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路面划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0818发布日期:2021-04-20 21:2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划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泥路面划线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的一句传统老话,足以可见修建马路在老百姓眼中的重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过去坑坑洼洼的泥土道路如今都已成功修建成了水泥路,一般在水泥路面上都需要利用工具对其进行划线处理,达到水泥路防滑的效果。
[0003]
传统的水泥路面上划线技术,需要两名使用者配合完成,利用带刀的工具手动拉动工具,使刀与水泥路面接触完成划线,随后马路另一侧的使用者辅助移动工具,再拉动工具完成二次划线,重复动作即可达到对水泥路面划线的目的,此种方法不仅需要两人配合,耗费过多人力,同时人工手动拉动工具,也需要使用者一定的力量,面对整条水泥路面的划线的浩大工程,难以实现批量的划线,面对水泥路上的一些障碍,也只能靠人为的避开解决。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够自动移动划线,顺利通过路面突起和弯道的水泥路面划线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耗费人力时间,难以批量划线,无法自主面对道路障碍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移动划线,顺利通过路面突起和弯道的水泥路面划线设备。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路面划线设备,包括有安装架、电机、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划线机构,安装架设有两个,前侧安装架上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安装架之间设有驱动机构,安装架左侧之间设有转向机构,安装架之间设有划线机构。
[0007]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皮带、第一转轴、第二传动轮和第一轮胎,电机的输出轴后侧连接有第一传动轮,安装架下部右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前侧连接有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之间连接有皮带,第一转轴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轮胎。
[0008]
进一步的,转向机构包括有万向轴、第二轮胎、转向架、固定块、第一连杆、第一弹簧、第二连杆和滚轮,安装架下部左侧均连接有万向轴,万向轴下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轮胎,万向轴内侧中部均连接有转向架,转向架内侧左右对称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侧之间均连接有转向架,内侧转向架上部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连杆,内侧转向架的内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连接有滚轮,前后两侧的转向架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9]
进一步的,划线机构包括有第二转轴、转盘和刀,安装架中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转盘,转盘内部之间间隔均匀连接有刀。
[0010]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转盘外侧均匀间隔安装有限位块,
限位块分别位于刀两侧,转盘内部均间隔均匀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与刀滑动式连接,刀与转盘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在第一导向杆上。
[0011]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包括有第二导向杆、第三弹簧和滑块,安装架内部均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块,第二转轴与滑块内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滑块与安装架之间均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在第二导向杆上。
[0012]
进一步的,第二弹簧为压缩弹簧。
[0013]
进一步的,本设备的高度为一米。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轮胎转动,达到不断驱动设备移动的效果,自动传送,节省人力。
[0015]
2、本发明通过水泥路面两侧接触滚轮,挤压内侧转向架,推动内侧转向架左右移动,同时在万向轴的作用下,达到保证设备顺利通过水泥路面弯道的效果。
[0016]
3、本发明通过刀的不断转动与水泥路面接触,按压刀向内侧滑动,在弹簧和限位块的作用下,达到限制刀对水泥路面的划线深度的效果,同时在遭遇水泥路面的突起时,推动滑块向上滑动,从而达到辅助刀在遇到突起时能够移动的效果,提高工作质量,防止设备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驱动机构和转向机构、划线机构以及限位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转向机构a处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限位机构b处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架,2、电机,3、驱动机构,31、第一传动轮,32、皮带,33、第一转轴,34、第二传动轮,35、第一轮胎,4、转向机构,41、万向轴,42、第二轮胎,43、转向架,44、固定块,45、第一连杆,46、第一弹簧,47、第二连杆,48、滚轮,5、划线机构,51、第二转轴,52、转盘,53、刀,6、限位机构,61、限位块,62、第一导向杆,63、第二弹簧,7、调整机构,71、第二导向杆,72、第三弹簧,7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4]
实施例1一种水泥路面划线设备,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安装架1、电机2、驱动机构3、转向机构4和划线机构5,安装架1设有两个,前侧安装架1上部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与安装架1之间设有驱动机构3,安装架1左侧之间设有转向机构4,安装架1之间设有划线机构5。
[0025]
当使用者需要进行水泥路面划线时,启动电机2,带动驱动机构3运动,从而带动划线机构5运动,在转向机构4的作用下,即可完成对水泥路面的划线,达到操作简便地进行水
泥路面划线的效果。
[0026]
驱动机构3包括有第一传动轮31、皮带32、第一转轴33、第二传动轮34和第一轮胎35,电机2的输出轴后侧连接有第一传动轮31,安装架1下部右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33,第一转轴33前侧连接有第二传动轮34,第二传动轮34与第一传动轮31之间连接有皮带32,第一转轴33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轮胎35。
[0027]
启动电机2,在电机2输出轴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轮31转动,通过皮带32带动第二传动轮3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33和第一轮胎35运动,使得设备能够在道路上不断移动,达到驱动设备不断移动的效果,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0028]
转向机构4包括有万向轴41、第二轮胎42、转向架43、固定块44、第一连杆45、第一弹簧46、第二连杆47和滚轮48,安装架1下部左侧均连接有万向轴41,万向轴41下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轮胎42,万向轴41内侧中部均连接有转向架43,转向架43内侧左右对称连接有固定块44,固定块44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杆45,第一连杆45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固定块44,固定块44内侧之间均连接有转向架43,内侧转向架43上部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连杆47,内侧转向架43的内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连接有滚轮48,前后两侧的转向架43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弹簧46。
[0029]
当设备在移动过程中遭遇弯道时,滚轮48与水泥路面两侧接触滚动,水泥路面两侧向外侧挤压内侧的转向架43,使得第一连杆45向左或向右移动,第一弹簧46被拉伸,第一轮胎35在万向轴41的作用下旋转通过弯道,随后内侧转向架43便不再受到挤压,在第一弹簧46的作用下,推动内侧转向架43恢复至原状,达到帮助设备顺利通过水泥弯道的效果,保证设备的一路畅行,使得水泥路面划线能够顺利进行。
[0030]
划线机构5包括有第二转轴51、转盘52和刀53,安装架1中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51,第二转轴5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转盘52,转盘52内部之间间隔均匀滑动式连接有刀53。
[0031]
在设备的不断移动过程中,刀53与水泥路面不断接触并被带动不断转动,对未风干的水泥路面进行按压划线,达到自动对水泥路面划线的效果,省时省力,批量划线。
[0032]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限位机构6,限位机构6包括有限位块61、第一导向杆62和第二弹簧63,转盘52外侧均匀间隔安装有限位块61,限位块61分别位于刀53两侧,转盘52内部均间隔均匀连接有第一导向杆62,第一导向杆62与刀53滑动式连接,刀53与转盘5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3,第二弹簧63套在第一导向杆62上。
[0033]
刀53在转动以及不断与水泥路面接触的过程中,水泥路面向上顶住刀53,推动刀53向内侧移动,第二弹簧63被压缩,刀53在水泥路面划下深度较浅的线,限位块61可以防止刀53被弹出转盘52,当刀53转离水泥路面时,刀53不再被向上顶住,在第二弹簧63的作用下,刀53向外侧移动,恢复到原有状态,重复动作,达到限制水泥路上划线的深度,保证工作质量。
[0034]
还包括有调整机构7,调整机构7包括有第二导向杆71、第三弹簧72和滑块73,安装架1内部均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导向杆71,第二导向杆71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块73,第二转轴51与滑块73内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滑块73与安装架1之间均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三弹簧72,第三弹簧72套在第二导向杆71上。
[0035]
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路面不平的情况,当设备移动至路面突起处,刀53被整体向上顶起,从而带动第二转轴51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滑块73向上互动,第三弹簧72被拉伸,重新回到平整水泥路面时,在第三弹簧72的作用下,拉动滑块73向下移动,恢复原状,达到辅助刀53在遇到突起时能够移动的效果,保证刀53能够对所有水泥路面进行划线的效果,而不至于损坏设备。
[0036]
尽管已经仅相对于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各种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