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及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1493发布日期:2021-12-22 15:1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及道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及道路。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对市政道路进行施工后,相关部门会对道路的施工进行验收,并在验收合格之后交付使用,接下来就会交由相关维护单位进行定期维护。为了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得到了大力推广、普及与应用,尤其是在对人行道进行铺设时,大多采用由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产品进行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避免占用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但是,目前对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产品的监管仅限于对厂家的约束,对实际的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产品无法进行跟踪,并且整个施工过程中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对路面结构的信息获取不及时、不透明,增大了政府部门的监管难度,这给路面的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相关部门对施工单位和原料供应方的监管、评估缺乏有效的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及道路。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包括透水面层和路基底层,所述透水面层设置在所述路基底层的上表面,所述透水面层包括同批次生产的多块第一再生建筑产品和多块第二再生建筑产品,所述第一再生产品内设置有用于携带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的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多块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和多块所述第二再生建筑产品顺次相邻铺设并形成所述透水面层,读写终端靠近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时,读写终端与所述电子标签建立无线连接,并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的溯源信息,以完成第一再生建筑产品和第二再生建筑产品的溯源。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通过采用内部设置有电子标签的第一再生建筑产品和内部没有电子标签的第二再生建筑产品铺设形成所述透水面层,可以方便通过读写终端现场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溯源信息,从而对第一再生建筑产品以及同批次的第二再生建筑产品进行溯源跟踪,方便后续维护时及时了解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方便相关部门监管、维护和协调,提高路面结构的可溯及性。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所述电子标签采用无源rfid电子标签。
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无源rfid电子标签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做到免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且体积更小更轻便,方便生产。
9.进一步: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和第二再生建筑产品按照配比比例不大于1:100
进行均匀组合铺设。
1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和第二再生建筑产品按照比例进行配比铺设,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方便读写终端在现场溯源时读取溯源信息。
11.进一步: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和第二再生建筑产品均为长方体结构,且二者的长宽高均相同,相邻铺设的两块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之间、两块所述第二再生建筑产品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与第二再生建筑产品之间分别设有留有用于形成排水通道的间隙,且铺设完成后所述透水面层表面形成网状排水通道。
12.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相邻铺设的两块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之间、两块所述第二再生建筑产品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与第二再生建筑产品之间形成排水通道,这样可以提高排水效率,避免雨水较大时形成雨水路表横流,影响行人通行。
13.进一步:所述排水通道的底壁为中间低两侧高的弧面状。
14.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排水通道的底壁为中间低两侧高的弧面状,可以方便雨水顺着所述排水通道排走,减小雨水从所述排水通道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和/或第二再生建筑产品之间的缝隙内下渗,提高排水效果。
15.进一步:所述路基底层包括基层和路基,所述基层设置在所述路基的上表面,所述透水面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上表面。
16.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基层和路基可以增强整个路面结构的结构强度和承载性能,并且增强整个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17.进一步:所述基层和路基分别由多层分层铺装形成,且所述多层结构的厚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加。
1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层结构逐级分层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强其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将从所述透水面层下渗的雨水顺利向下排出,同时还起到过滤的作用。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道路,包含所述的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的剖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的俯视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第一再生建筑产品,2、第二再生建筑产品,3、电子标签,4、读写终端,5、基层,6、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包括透水面层和路基底层,所述透水面层设置在所述路基底层的上表面,所述透水面层包括同批次生产的多块第一再生建筑
产品1和多块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所述第一再生产品1内设置有用于携带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的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3,多块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和多块所述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顺次相邻铺设并形成所述透水面层,读写终端4靠近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时,读写终端4与所述电子标签3建立无线连接,并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3内的溯源信息,以完成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和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的溯源。
26.本实用新型的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通过采用内部设置有电子标签3的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和内部没有电子标签3的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铺设形成所述透水面层,可以方便通过读写终端4现场读取所述电子标签3内携带的溯源信息,从而对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以及同批次的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进行溯源跟踪,方便后续维护时及时了解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方便相关部门监管、维护和协调,提高路面结构的可溯及性。
2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读写终端4顺利的接收电子标签返回的射频信号,所述电子标签3设置在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内靠近中上部的位置,即贴近表面的位置,这样便于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从而顺利读取溯源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溯源信息可以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生产日期、操作员信息、质检员信息、安装日期、保修日期,材料组分配比等等,当然也不局限于包括这些信息,可以根据实际溯源需要写入即可。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3采用无源rfid电子标签。通过所述无源rfid电子标签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做到免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且体积更小更轻便,方便生产。
29.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和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按照配比比例不大于1:100进行均匀组合铺设。通过将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和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按照比例进行配比铺设,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方便读写终端4在现场溯源时读取溯源信息。比如,如果全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那么读写终端在特定的范围内会同时接收到很多个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的溯源信息,这样不便于区分,也给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和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均为长方体结构,且二者的长宽高均相同,相邻铺设的两块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之间、两块所述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与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之间分别设有留有用于形成排水通道的间隙,且铺设完成后所述透水面层表面形成网状排水通道。通过在相邻铺设的两块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之间、两块所述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与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之间形成排水通道,这样可以提高排水效率,避免雨水较大时形成雨水路表横流,影响行人通行。
31.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通道的底壁为中间低两侧高的弧面状。通过将所述排水通道的底壁为中间低两侧高的弧面状,可以方便雨水顺着所述排水通道排走,减小雨水从所述排水通道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再生建筑产品1和/或第二再生建筑产品2之间的缝隙内下渗,提高排水效果。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路基底层包括基层5和路基6,所述基层5设置在所述路基6的上表面,所述透水面层设置在所述基层5的上表面。通过所述基层5和路基6可以增强整个路面结构的结构强度和承载性能,并且增强整个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33.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层5和路基6分别由多层分层铺装形成,且所述多层结构的厚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加。通过多层结构逐级分层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强其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将从所述透水面层下渗的雨水顺利向下排出,同时还起到过滤的作用。
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道路,包含所述的可溯源人行道铺装结构。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