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8520发布日期:2023-04-29 14:2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道路交通,特别涉及一种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


背景技术:

1、目前山地城市是指城市主要区域分布在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的城市,与平原地区城市迥然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山地城市可建设用地逐年减少,且受地形限制,山间槽谷因交通出行不便导致可开发价值不高,如何利用狭小空间建立槽谷地带与两侧城市规划区的交通联系尤为重要。

2、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山地城市槽谷地带具有南北向的主干道,而槽谷地带东西两侧设有城市规划区;另外东西两侧山区具有与外界联系的隧道,但是由于槽谷地带的特殊性,空间狭小常规建设难以进行,因此如何实现在狭小空间内将南北向的主干道和隧道进行衔接互通,实现槽谷片区对外交通联系,提高出行率是急需要解决的。

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现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d21-2014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中仅对主线出入口与隧道间最小净距做出要求,而对槽谷立交与两侧隧道间最小净距无具体说明,因此应加强对槽谷地带互通立交的研究,寻求适用于此种条件下的立交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难以实现狭小的山间槽谷地带、城市规划区和外界交通之间联系的问题。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包括:

3、双向主干道,其沿槽谷的南北向设置;

4、第一线路,其沿槽谷东西向设置,并包括两个单向道,每个单向道的两端连接有单向隧道;第一线路从所述双向主干道的底部穿设而出;

5、第二线路,其沿槽谷东西向设置,并包括两个单向道,每个单向道的两端连接有单向隧道;第二线路从所述双向主干道的顶部穿设而出;

6、第一互通立交结构,其将第一线路与所述双向主干道的北侧连接,形成槽谷至西侧出行线路;

7、第二互通立交结构,其将第二线路与所述双向主干道的南侧连接,形成槽谷至东侧出行线路。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路中的两个单向道分为东西向道和西东向道;

9、所述双向主干道包括南北向道和北南向道;

10、所述第一互通立交结构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将东西向道与南北向道和北南向道连通;第二结构将西东向道与南北向道和北南向道连通。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环形道、第一双向连接道、第二环形道和第一匝道;第一环形道的两端分别与南北向道和东西向道连通;第一匝道与北南向道连通,第二环形道与东西向道连通,第一双向连接道将第一匝道和第二环形道连通成一个整体。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结构包括第二匝道和第三环形道,第二匝道的北侧端具有两个连接匝口,该两个连接匝口分别与第三环形道和南北向道连通,第三环形道与北南向道连通;第二匝道的南侧端与西东向道连通。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环形道、第一双向连接道、第二环形道和第一匝道,第一环形道的两端分别与南北向道和东西向道连通;第一匝道与北南向道连通,第二环形道与东西向道连通,第一双向连接道将第一匝道和第二环形道连通成一个整体;第一双向连接道位于双向主干道下方;

14、所述第二结构与第一结构共用第一双向连接道,并包括第二匝道和第三环形道,第二匝道的北侧端具有两个连接匝口,该两个连接匝口分别与第一双向连接道和南北向道连通,第一双向连接道还通过与第三环形道与北南向道连通;第二匝道的南侧端与西东向道连通;第一匝道和第三环形道的流向相反。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路中的两个单向道分为东西向道和西东向道;

16、所述双向主干道包括南北向道和北南向道;

17、所述第二互通立交结构包括第三结构和第四结构;第三结构将东西向道与南北向道和北南向道连通;第四结构将西东向道与南北向道和北南向道连通。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道、第二连接道和第四环形道,第一连接道的一端与东西向道连通,另一端具有两个连接匝口,两个连接匝口分别连接第二连接道和第四环形道,第二连接道与北南向道连通,第四环形道与南北向道连通。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结构包括第三连接道、第四连接道和第五连接道;第三连接道两端分别与北南向道连通和第四连接道连通,第四连接道与西东向道连通;第五连接道的两端分别与南北向道和第四连接道连通。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道、第二连接道和第四环形道;

21、所述第四结构与第三结构共用第二双向连接道,并包括第三连接道、第四连接道和第五连接道;第二双向连接道位于双向主干道上方;

22、所述第三连接道的两端分别与北南向道和第四连接道连通,第四连接道与西东向道连通;第二双向连接道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道和第四连接道的连通处连接;

23、所述第一连接道的一端与东西向道连通,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双向连接道、第三连接道和第四连接道的连通处,该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道,第二连接道与北南向道连通;第二双向连接道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环形道和第五连接道与南北向道连通;第四环形道和第五连接道的流向相反。

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互通立交结构与第一线路的连接处与对应的单向隧道之间设有第一设计行程;

25、所述第二互通立交结构与第二线路的连接处与对应的单向隧道之间设有第二设计行程。

26、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由于第一线路沿槽谷东西向设置,并包括两个单向道,每个单向道的两端连接有单向隧道;第一线路从双向主干道的底部穿设而出;第二线路与第一线路相同,并且从双向主干道的顶部穿设而出,第一互通立交结构将第一线路与双向主干道的北侧连接,形成槽谷至西侧出行线路;第二互通立交结构将第二线路与双向主干道的南侧连接,形成槽谷至东侧出行线路,从而实现了在狭小的槽谷地带中将东西隧道与南北的双向主干道连通,并将与外界交通和城区规划区进行连通,最高处为三层,避免了立交层数多、造价高等缺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山地城市干线通道与隧道间槽谷地带的互通立交,其包括:双向主干道沿槽谷的南北向设置;第一线路沿槽谷东西向设置,并包括两个单向道,每个单向道的两端连接有单向隧道;第一线路从双向主干道的底部穿设而出;第二线路与第一线路相同,并且从双向主干道的顶部穿设而出,第一互通立交结构将第一线路与双向主干道的北侧连接,形成槽谷至西侧出行线路;第二互通立交结构将第二线路与双向主干道的南侧连接,形成槽谷至东侧出行线路,从而实现了在狭小的槽谷地带中将东西隧道与南北的双向主干道连通,并将与外界交通和城区规划区进行连通,最高处为三层,避免了立交层数多、造价高等缺点。

技术研发人员:彭永辉,蔡敦松,何万阳,梁明暤,刘昌裕,杨宏,胡小军,周立,柴皓,刘权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