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0226发布日期:2023-03-22 06:2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警示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行车警示器,为了调节其高度,采用转动丝杆的形式来调节行车警示器的高度,虽然实现了行车警示器高度的调节,但是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2220640127.x)所公开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行车警示器,涉及行车警示器技术领域,包括警示灯,所述警示灯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远离警示灯的一端固装有底盘,所述丝杆的表面套设有中心盘,所述中心盘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的底面靠近边缘位置处固装有支腿。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无需对警示灯进行零件组装,直接转动调节套即可展开警示灯的支脚进行部署安装,简单方便,同时在不使用警示灯时,也可以方便的将支脚收起,从而方便收纳,而在遇到警示灯表面附着有污渍而影响警示效果的情况时,只需要转动顶板即可方便的通过擦拭块清洁警示灯,从而保证了警示灯的警示效果,同时操作简单,无需额外的工具进行辅助,实用性较高”;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4.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现有的行车警示器,为了调节其高度,采用转动丝杆的形式来调节行车警示器的高度,虽然实现了行车警示器高度的调节,但是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8.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9.一种调节组件,包括座板,所述座板底端的四个边角均固定设有固定块,位于同一侧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座板顶端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所述座板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互配用于限位第一调节机构。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侧的顶部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活动卡槽,相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穿插固定设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还包括挡块,所述第一连接杆内开设有与挡块相匹配的开槽,所述开槽的一侧开设有滑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弹簧销,所述弹簧销穿过滑槽并嵌接在挡块上,且开槽的另一侧从上到下等距开设有若干与弹簧销销轴相匹配的穿孔,所述挡块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
二连接杆的底端分别穿出两个第一连接杆并固定设有底板。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端与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一侧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滑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侧的中部为凸起设置。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活动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且凸起穿出第二活动槽并与第三连接杆的底部穿插固定。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所述座板内开设有与限位板相匹配的限位槽,且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延伸至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板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插柱,且第一插柱的底端依次穿过座板和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杆并与相对应的第一转轴穿插连接,所述限位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插柱,且第二插柱穿出座板。
15.一种行车警示器,包括承载板,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端与承载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警示灯,所述承载板与警示灯之间设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上设置有夹持部。
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机构包括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固定安装在承载板顶端的一侧,所述第一罩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罩体,且警示灯位于由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形成的区间内,所述第二罩体的一侧固定设有回形框,所述回形框穿入第一罩体的一侧并嵌设有橡胶层。
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机构还包括螺纹杆,所述承载板顶端的另一侧开设有传动槽,且螺纹杆转动连接在传动槽内,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顶端与第二罩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1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部由两个夹持块组成,两个所述夹持块的底端分别与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夹持块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定位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21.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构,配合可以先调节座板的高度,实现了警示灯的初步高度调节,操作第二调节机构,使得第二调节机构的第三连接杆与座板垂直,进而实现了警示灯二次高度调节,通过该设置,不仅可以调节警示灯的高度,而且也便于收纳,通过防水机构,便于警示灯的拆装,并且实现了警示灯的防水,防止警示灯在雨天使用时浸水,防护了警示灯,提高了警示灯的使用寿命,通过组装好的该装置,可以作为凳子使用,并且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来调节凳子的高度,通过防水机构,可以驱动夹持部运作,在夹持部的作用下,可以用于固定雨伞,可以在天晒时坐着乘凉,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的正视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的第一调节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的第二调节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
图;
2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的防水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的夹持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示:
29.1、座板;
30.2、固定块;
31.3、第一调节机构;301、第一连接杆;302、第一转轴;303、挡块;304、弹簧销;305、第二连接杆;306、底板;
32.4、第二调节机构;401、定位块;402、第二转轴;403、第三连接杆;
33.5、限位机构;501、限位板;502、第一插柱;503、第二插柱;
34.6、承载板;
35.7、警示灯;
36.8、防水机构;801、第一罩体;802、第二罩体;803、回形框;804、橡胶层;805、螺纹杆;806、滑块;
37.9、夹持部;901、夹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9.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4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实施例1:
44.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调节组件,包括座板1,座板1底端的四个边角均固定设有固定块2,位于同一侧两个固定块2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3,座板1顶端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4,座板1内设置有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和第二调节机构4互配用于限位第一调节机构3。
45.实施例2:
46.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1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4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机构3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301,两个第一连接杆301相对侧的顶部均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301活动卡槽,相对应两个固定块2之间穿插固定设有第一转轴302,且第一连接杆301与第一转轴302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机构3还包括挡块303,第一连接杆301内开设有与挡块303相匹配的开槽,开槽的一侧开设有滑槽,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杆301的一侧设置有弹簧销304,弹簧销304穿过滑槽并嵌接在挡块303上,且开槽的另一侧从上到下等距开设有若干与弹簧销304销轴相匹配的穿孔,挡块303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305,两个第二连接杆305的底端分别穿出两个第一连接杆301并固定设有底板306,通过第一转轴302,可以转动第一连接杆301,使得第一连接杆301与座板1垂直且卡接在座板1上,拉动弹簧销304,操作底板306,底板306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杆305移动,第二连接杆305移动可以带动挡块303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松开弹簧销304,弹簧销304的销轴与相对应的穿孔穿插连接,进而使得移动后的第二连接杆305与第一连接杆301固定。
48.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调节机构4包括定位块401,定位块401的底端与座板1固定连接,定位块401一侧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活动槽,第一活动槽滑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02,第二转轴402一侧的中部为凸起设置;第二调节机构4还包括第三连接杆403,第一活动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且凸起穿出第二活动槽并与第三连接杆403的底部穿插固定,通过第二转轴402,可以转动第三连接杆403,使得第三连接杆403与座板1垂直,向下移动第三连接杆403,第三连接杆403的底端穿入座板1内。
4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限位机构5包括限位板501,座板1内开设有与限位板501相匹配的限位槽,且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延伸至限位槽内,限位板501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插柱502,且第一插柱502的底端依次穿过座板1和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杆301并与相对应的第一转轴302穿插连接,限位板501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插柱503,且第二插柱503穿出座板1,向下移动第三连接杆403,第三连接杆403的底端穿入座板1内并推动限位板501移动,限位板501同时带动第一插柱502和第二插柱503向下移动,第一插柱502与第一转轴302穿插连接,同时限位了第一连接杆301和第三连接杆403,实现了警示灯7高度的调节,进而可以用于行车警示。
5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行车警示器,包括承载板6,第三连接杆403的底端与承载板6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承载板6上设置有警示灯7,承载板6与警示灯7之间设有防水机构8,防水机构8上设置有夹持部9。
51.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防水机构8包括第一罩体801,第一罩体801固定安装在承载板6顶端的一侧,第一罩体8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罩体802,且警示灯7位于由第一罩体801和第二罩体802形成的区间内,第二罩体802的一侧固定设有回形框803,回形框803穿入第一罩体801的一侧并嵌设有橡胶层804;防水机构8还包括螺纹杆805,承载板6顶端的另一侧开设有传动槽,且螺纹杆805转动连接在传动槽内,螺纹杆80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滑块806,且滑块806的顶端与第二罩体802的底端固定连接,同时组装好后的该装置可以作为凳子使用,通过第一调节机构3,
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来调节凳子的高度,通过第一罩体801和第二罩体802,配合回形框803和橡胶层804,可以形成一个密闭区间用于警示灯7的防水,并且转动螺纹杆805,配合滑块806,可以使得第二罩体802来回移动。
52.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夹持部9由两个夹持块901组成,两个夹持块901的底端分别与第一罩体801和第二罩体802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夹持块901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定位槽,第二罩体802带动相对应的夹持块901移动,从而可以用于固定雨伞,可以在天晒时坐着乘凉,提高了实用性。
53.实施例3:
54.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55.具体的,本调节组件及行车警示器在工作时/使用时:当需要使用该装置时,通过第一转轴302,可以转动第一连接杆301,使得第一连接杆301与座板1垂直且卡接在座板1上,拉动弹簧销304,操作底板306,底板306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杆305移动,第二连接杆305移动可以带动挡块303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松开弹簧销304,弹簧销304的销轴与相对应的穿孔穿插连接,进而使得移动后的第二连接杆305与第一连接杆301固定,通过第二转轴402,可以转动第三连接杆403,使得第三连接杆403与座板1垂直,向下移动第三连接杆403,第三连接杆403的底端穿入座板1内并推动限位板501移动,限位板501同时带动第一插柱502和第二插柱503向下移动,第一插柱502与第一转轴302穿插连接,同时限位了第一连接杆301和第三连接杆403,实现了警示灯7高度的调节,进而可以用于行车警示,同时组装好后的该装置可以作为凳子使用,通过第一调节机构3,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来调节凳子的高度,通过第一罩体801和第二罩体802,配合回形框803和橡胶层804,可以形成一个密闭区间用于警示灯7的防水,并且转动螺纹杆805,配合滑块806,可以使得第二罩体802来回移动,进而使得第二罩体802带动相对应的夹持块901移动,从而可以用于固定雨伞,可以在天晒时坐着乘凉,提高了实用性。
5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