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2214发布日期:2021-10-27 18:5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道路中线测量是公路设计的外业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公路的交点、转点、转角、直线和平曲线的测试,沿线测定路线的里程长度并设置里程桩,最终将公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用木桩具体标定在现场。道路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先确定道路的中线位置,然后在中线位置设置中线定位装置用于精准定位中线,最后再依次在路基表面铺设基层、沥青层等形成道路。
3.相关技术为授权公告号为cn2103685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定位立杆、固设在定位立杆顶端的限位板、固设在定位立杆上的柔性绳,所述柔性绳的一端贯穿定位立杆、限位板且与其滑移连接,所述柔性绳远离定位立杆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使柔性绳处于竖直状态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横杆、设置在水平横杆上的第一水平仪,水平横杆的外周面开设有沿高度方向的穿孔,所述水平横杆的外周面于穿孔的一侧设置有沿高度方向的调节竖杆,所述柔性绳远离所述定位立杆的一端穿过穿孔和水平横杆可拆卸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柔性绳缠绕在水平横杆上,需要调节柔性绳的长度时,不易操作,存在有柔性绳长度不易调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调节柔性绳的长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横杆、与横杆转动连接的转轴、缠绕在转轴上的柔性绳以及固定在柔性绳下端的定位锥,所述转轴的轴向与所述横杆的轴向一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横杆且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所述横杆的周向均匀开设有绕线槽,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转轴的固定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轴,即可实现柔性绳的收放,从而便于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调节柔性绳的长度,柔性绳长度调节好以后,使用固定组件固定转轴。
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横杆一端固定的固定套筒、与固定套筒滑动连接的固定件、固定在固定件远离横杆一端的限位板、与固定套筒螺纹连接的环形套以及与环形套固定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内壁与所述限位板抵接;所述固定件有塑性,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所述固定件包括圆环和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至少设置两个且所述弧形板均匀分布在圆环的周向,所述弧形板之间有缝隙。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限制转轴转动时,转动调节螺母带动环形套向靠近固定套筒的方向转动,在此过程中弧形板不断被固定套筒挤压,当弧形板被挤压至其内壁
与转轴的外侧壁抵接时,转轴无法转动,从而实现转轴的固定。
11.优选的,所述机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横杆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横杆移动,横杆会带动柔性绳发生晃动,从而降低定位效率,开设卡槽与横杆卡接配合,能够避免定位过程中横杆移动。
13.优选的,所述横杆的底面固定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横杆垂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绳的垂直度仅仅通过肉眼观察,存在误差;垂直设置的定位杆,能够对柔性绳的垂直度起到定位作用,当柔性绳的轴向与定位杆平行时,说明柔性绳的保持竖直状态。
15.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上的侧壁上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柔性绳穿过所述导向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绳穿过导向孔,能够避免柔性绳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锥的定位效果。
17.优选的,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下方的支撑柱、与支撑柱螺纹连接的螺杆、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调平螺母以及固定在螺杆下端的支撑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道路施工现场的路面大多不平整,设置调平组件,能够提高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转动调平螺母,驱动螺杆升降,从而能够有效调节机架的水平度。
19.优选的,所述定位锥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定位锥的横截面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锥插入到地面下时,限位块与地面的水平面齐平时,说明定位锥竖直插入到地面下。
21.优选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水平仪。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设置水平仪,能够精准判断机架是否调节成水平状态。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转动转轴,即可实现柔性绳的收放,从而便于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调节柔性绳的长度,柔性绳长度调节好以后,使用固定组件固定转轴,本技术的柔性绳长度便于调节;
25.2.本技术设置的固定组用于制转轴转动,通过向固定环的方向转动调节螺母,弧形板不断被调节螺母挤压,当弧形板被挤压至其内壁与转轴的外侧壁抵接时,转轴无法转动,从而实现转轴的固定;
26.3.定位杆上固定导向板,并在导向板上开设导向孔,柔性绳穿过导向孔后,能够避免柔性绳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锥的定位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卡槽;2、横杆;21、放线槽;22、定位杆;23、导向板;231、
导向孔;3、转轴;31、手柄;4、柔性绳;5、定位锥;51、限位块;6、固定组件;61、固定套筒;62、固定件;621、圆环;622、弧形板;63、限位板;64、环形套;65、调节螺母;7、调平组件;71、支撑柱;72、螺杆;73、调平螺母;74、支撑座;8、水平仪。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参照图1,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包括机架1、横杆2、转轴3、柔性绳4以及定位锥5,机架1为矩形框状,机架1水平设置。横杆2水平设置,横杆2的横截面为矩形,机架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开设有两个,两个卡槽11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侧,横杆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槽11卡接配合。
33.如图1所示,转轴3的轴向与横杆2的轴向方向重合,转轴3穿过横杆2且与横杆2转动连接,横杆2的中部开设有放线槽21,柔性绳4设置在放线槽21内且柔性绳4一端缠绕在转轴3上,转轴3延伸出横杆2的一端固定有驱动其转动的手柄31,手柄31的轴向与转轴3的轴向一致。柔性绳4另一端与定位锥5连接,定位锥5的下端设置成倒圆锥形,定位锥5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51,限位块51的横截面为圆形且限位块51的横截面积大于定位锥5的横截面积。
34.如图1所示,横杆2的底面设置有定位杆22,定位杆22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定位杆22的长度方向与横杆2的长度方向垂直,定位杆22的上端与横杆2的底面固定。设置定位杆22,当柔性绳4与定位杆22平行时,说明柔性绳4处于竖直状态。定位杆22靠近柔性绳4的侧壁上固定有导向板23,导向板23与其固定的定位杆22的侧壁垂直,导向板23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导向孔231,柔性绳4的下端穿过导向孔231且与导向孔231滑动配合,柔性绳4穿过导向孔231,能够避免柔性绳4大幅度摆动。
35.如图2

图3所示,横杆2靠近手柄3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转轴3的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套筒61、固定件62、限位板63、环形套64以及调节螺母65,固定套筒61的轴向与转轴3的轴向重合且固定套筒61的一端与横杆2的端面固定,固定套筒6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固定件62与固定套筒61滑动连接且固定件62有塑性,固定件62的横截面积自靠近横杆2的一端至远离横杆2的一端逐渐减小。固定件62包括圆环621和弧形板622,圆环621的轴向与横杆2的轴向重合且固定环与固定套筒61滑动连接,弧形板622设置有四个,四个弧形板622均匀设置在圆环621的周向且与圆环621环远离横杆2的端面固定。为了使固定件62整体有变形的能力,弧形板622之间不接触,有缝隙,弧形板622之间围成的横截面积自靠近圆环621的一端至远离圆环621的一端逐渐增大。限位板63固定在弧形板622远离圆环621的一端,环形套64的轴向与固定套筒61的轴向一致,环形套64与固定套筒61螺纹连接,环形套64内设置有内螺纹,调节螺母65的轴向与固定件62的轴向重合且调节螺母65与环形套64固定,调节螺母65的内壁与限位板63抵接。需要限制转轴3转动时,转动调节螺母65带动环形套64向靠近固定套筒61的方向转动,在此过程中弧形板622不断被固定套筒61挤压,当弧形板622被挤压至其内壁与转轴3的外侧壁抵接时,转轴3无法转动,从而实现转轴3的固定。
36.如图1所示,机架1的下端设置有调平组件7,调平组件7设置有四组,四组调平组件7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底面四周。调平组件7包括支撑柱71、螺杆72、调平螺母73以及支撑座
74,支撑柱71竖直设置且支撑柱71的横截面为矩形,支撑柱71的上端与机架1的底面螺纹连接。螺杆72的轴向与支撑柱71的轴向一致,螺杆72穿过支撑柱71且与支撑柱71螺纹连接,调平螺母73与螺杆72螺纹连接。支撑座74为圆台状,螺杆72的下端与支撑座74的上端面固定,转动调平螺母73,即可实现机架1水平度的调节。机架1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水平仪8,设置水平仪8,能够精准判断机架1是否调节成水平状态。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中线定位装置的实施原理为:确定路基表面的中线位置,转动手柄31驱动转轴3转动,实现柔性绳4的放松,柔性绳4处于竖直状态时,将定位锥5插入到路基中线的地面内,转动调节螺母65,使得弧形板622夹紧转轴3,实现转轴3的固定,最后依次在路基表面铺设基层、沥青层。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