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89510发布日期:2023-06-08 09:1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下横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大跨径桥梁(例如千米级跨江跨峡谷通道)一般采用悬索桥体系,而大跨径悬索桥的索塔一般由桩基、承台、塔柱、横梁等组成。索塔做为主缆的重要支承结构物,主要承担桥梁的竖向荷载和纵横桥向水平荷载,为增大塔柱横向刚度来抵抗横桥向水平荷载,确保塔柱从下至上的设计倾斜度,通常在索塔两个独立塔柱间设置一道或多道横梁形成刚架结构的门式索塔,以增强高塔柱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稳定性。

2、下横梁做为主塔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可以平衡左右塔肢水平分力;另一方面联系主塔双塔肢,增强主塔结构稳定性。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下横梁的体量也在逐渐增大,另外,为了体现桥梁结构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下横梁也会被设计成各种优美且独特的结构形式,这无疑都大大地增加了下横梁的施工难度。

3、对于千米级跨度的桥梁而言,塔柱高度可达到300m的高度,下横梁做为联系左右幅塔柱的第一道横向联系,目前国内大部分桥梁一般都设置在标高50m处附近的位置,例如南沙大桥的两座千米级悬索桥,其下横梁位置为38m、46.5m。下横梁设置在该处的位置具有体量相对较小、方便与塔柱异步施工、不涉及水上作业的优点。

4、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m的三跨全漂浮体系悬索桥,索塔塔柱高270m,下横梁端部高16.57m,顶宽14.7m,底宽15.5m;跨中高13.0m,顶宽10.3m,底宽10.9m,中间由顶面两段直线过渡,混凝土总方量达到6000m3,重量约1.56万吨,且该下横梁梁底与承台顶面同标(+0.000m),低于该处水域的常水位标高(+0.52m),因此该下横梁不仅面临超大体量常规支架无法承载的施工难题,还需解决横梁在水中作业的环境难题,综合考虑两者因素,研发了一种“止水钢套箱+承重支架”的组合支架系统来解决深水区超大横梁的建设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能解决深水区超大横梁建设难的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0步骤:进行施工准备,将底模安装完成,安装止水钢套箱与承重支架,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

5、s20步骤:将第一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

6、s30步骤:进行下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

7、s40步骤:将第二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

8、s50步骤:进行下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9、s60步骤:将第三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

10、s70步骤:进行下横梁第三层混凝土浇筑;

11、s80步骤:对后浇带施工,进行横梁内预应力张拉;

12、s90步骤:灌浆、封锚,下横梁施工完成。

13、进一步地,在所述s10步骤中,进行“施工准备,将底模安装完成,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时,施工准备过程中,提前在钢套箱上预留止水钢套箱承重梁孔洞。

14、进一步地,在所述s10步骤中,进行“将底模安装完成,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时,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再拆除桩基施工平台。

15、进一步地,在所述s10步骤中,进行“将底模安装完成,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时,使用潜水员配合履带吊安装套箱承重梁,在承重梁安装完成后,接长钢护筒并安装搁置牛腿,现场拼装底板形成拼装平台,并同步安装围檩及内撑系统。

16、进一步地,在所述s10步骤中,进行“将底模安装完成,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时,套箱拼装完成后安装下放千斤顶、钢棒、吊耳组合的下放系统,下放钢套箱至底板承重梁上,潜水员进行堵漏,同步浇注套箱c-t接头快凝砼,水下浇注封底砼,抽水处理后,安装支架底板承重梁、分布梁及支架底模系统,完成支架安装。

17、进一步地,进行“下放千斤顶、钢棒、吊耳组合的下放系统”时,千斤顶、钢棒及吊耳分别布置在止水钢套箱壁体两侧及中间处,通过千斤顶的油泵来实现钢套箱下放过程中的精准控制。

18、进一步地,在下放系统中,吊耳焊接在底板上,千斤顶布置在下放主梁上,吊耳与千斤顶通过钢棒连接以完成止水钢套箱的整体提升与下放。

19、进一步地,在所述s30步骤中,进行“下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

20、进一步地,在所述s50步骤中,进行“下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拆模。

21、进一步地,在所述s70步骤中,进行“下横梁第三层混凝土浇筑”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拆模。

2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将底模安装完成,安装止水钢套箱与承重支架,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将第一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进行下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将第二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进行下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将第三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进行下横梁第三层混凝土浇筑;对后浇带施工,进行横梁内预应力张拉;灌浆、封锚,下横梁施工完成。通过止水钢套箱与承重支架的创新结合,解决了水中超大体量横梁的建设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的了较好的效果,也为以后类似的跨海大桥水中结构施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24、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0步骤中,进行“施工准备,将底模安装完成,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时,施工准备过程中,提前在钢套箱上预留止水钢套箱承重梁孔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0步骤中,进行“将底模安装完成,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时,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再拆除桩基施工平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0步骤中,进行“将底模安装完成,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时,使用潜水员配合履带吊安装套箱承重梁,在承重梁安装完成后,接长钢护筒并安装搁置牛腿,现场拼装底板形成拼装平台,并同步安装围檩及内撑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0步骤中,进行“将底模安装完成,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时,套箱拼装完成后安装下放千斤顶、钢棒、吊耳组合的下放系统,下放钢套箱至底板承重梁上,潜水员进行堵漏,同步浇注套箱c-t接头快凝砼,水下浇注封底砼,抽水处理后,安装支架底板承重梁、分布梁及支架底模系统,完成支架安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下放千斤顶、钢棒、吊耳组合的下放系统”时,千斤顶、钢棒及吊耳分别布置在止水钢套箱壁体两侧及中间处,通过千斤顶的油泵来实现钢套箱下放过程中的精准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放系统中,吊耳焊接在底板上,千斤顶布置在下放主梁上,吊耳与千斤顶通过钢棒连接以完成止水钢套箱的整体提升与下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0步骤中,进行“下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50步骤中,进行“下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拆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70步骤中,进行“下横梁第三层混凝土浇筑”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拆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区超大下横梁施工方法,将底模安装完成,安装止水钢套箱与承重支架,浇筑塔柱并完成作业;将第一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进行下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将第二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进行下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将第三层底板、腹板及隔墙钢筋绑扎,将冷却水管预埋安装,使内外模安装固定;进行下横梁第三层混凝土浇筑;对后浇带施工,进行横梁内预应力张拉;灌浆、封锚,下横梁施工完成。通过止水钢套箱与承重支架的创新结合,解决了水中超大体量横梁的建设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聪,王晓佳,董春光,陈凡,钟建锋,赵奇才,荣国城,蔡炎标,刘程洪,龚明,张玉涛,沈卫东,吴育剑,陆梓生,杨雷,张瀚钊,谢奡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