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0824发布日期:2022-10-04 23:1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吊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简易吊篮。


背景技术:

2.在道桥的维修工程中,其中不乏有对高架桥或高速路进行临时维护,例如体外预应力加固或玄武岩不锈钢丝网格加固。由于待维护的高架桥或者高速路下方的净空较大,一般采用搭建满堂脚手架的施工方法来提供维护平台。但是,在一些特别的施工环境中,高架桥或高速路下方为绿化植被,并且下方还有可能是另一条高速路线,在这种施工环境下若搭建满堂脚手架则会对绿化植被造成破坏或者无法使下方的高速路线畅通。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吊篮,其主要是将几个桁架焊接到一起,并将其连接到高架桥的侧边围栏上,在待维护部位下方搭建施工平台,从而解决了保护绿化植被或者保证高速路线畅通的问题。但是,现有的吊篮结构较为复杂,且本身自重也较大,这就导致了对于吊篮上与高架桥侧边围栏连接的部分的强度要求更高,制作难度较大,并且现有的吊篮多采用组件固接的工艺制成,使用后组件的复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简化吊篮的结构且提高吊篮组件的复用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吊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简易吊篮,包括:
6.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具有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所述第一承载梁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柱,所述第二承载梁两端设置有第二挡柱;
7.施工平台,所述施工平台具有一用于连接承载架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置有若干止挡柱,每两个止挡柱间隔排布且位于第一承载梁或第二承载梁的轴向两侧;
8.圆钢吊绳,至少4根圆钢吊绳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挡柱、第二挡柱连接,圆钢吊绳的自由端被构造成与桥梁侧栏适配的钩状,该自由端还连接有延伸段。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施工平台包括底架和侧架;所述止挡柱设置于底架上,侧架与所述底架连接以围成供工作人员活动的工作空间,所述底架上设置有竹胶板。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架包括方管和斜筋,四个方管围成长方形,所述斜筋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方管之间。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管的型号为3*3,壁厚1.2mm。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竹胶板的厚度为1.8cm。
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柱、第二挡柱上分别开设有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内穿设有吊环,所述吊环与所述圆钢吊绳一端连接。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吊环为5t吊环。
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梁、第二承载梁均被配置为工字钢。
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工字钢的型号为22a。
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被构造成螺纹钢。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简易吊篮,利用吊绳将承载梁与高架桥连接,连接方便;以两个支撑梁作为施工平台的主要支撑,并在施工平台上设置止挡柱与支撑梁配合,能够防止施工平台的左右移动以及左右倾覆;在支撑梁的端部设置挡柱,能够防止施工平台滑出支撑梁。从而使得施工平台处于一个相对平稳、安全的状态,继而保证施工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并且组件与组件之间采用非永久性连接,在吊篮使用后,其组件可以进行拆卸以复用组件。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吊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架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钢吊绳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6.1-承载架,11-第一承载梁,12-第二承载梁,13-第一挡柱,14-第二挡柱,2-施工平台,21-底架,22-止挡柱,23-侧架,3-吊环,4-圆钢吊绳,5-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29.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1.实施例
32.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简易吊篮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简易吊篮包括承载架1、施工平台2以及圆钢吊绳4;承载架1具有第一承载梁11和第二承载梁12,第一承载梁11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柱13,第二承载梁12两端设置有第二挡柱14;施工平台2具有一用于连接承载架1的工作面,工作面上设置有若干止挡柱22,每两个止挡柱22间隔排布且位于第一承载梁11或第二承载梁12的轴向两侧;至少4根圆钢吊绳4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挡柱13、第二挡柱14连接,圆钢吊绳4的自由端被构造成与桥梁侧栏适配的钩状,该自由端还连接有延伸段5。
33.具体而言,第一承载梁11和第二承载梁12分别被配置为两个工字钢,其型号选用22a,长度设置为11米,第一承载梁11和第二承载梁12之间可以焊接若干斜筋来防止两者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第一承载梁11和第二承载梁12的两端分别垂直焊接两个钢板作为第一挡柱13和第二挡柱14,第一挡柱13和第二挡柱14上分别开设有避让通孔;施工平台2包括底架21和侧架23,其中,底架21由四根方管组成长方形轮廓,方管的规格型号选用4*6,壁厚3mm,长方管的长度设置为4米,宽方管的长度设置为1米;侧架23包括若干方管,该方管与底架21垂直连接,相邻的方管间隔设置为1m,方管的规格型号选用3*3,高度设置为1.1m,壁厚设置为1.2mm,相邻的方管之间通过斜撑连接,斜撑可以选用角钢或者方管,选用方管时,规格型号选用3*3,长度1.49m,壁厚1.2mm,且连接方式采用焊接,在底架21上还焊接有8个止挡柱22,每两个止挡柱22分布于底架21的角上,该两个止挡柱22轴线平行,且该两个止挡柱22的间距与第一承载梁11或第二承载梁12相当,第一承载梁11或第二承载梁12能够卡进该两个止挡柱22之间从而使施工平台2的底架21被限位;圆钢吊绳4选用20号圆钢,长度被配置为4m,圆钢吊绳4一端通过吊环3分别与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两端的挡柱连接,吊环3的规格选用5t吊环,吊环3穿过挡柱上的避让通空形成可拆卸连接,圆钢吊绳4的另一端被构造成钩状,该钩状形成的空间形状与高架桥的侧边护栏的形状适配,并且成钩状的该端部上还焊接有延伸段5,延伸段5选用螺纹钢,延伸段5的直径选用16mm,延伸段5的长度被配置为50cm。
34.本实施例中,将圆钢吊绳4的端部设置为钩状并且加焊延伸段5后直接与高架桥或者其他高速路的侧边护栏配合,施工简便,拆装容易,不必临时搭建或制作连接结构;圆钢吊绳4的另一端部通过吊环3与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连接,在保证张拉强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可拆卸连接,更换不同长度的承载梁后便能对同类型不同跨度的高架桥或者高速路施行维护,当然,第一承载梁11和第二承载梁12的重量在圆钢吊绳4的承载范围内,并且相对于常规的焊接,采用吊环3连接圆钢吊绳4和承载架1施工更加容易;承载架1上的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卡进施工平台2上的两个止挡柱22之间便能实现承载架1与施工平台2的相对限位,将止挡柱22的长度设置得够长时即能避免施工平台2相对于承载架1倾覆,同时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两端的挡柱能够防止施工平台2滑出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从而能够保证施工平台2中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施工平台2与承载架1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施工简单,并且施工平台2与承载架1之间可拆卸,两者皆可复用。
3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施工平台2上的部分工具坠落,在施工平台2的
底部铺设竹胶板,竹胶板的厚度选用1.8cm。竹胶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且与常用的钢板相比,竹胶板的重量较轻,能够避免圆钢吊绳4处于重载的环境。
36.本实施例在安装时,先在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上对应于桥跨的下方钻孔,并通过油丝绳穿设该孔进行连接,油丝绳的规格型号采用304l,直径为8mm;在桥上安装5t卷扬机,卷扬机的额定功率为11kw,将油丝绳与卷扬机相连,通过卷扬机将第一承载梁11和第二承载梁12吊起,当第一承载梁11和第二承载梁12被吊到预设的高度时,由施工人员使用挂梯将5t吊环3穿过第一挡柱13、第二挡柱14上的避让通孔,并将该吊环3与直径为20mm的圆钢吊绳4的端部连接,圆钢吊绳4的另一端做成弯钩状并与直径16的螺纹钢满焊;施工平台2在现场预制完成后,使用如前述同样的方法将施工平台2吊至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上并通过施工平台2上的止挡柱22将施工平台2卡在第一承载梁11以及第二承载梁12上,施工平台2以及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上可通过大型钻头钻孔以供螺栓连接,加强第一承载梁11、第二承载梁12与施工平台2的相对稳定性,减小施工平台2的晃动;在施工平台2上铺设厚度为1.8cm的竹胶板以便于施工人员踩踏,同时便于工具的放置。
3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