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多功能实时感应雾灯

文档序号:24660581发布日期:2021-04-14 00:0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公路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速公路多功能实时感应雾灯。


背景技术:

2.由于我国南方地势、气候等特殊原因,在黎明和夜间时段易产生团雾,而团雾的动态性使它预测困难,单靠人工观测很难及时发现雾况。
3.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雾况监测报警系统,无法实时监测道路的能见度状况,对于大雾天气尤其是团雾出现时,无法对行车进行及时预警,易造成由于低能见度天气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高速公务雾天预警系统不完善、行车安全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多功能实时感应雾灯,可以通过雾灯、雾传感器、微波测量仪以及gps接收机的协同作用,对雾区的驾驶员起到预警作用,从而降低行车安全事故。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速公路多功能实时感应雾灯,包括设于高速公路上的波形护栏和防撞立柱,防撞立柱上固定一组抱箍,且抱箍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对竖直的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且第一安装杆的高度比第二安装杆高;
7.第一安装杆的顶端连接一面太阳能板,且其板面朝上设置,以用作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供电系统、实现该多功能雾灯的供电自给自足;
8.第二安装杆的顶端连接一个雾灯,且其朝向与行车方向一致,正对着雾灯下方的第二安装杆上依次连接一个微波测量仪和一个雾传感器,以用于实时测量车流量、车速及雾浓度;
9.防撞立柱的侧面连有一个gps接收机,gps接收机设于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之间,以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并解算求得导航电文、得到准确的雾区定位并反馈给高速公路上的其他驾驶人员;
10.太阳能板、雾灯、gps接收机、微波测量仪和雾传感器均通过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雾灯为一组并联的led灯。
12.进一步地,所述雾传感器的数据传输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且可记录储存信息。
13.进一步地,所述gps接收机的基带处理模块采用fpga方式。
14.进一步地,所述微波测量仪采用基于以太网的超声波车流量自动检测系统。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依靠雾传感器监测路段雾浓度,当监测值大于阈值时,启动雾灯及超声波测量仪,警示驾驶员并测量车流量及行车速度;同时,gps接收机进行定位解算,得到雾发路段的精确定位,反馈给其他高速公路上的驾驶员,通过这一系列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因团雾引发的交通事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公路多功能实时感应雾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1
18.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公路多功能实时感应雾灯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如图1所示,一种高速公路多功能实时感应雾灯,包括设于高速公路上的波形护栏1和防撞立柱2,其特征在于:
20.防撞立柱2上固定一组抱箍3,且抱箍3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对竖直的第一安装杆4和第二安装杆5,且第一安装杆4的高度比第二安装杆5高,且第二安装杆5设于靠近高速公路的一侧;
21.第一安装杆4的顶端连接一面太阳能板6,且其板面朝上设置,以用作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供电系统、实现该多功能雾灯的供电自给自足;
22.第二安装杆5的顶端连接一个雾灯7,雾灯7为一组并联的led灯且其朝向与行车方向一致,正对着雾灯7下方的第二安装杆5上依次连接一个微波测量仪8和一个雾传感器9,以用于实时测量车流量、车速及雾浓度;
23.防撞立柱2的侧面连有一个gps接收机10,gps接收机10设于第一安装杆4和第二安装杆5之间,以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并解算求得导航电文、得到准确的雾区定位并反馈给高速公路上的其他驾驶人员;
24.太阳能板6、雾灯7、gps接收机10、微波测量仪8和雾传感器9均通过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25.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太阳能板6,能够满足该雾灯供电的自给自足,夜晚能充分利用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电能,且太阳能发电本身无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雾传感器9的数据传输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实时监测路段的雾浓度,当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整个雾灯系统启动,雾灯发光光照透雾区,gps接收机10的基带处理模块采用fpga方式,接收卫星信号并解算求得导航电文,得到准确的雾区定位,并反馈给高速公路上的其他驾驶人员;同时,微波测量仪8采用基于以太网的超声波车流量自动检测系统,释放超声波来测量车流量及车速,当车流量过大或车速过快时向后方车辆发出警告。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方面功能的协同作用,综合考虑了雾浓度,车流量及车速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具有监测、照射、运算、通知、提醒等功能,利用该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团雾易发区路段的交通事故。
27.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