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4850发布日期:2022-01-19 17:1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铁路浮置道床的隔振装置,具体是一种浮置道床中用于支撑浮置板的板端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大中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建设,特别是地下铁路建设也相继展开。为了减少对轨道上部或周边物业及居民的干扰,在特殊区段设置浮置板道床是地铁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隔振措施。相比传统现场浇筑式的长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由于施工速度快、质量更容易保证,预制式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当前业内广泛采用的新技术。
3.预制式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中采用了长度为3-8m的短浮置板,为防止出现跷跷板效应,目前普便采用的技术措施是在相邻预制式浮置板端部下方设置两块预制式浮置板共用的板端隔振装置,从而提高局部承载能力;此外,在相邻短浮置板之间增设上置式剪力铰,实现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传递剪力和提高道床结构整体性。但是,实践中发现,上置式剪力铰由于在传递剪力过程中还要承受较大的弯矩,受力情况较恶劣,因此部分线路出现了连接螺栓断裂甚至是抗剪芯棒断裂的情况,给行车安全带来安全隐患,综上所述,市场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受力情况更合理、安全性更高的剪力铰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受力情况更合理、安全性更高的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壳体和弹性元件,上壳体上设置侧置式剪力铰结构,所述侧置式剪力铰结构包括剪力传递件,剪力传递件固定设置在上壳体上,剪力传递件上设置用于与浮置板连接固定的装配连接孔。
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还可以包括下壳体和阻尼元件,弹性元件及阻尼元件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
7.所述侧置式剪力铰结构还可以包括支架,支架固定设置在上壳体上,剪力传递件固定设置在支架上。
8.为了便于调节剪力传递件的位置,剪力传递件与支架之间还可以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位置高度调节孔和定位螺纹件。其中,所述位置高度调节孔包括螺纹孔或沿垂向布置的长条孔等。
9.此外,优选的,剪力传递件上设置的装配连接孔为沿横向布置的长条孔。
10.特别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和纵向,都是对应以轨道的横向和纵向为参照的。
11.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采用侧置式剪力铰结构并且将侧置式剪力铰结构集成在板端隔振装置上,应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
端隔振装置设置在相邻浮置板端部下方,同时支承着相邻的两块浮置板,再利用侧置式剪力铰结构中的剪力传递件与相邻两块浮置板的侧面分别固定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其集成了弹性隔振功能和剪力传递功能,结构更加简单,实用性更强,特别是剪力传递件同时也可以作为横向限位元件使用,因此系统涉及元件更少,有利于精简结构、节约材料,降低产品成本并且方便运输和安装;此外,由于采用了侧置式剪力铰结构,不占用浮置板上方的空间,空间利用率更高,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成的浮置道床结构在工作过程中,浮置板的受力情况更合理,剪力传递件的受力也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浮置板及剪力传递件的使用寿命。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实用性好,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铁、城市铁路、高架轻轨等轨道交通领域的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中,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4.图2图1的俯视图。
15.图3为图1的a向局部视图。
16.图4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17.图5为图4的b部放大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7为图6的俯视图。
20.图8为图6的c向局部视图。
21.图9为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22.图10为图9的d部放大图。
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4.图12为图11的e向局部视图。
25.图1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包括上壳体1t
28.弹性元件3,弹性元件3具体为中部设有空腔的弹性橡胶块,所述弹性元件3与上壳体1硫化固连成一体,上壳体1上固定设置纵向限位板5,此外,上壳体上还设置侧置式剪力铰结构,所述侧置式剪力铰结构包括剪力传递件6,剪力传递件6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上,剪力传递件6上设置用于与浮置板连接固定的装配连接孔7。
29.应用时,如图4和图5所示,将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设置在相邻浮置板9端部下方,同时支承着相邻的两块浮置板9,再利用紧固螺栓22与剪力传递件6上设置的装配连接孔7配合,将剪力传递件6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两块浮置板9的纵向侧面14上,轨道结构12设置在浮置板9顶面上。另外,要指出的是,装配连接孔7的尺寸
相对紧固螺栓22要预留一定的余量,以适应浮置板热胀冷缩时产生的相对位置变化,剪力传递件6与浮置板9的端部纵向侧面14之间设置弹性垫15,纵向限位板5与浮置板9的端部横向侧面13之间也设置弹性垫15,利用弹性垫15,一方面,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浮置板与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直接接触产生碰撞损伤和噪声,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弹性垫的压缩和释放来吸收补偿浮置板热胀冷缩产生的间隙变化,同时还能防止异物落入。特别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调整轨道高度以及方便剪力传递件与浮置板之间的装配,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与基础之间或者在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与浮置板之间增设调高垫板。
30.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采用侧置式剪力铰结构并且将侧置式剪力铰结构集成在板端隔振装置上,应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设置在相邻浮置板端部下方,同时支承着相邻的两块浮置板,再利用侧置式剪力铰结构中的剪力传递件与相邻两块浮置板的侧面分别固定相连,可以在提供弹性支撑的同时,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将运营车辆产生的荷载变化在相邻浮置板间即时传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其集成了弹性隔振功能和剪力传递功能,结构更加简单,实用性更强,特别是剪力传递件同时也可以作为横向限位元件使用,因此系统涉及元件更少,有利于精简结构、节约材料,降低产品成本并且方便运输和安装;此外,由于采用了侧置式剪力铰结构,不占用浮置板上方的空间,空间利用率更高;另外,由于应用过程中,剪力传递件与浮置板的连接配合位置位于浮置板板体垂向的中部,受力位置相对较低,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浮置板的受力情况更合理,剪力传递件的受力也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浮置板及剪力传递件的使用寿命。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实用性好,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铁、城市铁路、高架轻轨等轨道交通领域的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中,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2.需要指出的是,本例中利用弹性橡胶块作为弹性元件使用,由于弹性橡胶块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因此其同时也可以作为阻尼元件使用。基于本例的技术原理,也可以利用其他类型的弹性元件,例如也可以使用螺旋钢弹簧作为弹性元件使用,当然,如果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中采用螺旋钢弹簧作为弹性元件使用,由于螺旋钢弹簧无法为道床系统提供足够的阻尼,可以在道床系统的其他位置增设阻尼结构与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这些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简单变化,也能实现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仅以文字给予说明,不再另外附图,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33.实施例二
34.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弹性元件3具体采用螺旋钢弹簧,还包括下壳体2和阻尼元件4,弹性元件3及阻尼元件4设置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上壳体1上固定设置纵向限位板5;此外,上壳体1中包括专用的横向限位板19;另外,所述侧置式剪力铰结构还包括支架18,支架18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上,具体的,支架18的下部与横向限位板19焊连成一体,剪力传递件6焊接固定设置在支架18的上部;剪力传递件6上设置的装配连接孔7为沿横向布置的长条孔。
35.应用时,如图9和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中所述应用方法的区别在于,利用地脚螺栓11将下壳体2固定在基础(图中未具体示出)上,因此,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
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的限位更加稳定可靠。此外,与实施例一相比,本例所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1)由于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增设了阻尼元件,在道床系统中不需要再额外设置阻尼元件,有利于简化道床系统的结构;2)由于在侧置式剪力铰结构中增设了支架18,有利于优化剪力传递件的尺寸,节约材料,降低产品成本;剪力传递件6上设置的装配连接孔7为沿横向布置的长条孔,可以更好地适应浮置板发生热胀冷缩时产生的尺寸变化。
36.实施例三
37.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置式剪力铰的板端隔振装置,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阻尼元件包括下壳体2上设置的阻尼筒16,阻尼筒16内设置粘滞阻尼液17,阻尼筒及其对应的下壳体部分共同围成阻尼缸,阻尼缸及粘滞阻尼液共同构成粘滞阻尼器作为阻尼元件,弹性元件3的下部浸在粘滞阻尼液17内;此外,取消上壳体上的横向限位板,利用剪力传递件6同时作为横向限位元件使用;另外,剪力传递件6与支架18之间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定位螺纹件20以及立柱18上设置的位置高度调节孔21,位置高度调节孔21具体为沿垂向布置的长条孔。
38.与实施例二相比,本例所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1)阻尼元件采用粘滞阻尼器,其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维护便利;2)本例所述技术方案中,不再专门设置横向限位板,利用剪力传递件6同时作为横向限位板使用,有利于降低材料的使用量,特别是对纵向限位板5的尺寸同样进行优化,有利于更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投入,有利于进一步简化产品结构并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在剪力传递件与支架之间增设了高度调节机构,当剪力传递件与浮置板进行装配连接时更加容易操作,可以利用位置高度调节孔调整剪力传递件相对于浮置板的位置,十分方便。
39.当然,基于本例所述技术原理,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如图13中所示,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定位螺纹件20及位置高度调节孔21,位置高度调节孔21具体为剪力传递件6上沿垂向设置的多个螺纹孔,利用定位螺纹件20与不同高度的螺纹孔配合就可以实现剪力传递件6的高度位置调整。当然这种高度调整的精度有限,实际应用时可以利用调高垫板与高度调节机构配合使用,来实现剪力传递件6的高度位置调整,例如,用高度调节机构实现粗调,再利用调高垫板完成剪力传递件6的最终准确高度位置调整,也能实现很好的技术效果,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利用调高垫板与隔振装置配合调整轨道高度在本行业中已经是常规技术手段,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说明中并没有在附图中具体示出高度垫板,都是仅以文字给予说明。
41.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为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许多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也可以交叉使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重新进行组合或利用同类技术对其中某些元件进行简单替换,只要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