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锥筒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0952发布日期:2023-03-04 00:2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锥筒摆放与回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锥筒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布放及回收机械装置安装固定在车辆车厢左右两侧外面,导致车辆超宽违章行驶工作,安全隐患较多,加之安装繁琐,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工作环境异常危险;另外,现有国内锥桶形式多样,形状有方形、圆形等,且高低不同,材质有硬质、软质材料,加之光洁度较高的锥桶在收集或布放市难以抓握,集或布放时常出现丢失锥桶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高效,抓握可靠的一种安全追收放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锥筒收放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收放座,所述收放座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通过摆动装置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摆动装置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安全锥筒的夹持装置;
5.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座,所述夹持座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弧形夹持爪, 所述夹持爪的一端均与夹持座转动相连,夹持爪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夹持座的方向水平伸出,所述夹持座上固定设置有一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上设置有伸缩杆;
6.所述夹持爪均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远离夹持座的一端转动相连,伸缩杆伸出或缩回,带动两个夹持爪远离夹持座的一端相互靠近用于夹紧安全锥筒或者相互远离用于松开安全锥筒。
7.优选地,两个夹持爪之间的区域内为夹持区域,所述夹持爪上均设置有朝向夹持区域伸出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连接的夹持爪转动相连,另一端伸入夹持区域,且顶杆伸入夹持区域的长度小于夹持爪所在圆的半径。
8.优选地,夹持爪均包括弧形的夹持上板和弧形的夹持下板,所述夹持上板通过若干个连接柱与夹持下板固定相连;
9.所述顶杆与夹持爪相连的一端均伸入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之间的区域,且均通过固定销与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相连;
10.位于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之间的连接柱上均固定套接有橡胶圈,且橡胶圈的周面均从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之间的区域突出至夹持区域。
11.或者优选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杆一侧面上的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沿升降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收放座上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升降齿条相啮合的升降齿轮,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收放座转动相连;
12.收放座上还设置有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升降杆上与设置升降齿条相邻的两侧
面上设置有沿升降杆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分别通过导向轮与收放座滚动相连;
13.所述收放座套接在升降杆上,且升降杆位于升降齿轮和导向轮之间的区域;
14.升降电机正转或者反转,升降杆相对于收放座上升或者下降。
15.优选地,摆动装置包括摆动电机,所述摆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升降杆顶部,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夹持装置的一端与升降杆下端转动相连;
16.转动杆远离摆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提升杆与所述摆动杆中部转动相连,摆动电机转动,通过相连的转动杆和提升杆带动摆动杆摆动,摆动杆上连接的夹持座靠近升降杆或者远离升降杆。
17.优选地,还包括带动收放座平移的平移架,所述收放座通过平移架与底座固定相连,且收放座远离升降杆的一面与平移架固定相连;
18.所述平移架带动收放座平移的轨迹所在平面与摆动杆摆动轨迹所在平面垂直。
19.优选地,平移架包括两级平移装置,分别为第一平移架和第二平移架,所述第一平移架通过连接架与第二平移架相连,所述第二平移架与底座固定相连;
20.所述第二平移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平移滑轨,连接架上设置有与第二平移滑轨匹配相连的第二平移导向轮,所述连接架下部设置有第二平移电机,第二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平移齿轮,所述第二平移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平移齿条,所述第二平移齿轮与第二平移齿条相啮合;
21.当第二平移电机转动,连接架沿第二平移架上的第二平移滑轨滑动;
22.所述第一平移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平移滑轨,连接架上部设置有与第一平移滑轨匹配相连的第一平移导向轮,所述连接架上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平移电机,所述第一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平移齿轮,所述第一平移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平移齿条,所述第一平移齿轮与第一平移齿条相啮合;
23.当第一平移电机转动,连接架沿第一平移架上的第一平移滑轨滑动;
24.所述收放座固定设置第一平移架的一端上。
25.优选地,夹持座上还设置有导向夹和支撑夹,所述支撑夹为弧形支撑夹,所述导向夹包括与夹持座固定相连的左导向杆和有导向杆,所述左导向杆和右导向杆呈敞口设置,且导向夹所在平面、支撑夹所在平面及夹持爪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26.本实用新型将安全锥筒收放装置安装固定在车厢中,工作时,通过两个平移架将夹持装置移动在车厢两侧,利用夹持装置收集锥桶,收放锥桶结束,再将通过两个平移架将夹持装置移动回缩到车厢内,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高效。
27.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采用支撑夹和导向夹的支撑力,再利用夹持爪朝向导向夹和支撑夹的的抓紧力,将锥桶紧紧抓握,适用于国内不同型号或材质锥桶的收放,尤其解决了硬质光洁锥桶的收集布放抓握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升降杆、摆动杆及夹持装置左视图。
30.图3为图1中夹持爪俯视图。
31.图4为图1中支撑夹俯视图。
32.图5为图1中导向夹俯视图。
33.附图标记:1-底座,2-第二平移架,3-第一平移架,4-连接架,5-升降杆,6-摆动杆,7-支撑夹,8-夹持爪,9-导向夹,10-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锥筒收放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收放座,所述收放座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升降杆5,所述升降杆5通过摆动装置连接有摆动杆6,所述摆动杆6远离摆动装置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安全锥筒的夹持装置;
35.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座,所述夹持座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弧形夹持爪8, 所述夹持爪8的一端均与夹持座转动相连,夹持爪8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夹持座的方向水平伸出,所述夹持座上固定设置有一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上设置有伸缩杆;
36.所述夹持爪8均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远离夹持座的一端转动相连,伸缩杆伸出或缩回,带动两个夹持爪8远离夹持座的一端相互靠近用于夹紧安全锥筒或者相互远离用于松开安全锥筒。
37.两个夹持爪8之间的区域内为夹持区域,所述夹持爪8上均设置有朝向夹持区域伸出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连接的夹持爪8转动相连,另一端伸入夹持区域,且顶杆伸入夹持区域的长度小于夹持爪8所在圆的半径。
38.夹持爪8均包括弧形的夹持上板和弧形的夹持下板,所述夹持上板通过若干个连接柱与夹持下板固定相连;
39.所述顶杆与夹持爪8相连的一端均伸入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之间的区域,且均通过固定销与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相连;
40.位于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之间的连接柱上均固定套接有橡胶圈,且橡胶圈的周面均从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之间的区域突出至夹持区域。
41.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杆5一侧面上的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沿升降杆5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收放座上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升降齿条相啮合的升降齿轮,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收放座转动相连;
42.收放座上还设置有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升降杆5上与设置升降齿条相邻的两侧面上设置有沿升降杆5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分别通过导向轮与收放座滚动相连;
43.所述收放座套接在升降杆5上,且升降杆5位于升降齿轮和导向轮之间的区域;
44.升降电机正转或者反转,升降杆5相对于收放座上升或者下降。
45.摆动装置包括摆动电机,所述摆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升降杆5顶部,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摆动杆6远离夹持装置的一端与升降杆5下端转动相连;
46.转动杆远离摆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提升杆与所述摆动杆6中部转动相连,转动杆与提升杆固定相连,摆动电机转动,通过相连的转动杆和提升杆带动摆动杆6摆动,摆动杆6上连接的夹持座靠近升降杆5或者远离升降杆5。
47.还包括带动收放座平移的平移架,所述收放座通过平移架与底座1固定相连,且收放座远离升降杆5的一面与平移架固定相连;
48.所述平移架带动收放座平移的轨迹所在平面与摆动杆6摆动轨迹所在平面垂直。
49.平移架包括两级平移装置,分别为第一平移架3和第二平移架2,所述第一平移架3通过连接架4与第二平移架2相连,所述第二平移架2与底座1固定相连;
50.所述第二平移架2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平移滑轨,连接架4上设置有与第二平移滑轨匹配相连的第二平移导向轮,所述连接架4下部设置有第二平移电机,第二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平移齿轮,所述第二平移架2上水平设置有第二平移齿条,所述第二平移齿轮与第二平移齿条相啮合;
51.当第二平移电机转动,连接架4沿第二平移架2上的第二平移滑轨滑动;
52.所述第一平移架3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平移滑轨,连接架4上部设置有与第一平移滑轨匹配相连的第一平移导向轮,所述连接架4上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平移电机,所述第一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平移齿轮,所述第一平移架3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平移齿条,所述第一平移齿轮与第一平移齿条相啮合;
53.当第一平移电机转动,连接架4沿第一平移架3上的第一平移滑轨滑动;
54.所述收放座固定设置第一平移架3的一端上。
55.夹持座上还设置有导向夹9和支撑夹7,所述支撑夹7为弧形支撑夹7,所述导向夹9包括与夹持座固定相连的左导向杆和有导向杆,所述左导向杆和右导向杆呈敞口设置,且导向夹9所在平面、支撑夹7所在平面及夹持爪8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56.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设置在行走车辆的车厢10内,使得升降杆5位于行走车辆的一侧,根据需要启动第一平移电机和/或第二平移电机,使得升降杆5能够根据需要位于行走车辆的任意一侧,且调整升降杆5与行走车辆之间的距离。
57.需要摆放安全锥筒时,操作人员站立于车厢10内,手持安全锥筒并送至两个夹持爪8支架的区域,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伸出,两个夹持爪8及支撑夹7实现对安全锥筒的定位,然后升降电机动作,升降杆5下移,下移到位后,摆动电机动作,夹持爪8在摆动杆6的作用下远离升降杆5并朝向路面移动,当安全锥筒即将接触路面时,伸缩气缸回缩,夹持爪8打开,放松对安全锥筒的夹持,安全锥筒下落至路面,实现安全锥筒的摆放;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传感器实现相应电机的启停及伸缩气缸及夹持爪8的控制,例如在夹持座上设置第一传感器,用于控制伸缩气缸的伸出,实现夹持爪8对安全锥筒的夹持,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安全锥筒,第一传感器向伸缩气缸发出信号,伸缩气缸伸出,夹持爪8对安全锥筒夹紧;在夹持座顶部设置第二传感器,用于控制气缸的回缩,实现夹持爪8对安全锥筒的松开,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操作人员人手经过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第二传感器向伸缩气缸发出信号,伸缩气缸缩回,夹持爪8对安全锥筒松开;在升降杆5顶端上设置两个限位传感器,转动杆转动过程中,经过两个限位传感器的监测区域,实现摆动电机的启停及正反转的切换,进而实现对摆动杆6摆动幅度的控制,在收放座上下两端设置位移传感器,实现对升降电机启停及正反转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升降杆5的升降控制。
58.需要回收安全锥筒时,行走车辆靠近安全锥筒行走,导向夹9将路面上的安全锥筒导流扶正,伸缩气缸的伸缩杆回缩,夹持爪8对进入导向夹9内的安全锥筒进行夹紧,然后摆动电机动作,带动夹持座远离路面并朝向升降杆5移动,摆动到位后,升降电机动作,升降杆5上移,上移至合适位置后,升降电机停止动作,操作人员将夹持座上的安全锥筒取下,完成后,升降电机反转,升降杆5下移,下移到位后,摆动电机动作,摆动杆6带动夹持座朝向路面移动,等待下一次对安全锥筒的夹持。
59.当安全锥筒为软质材料时,可以将顶杆从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之间的区域转出,使得顶杆的一端伸入夹持区域,当夹持爪8夹持软质安全锥筒时,由于顶杆顶紧安全锥筒,即使安全锥筒因夹持爪8的夹持力发生形变,也能够保证安全锥筒不掉落,若安全锥筒为硬质材料,则不需要使用顶杆,只需要将顶杆转动至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之间的区域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