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67837发布日期:2022-09-09 22:0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远程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用户远程控制将被控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作,广泛应用在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维护和远程协助等领域中。
3.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现有技术存在无法进行多人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进行多人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的技术问题,达到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6.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远程用户集合;获得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所述远程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是否为相同时段;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为相同时段,获得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从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获得主控制用户;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主控制权限;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获得从控制权限和从控制用户;将所述从控制权限发放给所述从控制用户;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类别信息;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特性信息;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主控制层内容,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从控制层内容;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对所述主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所述从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从控制权限,对所述从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
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远程用户集合;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所述远程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是否为相同时段;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为相同时段,获得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
单元用于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从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获得主控制用户;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主控制权限;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获得从控制权限和从控制用户;第一发放单元,所述第一发放单元用于将所述从控制权限发放给所述从控制用户;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类别信息;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特性信息;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主控制层内容,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从控制层内容;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对所述主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从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从控制权限,对所述从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
9.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1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1.由于采用了获得远程用户集合,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获得从控制权限和从控制用户,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对所述主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所述从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从控制权限,对所述从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进行多人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的技术问题,达到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1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一判断单元13,第三获得单元14,第二判断单元15,第四获得单元16,第五获得单元17,第六获得单元18,第一发放单元19第七获得单元20,第八获得单元21,第九获得单元22,第一控制单元23,第二控制单元24,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进行多人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的技术问题,达到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
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18.用户远程控制将被控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作,广泛应用在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维护和远程协助等领域中。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进行多人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的技术问题。
19.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远程用户集合;获得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所述远程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是否为相同时段;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为相同时段,获得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从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获得主控制用户;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主控制权限;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获得从控制权限和从控制用户;将所述从控制权限发放给所述从控制用户;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类别信息;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特性信息;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主控制层内容,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从控制层内容;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对所述主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所述从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从控制权限,对所述从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
21.在介绍了本技术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技术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24.步骤s100:获得远程用户集合;
25.具体而言,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为不在办公地点但仍需要访问信息系统的用户的集合,得到需要远程控制操作使用的用户集合。
26.步骤s200:获得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所述远程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
27.具体而言,所述智能设备为任何一种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设备或者机器,包括智能手机、掌上电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为所述远程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控制的时间段。
28.步骤s300: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是否为相同时段;
29.步骤s400: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为相同时段,获得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
30.具体而言,判断所述远程用户使用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是否为相同时段,如果所述远程用户使用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为相同时段,获得所述远程用户使用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地点,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地点为远程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控制的所在地点。
31.步骤s500: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
32.步骤s600: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从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获得主控制用户;
33.具体而言,判断所述远程用户使用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如果所述远程用户使用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从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获得主控制用户,所述主控制为在有多个指令控制器的计算机中,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起主要作用的指令控制,所述主控制用户为具有使用所述主控制的用户。
34.步骤s700: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主控制权限;
35.步骤s800: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获得从控制权限和从控制用户;
36.具体而言,所述主控制权限为在有多个指令控制器的所述智能设备中,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起主要作用的指令控制使用权限,包括主屏幕的控制和主存储内容的控制。所述从控制权限为所述从控制权限为在有多个指令控制器的所述智能设备中,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起次要作用的指令控制使用权限,是个人存储空间的控制权限,其中主控制权限对从控制权限可实现完全控制,所述从控制用户为具有使用所述从控制权限的用户。
37.步骤s900:将所述从控制权限发放给所述从控制用户;
38.步骤s1000: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类别信息;
39.步骤s1100: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特性信息;
40.具体而言,根据所述控制时间和所述控制地点相同,所述主控制用户将所述从控制权限发放给所述从控制用户,例如公司开会的过程中,会议主持人为所述主控制用户,会议参与人员为所述从控制用户。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为用户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内容,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类别信息为用户在所述智能设备运行时的使用内容类型信息,包括最基本的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程序、支撑软件和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的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信息管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多媒体软件等。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特性信息为用户在所述智能设备运行时的使用内容特性信息,包括在不同权限应用情况下所控制使用的文件信息或软件信息,如商业公司内部的专属软件、某个特定用途的项目软件、能够自由共享传播的共享软件、在使用上无任何限制的公共软件和对其他用户不可见的保密软件或信息。
41.步骤s1200: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主控制层内容,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从控制层内容;
42.进一步而言,其中,所述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1200还包括:
43.步骤s1210: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其中,所述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类别信息、所述特性信息和用来标识控制层内容的标识信息;
44.步骤s1220:获得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第一输出信息,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包括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主控制层内容,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从控制层内容。
45.具体而言,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即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nn)是由大量的、简单的处理单元(称为神经元)广泛地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神
经网络系统,它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习系统。神经网络模型是以神经元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来描述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是对人类大脑系统的一阶特性的一种描述。简单地讲,它是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大量训练数据的训练,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则输出所述控制层内容信息。
46.更进一步而言,所述训练的过程实质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每一组监督数据均包括所述类别信息、所述特性信息和用来标识控制层内容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根据用来标识控制层内容的标识信息,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不断的自我修正、调整,直至获得的第一输出信息与所述标识信息一致,则结束本组数据监督学习,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当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信息达到预定的准确率/达到收敛状态时,则监督学习过程结束。通过对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监督学习,进而使得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处理所述输入信息更加准确,进而使得输出的控制层内容信息更加合理、准确,进而达到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47.步骤s1300: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对所述主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
48.步骤s1400:所述从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从控制权限,对所述从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
49.具体而言,所述主控制层内容为所述主控制用户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内容,所述主控制用户对主存储内容进行远程控制,所述从控制层内容为所述从控制用户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内容,所述从控制用户对个人存储空间内容进行远程控制。
50.进一步而言,其中,所述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之后,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00还包括:
51.步骤s510: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不同区域,获得第一控制需求信息;
52.步骤s520:获得第一审核指令;
53.步骤s530:根据所述第一审核指令,将所述第一控制需求信息发送给所述主控制用户进行审核,获得第一审核结果;
54.步骤s540:判断所述第一审核结果是否通过;
55.步骤s550:如果所述第一审核结果为通过,获得第一控制权限;
56.步骤s560: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权限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57.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控制需求信息为所述控制时间相同,所述控制地点为不同区域时所述远程用户为控制所述智能设备所提出的控制需求,所述第一审核指令为审核所述远程用户提出的控制需求的指示和命令,所述第一审核结果为所述主控制用户审核所述第一控制需求信息的审核结果。所述第一控制权限为所述主控制用户所赋予所述远程用户的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起主要作用的指令控制使用权限,根据所述第一审核结果信息,如果所述审核结果通过,所述远程用户则得到所述第一控制权限,并通过所述控制权限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例如远程会议利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实现跨区域召开会议的目的,当会议参加人员需要资料共享、协同工作时向会议主持人申请智能设备屏幕控制权限,当
会议主持人审核通过同意赋予会议参加人员控制权限时,会议权限申请人得到屏幕控制权限从而实现屏幕共享,达到协同工作的技术效果。
58.进一步而言,其中,所述获得第一控制权限之前,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50还包括:
59.步骤s551:获得第一ip地址信息;
60.步骤s552:判断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是否为安全ip地址信息;
61.步骤s553:如果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为安全ip地址信息,获得第一控制权限;
62.步骤s554:如果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为非安全ip地址信息,禁止获得第一控制权限。
63.具体而言,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所述安全ip地址信息为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当所述远程用户与主机进行通讯时为源ip地址,没有被网络攻击等安全隐患从而伪造不属于本机的ip地址进行欺骗,当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为安全ip地址信息时,所述远程用户获得所述第一控制权限,当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非安全ip地址信息时,禁止赋予所述远程用户获得所述第一控制权限。
64.进一步而言,其中,所述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是否为相同时段之后,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300还包括:
65.步骤s310: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为不同时段,获得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
66.步骤s320: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
67.步骤s330: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获得第一远程用户,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为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之一;
68.步骤s340:获得所述第一远程用户的第一验证码;
69.步骤s350:对所述第一验证码进行验证;
70.步骤s360:如果所述第一验证码通过验证,获得第二控制权限;
71.步骤s370: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权限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72.具体而言,当所述控制时间不同所述控制地点相同时,其中,根据所述第一远程用户的信息生成第一验证码,所述第一验证码是与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信息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码验证通过后获得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控制权限,例如公司工作地点相同,公司员工可以输入每个用户各自的验证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对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随时共享的功能应用,达到了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73.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370还包括:
74.步骤s371:根据所述远程用户集合,获得所述远程控制用户集合中的第一远程用户信息、第二远程用户信息,直到第n远程用户信息;
75.步骤s372:根据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信息生成第一验证码,其中,所述第一验证码是与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信息相对应;
76.步骤s373:根据所述第二远程用户信息和第一验证码生成第二验证码;以此类推,根据所述第n远程用户信息和第n-1验证码生成第n验证码,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77.步骤s374:将各远程用户信息和其相对应的验证码作为一个存储单元,将各存储单元分别复制保存在m台设备上,其中,m为大于1的自然数。
78.具体而言,区块链存储是对所述远程用户集合的每个用户分别对应一个验证码,其中,根据所述第一远程用户的信息生成第一验证码,所述第一验证码是与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信息一一对应的;据第二远程用户信息和第一验证码生成第二验证码;以此类推,所述第n远程用户信息和第n-1验证码生成第n验证码,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将所有远程用户的信息和验证码分别复制保存在m台设备上,其中,m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信息和第一验证码作为第一存储单位保存在一台设备上,所述第二远程用户信息和第二验证码作为第二存储单位保存在一台设备上
···
所述第n远程用户信息和所述第n验证码作为第m存储单位保存在一台设备上,当需要调用所述远程用户的信息时,每后一个节点接收前一节点存储的数据后,通过“共识机制”进行校验后保存,通过哈希函数对于每一存储单位进行串接,使得所述训练数据不易丢失和遭到破坏,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由若干台计算设备共同参与“记账",共同维护一份完整的分布式数据库的新兴技术。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每台计算设备可以参与数据库记录、并且各计算设备之间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同步的特性,使得区块链技术已在众多的领域中广泛的进行应用。通过区块链的逻辑对所述训练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了所述训练数据的安全性,并存储于多台设备上,所述存储于多台设备上的数据通过共识机制进行处理,即少数服从多数。当一台或多台设备被篡改时,只要存储正确数据的设备数量大于被篡改的设备数量,则获得的远程用户信息结果仍然是正确的,因此能够保证获得精确可靠的数据,进而有效保证输出的远程用户信息的准确性,达到了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79.进一步而言,其中,所述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之后,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320还包括:
80.步骤s321: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不同区域,获得第一用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途信息为第二远程用户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用途信息;
81.步骤s322:获得第二用户的职责信息;
82.步骤s323: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职责信息,对所述第一用途信息进行审核获得第二审核结果;
83.步骤s324:判断所述第二审核结果是否通过;
84.步骤s325:如果所述第二审核结果为通过,获得第三控制权限;
85.步骤s326: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权限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86.具体而言,当所述控制时间不同所述控制地点也不相同时,获得所述远程用户的所述第一用途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的职责信息为所述用户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通过所述职责信息对所述第一用途信息即所述远程用户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应用范围信息。当所述审核结果为通过时,所述远程用户获得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控制权限,在所述职责范围内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操作,达到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8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88.1、由于采用了获得远程用户集合,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获得从控制权限和从控制用户,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对所述主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所述从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从控制权限,对所述从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进行多人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的技术问题,达到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89.2、由于采用了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输出控制层内容和区块链存储技术对所述远程用户集合的每个用户分别对应一个验证码,能够保证获得精确可靠的数据,进而有效保证输出的远程用户信息的准确性,达到了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90.实施例二
91.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92.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远程用户集合;
93.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获得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所述远程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
94.第一判断单元13,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3用于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是否为相同时段;
95.第三获得单元14,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4用于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为相同时段,获得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
96.第二判断单元15,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5用于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
97.第四获得单元16,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6用于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从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获得主控制用户;
98.第五获得单元17,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7用于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主控制权限;
99.第六获得单元18,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8用于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获得从控制权限和从控制用户;
100.第一发放单元19,所述第一发放单元19用于将所述从控制权限发放给所述从控制用户;
101.第七获得单元20,所述第七获得单元20用于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类别信息;
102.第八获得单元21,所述第八获得单元21用于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特性信息;
103.第九获得单元22,所述第九获得单元22用于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主控制层内容,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从控制层内容;
104.第一控制单元23,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3用于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对所述主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
105.第二控制单元24,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4用于所述从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从控制权
限,对所述从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
106.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07.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其中,所述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类别信息、所述特性信息和用来标识控制层内容的标识信息;
108.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第一输出信息,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包括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主控制层内容,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从控制层内容;
109.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10.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不同区域,获得第一控制需求信息;
111.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审核指令;
112.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根据所述第一审核指令,将所述第一控制需求信息发送给所述主控制用户进行审核,获得第一审核结果;
113.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审核结果是否通过;
114.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审核结果为通过,获得第一控制权限;
115.第三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权限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116.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17.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ip地址信息;
118.第四判断单元,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是否为安全ip地址信息;
119.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为安全ip地址信息,获得第一控制权限;
120.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为非安全ip地址信息,禁止获得第一控制权限。
121.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22.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为不同时段,获得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
123.第五判断单元,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
124.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获得第一远程用户,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为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之一;
125.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远程用户的第一验证码;
126.第一验证单元,所述第一验证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验证码进行验证;
127.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验证码通过验证,获得第二控制权限;
128.第四控制单元,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权限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129.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30.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远程用户集合,获得所述远程控制用户集合中的第一远程用户信息、第二远程用户信息,直到第n远程用户信息;
131.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信息生成第一验证码,其中,所述第一验证码是与所述第一远程用户信息相对应;
132.第二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远程用户信息和第一验证码生成第二验证码;以此类推,根据所述第n远程用户信息和第n-1验证码生成第n验证码,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133.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将各远程用户信息和其相对应的验证码作为一个存储单元,将各存储单元分别复制保存在m台设备上,其中,m为大于1的自然数。
13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135.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不同区域,获得第一用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途信息为第二远程用户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用途信息;
136.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二用户的职责信息;
137.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职责信息,对所述第一用途信息进行审核获得第二审核结果;
138.第六判断单元,所述第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审核结果是否通过;
139.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二审核结果为通过,获得第三控制权限;
140.第五控制单元,所述第五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权限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141.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142.示例性电子设备
143.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144.图3图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45.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146.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
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系统通信的单元。
147.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14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用户远程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远程用户集合;获得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所述远程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时间;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是否为相同时段;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时间为相同时段,获得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判断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是否为相同区域;如果控制所述智能设备的远程用户的控制地点为相同区域,从所述远程用户集合中获得主控制用户;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主控制权限;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获得从控制权限和从控制用户;将所述从控制权限发放给所述从控制用户;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类别信息;获得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内容的特性信息;将所述类别信息和所述特性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第一输出结果和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主控制层内容,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从控制层内容;所述主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主控制权限,对所述主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所述从控制用户根据所述从控制权限,对所述从控制层内容进行远程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进行多人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的技术问题,达到多用户对同一智能设备共同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分层控制的技术效果。
149.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50.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151.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52.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
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15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