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施工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5341发布日期:2021-03-19 11:0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盖梁施工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梁施工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为更好推动各地区经济交流和互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迎来飞速发展,道路及桥梁建设也迎来旺盛成长周期,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逐渐增多,其中多数原因是高处作业时防护不到位。例如桥梁墩柱系梁、盖梁、桥塔等高处作业施工。该类高空作业一旦发生意外,死亡率极高,发生意外事故影响非常巨大,国家对该类施工中安全防护极其重视。合理而又实用的安全防护措施成为保障桥梁安全有效施工的基础,因此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需求巨大。

现在桥梁墩柱盖(系)梁常用作业平台是在墩柱上穿钢棒,将砂筒置于钢棒顶,工字钢主梁则安装在两个墩柱间砂筒顶,最后将纵桥向分配梁铺设在工字钢主梁上。模板置于分配梁上,安全防护平台安装在纵向分配梁上。在工字钢主梁及纵向分配梁安装时没有安全防护栏,盖(系)梁底模拆除时需先拆除安全防护平台再进行模板拆卸,否则底模与护栏冲突,无法拆除。安全防护平台拆除时又一次导致拆卸纵向分配梁和横向工字钢时无安全防护。所以目前安全防护平台存在无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拆卸和组装工艺复杂,运输不便捷,安装好安全护栏后阻碍模板拆除。由于该类缺点,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安全护栏的完善和革新已经亟待解决。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74859u的中国专利于2016年8月17日公开了“一种桥梁盖梁施工安全防护平台”,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该平台置于盖梁穿心钢棒下方,实际安装盖(系)梁支撑系统时,安装工人实际是在钢棒以上工作面操作,不能有效起到防护作用,同时还不能对后续安装盖(系)钢筋及模板起到防护作用,整体防护效果差。2、两层防护平台所用材料多,安拆装工序多,时间长,成本高。3、没有有效解决盖(系)底模及纵向分配梁安装拆除与护栏冲突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结构简单,安拆方便,循环使用,省工省时的盖梁施工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盖梁施工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支撑钢棒a、支撑钢棒b上面分别安装有砂筒a、砂筒b,砂筒a、砂筒b上面分别安装有工字钢a、工字钢b,工字钢a、工字钢b上面安装有分配梁,工字钢a、工字钢b侧面分别用连接件连接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c上分别安装有护栏b、护栏d,工字钢a、工字钢b两端上面分别安装有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d,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d分别安装有护栏a、护栏c。

所述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拆卸螺栓后可在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d上旋转。

所述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分别有若干段。

所述分配梁有若干条。

所述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d分别安装的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是铰接后再用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支撑钢棒a、支撑钢棒b上面分别安装有砂筒a、砂筒b,砂筒a、砂筒b上面分别安装有工字钢a、工字钢b,工字钢a、工字钢b上面安装有分配梁,工字钢a、工字钢b侧面分别用连接件连接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c上分别安装有护栏b、护栏d,工字钢a、工字钢b两端上面分别安装有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d,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d分别安装有护栏a、护栏c。所述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拆卸螺栓后可在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d上旋转。所述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分别有若干段。所述分配梁有若干条。所述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d分别安装的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是绞接后再用螺栓固定。在横向承重工字钢a、工字钢b腹板下部按间距设置连接螺栓孔,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d通过绞接后再用螺栓固定将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连接成整体,实现护栏带翻转功能的施工作业平台,最后通过螺栓与承重工字钢a、工字钢b在螺栓孔中插入螺栓拧紧螺帽连接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a、形成整体式作业平台。盖(系)梁施工时,先安装支撑钢棒a、支撑钢棒b及卸落装置,然后安装整体式作业平台。在整体式作业平台上安装纵向分配梁4及模板。盖(系)梁施工承重支架纵横梁安装拆除、模板安装拆除、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生工作全部在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防护下施工,达到了全程安全防护,实现了本质安全。在盖(系)底模及支架纵向分配梁拆除时,将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d分别连接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上的螺栓拆卸,留下铰接的销子,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翻转至水平状态,避免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阻挡底模及分配梁顺利拆除。其余施工时间,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翻转至垂直状态,通过螺栓锁定不活动,达到安全防护栏功能。需长途转运重复使用时,护栏a、护栏b、护栏c、护栏d翻转至与作业平台a、作业平台b、作业平台c、作业平台d重叠,拆除与承重工字钢a、工字钢b连接螺栓,分解成独立单元,分类堆放和运输,避免相互碰撞损坏,减少占用空间,提高每车运输效率及重复使用率。总之,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结构简单,安拆方便,循环使用,省工省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图3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1。

附图标记:

1、支撑钢棒a,2、作业平台a,3、工字钢a,4、分配梁,5、护栏a,6、作业平台b,7、工字钢b,8、作业平台c,9、护栏b,10、砂筒a,11、支撑钢棒b,12、砂筒b,13、护栏c,14、作业平台d,15、护栏d,16、底模,17、墩柱,18、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盖梁施工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支撑钢棒a1、支撑钢棒b11上面分别安装有砂筒a10、砂筒b12,砂筒a10、砂筒b12上面分别安装有工字钢a3、工字钢b7,工字钢a3、工字钢b7上面安装有分配梁4,工字钢a3、工字钢b7侧面分别用连接件连接作业平台a2、作业平台c8,作业平台a2、作业平台c8上分别安装有护栏b9、护栏d15,工字钢a3、工字钢b7两端上面分别安装有作业平台b6、作业平台d14,作业平台b6、作业平台d14分别安装有护栏a5、护栏c13。

所述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拆卸螺栓后可在作业平台a2、作业平台b6、作业平台c8、作业平台d14上旋转。

所述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分别有若干段。

所述分配梁4有若干条。

所述作业平台a2、作业平台b6、作业平台c8、作业平台d14分别安装的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是铰接后再用螺栓固定。

使用时,参见图6,盖系梁施工时,先用卸落装置将支撑钢棒a1、支撑钢棒b11分别安装在两个墩柱17上,在支撑钢棒a1、支撑钢棒b11上面安装砂筒a10、砂筒b12,在砂筒a10、砂筒b12上面安装横向承重工字钢a3、工字钢b7,作业平台a2、作业平台b6、作业平台c8、作业平台d14上分别安装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连接成整体,最后通过螺栓与承重工字钢a3、工字钢b7连接成整体式作业平台,将楼梯连接作业平台b6。在整体式作业平台上安装纵向分配梁4及底模16,底模16上面安装上模18,盖系梁施工承重支架纵横梁安装拆除、模板安装拆除、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生工作全部在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防护下施工,在盖系底模16及支架纵向分配梁4拆除时,将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分别连接作业平台a2、作业平台b6、作业平台c8、作业平台d14上的螺栓拆卸,留下铰接的销子,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翻转至水平状态,避免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阻挡底模16及分配梁4顺利拆除。其余施工时间,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翻转至垂直状态,通过螺栓锁定不活动,达到安全防护栏功能。需长途转运重复使用时,护栏a5、护栏b9、护栏c13、护栏d15翻转至与作业平台a2、作业平台b6、作业平台c8、作业平台d14重叠,拆除与承重工字钢a3、工字钢b7连接螺栓,分解成独立单元,分类堆放和运输,避免相互碰撞损坏,减少占用空间,提高每车运输效率及重复使用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