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6616发布日期:2020-12-01 10:5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路面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市政工程施工设备技术,具体地说是混凝土路面浇注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现在的,在市政工程的路面施工过程中,我们会对路面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主要用于对按一定配比注入罐体的料浆、水泥、生石灰、石膏及铝粉膏悬浮液进行搅拌,使之均匀混合,充分反应,并及时将混合料浆注入模框内。现有的浇注机由于混凝土沉淀分层导致浇注不均匀,严重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另现在的浇注机浇注后,混凝土松散的排布在地面上,内部的气泡需要人工压实,效率较低且浪费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混凝土路面浇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现在的浇注机由于混凝土沉淀分层导致浇注不均匀,严重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另现在的浇注机浇注后,混凝土松散的排布在地面上,内部的气泡需要人工压实,效率较低且浪费劳动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混凝土路面浇注装置,包括用于使装置安装更加稳固的支撑机构、牵引环、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前侧设置有所述牵引环,所述支撑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混凝土凝固或分层的搅拌机构、下料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搅拌机构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第二支腿、固定轴、辊轮、第一支腿、脚轮、推杆,所述底座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支腿,两个所述第二支腿之间设置有所述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所述辊轮,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第二支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支腿,每个所述第一支腿底端均设置有所述脚轮,所述底座后端设置有所述推杆。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盒、第一电机、转轴、搅拌杆,所述安装盒设置于所述搅拌机构顶部,所述安装盒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下方设置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搅拌杆。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搅拌叶、第一搅拌轴、第四电机、第二搅拌轴、传送带,所述搅拌机构的后侧设置有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与所述第二搅拌轴之间设置有所述传送带,所述第一搅拌轴与所述第二搅拌轴的端部均设置有所述搅拌叶。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仓、导流板、进料管、第二电机、推料杆、推料通道、软管,所述搅拌仓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上方,所述搅拌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进料管,所述搅拌仓内部设置有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设置有所述推料通道,所述搅拌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端部设置有所述推料杆,所述推料通道的前端设置有所述软管。

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仓、下料管、固定盒、弹簧、移动板、下料网、下料通道、第三电机、凸轮,所述下料仓设置于所述搅拌机构的一侧,所述下料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设置有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盒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所述移动板的内部设置有所述下料网,所述下料网的下方设置有所述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下料管,所述下料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凸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即可防止混凝土久置发生凝聚或沉淀分层的情况,也可临时进行混凝土的制作,便于施工的进行。

2、通过设置下料机构,使即将浇注的混凝土均匀下料,提高混凝土路面浇注的施工质量,另设置辊轮对浇注过后的路面进行压实,防止凝土松散的排布在施工地面上形成气泡影响施工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搅拌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1、支撑机构;11、底座;12、第二支腿;13、固定轴;14、辊轮;15、第一支腿;16、脚轮;17、推杆;2、牵引环;3、驱动机构;31、安装盒;32、第一电机;33、转轴;34、搅拌杆;301、搅拌叶;302、第一搅拌轴;303、第四电机;304、第二搅拌轴;305、传送带;4、搅拌机构;41、搅拌仓;42、导流板;43、进料管;44、第二电机;45、推料杆;46、推料通道;47、软管;5、下料机构;51、下料仓;52、下料管;53、固定盒;54、弹簧;55、移动板;56、下料网;57、下料通道;58、第三电机;59、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混凝土路面浇注装置,包括用于使装置安装更加稳固的支撑机构1、牵引环2、驱动机构3,支撑机构1的前侧设置有牵引环2,支撑机构1的上方设置有驱动机构3,还包括用于防止混凝土凝固或分层的搅拌机构4、下料机构5,搅拌机构4设置于驱动机构3下方,下料机构5设置于搅拌机构4的一侧,支撑机构1包括底座11、第二支腿12、固定轴13、辊轮14、第一支腿15、脚轮16、推杆17,底座11与第二支腿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腿12与固定轴1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底座11与第一支腿1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辊轮14与固定轴13转动连接,辊轮14用于对浇注的路面进行压实,第一支腿15与脚轮1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底座11与推杆1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驱动机构3包括安装盒31、第一电机32、转轴33、搅拌杆34,安装盒31与搅拌仓4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搅拌仓41与第一电机3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2与转轴33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33与搅拌杆3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用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均匀,防止其发生沉淀或凝聚,搅拌机构4包括搅拌仓41、导流板42、进料管43、第二电机44、推料杆45、推料通道46、软管47,搅拌仓41与底座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搅拌仓41与进料管4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搅拌仓41与导流板4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导流板42为斜坡状,便于下料,导流板42下方开设有推料通道46,搅拌仓41与第二电机4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4通过联轴器与推料杆45连接,设置推料杆45用以将搅拌后的混凝土推至下料机构5内,搅拌仓41与软管47密封连接,下料机构5包括下料仓51、下料管52、固定盒53、弹簧54、移动板55、下料网56、下料通道57、第三电机58、凸轮59,下料仓51与底座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下料仓51与固定盒53焊接,固定盒53与弹簧5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移动板55与弹簧5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移动板55的内部镶嵌有下料网56,设置下料网56用以使混凝土均匀下料,底座11内部开设有下料通道57,底座11与下料管5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三电机58与底座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三电机58的输出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凸轮59,设置凸轮59用以带动移动板55做往返运动使混凝土均匀下料。

上述结构中:使用时,将装置推至需要使用的地方,通过牵引环2将装置与施工的牵引机车相连,将混凝土原料及水通过进料管43加入搅拌仓41内,同时启动第一电机32工作带动转轴33及搅拌杆34进行旋转,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即可防止混凝土久置发生凝聚或沉淀分层的情况,也可临时进行混凝土的制作,搅拌的同时启动第二电机44工作带动推料杆45旋转将搅拌仓41内的混凝土通过推料通道46推至软管47内,进而通过软管47进入下料仓51内,此时启动第三电机58工作带动凸轮59旋转,移动板55在凸轮59的推动以及弹簧54伸缩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使下料网56对混凝土进行过滤,如此可使混凝土均匀下料,以提高混凝土路面浇注的施工质量,混凝土从下料通道57落下经下料管52排出进行路面的浇注,最后经过辊轮14的转动碾压对浇注的混凝土进行压实,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实施例2

如图4、图5、图6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的安装盒31、第一电机32、转轴33、搅拌杆34更换成搅拌叶301、第一搅拌轴302、第四电机303、第二搅拌轴304、传送带305,使用时,启动第四电机303带动第一搅拌轴302旋转,进而通过传送带305带动第二搅拌轴304旋转,以带动第一搅拌轴302和第二搅拌轴304上的搅拌叶301旋转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防止混凝土沉淀分层,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