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及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25366600发布日期:2021-06-08 16:1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及安装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加固装置,具体是一种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装配式简支混凝土桥梁因其受力合理、构造简单、施工快速、节省投资等特点,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尤以装配式小箱梁、t形梁和空心板梁最为典型。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小箱梁和主梁的横向连接通过纵向现浇湿接缝实现,然后借助整体化层及桥梁铺装加强桥梁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3.然而近年来,由于交通量持续增大以及长期的重载车辆作用等原因,导致运营中桥梁湿接缝出现混凝土开裂、渗水和钢筋锈蚀等问题,严重的,接缝处形成纵向破碎带。纵向湿接缝的损伤破坏是装配式混凝土小箱梁和主梁桥的通病,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桥梁结构的整体寿命以及安全运营和正常使用性能。
4.桥梁湿接缝处,在经过车辆时,接缝两侧的桥面会出现高度差,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但是高度差过大时,会对桥梁产生损耗,所以需要用到加固装置,但是加固装置不能直接对接缝处进行支撑,否则影响接缝的缓冲效果,依然会对桥梁产生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包括桥梁支柱、第一桥面和第二桥面,所述第一桥面与支柱固定连接且第一桥面与第二桥面通过湿接缝活动连接,还包括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支撑装置、高度差检测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第一桥面和第二桥面的底面搭接且支撑装置与支柱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高度差检测装置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且供电装置与固定装置电性连接。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气压筒、加固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气压筒且两个气压筒的内部分别与两个加固杆相套接,所述加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固板且两个加固板分别与第一桥面和第二桥面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加固杆的底端与气压筒的内底壁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度差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控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分别与两个加固杆固定连接且红外线接收器位于红外线发射器的下方,所述控制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充气装置且充气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充气装置与两个气压筒连通。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吸附件和固定杆,所述支撑杆与吸附件活动连接且吸附件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且固定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桥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吸附件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
接。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电装置包括手摇发电机、旋转叶片和负压机,所述手摇发电机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手摇发电机的输入端与旋转叶片电性连接,所述手摇发电机与负压机电性连接且负压机与吸附件连通。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电装置包括手摇发电机、旋转叶片和负压机,所述负压机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负压机与吸附件连通,所述手摇发电机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浮力板且手摇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叶片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延伸至浮力板的下方,所述手摇发电机与负压机电性连接。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安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将支撑板的位置调整好,使两个加固板与桥面接触,使用支撑装置支撑住;s2、调整固定杆的角度,将固定杆固定到第一桥面上;s3、调整吸附件的角度,开启负压机,使吸附件产生负压,吸附在支柱上即可完成安装。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安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将支撑板的位置调整好,使两个加固板与桥面接触,使用支撑装置支撑住;s2、调整固定杆的角度,将固定杆固定到第一桥面上;s3、调整吸附件的角度,开启负压机,使吸附件产生负压,吸附在支柱上;s4、将浮力板放置在水面上,即可完成安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通过加固装置、固定装置、高度差检测装置、供电装置等机构之间的配合,使桥梁湿接缝处产生高度差时,可以对桥面进行支撑加固,且不是硬性支撑,不会妨碍桥梁的缓冲,解决了加固装置不能直接对接缝处进行支撑,否则影响接缝的缓冲效果,依然会对桥梁产生损耗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实施例2的示意图。
18.图中:1、支柱;2、第一桥面;3、第二桥面;4、湿接缝;5、吸附件;6、支撑杆;7、支撑板;8、固定杆;9、充气装置;10、气压筒;11、加固杆;12、加固板;13、调节套环;14、红外线发射器;15、红外线接收器;16、控制器;17、弹性件;18、手摇发电机;19、旋转叶片;20、负压机;21、浮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0.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包括桥梁支柱1、第一桥面2和第二桥面3,所述第一桥面2与支柱1固定连接且第一桥面2与第二桥面3通过湿接缝4活动连接,还包括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支撑装置、高度差检测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
第一桥面2和第二桥面3的底面搭接且支撑装置与支柱1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高度差检测装置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且供电装置与固定装置电性连接。
21.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气压筒10、加固杆11和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气压筒10且两个气压筒10的内部分别与两个加固杆11相套接,所述加固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固板12且两个加固板12分别与第一桥面2和第二桥面3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加固杆11的底端与气压筒10的内底壁通过弹性件17固定连接。
22.所述高度差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14、红外线接收器15和控制器16,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4和红外线接收器15分别与两个加固杆11固定连接且红外线接收器15位于红外线发射器14的下方,所述控制器16与红外线接收器15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充气装置9且充气装置9与控制器16电性连接,所述充气装置9与两个气压筒10连通。
23.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6、吸附件5和固定杆8,所述支撑杆6与吸附件5活动连接且吸附件5与支柱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8与支撑杆6固定连接且固定杆8远离支撑杆6的一端与第一桥面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6远离吸附件5的一端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
24.所述供电装置包括手摇发电机18、旋转叶片19和负压机20,所述手摇发电机18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且手摇发电机18的输入端与旋转叶片19电性连接,所述手摇发电机18与负压机20电性连接且负压机20与吸附件5连通。
25.所述加固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26.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4与加固杆11通过调节套环13固定连接。
27.实施例2请参阅图2,一种桥梁湿接缝加固装置,包括桥梁支柱1、第一桥面2和第二桥面3,所述第一桥面2与支柱1固定连接且第一桥面2与第二桥面3通过湿接缝4活动连接,还包括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支撑装置、高度差检测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第一桥面2和第二桥面3的底面搭接且支撑装置与支柱1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高度差检测装置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且供电装置与固定装置电性连接。
28.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气压筒10、加固杆11和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气压筒10且两个气压筒10的内部分别与两个加固杆11相套接,所述加固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固板12且两个加固板12分别与第一桥面2和第二桥面3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加固杆11的底端与气压筒10的内底壁通过弹性件17固定连接。
29.所述高度差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14、红外线接收器15和控制器16,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4和红外线接收器15分别与两个加固杆11固定连接且红外线接收器15位于红外线发射器14的下方,所述控制器16与红外线接收器15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充气装置9且充气装置9与控制器16电性连接,所述充气装置9与两个气压筒10连通。
30.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6、吸附件5和固定杆8,所述支撑杆6与吸附件5活动连接且吸附件5与支柱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8与支撑杆6固定连接且固定杆8远离支撑杆6的一端与第一桥面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6远离吸附件5的一端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
31.所述供电装置包括手摇发电机18、旋转叶片19和负压机20,所述负压机20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且负压机20与吸附件5连通,所述手摇发电机1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浮力板21且
手摇发电机18的输出端与旋转叶片19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19延伸至浮力板21的下方,所述手摇发电机18与负压机20电性连接。
32.所述加固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33.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4与加固杆11通过调节套环13固定连接。
3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支撑板7的位置调整好,使两个加固板12与桥面接触,使用支撑装置支撑住,调整固定杆8的角度,将固定杆8固定到第一桥面2上,调整吸附件5的角度,开启负压机20,使吸附件5产生负压,吸附在支柱1上即可完成安装,当车辆行驶过桥面时,第一桥面2与第二桥面3会产生高度差,当高度差到达一定数值时,可以将一根加固杆11压下,红外线发射器14下降,下降后发出的红外线被红外线接收器15接收到,传递信号给控制器16,控制器16控制充气装置9给气压筒10内充气,将两个加固杆11顶起,对桥面产生支撑,旋转叶片19在风力或水力的推动下转动,经手摇发电机18产生电力,供给给负压机20,负压机20产生负压,使吸附件5吸附住。
35.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