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填半挖式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0458发布日期:2020-12-04 14:10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填半挖式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半填半挖式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半填半挖路基指的是在一个横断面内,部分为路堤、部分为路堑的路基。

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312962u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少冰、多冰路段高速公路半填半挖路基,挖方段的路面结构层下方为换填砂砾层,换填砂砾层设置边坡和底面的横坡;换填砂砾层下方为全断面隔水土工布;填方段的路面结构层下方80cm至陡坡与地面线相交处高度区间内设置陡坡台阶,陡坡台阶上逐层设置有洁净砂砾或石渣填筑,洁净砂砾或石渣填筑中自上而下铺设若干层土工格栅。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半填半挖路基,填方段下设砂砾或石渣,可使路面积水流走,但是对于地下反渗的水,会在填方段留存并流入挖方路基,从而浸湿路基及其基底,降低了路基强度,导致路基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填半挖式路基结构,排水管与防水土工膜的设置减少了路基内水份,从而实现提高路基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半填半挖式路基结构,包括填方路基和挖方路基,所述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交界处铺设有防水土工膜,所述填方路基下方平行设置有多根排水管,多根所述排水管分层布设,且多根排水管位于不同的竖直面上,多根所述排水管远离填方路基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排水管上套设有反滤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下水反渗时,经排水管的透水孔流入排水管内,沿排水管流出,防水土工膜将挖方路基渗入填方路基的水阻拦,从而减少了反渗入填方路基的水量,实现提高路基稳定性的目的;另外反滤土工布的设置使得水份渗入排水管时,不易带走部分土壤,进一步提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分层布设的排水管,不易破坏路基连接的连续性,从而使得填方路基不易因排水管与底面出现断层,进而使得填方路基不易发生塌方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排水管使得排水管内留存的水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出,从而减少了水份在排水管内的留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填方路基远离挖方路基的一侧开设有沿填方路基长度方向的第一边沟,所述第一边沟靠近填方路基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反滤土工布,所述排水管端面与第一反滤土工布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边沟的设置,使得排水管导出的水份可流入第一边沟内以便水份排出;另外第一反滤土工布的设置,使得水份向边沟方向流动时,不易带动土壤流动,从而减小了填方路基底面的土壤流失,提高了填方路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挖方路基远离填方路基的一侧开设有排气沟,所述排气沟开口处布设有防水透气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沟的设置,使得空气通过排气沟与挖方路基侧面接触,从而将挖方路基侧面水份带走,另外排气沟的设置减少了山体与挖方路基的接触面,从而减少了从山体渗入挖方路基的水份,从而提高了挖方路基的稳定性;防水透气膜的设置,使得降雨等产生的水份不易流入排气沟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气沟内填充有块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块石的设置,在保留排气沟通风性能的情况下,将排气沟填充,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易踩在防水透气膜上时,出现踏空现象,从而提高了现场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气沟与挖方路基之间开设有第二边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边沟的设置便于降雨或其他原因产生的路面积水流入边沟,从而减少了路面积水的下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挖方路基上设置多块导水板,多块所述导水板平行设置,多块导水板分层设置,且多块导水板位于不同的竖直面上,多块所述导水板的侧面均呈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板的设置,使得路面积水渗入挖方路基时,在导水板作用下,流出挖方路基;分层设置的导水板,不易影响挖方路基与山体的连接,从而使得挖方路基不易发生塌方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水板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板倾斜设置,使得挖方路基内的水份更易沿导水板流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边沟侧壁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反滤土工布,所述第二反滤土工布位于第二边沟靠近挖方路基的一侧,所述导水板远离填方路基的端面与第二反滤土工布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反滤土工布的设置,使得挖方路基内的水份沿导水板流入边沟时,不易带走挖方路基内的土壤,从而提高了挖方路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地下水反渗时,经排水管的透水孔流入排水管内,沿排水管流出,防水土工膜将挖方路基渗入填方路基的水阻拦,从而减少了反渗入填方路基的水量,实现提高路基稳定性的目的;另外反滤土工布的设置使得水份渗入排水管时,不易带走部分土壤,进一步提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分层布设的排水管,不易破坏路基连接的连续性,从而使得填方路基不易因排水管与底面出现断层,进而使得填方路基不易发生塌方现象;

2.倾斜设置的导水板,使得路面积水渗入挖方路基时,在导水板作用下,流出挖方路基,经第二反滤土工布流入第二边沟,从而减少挖方路基内的水份,另外第二反滤土工布的设置,使得挖方路基内的水份沿导水板流入边沟时,不易带走挖方路基内的土壤,从而提高了挖方路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填方路基;110、排水管;120、防水土工膜;130、第一边沟;131、第一反滤土工布;200、挖方路基;210、第二边沟;220、第二反滤土工布;230、导水板;300、排气沟;310、块石;320、防水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半填半挖式路基结构,包括填方路基100和挖方路基200。填方路基100与挖方路基200交界处铺设有防水土工膜120防水土工膜120优选为hdpe土工膜。

填方路基100下方设置有平行设置的排水管110,多根排水管110分层布设,且多根排水管110位于不同的竖直面上。为了便于反渗的地下水进入排水管中,多根排水管110远离填方路基100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透水孔111,排水管110上套设有反滤土工布以使水份不易带动土壤流入排水管110中。

为了便于填方路基100路面排水以及便于将排水管110内的水份导出,填方路基100远离挖方路基200的一侧开设有沿填方路基100长度方向的第一边沟130,第一边沟130靠近填方路基10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反滤土工布131。排水管110沿挖方路基200靠近第一边沟130的方向朝向远离填方路基100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排水管110远离挖方路基200的端面与第一反滤土工布131抵接。

为了减小挖方路基200远离填方路基100的山体或其他地面的水份向挖方路基200的渗透,挖方路基200远离填方路基100的一侧开设有排气沟300,且排气沟300利用块石310填充,为了减少降雨或路面积水等水份流入排气沟300内,排气沟300开口处布设有防水透气膜320,防水透气膜320优选为tpu薄膜。

为了便于挖方路基200上方的路面积水被排出,排气沟300与挖方路基200之间开设有第二边沟210。

另外挖方路基200内设置多块平行的导水板230,导水板230分层布设,且导水板230侧面呈弧形设置,以便于路面积水渗入挖方路基200后与导水板230接触,并被导水板230排出。

另外导水板230沿填方路基靠近第二边沟的方向朝向竖直向下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便于导水板230上的积水流出,且第二边沟210靠近挖方路基200的侧壁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反滤土工布220,导水板230靠近第二边沟210的端面与第二反滤土工布220抵接,以减少挖方路基200内土壤的流失。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地下水反渗时,经排水管110的透水孔流入排水管110内,并沿排水管110流出,防水土工膜120将挖方路基200渗入填方路基100的水阻拦;降雨过后,路面积水流入第一边沟130、第二边沟210,路面下渗的水份通过导水板230流入第二边沟210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