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2366发布日期:2021-04-09 13:0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隧道的移动会车平台。



背景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特有的灵活和优越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隧道是公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等级公路已从沿海地区向西南、西北山岭区延伸,公路隧道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现有的车道隧道已远远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行车要求,隧道规模越大技术也相应复杂,因此,与过去一般公路隧道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方面均有质的差别,这带给我们公路隧道建设者的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同时它也挑战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目前,在单线隧道中,单线隧道是上下两头窄,中部宽的空间结构,由于空间有限,隧道内宽度通常不能满足两辆车辆洞内会车宽度需求,车辆在单线隧道中难以会车。因此,提供一种移动会车平台,用于来满足单线隧道的会车需求,实现单线隧道的会车,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提供一种用于隧道的移动会车平台,它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满足单线隧道会车时的使用需求,提高隧道会车效率,降低会车所耗费的时间,为人们在单线隧道会车时提供便利。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它包括主桥,主桥包括能用于车辆并行通行的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设置前桥和后桥,主桥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提升主桥的升降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主桥中部设置支撑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且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相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主桥底部的液压缸安装架,液压缸安装架内设置升降液压缸,升降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支撑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前桥与主桥一端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后桥与主桥远离前桥的一端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主桥底部设置有用于主桥行走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机构、步进式行走机构、轮胎式行走机构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满足单线隧道会车时的使用需求,提高隧道会车效率,降低会车所耗费的时间,为人们在单线隧道会车时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隧道内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主桥;2、第一车道;3、第二车道;4、前桥;5、后桥;6、支撑组件;60、第一支撑梁;61、第二支撑梁;7、升降组件;70、液压缸安装架;71、升降液压缸;72、支撑架;8、行走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主桥1,主桥1包括能用于车辆并行通行的第一车道2和第二车道3,第一车道2和第二车道3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设置前桥4和后桥5,主桥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提升主桥1的升降组件7。

请参照图1所示,主桥1中部设置支撑组件6。

请参照图1所示,支撑组件6包括第一支撑梁60和第二支撑梁61,且第一支撑梁60与第二支撑梁61相铰接。

请参照图1所示,升降组件7包括设置于主桥1底部的液压缸安装架70,液压缸安装架70内设置升降液压缸71,升降液压缸71的另一端与支撑架72连接。

请参照图1所示,前桥4与主桥1一端铰接。

请参照图1所示,后桥5与主桥1远离前桥4的一端铰接。

请参照图1所示,主桥1底部设置有用于主桥1行走的行走机构8,行走机构8为履带式行走机构、步进式行走机构、轮胎式行走机构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单线隧道通常为上下两头窄,中间宽的空间结构,由于单线隧道施工要求的不同,单线隧道的大小宽度也不同,本实用新型中,主桥1包括能用于车辆并行通行的第一车道2和第二车道3,第一车道2和第二车道3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设置前桥4和后桥5,主桥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提升主桥1的升降组件7,驱动升降组件7中的升降液压缸71,使主桥1上升至单线隧道的中部,通过设置两个车道来满足单线隧道会车的使用需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桥(1),所述主桥(1)包括能用于车辆并行通行的第一车道(2)和第二车道(3),所述第一车道(2)和所述第二车道(3)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设置前桥(4)和后桥(5),所述主桥(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升降所述主桥(1)的升降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桥(1)中部设置支撑组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第一支撑梁(60)和第二支撑梁(61),且所述第一支撑梁(60)与所述第二支撑梁(61)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7)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桥(1)底部的液压缸安装架(70),所述液压缸安装架(70)内设置升降液压缸(71),所述升降液压缸(71)的另一端与支撑架(7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4)与所述主桥(1)一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5)与所述主桥(1)远离所述前桥(4)的一端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桥(1)底部设置有用于主桥(1)行走的行走机构(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8)为履带式行走机构、步进式行走机构、轮胎式行走机构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双车道移动会车平台,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它包括主桥,主桥包括能用于车辆并行通行的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设置前桥和后桥,主桥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提升主桥的升降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满足单线隧道会车时的使用需求,提高隧道会车效率,降低会车所耗费的时间,为人们在单线隧道会车时提供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程波;张维颂;郑怀臣;毛成宝;李佑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