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0596发布日期:2021-12-29 17:0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对于雨水几乎不考虑下渗入土壤、资源化利用等途径,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特别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很多城市出现多年未见强降雨后,造成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海绵城市的渗、蓄、滞、用、排功能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两端设有雨水篦子的车道,所述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含蓄少量雨水的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以及用于排出大量雨水的蓄排水结构,所述透水人行道、蓄排水结构、下沉式绿化带以及车道依次相邻布设,且蓄排水结构通过水管穿过下沉式绿化带与雨水篦子口相连。
5.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下沉式绿化带横向放坡,临蓄排水机构一侧为低点且在下沉式绿化带侧壁与蓄排水机构之间设有绿化带透水土工布,临车道一侧为高点且在下沉式绿化带侧壁与车道之间设置绿化带防渗层。
6.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下沉式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50~170cm。
7.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蓄排水机构包括位于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中间的碎石盲沟,在碎石盲沟内设有用于填充碎石盲沟的碎石层、用于分割碎石层与下沉式绿化带的毛石、由透水土工布包裹纵向透水管、多条横向排水管以及碎石盲沟防渗层;所述碎石层与下沉式绿化带之间上部设有毛石,下部设有绿化带透水土工布;所述纵向透水管设于碎石盲沟底部;所述横向排水管间隔布设,横向排水管一端与纵向透水管相连,另一端与雨水篦子口相连,且向雨水篦子口有一定倾斜度;所述碎石盲沟防渗层设在临透水人行道侧壁和底部。
8.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填充碎石盲沟的碎石层顶部横向放坡,以毛石一侧为低点;用于填充碎石盲沟的碎石层顶部宽度范围为30~50cm。
9.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毛石的直径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约4~8cm。
10.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排水管间隔布设,其间隔的范围为25~45m;横向排水管坡度为2%~3%。
11.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透水人行道包括多层具有透水性能的材料以及设于底部的人行道防渗层。
12.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具有透水性能的材料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人行道透水砖面层,其厚度为4~6cm;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厚度为2~4cm,质量比例为1:5~7;人行道透水土工布;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20cm;碎石垫层,厚度为10~15cm;人行道防渗层。
13.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渗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为2cm厚的m5水泥砂浆。
14.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5.1、将透水人行道与下沉式绿化带有机结合,实现对雨水自然积存;另外,当雨水量继续加大,超过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雨水积存能力后,雨水通过蓄排水结构进入雨水篦子口(14),最后排入市政管网;本实用新型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了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比例。
16.2、毛石的设计使得对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的横向来水具有消能作用,碎石盲沟中的碎石层对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的横向来水和下渗来水具有净化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18.图中:1、透水人行道,1

1、人行道透水砖面层,1

2、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1

3人行道透水土工布,1

4、透水混凝土,1

5、碎石垫层,1

6人行道防渗层,2、人行道路缘石,3、碎石盲沟,4、碎石层,5、毛石,6、纵向透水管,7、横向排水管,8、碎石盲沟防渗层,8

1碎石盲沟侧壁防渗层,8

2碎石盲沟底部防渗层,9、绿化带透水土工布,10、下沉式绿化带,11、绿化带防渗层,12、车道,13、车道路缘石,14、雨水篦子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车道12,在车道两端设有雨水篦子口14,车道为不透水结构,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还包括用于含蓄少量雨水的透水人行道1和下沉式绿化带10、以及用于排出大量雨水的蓄排水结构,所述透水人行道、蓄排水结构、下沉式绿化带以及两端设有雨水篦子的车道依次相邻布设,且蓄排水结构通过水管(纵向透水管6和横向排水管7)穿过下沉式绿化带与雨水篦子口相连。
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沉式绿化带横向放坡布置,在下沉式绿化带靠近蓄排水机构一侧为低点,并且在下沉式绿化带侧壁与蓄排水机构之间设有绿化带透水土工布9;在下沉式绿化带靠近车道一侧为高点且,并且在下沉式绿化带侧壁与车道之间设置绿化带防渗层,以防止雨水进入车道路基。下沉式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50~170cm,可选用160cm。在下沉式绿化带与车道之间设有车道路缘石13。
22.在一些实施例中,蓄排水机构包括位于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中间的碎石盲沟3,碎石盲沟上至蓄排结构顶面,底部呈下凹形。在碎石盲沟内设有用于填充碎石盲沟的碎石层4、用于分割碎石层与下沉式绿化带的毛石5、由透水土工布包裹纵向透水管6、多条
横向排水管7以及碎石盲沟防渗层8。用于填充碎石盲沟的碎石层顶部横向放坡,以毛石一侧为低点;用于填充碎石盲沟的碎石层顶部宽度范围为30~50cm,材质选用级配碎石。毛石设置在碎石层与下沉式绿化带上侧壁之间,绿化带透水土工布设置在碎石层与下沉式绿化带下侧壁之间,且绿化带透水土工布顶部由毛石压顶。毛石直径范围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约5cm。纵向透水管设于碎石盲沟底部;横向排水管间隔布设,其间隔的范围为25~45m,本实施例选用35m的间隔;横向排水管一端与纵向透水管相连,另一端与雨水篦子口相连,且向雨水篦子口有一定倾斜度,横向排水管坡度为2%~3%。本实施例的纵向透水管采用规格dn100、材质pe100的管道,横向排水管采用规格为dn150、材质pe100的管道;横向排水管7的坡度为2%。碎石盲沟防渗层设在临透水人行道侧壁和底部(碎石盲沟侧壁防渗层8

1和碎石盲沟底部防渗层8

2),以防止雨水进入人行道路基。
23.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水人行道包括多层具有透水性能的材料以及设于底部的人行道防渗层1

6,在透水人行道顶部两侧还设有人行道路缘石2。透水人行道包括的具有透水性能的材料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人行道透水砖面层1

1,其厚度为4~6cm,可选用6cm;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1

2,厚度为2~4cm,质量比例为1:5~7,可选用厚度3cm,质量比例1:6;人行道透水土工布1

3;透水混凝土1

4,厚度为15~20cm,可选用20cm;碎石垫层1

5,厚度为10~15cm,可选用10cm;人行道防渗层1

6。
24.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行道防渗层、碎石盲沟防渗层和绿化带防渗层,均是由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土工膜组成,其中水泥砂浆为2cm厚的m5水泥砂浆。防渗层是为了防止雨水进入人行道和车道的路基,影响整个道路结构的稳定性。人行道透水土工布、绿化带透水土工布以及包裹纵向透水管的透水土工布为同一种材料。
25.在降雨作用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6.人行道的雨水有小部分(约10%)储蓄在透水人行道中。其过程如下,雨水首先透过人行道透水砖面层;当人行道透水砖面层含水量达到饱和后,雨水开始浸入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当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含水量饱和后,经过透水土工布过滤后,雨水浸入透水混凝土;依次类推。还有小部分(5%)通过透水人行道横坡排入盲沟的碎石层最终进入碎石盲沟内。大部分(85%)通过透水人行道下渗至碎石垫层下方的碎石盲沟内。
27.与此同时,绿化带处的雨水首先进入下沉式绿化带,待绿化带含水量达到饱和后,雨水通过透水土工布进入碎石盲沟;并且当绿化带表面积水超过毛石高度后,雨水会漫过毛石进入碎石盲沟。即雨水有一部分(30%)储蓄在绿化带中,其余一部分(40%)通过绿化带横坡漫过毛石排入碎石盲沟,以及其余部分(30%)通过绿化带下渗至碎石盲沟内。
28.透水人行道底部、碎石盲沟靠近透水人行道侧壁以及碎石盲沟底部均设置防渗层,以防止雨水渗入人行道路基;下沉式绿化带靠近车道一侧设置防渗层,以防止雨水渗入车道的路基。碎石盲沟内的雨水通过纵向透水管收集,随后通过与纵向透水管相连的横向排水管流入雨水篦子口,进入雨水篦子口的雨水最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
29.本实用新型中,透水人行道的每一层均对雨水均有过滤作用,毛石对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的横向来水具有消能作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对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的横向来水和下渗来水具有过滤和净化作用。
30.以上实例仅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
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实例。所以,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