

s4:将混合好的土壤粘合剂放入存放箱内,存放箱内设有泵体,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有三通管,可以同时对3个桩孔进行土壤粘合剂的注射,然后再向桩孔内填入碎石,夯实、整平;

s5:最后根据s2中确定的混泥土厚度浇筑混泥土,整平,凝固,即可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混泥土浇筑凝固后,使用洒水设备每55min,向混泥土面上喷洒水,对混泥土进行养护。

实施例五

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使用取土设备在地基处取土,取土深度为1.5m,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性质进行检测,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桩孔深度为1.2m,间距为60cm,混凝土厚度为15cm;

s3:将地基进行区域划分,多个区域同时施工,使用多个夯实机械同时进行工作,对地基面进行夯实,根据混泥土的厚度确定每个区域内混泥土的量,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在进行打孔时,在钻头上设置刻度线,通过刻度线确定钻头打孔的深度,确保孔深一致,使用量尺对桩孔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撒上石灰粉进行标记;

s4:将混合好的土壤粘合剂放入存放箱内,存放箱内设有泵体,泵体的出水口连接有三通管,可以同时对3个桩孔进行土壤粘合剂的注射,然后再向桩孔内填入碎石,夯实、整平;

s5:最后根据s2中确定的混泥土厚度浇筑混泥土,整平,凝固,即可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混泥土浇筑凝固后,使用洒水设备每60min,向混泥土面上喷洒水,对混泥土进行养护。

通过实施例一、二、三、四、五提出的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能够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的精确性,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且实施例二为最佳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