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梁施工平台吊拆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3369发布日期:2023-01-25 02:2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梁施工平台吊拆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抱箍法盖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盖梁施工平台吊拆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盖梁抱箍法施工工艺具有支模方便、周转时间短、可操作性较强,安全性更高;不会破坏墩柱结构和外观,因此在当前高速公路盖梁施工过程中,更多的使用抱箍法。盖梁抱箍法施工平台拆除时,一般利用安装在抱箍上的砂筒落梁约5cm,然后工人在高空中利用吊车将盖梁底模、分配梁抽出,再将主梁、抱箍拆开,分别吊至地面。施工均为高空作业,操作工人无稳定的施工平台或在吊篮中作业,工作效率低、吊车占用时间长费用高、安全风险极高。
3.cn114606870a公开了抱箍法盖梁支撑体系的整体拆除方法,其包括将多根钢丝绳中部间隔放置在盖梁上,将钢丝绳上每个封闭环分别与一个手拉葫芦挂钩端相连;将每个手拉葫芦绳索端分别与一个钢抱箍上位于同侧的牛腿相连;将多个钢抱箍上高强螺栓松动,利用长螺栓将钢抱箍上两个抱箍片的相邻牛腿连在一起;多名施工人员站在作业平台上同时操控多个手拉葫芦,使抱箍法盖梁支撑体系整体平衡下降至地面。解决盖梁支撑体系高空拆除困难的问题,而且在具体施工中,无需吊装设备配合,仅需施工人员操作即可完成拆除。但是此种吊拆结构无法与盖梁固定连接,容易造成连接不稳,吊装时出现倾覆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盖梁施工平台吊拆施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平台拆卸时容易出现倾覆现象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盖梁施工平台吊拆施工结构,包括墩柱,墩柱顶部设有盖梁,墩柱上设有施工平台,所述盖梁上方设有上横梁,上横梁两端均固定设有可调支撑、且可调支撑与盖梁侧壁相配合,可调支撑下方连接有手扳葫芦,手扳葫芦与设在施工平台下方的下横梁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上横梁为双拼槽钢或工字型钢梁,可调支撑焊接或螺栓连接设在上横梁端部。
7.优选的,所述可调支撑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立柱,两根立柱与上横梁焊接或螺栓连接,两立柱的侧壁之间固定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中部螺纹连接有顶柱、且顶柱与盖梁侧壁配合;两立柱下部之间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可拆卸连接有绳索、且通过绳索与手扳葫芦相连接。
8.进一步,所述立柱与上横梁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顶柱一端设有旋柄、另一端设有橡胶帽。
9.优选的,所述下横梁为双拼槽钢或工字型钢梁,下横梁两端均设有吊环、且通过吊
环与手扳葫芦相连接。
10.进一步,下横梁每端的吊环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手扳葫芦为nhss3.2型手扳葫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上横梁实现对本装置整体的承载,提供支撑基础;通过在上横梁两端固定设置可调支撑,实现与盖梁之间的固定连接,提高防止倾覆能力,降低施工安全风险;设置下横梁实现对施工平台的承托,设置手扳葫芦能够实现下横梁和上横梁的连接,能够通过人工利用手扳葫芦对施工平台整体进行下降,能够降低对吊车的占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同时将施工平台降落至地面进行拆除,避免了高空拆除作业风险,降低了施工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平台拆卸时容易出现倾覆现象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支撑结构示意图;
15.图3本实用新型为吊环位置示意图。
16.图中:1:墩柱、2:盖梁、3:施工平台、4:上横梁、5:可调支撑、6:手扳葫芦、7:下横梁、8:立柱、9:安装板、10:顶柱、11:连接柱、12:绳索、13:旋柄、14:橡胶帽、15: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一种盖梁施工平台吊拆施工结构,包括墩柱1,墩柱1顶部设有盖梁2,墩柱1上设有施工平台3,所述盖梁2上方设有上横梁4,上横梁能够作为支撑基础,实现对本装置整体的承载。上横梁4两端均固定设有可调支撑5、且可调支撑5与盖梁2侧壁相配合,可调支撑能够实现与盖梁之间的固定连接,提高防止倾覆能力,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可调支撑5下方连接有手扳葫芦6,手扳葫芦6与设在施工平台3下方的下横梁7相连接。设置下横梁实现对施工平台的承托,设置手扳葫芦能够实现下横梁和上横梁的连接,能够通过人工利用手扳葫芦对施工平台整体进行下降,能够降低对吊车的占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同时将施工平台降落至地面进行拆除,避免了高空拆除作业风险,降低了施工难度。
19.该实施例在应用的时候,首先安装上横梁和可调支撑,调节可调支撑使其与盖梁固定,然后在可调支撑下方通过手扳葫芦连接下横梁,下横梁起到对施工平台的承托作用,利用手扳葫芦将施工平台上移使其与抱箍分离。接下来拆解抱箍,拆解后可将抱箍两端绑扎施工平台上,将抱箍拆解松动后临时吊挂在施工平台上使其与施工平台同时下落,也可先将抱箍下放至地面再进行后续拆解。抱箍拆解完成后利用手扳葫芦下落施工平台至地面,在地面对施工平台进行拆解,避免高空拆除作业风险。
2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横梁4为双拼槽钢或工字型钢梁,可调支撑5焊接或螺栓连接设在上横梁4端部。本实施例中,双拼槽钢即为两根c字型钢开口方向相背设置,当选用双槽钢梁时,优选用双拼10#槽钢,两根10#槽钢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能够起到更坚固的支撑作用。
21.如图2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可调支撑5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立柱8,两根立柱之间设有间隙,两根立柱8与上横梁4焊接或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能够起到更稳定的连接效果。两立柱8的侧壁之间固定设有安装板9,安装板9中部螺纹连接有顶柱10、且顶柱10与盖梁2侧壁配合;两立柱8下部之间设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上可拆卸连接有绳索12、且通过绳索12与手扳葫芦6相连接。
22.本实施例中,立柱8与上横梁4之间设有加强筋,起到对立柱与上横梁之间的稳定支撑作用。顶柱10一端设有旋柄13、另一端设有橡胶帽14。橡胶帽套设在顶柱端部,起到对盖梁侧壁表面的保护作用,防止划伤。
23.该实施例在应用的时候,在利用可调支撑与盖梁固定时,旋动旋柄13带动顶柱旋转,顶柱在与安装板螺纹配合作用下移向盖梁侧壁,从而将橡胶帽顶在盖梁侧壁实现固定。
24.如图3所示,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下横梁7为双拼槽钢或工字型钢梁,本实施例中优选工字型钢梁,下横梁7两端均设有吊环15、且通过吊环15与手扳葫芦6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手扳葫芦6为nhss3.2型手扳葫芦,nhss3.2型手扳葫芦为工地常用手扳葫芦,承载力大,施工更安全。
25.进一步,下横梁7每端的吊环15至少设置一个。在抱箍拆除后,设置一个吊环时与手扳葫芦连接,直接利用手扳葫芦将施工平台下降至地面。设置两个吊环时能够满足在拆除抱箍后利用吊车吊挂另一吊环,利用吊车与吊环配合或仅利用吊车将施工平台降至地面,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在拆卸抱箍时无需占用吊车悬吊,提高施工效率。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