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2026发布日期:2023-03-29 14:3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渡套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渡套筒。


背景技术:

2.随着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轨道噪音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实用新型了金属外套、金属内套的隔振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隔振效果大幅度下降,甚至到了失效的程度。于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实用新型了新型螺钉式隔振器,并且取得了良好隔振效果,给人们带来一片安宁的世界。
3.新建轨道交通设施轨道噪音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假设拆除老式隔振器,更换新隔振器,耗费工时、耗费人力、耗费物力、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实为不可取的方案。因此,亟待需要一种针对轨道交通新旧隔振器替换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渡套筒,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无需拆除老式隔振器并能够实现新旧隔振器的替换,不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渡套筒,包括
6.套筒主体,所述套筒主体的外侧与旧隔振器的外套筒相互装配;以及
7.连接机构,所述套筒主体的外侧安装有所述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与旧隔振器的外套筒内侧相连接;以及
8.内螺纹,所述套筒主体的内壁开设有所述内螺纹,新隔振器通过所述内螺纹装配在所述套筒主体内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主体采用己内酰胺材料制成。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呈一体式设置在所述套筒主体的外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有多对连接凸起,多对所述连接凸起沿所述套筒主体的外侧周向均匀分布;每对连接凸起中的两个连接凸起呈上下位置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对所述连接凸起的数量为三对。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所述套筒主体的顶部设置的各所述连接凸起上均开设有螺纹连接孔一,所述螺纹连接孔一用于通过螺栓将所述旧隔振器的外套筒内侧与所述连接凸起相固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主体的顶面沿周向均布有多个螺纹连接孔二,所述螺纹连接孔二用于通过螺栓将新隔振器和套筒主体相固定。
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渡套筒,包括套筒主体、连接机构和内螺纹,套筒主体装配在旧隔振器的外套筒内,新隔振器装配在套筒主体的内腔中,通过该过渡套筒的设置,无需拆除
旧隔振器还能够实现新隔振器的安装,避免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还保证了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此外,为了保证套筒主体分别于旧隔振器和新隔振器的连接稳定性,还设置了连接机构和内螺纹,套筒主体通过连接机构与旧隔振器相固定,通过内螺纹与新隔振器相固定,在相互套设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刚性连接,从而保证轨道交通整体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同时延长轨道交通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渡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过渡套筒的主视图;
20.图3为图2的左视图;
21.图4为图2的俯视图;
22.图5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23.其中,1螺纹连接孔一;2螺纹连接孔二;3连接凸起;4内螺纹;5套筒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渡套筒,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无需拆除老式隔振器并能够实现新旧隔振器的替换,不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渡套筒,包括
28.套筒主体5,套筒主体5的外侧与旧隔振器的外套筒相互装配;以及
29.连接机构,套筒主体5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用于与旧隔振器的外套筒内侧相连接;以及
30.内螺纹4,套筒主体5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4,新隔振器通过内螺纹4装配在套筒主体5内侧。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筒主体5采用己内酰胺高分子材料制成;过渡套筒采用了优质材料,其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内螺纹4承载能力的安全计算值为29.06kn,而实际试验值为545kn,安全系数达到了18.8倍。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呈一体式设置在套筒主体5的外侧。具体地,连接机构包括有多对连接凸起3,多对连接凸起3沿套筒主体5的外侧周向均匀分布;每对连接凸
起3中的两个连接凸起3呈上下位置设置。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对连接凸起的数量为三对。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套筒主体5的顶部设置的各连接凸起3上均开设有螺纹连接孔一1,螺纹连接孔一1用于通过螺栓将旧隔振器的外套筒内侧与连接凸起3相固定。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筒主体5的顶面沿周向均布有多个螺纹连接孔二2,螺纹连接孔二2用于通过螺栓将新隔振器和套筒主体5相固定。
36.为了解决旧隔振器的改造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渡套筒,采用高分材料加工而成的套筒主体5,套筒主体5外侧有成对的、在圆周均匀分布的六个连接凸起3,套筒主体5一端的端面有螺纹连接孔二2,在每对连接凸起3的上部凸起有螺纹连接孔亿1,套筒主体5的内则有传递轴向压力的内螺纹4,套筒主体5外侧部与旧隔振器外套筒的内侧可以装配到一起,可靠性高、方便快捷,套筒主体5的内侧与新隔振器相匹配,可以直接安装,这样就很方便的把旧隔振器改造成新隔振器。
37.此外,过渡套筒解决了如下问题:减振轨道(尤其是弹簧浮置板)是“漂浮”状态,纵横无真正限位(形同虚设),轨道存在较大竖向动静态不平顺尤其三角坑,轨道漂浮和不平顺以致横向不稳定引起车轨横竖向耦合振动即横摆振动、侧滚振动,表现为车辆摇晃、不平顺不同步即三角坑车上下不对称抖动,不平顺同步时车上下对称抖动,上述不平顺造成轮轨冲击力加大出现车内低频咚咚咣当噪声增大,不平顺刚度不均匀造成较大轮轨冲击力加剧波磨,80公里/h以上高频啸叫声增大,轮轨冲击力加大以致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增大。
38.过渡套筒的技术指标:由车辆引起的住宅环境噪声超标(夜2类50db 1类45 0类40)最大达到10db,试车线引起室内二次结构噪声2类,昼间超标(41db)最大达7db,夜间超标(38db 01类35)。
39.该过渡套筒还能够有效降低二次辐射噪声,习惯上将二次辐射噪声称为二次结构噪声,国标规定:频率16—200hz;限值1类昼38夜35db。研究发现,道路车辆、暖通和排风设备等均激励产生二次结构噪声,与地铁相似,主频在63hz左右,实际上居民投诉的二次噪声是地铁、道路、暖通和排风设备等的综合效应,但是居民只投诉地铁,原因是居民能辨明地铁特有噪声。地铁特有噪声:轮轨冲击产生车-结构共振滚动冲击噪声,混凝土(桥)结构“咚咚”声,钢(桥)结构“咣当”声,通过冲击部位时1个转向架1次声音,居民依据声音能辨别出几节车。滚动冲击噪声是二次结构噪声主要成分,影响较大是高架线。
40.上盖振动除聚氨酯-条铺勉强满足规范外60.9<62db,其他均不满足超6db,试验产品上盖降噪4—8db,均不满足规范要求35db,噪声超10db左右
41.结论:由于采用了过渡套筒:(1)上盖试验是1条线通车,时速25公里,正常情况多条线车辆同时出入库,库外时速大于25公里,推测聚氨酯-条铺也会超标>62db,也就是说目前减振都不满足要求。(2)上盖二次辐射噪声必须用超重量级特级减振轨道+其他隔离措施才能解决,使用了过渡套,有效降低二次结构噪声主要是低频噪声63hz左右,传递较远,高频噪声衰减快传递近的问题;投诉主因是二次结构噪声,关窗铁路频率特色更清晰,声屏障尤其全封闭对低频噪声起“声桥”效应低频增10db,地下线二次结构噪声地面100米明显,150米有影响(投诉),高架线结构噪声影响更大,1000米明显,1500米有影响,地下线减振轨道地段车内低频结构噪声明显增大99db,超16db左右(北京6投诉),特级减振技术减振效果提高60-90%,基本解决上述问题,地下线车内(高频)啸叫声,车轮多边形、车轴裂纹、断轴
问题也得到解决。
42.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渡套筒,解决新旧隔振器互换问题,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财力,给旧隔振器的改造提供了可行性,在列车运行的窗口期就可以完成改造,改造完成后,可以实现精准调平轨面,适应同一道床不平的调高问题,解决了列车运行时横向晃车的问题,大幅度降低横向振动噪音20分贝,解决了道床沉降不一给调平轨道带来的不变,解决轨道漂浮和不平顺以致横向不稳定引起车轨横竖向耦合振动即横摆振动、侧滚振动,表现为车辆摇晃、不平顺不同步即三角坑车上下不对称抖动,不平顺同步时车上下对称抖动,由于采用新型隔振器上述问题得以充分解决。
4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4.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