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振效果好的轨道道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3099发布日期:2021-03-12 13:1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振效果好的轨道道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效果好的轨道道床结构,应用在地铁隧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轨道安装在隧道内的道床上,可对运行的地铁形成稳定支撑;传统的轨道道床结构,在地铁行驶时,难以对产生的振动产生阻隔与吸收,导致振动传导距离较远,影响地铁行驶时的稳定性,同时增大了乘坐环境的噪音污染,故而提出了一种隔振效果好的轨道道床结构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效果好的轨道道床结构,能够在方便铺设安装的同时将地铁运行所产生的振动进行有效地吸收和阻隔,降低振动的传导距离,进而防止隧道壁谐振产生大的噪音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振效果好的轨道道床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个支护边道,所述两个支护边道的内部均设置有支护钢筋架,支护钢筋架的内部设置有吸音管;所述基层的上部铺设有减振填料层,减振填料层的上部设置有浇筑层,浇筑层的顶部嵌设有稳定块,浇筑层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主钢架,两个主钢架均贯穿减振填料层并向下延伸至基层的内部,两个主钢架之间设置有辅钢架,辅钢架向上延伸至稳定块的内部,稳定块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内部填充有吸音填料;所述浇筑层的顶部设置有贯穿稳定块的枕板,枕板的两端均设有加强套,稳定块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层,连接层位于枕板的上部,两个连接层的上部均设置有道枕,所述连接层的顶部开设有排水槽;所述两个加强套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架,两个固定架分别向上延伸至两个道枕的内部,道枕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

所述基层为预制混凝土板,基层为弧型结构,基层两侧的两个支护边道与基层共同形成一段完整的圆弧。

所述支护钢筋架的截面呈三角型结构,支护钢筋架固定设置在支护边道的内部,支护钢筋架内部的中心固定有吸音管。

所述吸音管的外部开设有吸音孔,吸音孔等间距密集分布在吸音管上。

所述减振填料层为砂石填料,减振填料层上部的浇筑层为混凝土浇筑基座,浇筑层顶部面的中心设置有稳定块。

所述稳定块的下部呈梯型结构,稳定块的下半部嵌设在浇筑层内,稳定块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内部填充的吸音填料为砂砾填料。

所述浇筑层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辅钢架,辅钢架的支腿朝上与稳定块插接,辅钢架两侧的两个主钢架呈对称结构设置,两个主钢架的支腿朝下贯穿减振填料层并与基层插接。

所述枕板为木板,枕板横穿稳定块,枕板的两个端头分别从稳定块的两个侧壁面向外延伸,枕板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支护边道之间留有间距,枕板的两个端头上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套,加强套为中空结构的钢套,加强套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架。

所述连接层为混凝土浇筑板,连接层的上部固定安装有道枕,两个道枕的内侧壁分别与稳定块的两个外侧壁固定连接,两个道枕的外侧壁均为斜面形。

所述连接层的顶部面上靠近支护边道的一侧开设有半圆弧型的排水槽,两个排水槽呈对称结构设置,且两个排水槽分别位于两个道枕的外侧,每个道枕的顶部面上开设有四个固定槽。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地铁行驶的过程中,由道枕受力并向下传导至加强套,枕板进行初次的缓冲与减振,道枕上的横向振动波传导向稳定块,稳定块将两侧的振动进行抵消,无法抵消的振动将被稳定块内部的吸音填料进行吸收,而向下传导的振动将通过浇筑层传导至减振填料层,由减振填料层进行再次吸收,支护边道可对道床中间结构形成支撑,防止振动使其产生相对偏移,提高道床的稳定性,同时吸音管通过吸音孔将振动噪音吸入,逐渐将其吸收,本道床结构稳定合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方便进行安装铺设,同时可对地铁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阻隔,降低振动传导的距离,防止隧道壁谐振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支护边道;2、支护钢筋架;3、吸音管;4、基层;5、减振填料层;6、浇筑层;7、主钢架;8、稳定块;9、辅钢架;10、连接管;11、吸音填料;12、枕板;13、加强套;14、连接层;15、道枕;16、排水槽;17、固定架;18、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一种隔振效果好的轨道道床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基层4两侧的两个支护边道1,所述两个支护边道1的内部均设置有支护钢筋架2,支护钢筋架2的内部设置有吸音管3;所述基层4的上部铺设有减振填料层5,减振填料层5的上部设置有浇筑层6,浇筑层6的顶部嵌设有稳定块8,浇筑层6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主钢架7,两个主钢架7均贯穿减振填料层5并向下延伸至基层4的内部,两个主钢架7之间设置有辅钢架9,辅钢架9向上延伸至稳定块8的内部,稳定块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内部填充有吸音填料11;所述浇筑层6的顶部设置有贯穿稳定块8的枕板12,枕板12的两端均设有加强套13,稳定块8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层14,连接层14位于枕板12的上部,两个连接层14的上部均设置有道枕15,所述连接层14的顶部开设有排水槽16;所述两个加强套13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架17,两个固定架17分别向上延伸至两个道枕15的内部,道枕15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接铁轨的固定槽18。

所述基层4为预制混凝土板,基层4为弧型结构,基层4两侧的两个支护边道1与基层4共同形成一段完整的圆弧。

所述支护钢筋架2的截面呈三角型结构,支护钢筋架2固定设置在支护边道1的内部,支护钢筋架2内部的中心固定有吸音管3。

所述吸音管3的外部开设有吸音孔,吸音孔等间距密集分布在吸音管3上。

所述减振填料层5为砂石填料,减振填料层5上部的浇筑层6为混凝土浇筑基座,浇筑层6顶部面的中心设置有稳定块8。

所述稳定块8的下部呈梯型结构,稳定块8的下半部嵌设在浇筑层6内,稳定块8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内部填充的吸音填料11为砂砾填料。

所述浇筑层6内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辅钢架9,辅钢架9的支腿朝上与稳定块8插接,辅钢架9两侧的两个主钢架7呈对称结构设置,两个主钢架7的支腿朝下贯穿减振填料层5并与基层4插接。

所述枕板12为木板,枕板12横穿稳定块8,枕板12的两个端头分别从稳定块8的两个侧壁面向外延伸,枕板12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支护边道1之间留有间距,枕板12的两个端头上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套13,加强套13为中空结构的钢套,加强套13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架17。

所述连接层14为混凝土浇筑板,连接层14的上部固定安装有道枕15,两个道枕15的内侧壁分别与稳定块8的两个外侧壁固定连接,两个道枕15的外侧壁均为斜面形。

所述连接层14的顶部面上靠近支护边道1的一侧开设有半圆弧型的排水槽16,两个排水槽16呈对称结构设置,且两个排水槽16分别位于两个道枕15的外侧,每个道枕15的顶部面上开设有四个固定槽1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建设时,首先将基层4安装在盾构隧道内,并将主钢架7安装在基层4的上部,再将支护钢筋架2与吸音管3进行安装,安装好后进一步对两个支护边道1进行浇筑,待支护边道1定型后,铺设减振填料层5,并在减振填料层5的上部放入辅钢架9,此时浇筑浇筑层6,浇筑完成后将稳定块8、枕板12和加强套13安装在浇筑层6上,再对连接层14进行浇筑,连接层14浇筑完毕后,在稳定块8的左右两侧与固定架17的外部浇筑道枕15,即可完成道床的铺设,支护钢筋架2、主钢架7与辅钢架9可保证道床的稳定性,进一步将铁轨安装在道枕15上;在地铁行驶的过程中,由道枕15受力并向下传导至加强套13,枕板12进行初次的缓冲与减振,道枕15上的横向振动波传导向稳定块8,稳定块8将两侧的振动进行抵消,无法抵消的振动将被稳定块8内部的吸音填料11进行吸收,而向下传导的振动将通过浇筑层6传导至减振填料层5,由减振填料层5进行再次吸收,支护边道1可对道床中间结构形成支撑,防止振动使其产生相对偏移,提高道床的稳定性,同时吸音管3通过吸音孔将振动噪音吸入,逐渐将其吸收,本道床结构稳定合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方便进行安装铺设,同时可对地铁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阻隔,降低振动传导的距离,防止隧道壁谐振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