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8898发布日期:2022-07-05 21:5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预应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张拉台座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构件混凝土符合设计规定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或龄期)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施工工艺。
3.其中,先张法在桥梁竖向预应力筋施加时常将预应力筋通长设置在张拉台座之间以对其进行张拉,当预应力筋达到张拉强度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需切割混凝土层外露部分的预应力筋对其进行放张,造成了预应力筋原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包括至少两束预应力筋、连接锚具以及钢棒;
6.所述连接锚具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连接锚具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预应力筋一一对应;所述预应力筋竖向设置在所述连接锚具的底部,且所述预应力筋的顶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中并显露在所述连接锚具的顶面,所述预应力筋的顶端与所述连接锚具连接;
7.所述钢棒竖向设置在所述连接锚具的顶部,且所述钢棒的底端与所述连接锚具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钢棒的顶端用于与张拉台座连接,所述钢棒与所述连接锚具的连接处的外围套设有两端开口的保护套筒。
8.可选的,所述连接锚具包括底盘和设置在所述底盘顶部中心的凸台;
9.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围设在所述凸台的外围;所述钢棒的底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凸台上;
10.所述保护套筒围设在所述凸台和所述钢棒的外围。
11.可选的,所述凸台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钢棒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匹配连接的外螺纹。
12.可选的,所述底盘与所述凸台一体成型。
13.可选的,所述保护套筒包括第一套筒段和位于所述第一套筒段上方的第二套筒段,所述第一套筒段围设在所述凸台的外围,所述第二套筒段围设在所述钢棒的外围。
14.可选的,所述第二套筒段的顶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其他部分的内径。
15.可选的,在沿所述第二套筒段的顶端至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底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内径逐渐减小。
16.可选的,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底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套筒段的顶端的内径相同;
17.所述第二套筒段的底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套筒段的顶端的外径相同。
18.可选的,所述预应力筋的顶端通过锚具与所述连接锚具连接;
19.所述锚具用于对所述预应力筋的顶端进行墩压,以使所述预应力筋的顶端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
2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1.本公开提供的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通过设置至少两束预应力筋、连接锚具以及钢棒,并在连接锚具上开设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沿连接锚具的周向均匀设置,第一连接孔与预应力筋一一对应;预应力筋竖向设置在连接锚具的底部,且预应力筋的顶端穿设在第一连接孔中并显露在连接锚具的顶面,预应力筋的顶端与连接锚具连接;同时将钢棒竖向设置在连接锚具的顶部,且钢棒的底端与连接锚具可拆卸式连接,钢棒的顶端与张拉台座连接,钢棒与连接锚具的连接处的外围套设有两端开口的保护套筒。由于钢棒与连接锚具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这样设置当浇筑完混凝土后,直接将钢棒从连接锚具上拆卸下来,与现有技术相比,外露在混凝土层的预应力筋部分由可拆卸连接的钢棒代替,因此直接将钢棒拆卸即可实现预应力筋的放张,而无需对预应力筋进行切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预应力筋原材料的浪费问题;同时,由于钢棒与连接锚具的连接处的外围套设有保护套筒,因此,可保证钢棒能够顺畅的与连接锚具分离。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的连接锚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预应力筋;2、连接锚具;21、底盘;22、凸台;3、保护套筒;31、第一套筒段;32、第二套筒段;4、钢棒;5、锚具;6、第一连接孔;7、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该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具体包括至少两束预应力筋1、连接锚具2以及钢棒4,其中,预应力筋1的具体
长度可根据桥梁的梁高进行设计。
31.连接锚具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6,第一连接孔6沿连接锚具2的周向均匀设置,第一连接孔6与预应力筋1一一对应;预应力筋1竖向设置在连接锚具2的底部,且预应力筋1的顶端穿设在第一连接孔6中并显露在连接锚具2的顶面,预应力筋1的顶端与连接锚具2连接。
32.具体实现时,第一连接孔6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同时,预应力筋1与第一连接孔6一一对应,至少两个均匀设置在连接锚具2周向上的第一连接孔6有利于连接锚具2在连接预应力筋1后进行预应力张拉过程中保持稳定,进而提高整个桥梁施加竖向预应力筋1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锚具2受力不均匀导致连接锚具2发生翻转而影响整个桥梁先张法预应力筋的施加效果。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不同跨度桥梁的实际竖向预应力需求调整连接锚具2的尺寸、第一连接孔6以及对应的预应力筋1的数量。
33.钢棒4竖向设置在连接锚具2的顶部,且钢棒4的底端与连接锚具2可拆卸式连接,钢棒4的顶端用于与张拉台座连接,钢棒4与连接锚具2的连接处的外围套设有两端开口的保护套筒3。
34.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预应力筋1的两端与连接锚具2的连接方式相同,也就是说,桥梁的箱梁腹板范围内的预应力筋1的两端均通过连接锚具2与钢棒4进行连接,即,同样地,预应力筋1的另一端经另一个连接锚具2的底面穿过其第一连接孔6并显露在该连接锚具2的顶面,同时另一个钢棒4的一端竖向设置在该连接锚具2的顶面,且该钢棒4的另一端与该侧的张拉台座连接,由此可通过预应力筋1的两端的钢棒4实现对预应力筋1的张拉。
35.由于钢棒4与连接锚具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且钢棒4与连接锚具2的连接处的外围套设有两端开口的保护套筒3,同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浇筑范围低于连接锚具2的顶部,从而避免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棒4与连接锚具2的连接处被混凝土粘接,对钢棒4进行了有效保护,从而便于预应力筋1放张时钢棒4的拆卸,实现了钢棒4的可循环使用,进一步解决了先张法桥梁竖向预应力施工时预应力筋的切割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预应力筋1原材料的浪费。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通过设置至少两束预应力筋1、连接锚具2以及钢棒4,并在连接锚具2上开设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6,第一连接孔6沿连接锚具2的周向均匀设置,第一连接孔6与预应力筋1一一对应;预应力筋1竖向设置在连接锚具2的底部,且预应力筋1的顶端穿设在第一连接孔6中并显露在连接锚具2的顶面,预应力筋1的顶端与连接锚具2连接;同时将钢棒4竖向设置在连接锚具2的顶部,且钢棒4的底端与连接锚具2可拆卸式连接,钢棒4的顶端与张拉台座连接,钢棒4与连接锚具2的连接处的外围套设有两端开口的保护套筒3。由于钢棒4与连接锚具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这样设置当浇筑完混凝土后,直接将钢棒4从连接锚具2上拆卸下来,与现有技术相比,外露在混凝土层的预应力筋部分由可拆卸连接的钢棒4代替,因此直接将钢棒4拆卸即可实现预应力筋1的放张,而无需对预应力筋1进行切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预应力筋1原材料的浪费问题;同时,由于钢棒4与连接锚具2的连接处的外围套设有保护套筒3,因此,可保证钢棒4能够顺畅的与连接锚具2分离。
37.参照图2所示,连接锚具2包括底盘21和设置在底盘21顶部中心的凸台22,第一连
接孔6设置在底盘21上,且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6围设在凸台22的外围,钢棒4的底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凸台22上,保护套筒3围设在凸台22和钢棒4的外围。
38.其中,示例性的,参照图2至图3所示,底盘21为圆柱形底盘,在底盘上沿着凸台22的外围均匀设置了三个第一连接孔6。同时通过将钢棒4的底端与凸台22进行可拆卸连接,提高了钢棒4与凸台22拆卸的便捷性。将保护套筒3围设在凸台22和钢棒4的外围,以在混凝浇筑过程中实现对钢棒4及钢棒4与凸台22的连接处进行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棒4与连接锚具2拆卸的便捷性,同时钢棒4可以循环使用。
39.其中,凸台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7,第二连接孔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钢棒4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内螺纹匹配连接的外螺纹。
40.通过第二连接孔7的内壁设置的内螺纹与钢棒4的底端的外螺纹的匹配连接,有利于将凸台22和钢棒4可靠且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整个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桥梁竖向预应力施加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保证在桥梁施工期内能够安全、快速且高效地完成桥梁节段的悬灌施工。
4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施时,凸台22和钢棒4也可以通过卡扣等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只要能够满足预应力筋1的张拉强度,同时便于凸台22和钢棒4的安拆即可,根据具体的使用工况可以任意选用,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42.具体实现时,底盘21和凸台22可以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底盘21和凸台22的整体性好,连接强度高,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先张法竖向预应力连接器的连接效果。
43.参照图1所示,保护套筒3具体包括第一套筒段31和位于第一套筒段31上方的第二套筒段32,第一套筒段31围设在凸台22的外围,第二套筒段32围设在钢棒4的外围。
44.通过将第一套筒段31和第二套筒段32分别围设在凸台22和钢棒4的外围,便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对凸台22和钢棒4的连接处以及钢棒4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混凝土进入第二连接孔7中与钢棒4粘结而影响钢棒4的正常安拆,从而提高了钢棒4的安拆效率,同时钢棒4也可以进行循环使用。
45.可以理解的是,凸台22外壁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等任意合适的形状,同时对应的第一套筒段31内壁的横截面同样为圆形、方形等与凸台22外壁的横截面相匹配的形状,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套筒段31内壁的横截面及凸台22外壁的横截面,配合时保证了两者之间的间隙,有利于第一套筒段31围设在凸台22外围并对其进行保护。
46.其中,第二套筒段32的顶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筒段32的其他部分的内径,以在实现更好的对凸台22和钢棒4进行保护的同时,便于工作人员的手经过第二套筒段32的顶端进入至保护套筒3中以完成钢棒4的安拆,节省了钢棒4安拆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施工的效率。
47.进一步地,在沿第二套筒段32的顶端至第二套筒段32的底端的方向上,第二套筒段32的内径逐渐减小,如此设置,使得在安拆钢棒4时,钢棒4能够从第二套筒段32中顺畅地进入或移出,进一步减少了钢棒4安拆耗费的时间。
48.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二套筒段32的底端的内径与第一套筒段31的顶端的内径相同,第二套筒段32的底端的外径与第一套筒段31的顶端的外径相同,使得第一套筒段31与第二套筒段32的内外壁在整体上的连接过渡更加自然,进而提高了第一套筒段31
与第二套筒段32衔接的一致性,便于工作人员的正常使用。
49.具体实施时,预应力筋1的顶端通过锚具5与连接锚具2连接,锚具5用于对预应力筋1的顶端进行墩压,以使预应力筋1的顶端的尺寸大于第一连接孔6的孔径。
50.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具体实现时,连接锚具2将预应力筋1与钢棒4连接固定以便于通过与张拉台座连接的钢棒4实现对预应力筋1的张拉,因此,使用锚具5对预应力筋1的顶端进行墩压,使得预应力筋1的顶端尺寸大于第一连接孔6的孔径,能够提高预应力筋1在连接锚具2上的固定效果,使得张拉预应力筋1的过程中预应力筋1能够始终与连接锚具2牢靠连接,避免预应力筋1脱离连接锚具2,从而保证了预应力筋1的张拉效果和张拉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
51.其中,锚具5比如可以是墩头锚或者p锚等,当然,具体实施时,也可以使用墩头机或其他墩压工具对预应力筋1的顶端进行墩压,只要能够将预应力筋1的顶端做成墩头,即,使预应力筋1的顶端的尺寸大于第一连接孔6的孔径,从而实现预应力筋1与连接锚具2的可靠连接即可。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3.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