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0579发布日期:2023-01-17 17:4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墩柱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墩柱模板。


背景技术:

2.建筑模板是将混凝土浇筑成形的模壳和支架,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例如墩柱模板,墩柱模板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3.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
4.墩柱是土木工程用于承载上部结构物的下部承重物,在公路桥、铁路桥、人行道等桥梁、立交桥、匝道桥、天桥等工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墩柱截面多为圆形,也有椭圆形、方形、曲线型、抛物线形等异形墩柱。制作墩柱是通过制作墩柱的专用模板进行浇筑,墩柱模板是保证施工质量与工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墩柱模板,能够使得墩柱模板的结构更加稳定,保证成型墩柱的质量。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墩柱模板,所述墩柱模板包括筒状模板,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在所述筒状模板的内部空间浇筑混凝土,所述筒状模板包括第一弧形模板、第一线性模板、第二弧形模板和第二线性模板,所述第一弧形模板、所述第一线性模板、所述第二弧形模板和所述第二线性模板依次连接围合形成筒状模板;多组对拉组件,多组所述对拉组件在所述筒状模板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各组对拉组件包括第一对拉板、第二对拉板、第一对拉部件、第二对拉部件和第三对拉部件,所述第一对拉板和所述第二对拉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模板的外部,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线性模板和所述第二线性模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拉板和所述第二对拉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性模板和所述第二线性模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对拉部件的两端贯穿所述筒状模板宽度方向面对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拉板和所述第二对拉板;各个所述第二对拉部件设置在所述筒状模板的外侧,并靠近所述第一弧形模板,各个所述第二对拉部件贯穿所述第一对拉板和所述第二对拉板;各个所述第三对拉部件设置在所述筒状模板的外侧,并靠近所述第二弧形模板,各个所述第三对拉部件贯穿所述第一对拉板和所述第二对拉板。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组所述对拉组件中,所述第二对拉部件和所述第三对拉部件关于所述第一对拉部件对称。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拉部件、所述第二对拉部件和所述第三对拉
部件的结构相同。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组所述对拉组件中,所述第一对拉部件、所述第二对拉部件和所述第三对拉部件的数量比为1:1:1。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组所述对拉组件中,所述第一对拉部件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二对拉部件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三对拉部件的数量为1个。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性模板和所述第一对拉板的长度比为4:7~1:1;所述第二线性模板和所述第二对拉板的长度比为 4:7~1:1。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模板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线性模板的长度比为3:4~1:1;所述第二弧形模板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线性模板的长度比为3:4~1:1。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斜拉组件,各个所述斜拉组件与所述各个对拉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斜拉组件均包括第一斜拉部件、第二斜拉部件、第三斜拉部件和第四斜拉部件,所述第一斜拉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模板和所述第一线性模板,所述第二斜拉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模板和第一线性模板,所述第三斜拉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模板和所述第二线性模板,所述第四斜拉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模板和所述第二线性模板。
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拉部件、所述第二斜拉部件、所述第三斜拉部件和所述第四斜拉部件结构相同。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模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模板所对应的圆弧角度均为180
°

16.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墩柱模板,墩柱模板包括筒状模板和多组对拉组件。筒状模板包括第一弧形模板、第一线性模板、第二弧形模板和第二线性模板,第一弧形模板、第一线性模板、第二弧形模板和第二线性模板依次连接围合形成筒状模板,筒状模板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在筒状模板的内部空间浇筑混凝土。多组对拉组件在筒状模板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各组对拉组件包括第一对拉板、第二对拉板、第一对拉部件、第二对拉部件和第三对拉部件,第一对拉板和第二对拉板分别设置在筒状模板的外部,并分别位于第一线性模板和第二线性模板的两侧,第一对拉板和第二对拉板分别与第一线性模板和第二线性模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对拉部件的两端贯穿筒状模板宽度方向面对面的两侧、第一对拉板和第二对拉板;各个第二对拉部件设置在筒状模板的外侧,并靠近第一弧形模板,各个第二对拉部件贯穿第一对拉板和第二对拉板;各个第三对拉部件设置在筒状模板的外侧,并靠近第二弧形模板,各个第二对拉部件贯穿第一对拉板和所述第二对拉板。多组对拉组件通过对筒状模板的固定,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使得筒状模板的受力更为稳定,使得墩柱模板的结构更加稳定,保证成型墩柱的质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曲墩柱模板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曲墩柱模板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曲墩柱模板的第三方向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曲墩柱模板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曲墩柱模板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曲墩柱模板的第三方向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梁主墩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梁主墩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梁主墩的第三方向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梁边墩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梁边墩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梁边墩的第三方向结构示意图。
32.附图说明:1-筒状模板;11-第一弧形模板;12-第一线性模板; 13-第二弧形模板;14-第二线性模板;2-多组对拉组件;21-第一对拉板;22-第二对拉板;23-第一对拉部件;24-第二对拉部件;25-第三对拉部件;3-斜拉组件;31-第一斜拉部件;32-第二斜拉部件;33-第三斜拉部件;34-第四斜拉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墩柱模板为双曲墩柱模板;或者,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的单曲墩柱模板;或者,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的连续梁主墩;或者,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的连续梁边墩,连续梁边墩a处框型内部的模板;双曲墩柱模板、单曲墩柱模板、连续梁主墩以及连续梁边墩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使得墩柱模板的结构更加稳固,提升墩柱模板的使用寿命。
3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墩柱模板,墩柱模板可以为:双曲墩柱模板、单曲墩柱模板、连续梁主墩和连续梁边墩,墩柱模板包括:筒状模板1和多组对拉组件2,筒状模板1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筒状模板1包括第一弧形模板11、第一线性模板12、第二弧形模板13和第二线性模板14,第一弧形模板11、第一线性模板12、第二弧形模板13和第二线性模板14依次连接围合形成筒状模板1,在筒状模板1的内部空间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成型。多组对拉组件2在筒状模板1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各组对拉组件2包括第一对拉板21、第二对拉板22、第一对拉部件23、第二对拉部件24和第三对拉部件25;第一对拉板 21和第二对拉板22分别设置在筒状模板1的外部,并分别位于第一线性模板12和第二线性模板14的两侧,第一对拉板21和第二对拉板 22分别与第一线性模板12和第二线性模板14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对拉部件23的两端贯穿第一线性模板12、第一对拉板21、第二线性模板14和第二对拉板22;各个第二对拉部件24设置在筒状模板1的外侧,并靠近第一弧形模板11,各个第二对拉部件24贯穿第一对拉板21和第二对拉板22;各个第三对拉部件25设置在筒状模板1的外侧,并靠近第二弧
形模板13,各个第三对拉部件25贯穿第一对拉板 21和第二对拉板22。
36.具体地,第一弧形模板11和第二弧形模板13所对应的圆弧角度均为180
°
,第一弧形模板1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弧形模板,各个第一子弧形模板所对应的半径相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子弧形模板之间通过固定部件连接,固定部件和第一对拉部件23的结构相同。
37.多组对拉组件2通过对筒状模板1的固定,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使得筒状模板1的受力更为稳定,使得墩柱模板1的结构更加稳定,保证成型墩柱的质量,使用寿命长。
3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组对拉组件2中,第二对拉部件24 和第三对拉部件25关于第一对拉部件23对称。
39.具体的,第一对拉部件23、第二对拉部件24和第三对拉部件25 的结构相同。可选的,各组所述对拉组件2中,第一对拉部件23、第二对拉部件24和第三对拉部件25的数量比为1:1:1。各组对拉组件2 中,第一对拉部件23的数量为1个,第二对拉部件24的数量为1 个,第三对拉部件25的数量为1个。
40.进一步地,第一对拉部件23、第二对拉部件24和第三对拉部件 25均包括螺杆,螺杆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段,螺杆轴向的两端通过螺母联接。第一对拉部件23、第二对拉部件24和第三对拉部件25 轴向两端的其中一端贯穿第一对拉板21和第一线性模板12,第一对拉部件23、第二对拉部件24和第三对拉部件25轴向两端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线性模板14和第二对拉板22。筒状模板1通过多组对拉组件 2连接,各组对拉组件2均通过第一对拉部件23、第二对拉部件24和第三对拉部件25连接与筒状模板1连接,使得筒状模板1的受力更为稳定,使得墩柱模板1的结构更加稳定,保证成型墩柱的质量,使用寿命长。
4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性模板12和第一对拉板21的长度比为4:7;第二线性模板14和第二对拉板22的长度比为4:7。
4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模板11的直径与第一线性模板12的长度比为3:4~1:1;第二弧形模板13的直径与第二线性模板 14的长度比为3:4~1:1。
4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墩柱模板还包括斜拉组件3,各个斜拉组件3与各组对拉组件2一一对应,斜拉组件3均包括第一斜拉部件 31、第二斜拉部件32、第三斜拉部件33和第四斜拉部件34,第一斜拉部件31连接第一弧形模板11和第一线性模板12,第二斜拉部件32 连接第二弧形模板13和第一线性模板12,第三斜拉部件33连接第一弧形模板11和第二线性模板14,第四斜拉部件34连接第二弧形模板 13和第二线性模板14。
44.具体地,第一斜拉部件31、第二斜拉部件32、第三斜拉部件33 和第四斜拉部件34结构相同。第一斜拉部件31、第二斜拉部件32、第三斜拉部件33均包括螺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螺杆轴向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包括固定板、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固定板设置有通孔,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设置在固定板端面,并位于固定板端面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加固板焊接于第一弧形模板或者第二弧形模板13,第二加固板焊接于第一线性模板12或者第二线性模板14。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固定块的通孔和第二固定块的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
45.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6.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 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