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屏障凹凸重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0033发布日期:2021-04-16 13:3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声屏障凹凸重叠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噪声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声屏障凹凸重叠系统。


背景技术:

2.隔音墙也称为声屏障,指的是在声源和接收者之间插入一个设施,使声波传播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从而减弱接收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其主要用于公路、高速公路、高架复合道路和其它噪声源的隔声降噪。声屏障分为纯隔声的反射型声屏障,和吸声与隔声相结合的复合型声屏障,后者是更为有效的隔声方法。公路和高速公路上是使用各类型声屏障最多的地方。
3.声屏障按照其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声屏障和全封闭式声屏障。直立式声屏障一般包括型钢和设置在相邻的型钢之间的声屏障屏体,声屏障屏体一般插设在相邻的型钢之间,这种结构一般在受到外力或者热胀冷缩时,声屏障屏体容易从型钢之间脱出,而且现场安装的失误也会使屏体的一端脱离型钢或者与型钢仅接触很少的面积,一旦受力就容易导致屏体脱出,因此提供一种具备定位和锁定功能的声屏障凹凸重叠系统成为本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脱落、防坠落的声屏障凹凸重叠系统。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声屏障凹凸重叠系统,其包括按照一定间隔设置的立柱和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的屏体,所述立柱包括包括腹板和与该腹板固定连接的翼板,所述翼板为两个或以上,所述屏体包括外壳,所述翼板包括翼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翼板本体边缘的阻挡结构,所述外壳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结构,使用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阻挡结构相配合。
7.优选的,所述阻挡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翼板本体边缘的折边,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折边的内侧。
8.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互相扣合的面板和背板,所述限位结构由所述面板和/或所述背板的端部弯折成型。
9.优选的,所述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面板和背板,所述限位结构由所述面板和/或所述背板的端部弯折成型。
10.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互相扣合的面板和背板,所述限位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左右两端。
11.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由所述面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和所述背板的端部形成的弯折部搭接成型。
12.优选的,所述面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和所述背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之间为固定搭接结构。
13.优选的,所述面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和所述背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之间为焊接、螺接、铆接或咬合固定搭接结构。
14.优选的,所述面板的弯折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孔,所述背板的弯折部上设置有弯折边,使用状态时,所述弯折边穿过所述开孔后咬合在所述面板弯折部上。
15.优选的,所述背板弯折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孔,所述面板的弯折部上设置有弯折边,搭接状态时,所述弯折边穿过所述开孔后咬合在所述背板弯折部上。
16.优选的,其还包括一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并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
17.优选的,所述加强架构为与所述限位结构形状相适配的铝型材,所述铝型材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并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
18.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吸声体,所述铝型材朝向所述外壳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所述吸声体的凹槽。
19.优选的,所述吸声体包括隔声板和吸声材料,所述凹槽包括固定所述隔声板的凹槽一和固定所述吸声材料的凹槽二。
20.优选的,所述铝型材内设置有加强肋条。
21.优选的,所述铝型材朝向所述外壳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所述隔声板的凹槽一和固定所述吸声材料的凹槽二。
22.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为与所述限位结构形状相适配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并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
23.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为钢制型材,所述钢制型材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并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
24.优选的,所述加钢制型材为由钢板折弯一体成型。
25.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为水泥块,所述水泥块填充于所述限位结构内。
26.优选的,所述折边朝向所述腹板侧。
27.优选的,所述折边与所述翼板本体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28.优选的,所述折边的末端还设置一个沿着所述翼板主体方向延伸的副折边。
29.优选的,所述阻挡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翼板边缘的凸起结构。
30.优选的,所述阻挡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翼板边缘的向所述腹板侧弯折的弧形结构。
31.优选的,所述翼板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腹板一侧。
32.优选的,所述翼板为互成角度的两块板组成的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腹板侧。
33.优选的,所述阻挡结构焊接在所述翼板本体的端部。
34.优选的,其还包括误差调节结构,所述误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阻挡结构上一个或数个可容纳所述折边的凹槽。
3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声屏障凹凸重叠系统,其由于采用了防脱立柱及与之相配合的防脱屏体,相比现有结构的声屏障结构,在受到车辆撞击时的冲击能量下,即使屏体被撞击撕裂成两半,但防脱屏体试样两端仍旧可稳定连接在立柱中而不会脱落掉到地面上,极大的保障了桥下人车的安全,经试验验证,其防跌落安全性能提升了10倍以上。如果立柱采用型钢,在同样厚度下,采用防脱结构的型钢的机械性能显著增
强,在相同机械强度下,其比现有型钢的用料显著减少,具备明显的经济效益,二是该种结构的型钢可防止声屏障屏体在受到外力或者热胀冷缩时从相邻的型钢中脱出,防止跌落风险和二次伤害,该种结构亦可避免现场施工的安装错误,具备很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铝型材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39.图4中a、b、c、d、e、f、g、h、i、j、k、l为不同种立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40.图5中a、b、c、d、e、f、g、h、i为立柱与屏体配合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述。
42.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屏障凹凸重叠系统,其包括按照一定间隔设置的立柱和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的屏体,立柱之间的距离一般选择为1m~3m之间,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该距离可以灵活调节。立柱包括包括腹板1和与该腹板固定连接的翼板,一般项目上使用的立柱为h型钢或h型钢的变形结构,h型钢的翼板为两个,变形的h型钢的翼板为两个或以上,翼板之间平行设置,翼板包括翼板本体2和设置在所述翼板本体2边缘的阻挡结构;作为其他结构选择,立柱亦可选择为非金属制型材,比如玻璃钢制型材等,或者其他金属制型材,例如铝制型材。屏体一般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结构,使用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阻挡结构内侧,其形状与所述阻挡结构相配合。
43.进一步具体的,如图4中a、b、c、d、f、g、h所示,所述阻挡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翼板本体边缘的折边3,翼板本体和折边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2所述,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折边的内侧,由于折边的阻挡作用,限位结构被限定在一定的空间内而不能随意变动与立柱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具体的选择,对于立柱中的一种结构h型钢来说,如图4中a、b、d、f所示,其包含两个翼板,每个翼板包含四个边缘,可在一个翼板的一侧的边缘上设置折边,也可在同一个翼板的两个边缘上同时设置折边,因此,折边的数量可选择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对于其他结构形状的立柱,折边的数量选择同上。但作为最优结构选择,为了提升结构的可靠性和美观度,一般在翼板的每个边缘上都设置折边。
44.作为第一种结构选择,外壳为由面板6和背板7互相扣合形成的壳体,限位结构由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的端部弯折成型,具体的,所述限位结构由所述面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和所述背板的端部形成的弯折部搭接成型,搭接成型的限位结构的厚度大于外壳其他部分的厚度,根据现场不同的需求,如图5中a、b所示,限位结构部分形成的结构的厚度亦可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外壳结构的主体部分的厚度;作为第二种结构选择,外壳包括面板、背板、连接面板和背板的侧板,面板、背板、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由所述面板和/或所述背板的端部弯折成型;作为第三种结构选择,所述外壳包括互相扣合的面板和背板,所述限位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左右两端(图中未示出),连接方式可选择为与面板和背板的端部扣合、咬合或者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作为第四种结构选择,如图5中a、b所示,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容纳折边的凹槽9,所述限位结构部分形成的结构的厚度与所述外壳结构
的主体部分的厚度相同。
45.屏体在遭受撞击时,屏体的端部的限位结构易于发生变形,从而从立柱中脱出,为防止屏体脱出掉落地面对行人造成二次伤害,所述面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和所述背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之间为固定搭接结构。具体地,作为一种结构选择,面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和所述背板端部形成的弯折部之间可为焊接、螺接、铆接或咬合固定搭接结构;作为另一种结构选择,所述面板的弯折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孔,所述背板的弯折部上设置有折边,使用状态时,所述折边穿过所述开孔后咬合在所述面板弯折部上,相似的,所述背板弯折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孔,所述面板的弯折部上设置有折边,搭接状态时,所述折边穿过所述开孔后咬合在所述背板弯折部上。
46.为进一步限定屏体端部限位结构的变形能力,其还包括一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并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具体的,该加强结构可选择为与所述限位结构形状相适配的铝型材8,铝型材8设置在外壳的端部并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为保证强度和避免铝型材移位,该铝型材8与限位结构的内侧壁相贴合,铝型材内设置有加强肋条,由于铝型材的刚性作用,最大可能阻止由外力作用所带来的限位结构的变形,防止屏体二次跌落造成伤害。一般屏体的外壳内均设置有吸声体,为方便固定内部吸声体,所述铝型材朝向所述外壳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所述吸声体的凹槽,优选的,当吸声体包括隔声板和吸声材料时,所述凹槽包括固定所述隔声板的凹槽一和固定所述吸声材料的凹槽二;作为其他结构选择,加强结构还可为与所述限位结构形状相适配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并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亦或,该加强可选择为钢制型材,具体的,其可由钢板折弯一体结构成型,其形状与所述限位结构形状相适配,或者选择其他结构形式,比如梯形、弧形、v型、[型等,并可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或者直接采用一块钢板固定在所述限位结构内也可以实现增强结构、防止限位结构变形的目的,或者使用水泥块将限位结构填充,以上凡是可起到支撑并加强限位结构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保护范围之内。通过实验证明,增加了加强结构的限位结构,其相比未增加加强结构的限位结构,其防脱效果增加了10倍以上,这样即使在屏体外壳被外力撕裂成两半的情况下,限位结构仍旧被限制在阻挡结构内,被撕裂的外壳仍旧与限位结构相连着,从而防止了外壳的跌落。
[0047]
作为阻挡结构的选择,为起到阻挡效果,所述折边朝向所述腹板侧,折边与所述翼板本体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为防止折边与屏体之间的应力过于集中造成屏体创伤,如图4中c、g所示,所述折边的末端还设置一个沿着所述翼板主体方向延伸或垂直于所述翼板主体方向的副折边;作为其他结构选择,如图4中e所示,所述阻挡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翼板边缘的凸起结构5;其他的,如图4中i所示,阻挡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翼板边缘的向所述腹板侧弯折的弧形结构;如图4中j所示,所述翼板可选择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腹板一侧;所述翼板为互成角度的两块板组成的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腹板侧;进一步的结构拓展,所述阻挡结构焊接在所述翼板本体的端部或者翼板边缘的厚度大于翼板其他部分的厚度。
[0048]
为增加屏体与立柱之间安装的灵活性,如图5中b所示,其还包括误差调节结构,所述误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阻挡结构上一个或数个可容纳所述折边的凹槽9,当两立柱之间的距离变化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折边容置在距离合适的凹槽中。
[0049]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