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5738发布日期:2023-03-29 09:5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控制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公路路线建设里程长,为了节省成本,一般除了城镇路段设置路灯外,其他的沿线基本不设置路灯,目前偏远山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广农产品外运,夜间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车流对路面标线造成的磨损,导致在夜间道路标线难以看清。现有提示装置通常采用反光条或者反光灯,通过车辆灯光照射产生反光对车辆进行视觉引导,由于一些反光条或者反光灯的玻璃珠含量较低,使得视线较暗,并且反光条或者反光灯都是间隔设置,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照射效果和引导效果欠佳,导致在夜间行驶时,导致夜间行车的安全性不足,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使得能够更好地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
4.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包括发光件、感应件、供电件和开关件,所述发光件与所述感应件之间围设形成发光平面,所述发光件沿与预设的道路标线相同的轨迹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发光件、所述感应件和所述供电件均与所述开关件电连接,所述发光件与所述供电件电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提示装置在应用时,调整使路面上的预设的道路标线落于发光平面上,即与发光平面位于同一平面,根据实际情况,道路标线可位于发光件附近或者间隔一定距离,同样的,道路标线可尽量靠近感应件或者间隔一定距离。当车辆行驶在路面上时,车辆触碰感应件,感应件通过开关件触发供电件对发光件供电,使得发光件发光,发光件发光沿道路标线的轨迹方向照亮,使行驶人员能够看清道路标线,对行驶人员起到提示的作用,同时发光件也能作为道路标线进行引导和提示,更好地提高了车辆在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7.可选的,所述发光件包括发光部和透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颜色,所述发光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发光部的照射,光线透过壳体向外部照亮时,能够照射出发光件壳体的颜色,使得行驶车辆人员能够较好地辨认,起到较好地提示和指引作用。
9.可选的,所述发光件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所述发光件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颜色至少有两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道路标线旁设置不同颜色的发光件,使得发光件能够更好地起到提示作用。
11.可选的,所述发光件壳体的表面设有磨砂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弱照射出壳体的光源强度,使得行驶车辆的人员感觉更加舒适,更好地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13.可选的,所述发光件于发光方向上套设有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发光平面平齐。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光件能够对道路标线进行照射的同时,也能起到充当道路标线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提示和指引行驶车辆,更好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发光件和所述感应件的数目分别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所述发光件围设形成所述发光平面,至少两个的所述感应件分别设于所述发光平面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道路标线实际情况设置发光件和感应件,能够更好地对每个车道的行驶车辆进行提示和指引,使得能够更加清晰的看清道路标线,使车辆更好地行驶在各自的车道上,更好地提高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17.可选的,至少两个的所述发光件平行设置进以围设形成所述发光平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道路标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以便发光件能够更好地对车辆行驶进行指示和引导。
19.可选的,至少两个的所述发光件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的所述发光件之间于各自的延长线交叉,进以围设形成所述发光平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道路标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以便发光件能够更好地对车辆行驶进行指示和引导。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2.1. 该提示系统在应用时,调整使路面上的预设的道路标线落于发光平面上,即与发光平面位于同一平面,根据实际情况,道路标线可位于发光件附近或者间隔一定距离,同样的,道路标线可尽量靠近感应件或者间隔一定距离。当车辆行驶在路面上时,车辆触碰感应件,感应件通过开关件触发供电件对发光件供电,使得发光件发光,发光件发光沿道路标线的轨迹方向照亮,使行驶人员能够看清道路标线,对行驶人员起到提示的作用,同时发光件也能作为道路标线进行引导和提示,更好地提高了车辆在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23.2.通过发光部的照射,光线透过壳体向外部照亮时,能够照射出发光件壳体的颜色,使得行驶车辆人员能够较好地辨认,起到较好地提示作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填方路段光伏板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挖方路段光伏板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发光件;2、感应件;3、中心双实线;4、车道分界线;5、车道边缘线;6、放置槽;7、蓄电池;8、光伏板;9、连接杆;10、电缆;11、盖板井。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参照图1,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包括发光件1、感应件2、供电件和开关件,发光件1与感应件2之间围设形成发光平面,发光件1沿与预设的道路标线相同的轨迹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发光件1、感应件2和供电件均与开关件
电连接,发光件1与供电件电连接。道路标线包括但不限于中心双实线3、车道分界线4、车道边缘线5。本实施例发光件1为发光灯带,感应件2为地感线圈。感应件2沿与预设的道路标线相同的轨迹方向间隔设置,当行驶车辆触碰地感线圈时,地感线圈根据车辆行驶速度触发发光灯带的发光距离。开关件用于基于感应件2的感应信号控制供电件与发光件1的导通与断开。
30.参照图1,当车辆行驶在路面上时,触碰感应件2,感应件2通过开关件触发供电件对发光件1供电,使得发光件1发光,发光件1发光可以照亮道路标线,对行驶人员起到提示的作用,同时发光件1也能作为道路标线提示和指引,更好地提高了车辆在夜间行驶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车辆在不良天气,特别是雾天、暴雨天中的行车安全性。
31.发光件1包括发光部和透光壳体(图中未示出),壳体的内表面具有颜色,发光部设置于壳体内部。通过发光部的照射,光线透过壳体向外部照亮时,能够照射出发光件1壳体的颜色,使得行驶车辆人员能够较好地辨认,起到较好地提示作用。颜色设置于壳体的内表面,颜色不容易磨损,能够延长发光件1的使用寿命。发光件1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发光件1中,壳体的内表面的颜色至少有两种。本实施例设置两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件1,壳体内表面颜色分别为黄色和白色。发光件1壳体的表面设有磨砂结构。可以减弱照射出壳体的光源强度,使得行驶车辆的人员感觉更加舒适,更好地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32.参照图1,发光件1和感应件2的数目分别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发光件1围设形成发光平面,至少两个的感应件2分别设于发光平面上。根据道路标线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的发光件1平行设置进以围设形成发光平面,或者至少两个的发光件1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的发光件1之间于各自的延长线交叉,进以围设形成发光平面。以上根据道路标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以便发光件1能够更好地对车辆行驶进行指示和引导。本实施例截取一部分的路段进行说明,本实施例设置六个发光件1,分别沿中心双实线3、车道分界线4和车道边缘线5设置,三个道路标线旁的发光件1之间平行设置。本实施例设置两个感应件2,一个感应件2设置于中心双实线3和车道分界线4之间,另一个感应件2设置于车道分界线4和车道边缘线5之间。
33.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心双实线3旁设置壳体内表面为黄色的发光件1,车道分界线4旁设置壳体内表面为白色的发光件1,车道边缘线5旁设置壳体内表面为白色的发光件1。不同颜色的发光件1能够更好地对行驶车辆的人员进行提示,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车道,使得车辆行驶过程更加安全,在白天发光件1不发光时,发光件1的不同颜色也能对行驶车辆人员起到更好地提示作用,使得车辆行驶过程更加安全。大量减少了道路上设置路灯的需求,也使行车边缘更明显,能够更好地进行指引,更好地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34.参照图2和图3,发光件1于发光方向上套设有灯罩,灯罩与发光平面平齐。预设的道路标线旁开设有放置槽6,灯罩套设的发光件1设置于放置槽6内,路面与发光平面平齐,及灯罩与路面平齐。发光件1能够对道路标线进行照射的同时,也能起到充当道路标线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提示和指引行驶车辆,更好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5.参照图2和图3,多组发光件1对应一个供电组件。可以减少供电件在道路部署中的难度,也能减少使用成本。供电件包括蓄电池7、光伏板8和电缆10,光伏板8与蓄电池7通过电缆10连接,蓄电池7与发光件1、感应件2通过电缆10连接。通过光伏板8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蓄电池7进行蓄电,节约了电力资源。光伏板8设置在道路边坡坡面上,利用边坡的
坡面使得光伏板8能够较好地进行太阳能的吸收。路面靠近边坡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远离路面的一端设置光伏板8,光伏板8倾斜设置。光伏板8的数量以及光伏板8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道路设置有盖板井11,蓄电池7放置于盖板井11中,能够避免阳光直射,使得蓄电池7较好地被保存。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道路标线的提示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发光件1沿道路标线方向设置,当车辆行驶在路面上时,车辆触碰感应件2,感应件2通过开关件触发供电件对发光件1供电,使得发光件1发光,发光件1发光可以照亮道路标线,使行驶人员能够看清道路标线,对行驶人员起到提示的作用,同时发光件1也能作为道路标线进行提示和引导,更好地提高了车辆在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