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2789发布日期:2021-12-22 18:0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道路设计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道路设计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市政道路是指位于市区、县区或镇区中的道路,此类道路结构复杂,通常包括机动车道、公共汽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相比于国道和省道建设难度大,建设要求高,且道路上的车辆多、车型多,一旦损坏,修复非常麻烦。同时,市政道路也担负着城区的排水工作。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022500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其包括地基,地基上表面设有高密度混凝土层,高密度混凝土层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有防水橡胶层、找平层、防水膜层、加强层、上防水剂层和沥青层,在相邻的防水橡胶层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缝隙的下防水剂层。
4.上述专利中的一种一种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5.整体装置虽然做到了道路自身的防水工作,但是整体结构并不具备市政排水功能,仅通过防水涂层来保护道路结构,并不能长久起到防水的作用,而是需要将水引走,以此来达到防水的作用。进而,本案提出了一种道路设计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道路设计防水结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底部两侧开有l型导水通道,且路基靠近两个导水通道之间底部内壁设置有导水板,导水板的顶部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流孔,路基顶部两侧外壁分别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水孔,且路基靠近两排导水孔下方的内壁开有退水槽,两个浇筑带内浇筑有沥青路层。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路基靠近两个l型导水通道上方分别设置有浇筑带,且两个浇筑带底部内壁分别通过浇筑有支撑模板。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模板顶部浇筑有加固混凝土。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沥青路层的顶部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水缝。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板靠近每个流孔下方设置有承接通道,且承接通道的两侧设置有导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板靠近承接通道下方的内壁设置有锥型导流孔,且锥型导流孔的顶部设置有滤网。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板的顶部铺设有滤膜。
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导孔的端部分别与两个l型导水通道相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6.1、当水经过沥青路层时,会首先被沥青路层表面的导水缝流经到导水板表面,并
通过导水板表面的流孔将水导入到排水系统内,随后,水分散至沥青路面两侧,由两侧的多个导水孔将水导入到退水槽内,由退水槽将水引入至l型导水通道,并将水汇聚到导水板内,再由导水板将水注入到排水系统内,由此既促进了道路的防水效果,又解决了市政路面积水难排的作用。
17.2、通过浇筑带的设置,有效促进了沥青路面的铺设,保证了沥青路面整体结构的稳固效果,同时在沥青路面两侧设置有支撑模板和加固混凝土,有效避免了沥青路面出现侧裂和断裂的问题,提高了沥青路面整体的强度。
18.3、通过承接通道和锥型导流孔的设置,有效扩大了污水的流通量,保证了路面积水的迅速导流,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出现路面积水严重的问题,同时滤网的设置也防止了锥型导流孔出现堵塞的问题。
19.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水板的剖视结构图。
24.附图标记:
25.图中:1

路基、2

l型导水通道、3

导水板、4

沥青路层、5

加固混凝土、6

导水孔、7

退水槽、8

导水缝、9

流孔、10

浇筑带、11

支撑模板、12

滤膜、13

导孔、14

锥型导流孔、15

滤网、16

承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2.实施例1:
33.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道路设计防水结构,包括路基1,所述路基1底部两侧开有l型导水通道2,且路基1靠近两个导水通道2之间底部内壁设置有导水板3,导水板3的顶部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流孔9,路基1顶部两侧外壁分别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水孔6,且路基1靠近两排导水孔6下方的内壁开有退水槽7,两个浇筑带10内浇筑有沥青路层4,沥青路层4的顶部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导水缝8;当水经过沥青路层4时,会首先被沥青路层4表面的导水缝8流经到导水板3表面,并通过导水板3表面的流孔9将水导入到排水系统内,随后,水分散至沥青路面4两侧,由两侧的多个导水孔6将水导入到退水槽7内,由退水槽7将水引入至l型导水通道2,并将水汇聚到导水板3内,再由导水板3将水注入到排水系统内,由此既促进了道路的防水效果,又解决了市政路面积水难排的作用。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基1靠近两个l型导水通道2上方分别设置有浇筑带10,且两个浇筑带10底部内壁分别通过浇筑有支撑模板11,支撑模板11顶部浇筑有加固混凝土5;通过浇筑带10的设置,有效促进了沥青路面4的铺设,保证了沥青路面4整体结构的稳固效果,同时在沥青路面4两侧设置有支撑模板11和加固混凝土5,有效避免了沥青路面4出现侧裂和断裂的问题,提高了沥青路面4整体的强度。
35.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当水经过沥青路层4时,会首先被沥青路层4表面的导水缝8流经到导水板3表面,并通过导水板3表面的流孔9将水导入到排水系统内,随后,水分散至沥青路面4两侧,由两侧的多个导水孔6将水导入到退水槽7内,由退水槽7将水引入至l型导水通道2,并将水汇聚到导水板3内,再由导水板3将水注入到排水系统内。
36.实施例2:
3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道路设计防水结构,所述导水板3靠近每个流孔9下方设置有承接通道16,且承接通道16的两侧设置有导孔13,导水板3靠近承接通道16下方的内壁设置有锥型导流孔14,且锥型导流孔14的顶部设置有滤网15,导水板3的顶部铺设有滤膜12;通过承接通道16和锥型导流孔14的设置,有效扩大了污水的流通量,保证了路面积水的迅速导流,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出现路面积水严重的问题,同时滤网15的设置也
防止了锥型导流孔14出现堵塞的问题。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