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3499发布日期:2022-08-09 20:0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公路警示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公路养护作业和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警示锥桶、安全警示标志和标牌是常用的交通安全警示设施,此类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减轻潜在事故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警示效果,在大型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位置附近摇旗警示路过的车辆,避免司机未发现警示设施而发生交通事故。
3.发明人发现,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派遣专人进行摇旗作业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在特殊环境(例如雨天、雪天等视线受到影响的环境)下,摇旗人员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旨在免除工作人员摇旗作业导致人力损耗和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包括:
7.滑动板,用于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在路面上;所述滑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辊,转动轴向与左右方向平行,且所述主动辊的两端均具有万向轮;所述滑动板的后侧面具有支撑板;
8.平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的后侧面,处于所述支撑板下方,且自身板面自前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平衡板的延伸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辊,转动轴向与左右方向平行,且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均具有用于和路面接触的固定轮;
9.转动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平衡板上,与所述主动辊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
10.两个立杆,沿左右方向分布并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每个所述立杆上均铰接设置有摆臂,铰接轴向沿前后方向设置,且铰接处远离所述摆臂的中心设置;每个所述摆臂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均具有警示旗;以及
11.雨刷电机,处于两个所述立杆之间,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动力输出端与两个所述摆臂靠近所述铰接处的一端铰接,铰接轴向沿前后方向设置。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刹车盘,转动轴向与所述从动辊轴向平行,且所述刹车盘对应包绕在所述固定轮外周;
13.每个所述刹车盘均具有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
14.在所述刹车盘处于所述第一转动位时,所述刹车盘避让于路面;
15.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所述刹车盘处于所述第二转动位时,处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的所述刹车盘适于与地面接触以产生摩擦力。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板的前侧面具有警示标,所述警示标采用竖
截面为箭头的结构;所述警示标的后表面具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两个螺杆,且两个所述螺杆以所述警示标的中心对称设置;
17.所述滑动板上具有与两个所述螺杆一一对应的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滑动板;
18.并且,每个所述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适于夹紧所述滑动板后侧面的螺母。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还包括:
20.门型架,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的顶部;以及
21.频闪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门型架的顶部;所述频闪灯电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频闪灯的顶面;
22.其中,所述频闪灯的发光面适于朝向前方或后方设置。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频闪灯的底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杆,所述门型架的上表面具有适于所述安装杆插入的定位槽。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具有向上延伸的插接杆,所述安装杆的底面具有适于所述插接杆插入的插槽;
25.其中,所述插接杆上具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安装杆上具有沿径向贯穿并与所述插槽连通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适于相互连通;
26.所述插接杆和所述安装杆之间具有橡胶杆,所述橡胶杆适于依次穿过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并使所述橡胶杆的两端处于所述安装杆外;
27.其中,在所述频闪灯的发光面朝向前方和后方设置时,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均处于连通状态。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
29.转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平衡板的底面,动力输出轴向平行于所述主动辊的轴向设置;以及
30.传动带,包绕于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主动辊的外周;
31.在所述转动电机启动时,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主动辊转动。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板和所述平衡板之间具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板的后侧面、所述平衡板的上表面相接。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板的前侧面还具有至少一个嵌接槽,所述嵌接槽适于现有的警示牌嵌入。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板的前侧面具有反光贴膜,所述反光贴膜的左右两端分别粘合在所述滑动板的左右两侧。
35.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滑动板放置于道路施工位置的前方或后方,令万向轮和固定轮接触地面,即可完成本装置的安装。
36.在施工进行时,通过转动驱动组件带动主动辊移动,即可实现本装置沿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通过雨刷电机带动两个摆臂同步摆动,实现摇旗动作,对经过的车辆起到警示作用。
37.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自动化摇旗过程,还
能够沿施工线路往复移动,从而扩大警示范围,在免除人力参与造成人力损耗、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保证了摇旗过程稳定进行,从而保证了本装置对经过车辆的警示效果。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门型架和频闪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4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门型架和频闪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4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支撑板、雨刷电机及立杆之间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滑动板和警示标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滑动板;11、主动辊;12、万向轮;13、支撑板;14、警示标;141、螺杆;142、螺母;15、通孔;16、嵌接槽;17、反光贴膜;2、平衡板;21、从动辊;22、固定轮;23、刹车盘;3、转动驱动组件;31、转动电机;32、传动带;4、立杆;41、摆臂;42、警示旗;5、雨刷电机;6、门型架;61、定位槽;62、插接杆;621、第一定位孔;7、频闪灯;71、太阳能电池板;72、安装杆;721、插槽;722、第二定位孔;8、橡胶杆;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进行说明。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包括滑动板1、平衡板2、转动驱动组件3、两个立杆4和雨刷电机5。
49.滑动板1用于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在路面上,具体是滑行于施工位置的后方或前方。
50.滑动板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辊11,转动轴向与左右方向平行,且主动辊11的两端均具有万向轮12,通过万向轮12与主动辊11的摆动(摆动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能够实现滑动板1的转向操作,在人为推动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51.滑动板1的后侧面具有自前向后延伸的支撑板13。
52.平衡板2固定连接在滑动板1的后侧面,处于支撑板13下方,且自身板面自前向后延伸设置。
53.平衡板2的延伸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辊21,转动轴向与左右方向平行,且从动辊21的两端均具有用于和路面接触的固定轮22。
54.转动驱动组件3设置在平衡板2上,与主动辊11相连,用于驱动主动辊11转动,从而实现本装置沿前后方向的往复移动。
55.两个立杆4沿左右方向分布并与支撑板13相连。
56.每个立杆4均自下至上延伸,且延伸端均铰接设置有摆臂41,铰接轴向沿前后方向设置,且铰接处远离摆臂41的中心设置。
57.每个摆臂4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均具有警示旗42,在本实施例中,警示旗42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外型。
58.雨刷电机5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3上,处于两个立杆4之间,动力输出端与两个摆臂41靠近铰接处的一端铰接,铰接轴向沿前后方向设置。
59.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雨刷电机5为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其原理为电机的旋转轴连接将旋转动作变化为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动作的元件,完成对于两个摆臂41往复摆动的驱动。
6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雨刷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的外周壁上具有首尾连通的波浪槽,随着轴体转动,嵌接在波浪槽内的驱动臂发生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摆臂41发生摆动。
61.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滑动板1放置于道路施工位置的前方或后方,令万向轮12和固定轮22接触地面,即可完成本装置的安装。
62.在施工进行时,通过转动驱动组件3带动主动辊11移动,即可实现本装置沿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通过雨刷电机5带动两个摆臂41同步摆动,实现摇旗动作,对经过的车辆起到警示作用。
63.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自动化摇旗过程,还能够沿施工线路往复移动,从而扩大警示范围,在免除人力参与造成人力损耗、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保证了摇旗过程稳定进行,从而保证了本装置对经过车辆的警示效果。
6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从动辊21和固定轮22之间可以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和图3,从动辊2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刹车盘23,转动轴向与从动辊21轴向平行,且刹车盘23对应包绕在固定轮22外周。
65.每个刹车盘23均具有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具体的:
66.在刹车盘23处于第一转动位时,刹车盘23避让于路面;
67.在其中一个或两个刹车盘23处于第二转动位时,处于第二转动位的刹车盘23适于与地面接触以产生摩擦力。
6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盘23能够令本装置固定于地面,在无外力驱动的条件下,不会随风滑动,加强了本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
6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滑动板1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7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7,滑动板1的前侧面具有警示标14,警示标14采用竖截面为箭头的结构,箭头所指向的方向可通过转动警示标14半周来实现,具体的:
70.警示标14的后表面具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两个螺杆141,且两个螺杆141以警示标14的中心对称设置;
71.滑动板1上具有与两个螺杆141一一对应的两个通孔15,每个通孔15均沿前后方向贯穿滑动板1;
72.通过令两个螺杆141与两个通孔15的不同对应关系,实现警示标14的旋转和固定。
73.每个螺杆141上均螺纹连接有适于夹紧滑动板1后侧面的螺母142,螺母142和螺杆141的头部夹紧滑动板1,进一步实现警示标14的固定。
7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警示标14加强了本装置的警示效果,令经过的车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施工位置,从而预先完成变道操作,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安全性。
7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滑动板1顶部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2,上述自动化摇旗警示装置还包括门型架6和频闪灯7。
76.门型架6设置在滑动板1的顶部。
77.频闪灯7可拆卸连接在门型架6的顶部,处于滑动板1的上方,以增大警示范围。
78.频闪灯7电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71,太阳能电池板71固定设置在频闪灯7的顶面。
79.其中,频闪灯7的发光面适于朝向前方或后方设置。
8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引用频闪灯7能够确保黑暗条件下的警示效果,提高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太阳能电池板71向频闪灯7供能,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
8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频闪灯7和门型架6之间可以采用如图4和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4和图5,频闪灯7的底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杆72,门型架6的上表面具有适于安装杆72插入的定位槽61。
8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杆72插入定位槽61内,完成本产品的安装,此连接方式方便、快捷;并且,定位槽61的内环壁能够有效限定安装杆72沿自身径向的移动,从而限定频闪灯7沿水平方向的移动,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8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若定位槽61为多边形槽体,且安装杆72与定位槽61相适配,则定位槽61还能够有效限定安装杆72的旋转,从而避免频闪灯7的旋转问题。
84.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杆72为圆杆、定位槽61为圆槽,因此本装置面临着频闪灯7随风摆动的问题,就此技术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8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定位槽61和安装杆72之间可以采用如图4和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4和图5,定位槽61的槽底具有向上延伸的插接杆62,安装杆72的底面具有适于插接杆62插入的插槽721。
86.其中,插接杆62上具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一定位孔621,安装杆72上具有沿径向贯穿并与插槽721连通的第二定位孔722,第一定位孔621和第二定位孔722适于相互连通。
87.插接杆62和安装杆72之间具有橡胶杆8,橡胶杆8适于依次穿过相互连通的第一定位孔621和第二定位孔722,并使橡胶杆8的两端处于安装杆72外。
88.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定位孔621和第二定位孔722的孔径相同,橡胶杆8的径向截面圆直径略大于此孔径;连接时,可借助橡胶杆8本身的特性(能够产生径向形变)将橡胶杆8插入孔内,并且随着橡胶杆8恢复形变,其外表面与孔的内壁接触,能够有效避免橡胶杆8沿自身轴向的移动。
89.其中,在频闪灯7的发光面朝向前方和后方设置时,第一定位孔621和第二定位孔722均处于连通状态。
9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杆8能够限制安装杆72和门型架6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频闪灯7随着安装杆72的转动而同步旋转,加强了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91.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滑动板1的后侧面具有凸出的竖向臂,该门型架6的支腿插接在此竖向臂内,从而完成滑动板1和门型架6的连接;若要使频闪灯7的闪光面转向,可重新安装门型架6,使两个支腿对应的竖向臂交换,即可完成转向操作,此操作方式无需拆除橡胶杆8,在实际作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9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转动驱动组件3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转
动驱动组件3包括转动电机31和传动带32。
93.转动电机31固定连接在平衡板2的底面,动力输出轴向平行于主动辊11的轴向设置。
94.传动带32包绕于转动电机31的动力输出轴和主动辊11的外周设置。
95.在转动电机31启动时,转动电机3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带32带动主动辊11转动。
9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31和传动带32的组合结构实现了滑动板1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自动化驱动,免除人力参与造成的人力消耗,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实用性和运行效率。
97.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通过调整转动电机31的启动方式,令转动电机31的动力输出轴先正转一段时间,再反转一段时间,能够实现滑动板1沿前后方向的往复移动。以上内容中,调整转动电机31的启动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9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滑动板1和平衡板2之间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滑动板1和平衡板2之间具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加强筋9,加强筋9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滑动板1的后侧面、平衡板2的上表面相接。
9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9能够加强滑动板1和平衡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自前向后的风力导致滑动板1向后方弯折造成的损坏现象,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滑动板1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滑动板1的前侧面还具有至少一个嵌接槽16,嵌接槽16适于现有的警示牌嵌入。
101.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警示牌为通用的文字或标识警示牌,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10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嵌接槽16具有两个,两个嵌接槽16沿上下分布,且分别为矩形槽体和三角形槽体,以适配不同的警示牌。
10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警示牌能够直接嵌接在嵌接槽16内,从而加强本装置对经过车辆的警示功能,确保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10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滑动板1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2,滑动板1的前侧面具有反光贴膜17,反光贴膜17的左右两端分别粘合在滑动板1的左右两侧,从而保证膜体覆盖滑动板1的部分前侧面。
1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反光贴膜17的反光作用,能够在车灯照射时起到警示效果,加强本装置对经过车辆的警示功能,确保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10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