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8823发布日期:2022-09-07 12:4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塑胶跑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现浇型聚氨酯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它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现浇型聚氨酯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
3.目前,在现浇型聚氨酯跑道的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最终的现浇型聚氨酯跑道的微发泡体系,需要在对现浇型聚氨酯跑道制作弹性层时将发泡颗粒与聚氨酯原料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材料均匀摊铺在跑道上,使得发泡均匀。
4.由于铺设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均匀铺设,现有的铺设技术是使用人工驾驶辅助机械铺设,费时费力且容易有误差,进而需要调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在对跑道进行铺设时,人工辅助机械铺设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对待铺设的地面进行基础清理;采用沥青基础对已清理的地面进行封底;对封底层进行水平检测与调整;将基材铺设在封底层上;利用摊铺装置混合聚氨酯和发泡颗粒并将聚氨酯和发泡颗粒均匀摊铺在基材表面上;测画标志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发泡颗粒混合至聚氨酯中,便于实现对跑道的微发泡体系,有利于改善场地的物理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成本,方便施工,体系发泡均匀。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摊铺装置包括铺设轨和铺设机,所述铺设轨的长度方向和跑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铺设机沿所述铺设轨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铺设轨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对所述铺设机转动路径进行限位的旋转组件,所述铺设机包括用于混合物料的混合组件、将物料摊平在所述基层上的摊平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混合组件以及所述摊平组件移动的移动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基材表面进行摊铺时,首先利用移动组件带动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沿铺设轨的长度方向运动,当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移动至铺设轨的一端时,利用旋转组件对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绕铺设轨的端点的旋转路径进行限位,待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旋转180
°
后,利用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继续沿铺设轨的长度方向运动,实现了对基材表面的铺设;利用混合组件对聚氨酯和发泡颗粒进行实时混合,有利于提高体系
发泡的均匀程度。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混料筒、捣料杆以及驱动件,所述捣料杆的一端伸入所述混料筒内,所述捣料杆伸入所述混料筒的一端设有捣料板,所述捣料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捣料杆沿所述混料筒的轴线方向运动,所述混料筒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捣料杆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聚氨酯和发泡颗粒进行混合时,利用驱动件驱动捣料杆和捣料板沿混料筒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使得混料筒内的聚氨酯和发泡颗粒均从通孔内挤出,利用限位件对捣料杆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有利于实现良好的聚氨酯和发泡颗粒的混合效果。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摊平组件包括若干摊平盒、连接杆以及插接杆,若干所述摊平盒可伸缩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靠近所述铺设轨一侧的所述摊平盒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杆的一端和远离所述铺设轨的一侧的所述摊平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插接杆内,所述插接杆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抵压螺栓,所述抵压螺栓远离螺头的一端和所述连接杆的侧壁抵接,若干所述摊平盒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出料槽,靠近所述铺设轨的一侧的所述摊平盒和所述混料筒连通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不同宽度的跑道进行施工时,首先调节若干摊平盒之间的距离,使得靠近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和远离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之间的距离大于需要铺设的跑道的宽度,此时,连接杆和插接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最后将抵压螺栓远离螺头的一端和连接杆的周壁抵贴,实现了对连接杆和插接杆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进而实现了对靠近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和远离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之间距离的定位,便于实现对摊平盒内物料的下料。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若干所述摊平盒内设置有用于将靠近所述铺设轨一侧的物料向远离所述铺设轨一侧输送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螺杆、输送板、滑移板、电机以及支承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和靠近所述铺设轨一侧的所述摊平盒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承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承杆远离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出远离所述铺设轨一侧的所述摊平盒的侧壁,远离所述铺设轨一侧的所述摊平盒上设置有支承座,所述支承杆滑移穿过所述支承座,所述滑移板和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并沿所述螺杆的轴线方向滑移,所述输送板和所述滑移板朝向所述摊平盒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滑移板靠近所述铺设轨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滑移板运动方向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摊平盒上且和所述螺杆传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若干摊平盒内的物料由靠近铺设轨上混料筒的一端向远离铺设轨的混料筒的一端输送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和滑移板螺纹连接,滑移板带动输送板沿螺杆的轴线方向滑移,当滑移板由靠近铺设轨的一端向远离铺设轨的一端滑移时,限位板对输送板进行限位,尽量避免输送板和滑移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便于输送板将靠近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内的物料向远离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内拨动,实现了对摊平盒内物料的匀料,当将输送板由远离铺设轨的一端向靠近铺设轨的一端移动时,滑移板和输送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便于将输送板移动至靠近铺设轨的一端;当若干摊平盒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支承杆和支承座之间发生相对滑移,进而实现了对螺杆远离铺设轨一端的支承。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前移动轮组和后移动轮组,所述前移动轮组设置在所述摊平盒的一侧并和所述摊平盒转动连接,所述后移动轮组设置在所述摊平盒的另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铺设跑道的弯道部分时,通过使得前移动轮组和摊平盒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前移动轮组和后移动轮组之间以铺设轨一端的端点作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便于实现对跑道弯道部分的铺设,省时省力,有利于实现良好的铺设效果。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铺设轨包括若干轨道,相邻两个所述轨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移块以及垫块,其中一个所述轨道上固定连接有滑移块,另一个所述轨道上开设有供滑移块插接的插接槽,若干所述轨道上均开设有安装槽,相邻两个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安装槽围合形成供所述垫块插入的插槽,所述垫块通过连接螺栓和所述插槽槽底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铺设轨时,根据跑道所需要的铺设长度选择轨道的数量,然后将若干轨道沿跑道的长度方向拼接,当将相邻两个轨道连接时,相邻两个轨道围合形成供垫块插入的插槽,最后将垫块插入插槽内,利用连接螺栓连接垫块和相邻两个轨道,实现了对轨道的连接,简单便捷,具有良好的直线度。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板和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铺设轨的端部,所述旋转板转动连接设置在所述限位筒内,靠近所述铺设轨一端的所述摊平盒上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旋转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接块卡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和所述旋转板的周壁连通,所述限位筒的周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接块滑移穿设的穿槽,当所述穿槽和所述卡接槽连通时,所述卡接块可从所述旋转板内滑移脱离,所述铺设轨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接块滑移的滑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跑道的直道进行铺设时,摊平盒沿铺设轨的长度方向运动,当靠近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移动至铺设轨的端部时,卡接块依次穿过穿槽和卡接槽,此时,转动若干摊平盒,摊平盒带动卡接块和旋转板在限位筒内转动,利用限位筒的内壁对卡接块进行限位,当卡接块转动180
°
时,实现了对跑道弯道的铺设,且此时,穿槽和卡接槽的槽口连通,摊平盒和卡接块从卡接槽和穿槽中滑移脱离,摊平盒在卡接块和滑槽的作用下继续沿铺设轨的长度方向滑移,实现了对跑道另一侧的直道的铺设,简单便捷,有利于实现良好的跑道铺设效果。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对基材表面进行摊铺时,首先利用移动组件带动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沿铺设轨的长度方向运动,当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移动至铺设轨的一端时,利用旋转组件带动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绕铺设轨的端点旋转,待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旋转180
°
后,利用混合组件和摊平组件继续沿铺设轨的长度方向运动,实现了对基材表面的铺设;利用混合组件对聚氨酯和发泡颗粒进行实时混合,有利于提高体系发泡的均匀程度;2.在将若干摊平盒内的物料由靠近铺设轨上混料筒的一端向远离铺设轨的混料筒的一端输送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和滑移板螺纹连接,滑移板带动输送板沿螺杆的轴线方向滑移,当滑移板由靠近铺设轨的一端向远离铺设轨的一端滑移时,限位板对输送板进行限位,尽量避免输送板和滑移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便于输送板将
靠近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内的物料向远离铺设轨一端的摊平盒内拨动,实现了对摊平盒内物料的匀料,当将输送板由远离铺设轨的一端向靠近铺设轨的一端移动时,滑移板和输送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便于将输送板移动至靠近铺设轨的一端。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摊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25.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混合组件的爆炸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摊平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输送组件的爆炸图。
30.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铺设轨;2、铺设机;3、旋转组件;301、旋转板;302、限位筒;4、连接组件;41、滑移块;42、垫块;5、混合组件;51、混料筒;52、捣料杆;53、驱动件;531、气缸;6、摊平组件;61、摊平盒;62、连接杆;63、插接杆;7、移动组件;71、前移动轮组;72、后移动轮组;8、输送组件;81、螺杆;82、输送板;83、滑移板;84、电机;85、支承杆;9、轨道;10、连接架;11、定位螺栓;12、插接槽;13、地钉;14、安装槽;15、插槽;16、限位杆;17、连接螺栓;18、机架;19、限位环;20、支杆;21、捣料板;22、通孔;23、第一卡板;24、第二卡板;25、出料斗;26、抵压螺栓;27、出料槽;28、压平板;29、电缸;30、定位杆;31、支承座;32、限位块;33、运动轮;34、卡接块;35、卡接槽;36、弧面;37、穿槽;38、滑槽;39、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包括:s1:对待铺设的地面进行基础清理;s2:采用沥青基础对已清理的地面进行封底;s3:对封底层进行水平检测与调整;s4:将基材铺设在封底层上;s5:利用摊铺装置混合聚氨酯和发泡颗粒并将聚氨酯和发泡颗粒均匀摊铺在基材表面上;s6:测画标志线。
34.在本实施例中,发泡颗粒可以选用tpu颗粒,利用将发泡颗粒与聚氨酯进行充分混合,有利于实现对跑道的微发泡体系,有利于改善场地的物理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成本,使得体系发泡均匀,便于施工。
35.参照图1和图2,摊铺装置包括铺设轨1和铺设机2,铺设轨1的长度方向和跑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铺设机2沿铺设轨1的长度方向运动,铺设轨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对铺设机2的转动路径进行限位的旋转组件3。
36.铺设轨1由若干轨道9拼接而成,相邻两个轨道9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4包括滑移块41和垫块42,每一个轨道9的一端均开设有插接槽12,滑移块41和轨道9的另一端均一体成型,滑移块41和插接槽12插接配合,插接槽12和轨道9朝向地面的底壁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滑移块41为燕尾块,插接槽12为燕尾槽,每一节轨道9均通过地钉13钉入地面以实现轨道9高度方向上的限位,尽量避免轨道9发生移动。
37.每一个轨道9远离地面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安装槽14,相邻两个轨道9相对设置的安装槽14围合形成供垫块42插接的插槽15,垫块42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螺栓17和相邻两个轨道9固定连接。
38.在安装铺设轨1时,根据跑道所需要的铺设长度选择轨道9的数量,然后将若干轨道9沿跑道的长度方向拼接,利用地钉13将轨道9定位在地面上,当将相邻两个轨道9连接时,先将其中一个轨道9由上至下和另一个轨道9拼接,此时,滑移块41插入插接槽12内,相邻两个轨道9围合形成供垫块42插入的插槽15,最后将垫块42插入插槽15内,利用连接螺栓17连接垫块42和相邻两个轨道9,简单便捷,使得轨道9和轨道9之间具有良好的直线度。
39.参照图3,铺设机2包括机架18、用于混合物料的混合组件5、将物料摊平在基层上的摊平组件6以及用于带动混合组件5以及摊平组件6移动的移动组件7,混合组件5、摊平组件6以及移动组件7均设置在机架18上。
40.参照图4,混合组件5包括混料筒51、捣料杆52以及驱动件53,混料筒51的筒口处设有用于对捣料杆52进行限位的限位环19,限位环19通过支杆20和混料筒51固定连接,捣料杆52的一端伸入混料筒51内且固定连接有捣料板21,捣料板21的直径小于混料筒51的直径,捣料板21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22,驱动件53用于带动捣料杆52沿混料筒51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53设置为气缸531,气缸531通过连接架10固定连接设置在混料筒51的筒口处,气缸531的活塞杆和捣料杆52远离捣料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
41.在对聚氨酯和发泡颗粒进行混合时,启动气缸531,气缸531的活塞杆带动利捣料杆52和捣料板21沿混料筒51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利用限位件对捣料杆52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此时,混料筒51内的聚氨酯和发泡颗粒从通孔22内挤出,通过往复对混料筒51内的聚氨酯和发泡颗粒进行捣料,有利于实现良好的聚氨酯和发泡颗粒的混合效果。
42.参照图5和图6,摊平组件6包括若干摊平盒61、连接杆62以及插接杆63,若干摊平盒61相互之间可伸缩连接,相邻两个摊平盒61中,其中一个摊平盒61滑移卡接在另一个摊平盒61内,卡接在内部的摊平盒6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板23,设置在外部的摊平盒6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板24,利用第一卡板23和第二卡板24尽量避免相邻两个摊平盒61之间互相脱离。
43.参照图3、图4和图6,靠近铺设轨1的摊平盒61和机架18固定连接,混料筒51倾斜固定在机架18上,混料筒51远离铺设轨1的一端的出料口上设有锥形出料斗25,出料斗25远离混料筒51的一端接连通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电磁阀,连通管远离混料筒51的一侧设置在靠近铺设轨1的摊平盒61的上方,混料筒51到摊平盒61的距离由靠近摊平盒61的一端向远离摊平盒61的一端递增。
44.参照图5和图6,连接杆62的一端和靠近铺设轨1一侧的摊平盒61固定连接,插接杆63的一端和远离铺设轨1一侧的摊平盒61固定连接,连接杆62的另一端滑移插接在插接杆
63内,插接杆63靠近连接杆62的周壁上螺纹连接设置有抵压螺栓26,抵压螺栓26远离螺头的一端穿过插接杆63的周壁并和连接杆62的周壁抵接,若干摊平盒61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出料槽27,出料槽27的延伸方向和摊平盒6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45.参照图5,若干摊平盒61朝向地面的侧壁上设置有压平板28,机架18上固定连接有电缸29,压平板28的两端均设有定位杆30,其中一根定位杆30和远离机架18一侧的摊平盒61滑移连接,另一根定位杆30和靠近机架18一侧的摊平盒61滑移连接,电缸29的活塞杆和靠近机架18一侧的定位杆30同轴固定连接,压平板28的长度方向和摊平盒6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46.在对不同宽度的跑道进行施工时,首先调节若干摊平盒61之间的距离,使得靠近铺设轨1一端的摊平盒61和远离铺设轨1一端的摊平盒61之间的距离大于需要铺设的跑道的宽度,此时,连接杆62和插接杆63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最后将抵压螺栓26远离螺头的一端和连接杆62的周壁抵贴,实现了对连接杆62和插接杆63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进而实现了对靠近铺设轨1一端的摊平盒61和远离铺设轨1一端的摊平盒61之间距离的定位,便于实现对不同宽度的跑道进行摊铺下料;当摊平盒61中的物料由出料槽27中挤出时,电缸29的活塞杆带动压平板28沿水平方向发生往复位移,便于对从出料槽27下料的物料进行压平,进而实现对跑道良好的铺设效果。
47.参照图7和图8,若干摊平盒61内均设有用于将靠近铺设轨1一侧的物料向远离机架18方向输送的输送组件8,输送组件8包括螺杆81、输送板82、滑移板83、电机84以及支承杆85,螺杆81的一端和靠近机架18的摊平盒61转动连接,螺杆81的另一端和支承杆85同轴固定连接,电机84固定连接设置在靠近铺设轨1的摊平盒61上,电机84的输出轴和螺杆81传动连接,支承杆85远离螺杆81的一端延伸出远离铺设轨1一侧的摊平盒61的侧壁,远离铺设轨1一侧的摊平盒6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承座31,支承杆85滑移连接设置在支承座31上,滑移板83和螺杆81螺纹连接,滑移板83的两相对侧壁和摊平盒61的内壁抵贴,输送板82和滑移板83朝向摊平盒61内底壁的侧壁转动连接,输送板82的转动轴线和螺杆8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滑移板83靠近铺设轨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滑移板83运动方向进行限位的限位块32。
48.在将若干摊平盒61内的物料由靠近铺设轨1上混料筒51的一端向远离铺设轨1的混料筒51的一端输送时,启动电机84,电机84带动螺杆81转动,螺杆81和滑移板83螺纹连接,滑移板83带动输送板82沿螺杆81的轴线方向移动,当滑移板83由靠近铺设轨1的一端向远离铺设轨1的一端滑移时,限位板对输送板82进行限位,尽量避免输送板82和滑移板8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便于输送板82将靠近铺设轨1一端的摊平盒61内的物料向远离铺设轨1一端的摊平盒61内拨动,实现了对摊平盒61内物料的匀料,当将输送板82由远离铺设轨1的一端向靠近铺设轨1的一端移动时,滑移板83和输送板8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便于将输送板82移动至靠近铺设轨1的一端;当若干摊平盒6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支承杆85和支承座31之间发生相对滑移,进而实现了对螺杆81远离铺设轨1一端的支承。
49.参照图5和图6,移动组件7包括前移动轮组71和后移动轮组72,前移动轮组71和后移动轮组72均包括两个运动轮33以及限位杆16,两个运动轮33上均转动连接设置有安装杆39,限位杆16内部中空,安装杆39和限位杆16的端部一一对应,安装杆39远离运动轮33的一端插设在限位杆16内,限位杆16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螺栓11,定位螺栓11远离螺头的一端
穿过限位杆16的周壁并和安装杆39的侧壁抵接。后移动轮组72中的其中一根安装杆39和靠近铺设轨1一侧的摊平盒61固定连接,后移动轮组72中的另一根安装杆39和远离铺设轨1一侧的摊平盒61固定连接,前移动轮组71对应的限位杆16的周壁和设置在中部的摊平盒61转动连接。
50.当需要铺设跑道的弯道部分时,通过使得前移动轮组71和摊平盒6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前移动轮组71和后移动轮组72之间以铺设轨1一端的端点作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便于实现对跑道弯道部分的铺设,省时省力,有利于实现良好的铺设效果。
51.参照图2,旋转组件3包括旋转板301和限位筒302,限位筒302固定连接设置在铺设轨1的端部,旋转板301转动连接设置在限位筒302内,机架18上固定连接有卡接块34,旋转板301上开设有供卡接块34卡接的卡接槽35,卡接槽35和旋转板301的周壁连通设置,卡接块34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和旋转板301的周壁配合的弧面36,限位筒302的周壁上开设有供卡接块34滑移穿设的穿槽37,穿槽37的宽度和卡接块34的宽度一致,当穿槽37和卡接槽35相连通时,卡接块34可从旋转板301内滑移脱离,铺设轨1上开设有供卡接块34滑移的滑槽38。
52.在对跑道的直道进行铺设时,摊平盒61沿铺设轨1的长度方向运动,当靠近铺设轨1一端的摊平盒61移动至铺设轨1的端部时,卡接块34依次穿过穿槽37和卡接槽35,此时,转动若干摊平盒61,摊平盒61带动卡接块34和旋转板301在限位筒302内转动,利用限位筒302的内壁对卡接块34进行限位,当卡接块34转动180
°
时,实现了对跑道弯道的铺设,且此时,穿槽37和卡接槽35的槽口连通,摊平盒61和卡接块34从卡接槽35和穿槽37中滑移脱离,摊平盒61在卡接块34和滑槽38的作用下继续沿铺设轨1的长度方向滑移,实现了对跑道另一侧的直道的铺设,简单便捷,有利于实现良好的跑道铺设效果。
5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现浇型聚氨酯微发泡混合型跑道的施工工艺的实施原理为:在对基材表面进行摊铺时,首先利用人工推动移动组件7带动混合组件5和摊平组件6沿铺设轨1的长度方向运动,当混合组件5和摊平组件6移动至铺设轨1的一端时,利用旋转组件3带动混合组件5和摊平组件6绕铺设轨1的端点旋转,待混合组件5和摊平组件6旋转180
°
后,利用混合组件5和摊平组件6继续沿铺设轨1的长度方向运动,实现了对基材表面的铺设;利用混合组件5对聚氨酯和发泡颗粒进行实时混合,有利于提高体系发泡的均匀程度。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