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6744发布日期:2021-03-12 11:0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用加固结构,具体是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抗剪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由于软土抗剪强度低,沉降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目前,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反压护道法、搅拌桩法等。

然而实践表明,现有软土地基路基的加固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结构简单、抗压能力较差,容易松散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软土地基路基的加固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结构简单、抗压能力较差,容易松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包括公路路基,所述公路路基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排沿道路横向放置且前后平行分布的横置加强筋,每排横置加强筋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竖向放置的竖置加强筋;两个边坡与公路路基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沿道路纵向前后分布的植生砌块;公路路基的下表面铺设有灰土换填层,灰土换填层的下表面铺设有第一回填层,第一回填层的下表面铺设有第二回填层,第二回填层的下表面铺设有硬质持力填层;灰土换填层、第一回填层、第二回填层、硬质持力填层的内部共同穿设有若干根沿竖向放置的cfg桩。

工作时,首先在软土地基上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硬质持力填层、第二回填层、第一回填层和灰土换填层,接着在硬质持力填层、第二回填层、第一回填层和灰土换填层的内部插入各根cfg桩,以增加公路路基的承载力与抗沉降性能;然后在灰土换填层的上方绑扎各根横置加强筋与各根竖置加强筋,以加强公路路基的支撑能力,然后在两个边坡与公路路基之间放置各个植生砌块,最后铺设公路路基,完成本复合加固结构的施工,克服了现有软土地基路基的加固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结构简单、抗压能力较差,容易松散的问题。

所述植生砌块的数目为两列,两列植生砌块呈左右平行分布,且每列植生砌块与公路路基之间均设置有边坡柔性防护网。

边坡柔性防护网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边坡散土侵入公路路基影响公路路基的稳定性。

灰土换填层与第一回填层之间、第一回填层与第二回填层之间、第二回填层与硬质持力填层之间均铺设有加强防护网。

加强防护网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沉降性能,并能够有效防止公路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每根cfg桩的底部左侧面均一体设置有三个朝左上方斜向嵌入硬质持力填层内部的左凸块、底部右侧面均一体设置有三个朝右上方斜向嵌入硬质持力填层内部的右凸块,三个右凸块与三个左凸块呈左右对称分布,且三个右凸块与三个左凸块均为带有尖端的上细下粗结构。

左凸块与右凸块的组合结构设计,能够增加各根cfg桩与硬质持力填层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进而增加了本复合加固结构整体的结构牢固性。

所述第一回填层的抗剪强度高于第二回填层的抗剪强度。

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本复合加固结构的抗压性能。

每根cfg桩的侧面均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三个位于左凸块的上方且上下平行分布的矩形通孔。

矩形通孔的结构设计,能够使灰土换填层、第一回填层、第二回填层与各根cfg桩密切接触,进而增加了各根cfg桩与灰土换填层、第一回填层、第二回填层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所述植生砌块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矩形种植槽;每个植生砌块的外侧壁均一体设置有若干个拼接块;任意两个相邻的植生砌块均通过拼接块拼接。

该结构设计方便在矩形种植槽内种植植物或鲜花,进而提高公路路基的观感质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提高公路路基支撑能力的作用,而且各个填层与各根cfg桩均连接紧密牢固,不易松散,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不易发生沉降,抗压性能好,具有结构紧凑、观感质量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cfg桩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植生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路路基,2-横置加强筋,3-竖置加强筋,4-植生砌块,5-灰土换填层,6-第一回填层,7-第二回填层,8-硬质持力填层,9-cfg桩,10-边坡柔性防护网,11-加强防护网,12-左凸块,13-右凸块,14-矩形通孔,15-矩形种植槽,16-拼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包括公路路基1,所述公路路基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排沿道路横向放置且前后平行分布的横置加强筋2,每排横置加强筋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竖向放置的竖置加强筋3;两个边坡与公路路基1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沿道路纵向前后分布的植生砌块4;公路路基1的下表面铺设有灰土换填层5,灰土换填层5的下表面铺设有第一回填层6,第一回填层6的下表面铺设有第二回填层7,第二回填层7的下表面铺设有硬质持力填层8;灰土换填层5、第一回填层6、第二回填层7、硬质持力填层8的内部共同穿设有若干根沿竖向放置的cfg桩9。

所述植生砌块4的数目为两列,两列植生砌块4呈左右平行分布,且每列植生砌块4与公路路基1之间均设置有边坡柔性防护网10。灰土换填层5与第一回填层6之间、第一回填层6与第二回填层7之间、第二回填层7与硬质持力填层8之间均铺设有加强防护网11。每根cfg桩9的底部左侧面均一体设置有三个朝左上方斜向嵌入硬质持力填层8内部的左凸块12、底部右侧面均一体设置有三个朝右上方斜向嵌入硬质持力填层8内部的右凸块13,三个右凸块13与三个左凸块12呈左右对称分布,且三个右凸块13与三个左凸块12均为带有尖端的上细下粗结构。所述第一回填层6的抗剪强度高于第二回填层7的抗剪强度。每根cfg桩9的侧面均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三个位于左凸块12的上方且上下平行分布的矩形通孔14。所述植生砌块4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矩形种植槽15;每个植生砌块4的外侧壁均一体设置有若干个拼接块16;任意两个相邻的植生砌块4均通过拼接块16拼接。

具体实施过程中,每排横置加强筋2均是由若干根上下平行分布且水平放置的横置加强筋2组成;且设置于同一排横置加强筋2上的各根竖置加强筋3呈左右平行分布;三个左凸块12呈三角形分布;三个右凸块13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矩形通孔14沿左右方向开设;所述拼接块16为内角为45°的等腰梯形拼接块。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包括公路路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路基(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排沿道路横向放置且前后平行分布的横置加强筋(2),每排横置加强筋(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竖向放置的竖置加强筋(3);两个边坡与公路路基(1)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沿道路纵向前后分布的植生砌块(4);公路路基(1)的下表面铺设有灰土换填层(5),灰土换填层(5)的下表面铺设有第一回填层(6),第一回填层(6)的下表面铺设有第二回填层(7),第二回填层(7)的下表面铺设有硬质持力填层(8);灰土换填层(5)、第一回填层(6)、第二回填层(7)、硬质持力填层(8)的内部共同穿设有若干根沿竖向放置的cfg桩(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砌块(4)的数目为两列,两列植生砌块(4)呈左右平行分布,且每列植生砌块(4)与公路路基(1)之间均设置有边坡柔性防护网(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灰土换填层(5)与第一回填层(6)之间、第一回填层(6)与第二回填层(7)之间、第二回填层(7)与硬质持力填层(8)之间均铺设有加强防护网(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cfg桩(9)的底部左侧面均一体设置有三个朝左上方斜向嵌入硬质持力填层(8)内部的左凸块(12)、底部右侧面均一体设置有三个朝右上方斜向嵌入硬质持力填层(8)内部的右凸块(13),三个右凸块(13)与三个左凸块(12)呈左右对称分布,且三个右凸块(13)与三个左凸块(12)均为带有尖端的上细下粗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填层(6)的抗剪强度高于第二回填层(7)的抗剪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cfg桩(9)的侧面均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三个位于左凸块(12)的上方且上下平行分布的矩形通孔(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砌块(4)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矩形种植槽(15);每个植生砌块(4)的外侧壁均一体设置有若干个拼接块(16);任意两个相邻的植生砌块(4)均通过拼接块(16)拼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解决了现有软土地基路基的加固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结构简单、抗压能力较差,容易松散的问题。一种用于软土地基路基的复合加固结构,公路路基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排横置加强筋,每排横置加强筋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竖置加强筋;两个边坡与公路路基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植生砌块;公路路基的下表面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灰土换填层、第一回填层、第二回填层和硬质持力填层;灰土换填层、第一回填层、第二回填层、硬质持力填层的内部共同穿设有若干根CFG桩。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提高公路路基支撑能力的作用,不易松散,抗压性能好,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具有结构紧凑、观感质量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贺佳;安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