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9446发布日期:2021-02-09 17:2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堤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堤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堤路主要是指位于江海边的一种道路,由于江海边大都堆积由淤泥和砂层,修筑堤路能够方便行人行走和车辆驾驶。
[0003]
现有技术中的堤路一般会在靠江海一侧的软基沙面上修筑堤坝,起到阻挡和防洪的作用,然后在堤坝靠近内陆面的另一侧修筑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但是在雨天时,雨水会下渗到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下方的路基,而路基在泡水后,存在一些小颗粒的物质、如砂土等,会随着水流往江海的一侧外流,进而导致路基被掏空下陷的问题,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堤路结构,其具有减小路基内的小颗粒随着水流外流,减少路基被掏空而下陷的情况发生的优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堤路结构,包括中砂层和设置在中砂层上方的路基层,所述路基层靠近江海的一侧设置有堤坝,所述路基层上方设置有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所述中砂层上设置有多个袋装砂井,所述路基层内位于堤坝的下端位置设置有朝袋装砂井上端进行延伸的防水层,所述堤坝的下端位置高于袋装砂井的上端位置。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堤路上表面的水往下渗到路基层内时,防水层可以有效防止路基层内的水朝靠近江海的一侧流动,因此位于堤坝下端到袋装砂井上端位置高度间的水流不会朝靠近江海的一侧流动,防止水流带走路基层内的小颗粒;而当水渗至袋装砂井上端时,由于多个袋装砂井能够在中砂层内形成多个排水砂柱,可以加速中砂层内的水向下排出,实现减小路基内的小颗粒随着水流外流,且袋装砂井具有提高对路基层承载力的效果,进而减少路基被掏空而下陷的情况发生。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堤坝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砼基座、砼砌石墙和护栏,所述砼基座的下端高于袋装砂井的上端开口,所述砼砌石墙的一侧朝向江海,另一侧朝向路基层。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砼基座、砼砌石墙和护栏能够形成位于江海一侧的堤坝,砼基座能够保证堤坝底部的稳定性,而砼砌石墙能够对江海的水面进行格挡,护栏能够避提高在堤坝上行走时的安全性。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砼砌石墙上水平设置有多个渗水袋,所述渗水袋连通砼砌石墙的内外两侧。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渗水袋,使得泡在路基层内的一部分水能够从渗水带穿过砼砌石墙,流到堤坝靠江海的一侧,方便路基层的排水,同时在排水的过程可避免砂土的流失。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袋包括土工布袋和装在土工布袋内的砂砾石。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渗水袋内装入砂砾石以形成渗水袋,能够在保证水从渗水袋通过的同时,避免路基层内砂土的流失。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设置为防渗复合土工膜。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水层设置为防渗复合土工膜,防渗复合土工膜为防渗防水材料,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且具有抗老化和抗分解的能力,能够保证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同时施工方便。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基层内位于防水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砂碎石倒滤层。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渗复合土工膜铺设在碎石倒滤层上,当防渗复合土工膜靠近江海一侧的颗粒随着水流动时,砂碎石倒滤层能够减少颗粒随之流动,起到保护防渗复合土工膜的作用。
[00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砂层包括位于上方的夯实砂层和位于夯实砂层下方的自然砂层,所述袋装砂井位于自然砂层上,所述自然砂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土工格栅。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路基层施工时,需要向下进行挖坑,然后往坑内填入砂石,并进行夯实,以形成夯实砂层;而自然砂层为地面的坑底部位,通过土工格栅能够起到加筋土结构,提高路基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延长路基层的使用寿命。
[00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路基层上方的江海步道、景观绿化带和人行道,且所述堤坝朝向内陆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江海步道、景观绿化带、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景观绿化带和人行道。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最靠近江海的堤坝处先设置江海步道,能够方便行人沿着江海变进行散步,增加实用性;而景观绿化带能够提供绿化效果,同时进行分隔江海和非机动车道,以及分隔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
(1)通过设置防水层和袋装砂井之间的配合,当水从堤路的上表面下渗到路基层内后,防水层能够避免堤坝下端至袋装砂井上端高度位置之间的水流朝江海一侧外流,而大部分水流会从各袋装砂井向下排走,且袋装砂井能够提高中砂层对路基层的承载力,实现减小路基内的小颗粒随着水流外流,减少路基被掏空而下陷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0024]
(2)通过设置渗水袋,能够便于路基层内的水从堤坝的砼砌石墙渗到靠近江海的一侧,同时可以避免路基层内的砂土流失;
[0025]
(3)通过设置碎石倒滤层,能够对防渗复合土工膜进行支撑,当防渗复合土工膜靠近江海一侧水流在外流时,也能够减小颗粒的流动对防渗复合土工膜造成的影响,起到保护防渗复合土工膜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堤路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1、中砂层;101、夯实砂层;102、自然砂层;2、路基层;3、堤坝;31、砼基座;32、砼砌石墙;33、护栏;4、江海步道;5、景观绿化带;6、非机动车道;7、机动车道;8、人行
道;9、土工格栅;10、袋装砂井;11、防水层;12、渗水袋;13、砂碎石倒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9]
实施例,一种堤路结构,如图1所示,堤路结构的一侧靠江海,另一侧靠近内陆;堤路结构包括中砂层1和铺设在中砂层1上方的路基层2,在路基层2靠近江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挡水的堤坝3。另外,在路基层2上方沿着堤坝3靠近内陆的方向依次修建有江海步道4、景观绿化带5、非机动车道6、机动车道7、非机动车道6、景观绿化带5和人行道8,以形成不同方向来回的路面。江海步道4靠近堤坝3的一侧,能够方便行人在将海边散步,并欣赏江海景色;而景观绿化带5能够将非机动车道6和江海步道4隔开,以及将非机动车道6和人行道8隔开,并起到绿化和美化环境的效果;同时,机动车道7与两侧的机非机动车道6之间也可通过修建小型绿化带隔开。
[0030]
其中,中砂层1包括位于上方的夯实砂层101和位于夯实砂层101下方的自然砂层102,由于堤路结构修建在将海边,因此地面会积聚大量的泥沙。夯实砂层101可以通过先挖坑,然后填砂夯实进行形成,保证堤路下方的稳定,而自然砂层102为坑底向下的部位。且在自然砂层102的上表面设置有土工格栅9,能够提高路基层2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0031]
接着,在自然砂层102上安装有多个竖直向下延伸的袋装砂井10,袋装砂井10呈梅花形间隔排布;袋装砂井10是将散体砂装入用化纤纺织物做成的细长袋子内、并置于自然砂层102内作为竖向排水体,其作用是加速渗至中砂层1内的水向下排走,并提高自然砂层102对上方的路基层2的承载能力。另外,堤坝3的下端位置高于袋装砂井10的上端位置,在路基层2内位于堤坝3的下端位置修建有朝袋装砂井10上端进行向下延伸的防水层11,当水从路面向下渗到夯实砂层101时,防水层11具有防渗水作用,能够避免堤坝3下端至袋装砂井10上端的高度位置之间的水流朝靠近江海一侧外流,而大部分积聚下路基层2内的水会从袋装砂井10向下排走,实现减小路基内的小颗粒随着水流外流,减少路基被掏空而下陷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0032]
具体的,堤坝3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砼基座31、砼砌石墙32和护栏33;砼基座31和砼砌石墙32位于路基层2靠近江海的一侧上,砼砌石墙32的另一侧朝向江海,砼基座31的下端高于袋装砂井10的上端开口,砼基座31能够保证堤坝3下端稳定性,同时砼砌石墙32能够有效的阻挡水的冲击。
[0033]
其中,为了进一步方便路基层2内的水向外排,在砼砌石墙32上水平设置有多个渗水袋12,渗水袋12连通砼砌石墙32的内外两侧,且渗水袋12沿着砼砌石墙32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沿着砼砌石墙3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另外,渗水袋12包括土工布袋和装在土工布袋内的砂砾石,渗水袋12能够对砂土进行格挡。当水从路面向下渗时,水可以从渗水袋12向外渗,同时可以避免路基层2内的砂土流失。
[0034]
本方案中,防水层11选择为防渗复合土工膜,防渗复合土工膜具有较好的防水性、抗分解性和弹性变形能力,施工方便。且在路基层2内位于防水层11的下表面铺设有砂碎石倒滤层13,砂碎石倒滤层13可由四层粒径由细到粗的级配砂砾层组成,且级配砂砾层的粒径从防水层11朝靠近江海的一侧逐渐变大;砂碎石倒滤层13能够对防渗复合土工膜进行支撑,同时减少防水层11靠近江海一侧的颗粒发生流动时对防渗复合土工膜的影响,起到保
护防渗复合土工膜的作用。
[003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0036]
当水从堤路的路面下渗时,一部分水会从砼砌石墙32上的渗水袋12向外直接朝江海里排走;当水从路基层2继续下渗到夯实砂层101时,由于自然砂层102上端且靠近江海的一侧与堤坝3下方的砼基座31之间连接有防水层11,因此可以防止水流从砼基座31与自然砂层102之间的位置朝靠近江海的一侧外流;同时当水渗至自然砂层102上端后,大部分水会从各袋装砂石形成的排水柱向下排走,因此可以减少水流朝江海的一侧流动,进而减少水流带走路基层2和夯实砂层101内的小颗粒,实现减小路基内的小颗粒随着水流外流,减少路基被掏空而下陷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003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