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67836发布日期:2022-09-09 22:0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道路管养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2.道路管养是道路养护管理的简称,道路管养是指经常保持道路及其设施的完好状态,包括对道路的养护以及对道路被破坏部分进行修复。除此之外,还需要保障行车的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
3.道路在长期运营过程中,性能会不断发生退化,裂缝、坑槽、车辙、表面破损等病害会不断增多,道路的养护及维护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在处理道路裂缝时,传统的道路管养方法是通过人工对道路进行巡检,巡检发现道路裂缝、坑槽时对道路病害处进行标记,后续维护人员对裂缝、坑槽处进行灌浆修复。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巡检人员在对道路巡检后,后续通过维护人员再对道路裂缝、坑槽进行修复施工,使得道路管养周期长,且耗费了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缩短道路管养周期,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底部的出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并用于对道路裂缝进行冲洗的冲洗组件、与出水管相连通并用于排出道路裂缝中的水的排水组件、与出水管相连通并用于对道路裂缝进行灌浆的灌浆组件,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驱动出水管进入或离开裂缝,所述移动机构还用于驱动出水管沿道路裂缝进行移动。
7.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道路管养人员驾驶车体沿道路进行巡检,当发现道路出现裂缝或坑槽病害时,移动机构驱动出水管移动至道路裂缝内,并驱动出水管在裂缝内沿裂缝进行移动,在出水管移动的过程中,冲洗组件通过出水管对裂缝内进行冲洗,裂缝内的砂石杂物被冲出裂缝,冲洗完成后排水组件将裂缝内残留的水排出,裂缝内的水排出后,灌浆组件将砂浆通过出水管灌入裂缝内,对裂缝进行修补填充;巡检人员在发现道路裂缝、坑槽时能够直接完成修复,缩短了道路管养周期,同时无需维护人员手动对裂缝和坑槽进行清理、填充,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成本。
8.可选的,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刷辊。
9.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车体底部设置有刷辊,车体在行进至裂缝、坑槽处时,刷辊能够对裂缝、坑槽周边路面进行刷动清理,便于后续对裂缝、坑槽进行修补施工。
10.可选的,所述冲洗组件包括储水罐、水泵以及输水管,所述储水罐设置在车体上,所述水泵连通设置在储水罐上,所述输水管一端与水泵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11.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水泵将储水罐21中的水通过输水管输送至出水管喷出,出水管喷出的水对裂缝、坑槽进行冲洗,将泥沙等杂物随水流冲刷至裂缝、坑槽外,达到便于对道路裂缝、坑槽进行冲洗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以及排水泵,所述排水管一端与出水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水泵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13.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道路裂缝、坑槽内冲洗完成后,道理裂缝、坑槽内难免会残留有水,此时启动排水泵,排水泵通过出水管、排水管将裂缝、坑槽内的积水排出,达到便于排出道路裂缝、坑槽内的水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灌浆组件包括砂浆罐、砂浆泵以及砂浆输送管,所述砂浆罐设置在车体上,所述砂浆泵与砂浆罐相连通,所述砂浆输送管一端与砂浆泵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砂浆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15.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道路裂缝、坑槽内的水排除后,砂浆泵通过砂浆输送管、出水管将砂浆从砂浆罐内输送至裂缝、坑槽内,砂浆对裂缝或坑槽进行填充修补,达到便于对裂缝或坑槽进行修补的效果。
16.可选的,所述砂浆罐上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砂浆罐内,且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线固定安装有搅拌桨叶。
17.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车体的行进过程中以及对裂缝或坑槽进行维护的过程中,搅拌电机驱动搅拌桨叶对砂浆罐内的砂浆进行搅拌,避免砂浆在砂浆罐中凝固而影响使用。
18.可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为矩形框架,所述移动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相互垂直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导杆上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二导杆上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配合在第一滑孔与第二滑孔内,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导杆在移动架上沿垂直于第一导杆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导杆在移动架上沿垂直于第二导杆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19.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上的两个滑块分别与第一滑孔、第二滑孔滑动配合,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导杆沿垂直于第一导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时,出水管随第一导杆移动且出水管在第二导杆内沿第二滑孔滑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导杆沿垂直于第二导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时,出水管随第二导杆移动且出水管在第一导杆内沿第一滑孔滑动;因此,通过调节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的移动,带动出水管在移动架内进行连续的自由移动;从而能够对道路上形状不规则的裂缝和坑槽进行冲洗、灌浆修补,达到便于对道路裂缝和坑槽进行修补的效果。
20.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丝杠,所述移动架上与第一导杆连接的两侧边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导杆的两端与两侧的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丝杠转动设置在移动架上且位于其中一个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移动架上且与第一丝杠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纹穿设过第一导杆。
21.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丝杠进行转动,第一丝杠转动时驱动第一导杆沿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达到便于驱动第一导杆进行移动的效果。
22.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二丝杠,所述移动架上与第
二导杆连接的两侧边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导杆的两端滑动设置在两侧的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丝杠转动设置在移动架上且位于其中一个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移动架上且与第二丝杠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纹穿设过第二导杆。
23.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驱动驱动第二丝杠进行转动,第二丝杠带动第二导杆沿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需进行移动达到便于驱动第二导杆进行移动的效果。
24.可选的,所述移动架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延伸且与移动架相连接。
25.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道路上的裂缝和坑槽深度不一,通过气缸驱动移动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驱动出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便于对深度不一的裂缝和坑槽进行养护。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道路管养人员驾驶车体沿道路进行巡检,当发现道路出现裂缝或坑槽病害时,通过移动机构驱动出水管移动至道路裂缝内,并驱动出水管在裂缝内沿裂缝进行移动,在出水管移动的过程中,冲洗组件通过出水管对裂缝内进行冲洗,裂缝内的砂石杂物被冲出裂缝,冲洗完成后排水组件将裂缝内残留的水排出,裂缝内的水排出后,灌浆组件将砂浆通过出水管灌入裂缝内,对裂缝进行修补填充;使得巡检人员在发现道路裂缝、坑槽时能够直接完成修复,缩短了道路管养周期,节约了人力成本;2.出水管上的两个滑块分别与第一滑孔、第二滑孔滑动配合,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导杆沿垂直于第一导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时,出水管随第一导杆移动且出水管在第二导杆内沿第二滑孔滑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导杆沿垂直于第二导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时,出水管随第二导杆移动且出水管在第一导杆内沿第一滑孔滑动;因此,通过调节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的移动,带动出水管在移动架内进行连续的自由移动;从而能够对道路上形状不规则的裂缝和坑槽进行冲洗、灌浆修补,达到便于对道路裂缝和坑槽进行修补的效果;3.由于道路上的裂缝和坑槽深度不一,通过气缸驱动移动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驱动出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便于对深度不一的裂缝和坑槽进行养护。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29.图3是用于展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11、出水管;111、滑块;12、刷辊;13、整平辊;21、储水罐;22、水泵;23、输水管;231、第一阀门;31、排水管;311、第二阀门;32、排水泵;33、回收罐;41、砂浆罐;411、搅拌电机;412、搅拌桨叶;42、砂浆泵;43、砂浆输送管;431、第三阀门;5、移动架;51、第一导杆;511、第一滑孔;52、第二导杆;521、第二滑孔;53、第一滑槽;54、第二滑槽;61、第一驱动电机;62、第一丝杠;71、第二驱动电机;72、第二丝杠;8、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参照图1,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包括车体1,在车体1的底部竖直安装有出水管11,在车体1上安装有冲洗组件、排水组件以及灌浆组件,冲洗组件与出水管11相连通并通过出水管11喷出水流对道路裂缝和坑槽进行清理,排水组件与出水管11相连通并通过出水管11排出裂缝和坑槽中残留的水,灌浆组件与出水管11相连通并将砂浆通过出水管11灌注入裂缝和坑槽内,砂浆对道路裂缝和坑槽进行填补。由于道路上的裂缝和坑槽都是不规则的,为便于对裂缝和坑槽进行修补维护,在车体1上还安装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与出水管11相连接并用于驱动出水管11进入或离开裂缝或坑槽,以及驱动出水管11沿道路裂缝或坑槽进行移动。
33.道路管养人员驾驶车体1沿道路对路面进行巡检,当发现道路裂缝和坑槽病害时,驾驶车体1移动至出水管11位于裂缝和坑槽的上方,冲洗组件将水通过出水管11冲出对裂缝和坑槽内的泥沙等杂物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裂缝和坑槽内会残留有水,排水组件通过出水管11将裂缝和坑槽内的水排出,之后灌浆组件通过出水管11向裂缝和坑槽内灌注入砂浆,待砂浆凝固后,完成裂缝和坑槽的修补维护。
34.参照图1,在车体1底部且位于出水管11的前方安装有刷辊12,刷辊12通过电机驱动转动,刷辊12上的刷毛与路面相接触。在对道路路面上的裂缝和坑槽进行修补维护时,启动刷辊12,将裂缝和坑槽周边的路面进行清扫,避免在裂缝和坑槽的修补维护过程中,路面上的砂石等杂物进入至裂缝和坑槽内对修补维护造成影响。在车体1底部且位于出水管11的后方安装有整平辊13,整平辊13与路面相贴合,在裂缝和坑槽内灌满砂浆后,车体1移动,整平辊13从裂缝和坑槽上方滚过,从而对裂缝和坑槽表面的砂浆进行抹平。
35.参照图1和图2,冲洗组件包括储水罐21、水泵22以及输水管23,储水罐21安装在车体1上,水泵22连通安装在储水罐21的底部,输水管23的一端与水泵22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车体1下方并与出水管11相连通。在输水管23上安装有第一阀门231。打开第一阀门231,启动水泵22,水泵22将储水罐21中的水通过输水管23泵送至出水管11喷出,水泵22为高压水泵,从而使得从出水管11中喷出的水具有较高的压力,便于将裂缝和坑槽内的砂石等杂物冲出。
36.参照图1和图2,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31以及排水泵32,在车体1上还安装有回收罐33,排水管31一端与出水管11相连通、另一端与回收罐33相连通,排水泵32安装在排水管31上,在排水管31靠近出水管1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阀门311,排水泵32通过出水管11与排水管31将裂缝和坑槽内的水抽出至回收罐33内储存,回收罐33内的水通过处理后还能进行重复使用,节约水资源。
37.参照图1和图2,灌浆组件包括砂浆罐41、砂浆泵42以及砂浆输送管43,砂浆罐41安装在车体1上,砂浆泵42连通安装在砂浆罐41的底部,砂浆输送管43的一端与砂浆泵42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11相连通,在砂浆输送管43上安装有第三阀门431。裂缝和坑槽内的水排出后,砂浆泵42将砂浆罐41内的砂浆通过砂浆输送管43输送至出水管11流出,将砂浆灌注在裂缝和坑槽内。裂缝和坑槽内的砂石等杂物经过清理,同时裂缝和坑槽清理后内壁处于潮湿状态,便于砂浆与裂缝、坑槽周围的道路结构凝固为一体。
38.当对道路上的裂缝和坑槽进行维护修补时,移动机构驱动出水管11移动至裂缝或
成槽内,打开第一阀门231,启动水泵22,水泵22将储水罐21中的水泵22出并通过出水管11对裂缝、坑槽内进行冲洗;关闭第一阀门231,打开第二阀门311,排水泵32通过出水管11将裂缝和坑槽内的水抽出;关闭第一阀门231和第二阀门311,打开第三阀门431,通过砂浆泵42将砂浆罐41中的砂浆通过出水管11输送至裂缝和坑槽内,对路面上的裂缝和坑槽进行修补维护。
39.参照图1和图3,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架5,移动架5为矩形框架,在移动架5上安装有第一导杆51和第二导杆52,第一导杆51与第二导杆52均为矩形杆体,第一导杆51与第二导杆52相互垂直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一导杆51与第二导杆52分别平行于移动架5相邻的两侧框边。在第一导杆51上开设有第一滑孔511,第一滑孔511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导杆51的长度方向,第一滑孔511将第一导杆51的上下两侧贯穿,且第一滑孔511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在第二导杆52上开设有第二滑孔521,第二滑孔521的长度方向沿第二导杆52的长度方向,第二滑孔521将第二导杆52的上下两侧贯穿,第二滑孔521的截面形状为也十字形。出水管11竖直穿过在第一滑孔511与第二滑孔521,在出水管11上安装有两个滑块111,两个滑块111分别滑动安装在第一滑孔511与第二滑孔521内。在移动架5上安装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导杆51相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导杆51沿垂直于第一导杆51的方向移动;在移动架5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导杆52相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导杆52沿垂直于第二导杆52的方向移动。
40.在滑块111的侧壁上还嵌设有多颗钢珠,钢珠将滑块111与第一导杆51、第二导杆5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了摩擦阻力,从而便于滑块111在第一导杆51、第二导杆52内移动。
41.由于第一导杆51与第二导杆52相互垂直,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导杆51沿垂直于第一导杆51的方向移动时,出水管11随第一导杆51移动,且出水管11在第二导杆52上沿第二滑孔521滑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导杆52沿垂直于第二导杆52的方向移动时,出水管11随第二导杆52移动,此时出水管11在第一导杆51上沿第一滑孔511滑动。第一导杆51与第二导杆52在移动时,出水管11始终位于第一导杆51与第二导杆52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因此,通过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导杆51与第二导杆52移动,能够实现驱动出水管11在移动架5范围内连续自由移动。使得出水管11能够在不同形状的裂缝和坑槽内进行移动,便于对裂缝和坑槽进行维护。
42.参照图3,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1以及第一丝杠62,在移动架5上与第一导杆51连接的两侧边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3,第一导杆51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侧的第一滑槽53内,第一滑槽53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第一丝杠62转动安装在移动架5上且位于其中一个第一滑槽53内,第一丝杠62螺栓穿设过第一导杆51。第一驱动电机61安装在移动架5上,第一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杠62同轴线固定连接。
43.参照图3,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1以及第二丝杠72,移动架5上与第二导杆52连接的两侧边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54,第二滑槽54的截面形状也为燕尾形,第二导杆52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侧的第二滑槽54内。第二丝杠72转动安装在移动架5上且位于其中一个第二滑槽54内,第二丝杠72螺栓穿设过第二导杆52,第二驱动电机71安装在移动架5上,第二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杠72同轴线固定连接。
44.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1,第一驱动电机61驱动第一丝杠62进行转动,从而驱动第一
导杆51沿第一滑槽53进行移动,第二驱动电机71驱动第二丝杠72进行转动,驱动第二导杆52沿第二滑槽54进行移动。出水管11位于第一导杆51与第二导杆52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通过调节导杆与第二导杆52的位置,使得出水管11能在移动架5范围内进行连续的自由移动。
45.参照图1和图3,在移动架5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气缸8,气缸8的缸体与车体1底部固定连接,气缸8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延伸且气缸8的活塞杆末端与移动架5固定连接,多个气缸8串联。开闭气缸8,多个气缸8的活塞杆同步伸出或收回,带动移动架5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出水管11的高度。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道路管养的动态养护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道路管养人员驾驶车体1沿路面进行巡检,发现路面存在裂缝和坑槽病害时,移动车体1至出水管11位于裂缝和坑槽上方,气缸8驱动出水管11移动至裂缝和坑槽内,水泵22将储水罐21中的水通过出水管11喷出,对裂缝和坑槽进行冲洗,使得裂缝和坑槽内的泥沙等杂物随水流排出;冲洗完成后,排水泵32通过出水管11将裂缝和坑槽内残留的水抽出;之后砂浆泵42将砂浆罐41中的砂浆通过出水管11灌注至裂缝和坑槽内,对裂缝进行填充修复;在对裂缝和坑槽进行清理、排水及灌浆过程中,移动机构驱动排水管31沿裂缝或坑槽进行移动。
47.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