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天桥梯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9013发布日期:2023-03-29 10:2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人行天桥梯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行天桥梯道。


背景技术:

2.目前,城市建设发展快速,在人流量较大区域为了避免车流与人流的冲突,影响行人安全,需根据人流量增设人行天桥,从而达到人车分流的效果,进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目前钢结构的人行天桥梯道防滑设施均采用后安装的防滑条方式,在梯道铺装铺设完成后,在铺装层以上利用螺栓固定防滑条,防滑条材料为不锈钢材质或不锈钢内嵌金刚砂或不锈钢内嵌橡胶条等不同类型,但是由于均为后安装,利用螺栓或铆钉与梯道铺装固定,在后续钢结构人行天桥调查中发现,这种防滑条安装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行人上下梯道碰撞摩擦、边缘非机动车推行时脚踏板等碰撞等原因,会导致防滑条变形、脱落、翘起等情况发生,防滑部分区域下方还可能存在空鼓、不密实现象,行人踩踏过程导致防滑条处于悬臂板翘曲状态,此状态反复作用,易致使防滑条中间铆钉脱落,防滑条断裂、变形,从而影响行人上下梯道的安全,尤其是雨雪天气,行人更容易发生磕碰、滑倒、绊倒,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更进一步的,在梯道与坡道交界处,防滑条脱落较严重,失去防滑条保护的部位雨水等病害会沿防滑条边缘侵入既有防滑条内部,导致既有防滑条下铺装开裂、脱落、钢板锈蚀等耐久性病害,进而导致其它防滑条脱落。
3.综上所述,目前钢结构人行天桥梯道防滑条常用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人性安全性、天桥耐久性等方案考虑亟需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人行天桥梯道,其能够解决防滑条出现脱落情况的发生,从而增强行人通行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6.一种人行天桥梯道,所述人行天桥梯道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台阶结构,至少一个台阶结构包括:
7.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梯道水平板,所述梯道水平板由金属制成;
8.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梯道竖板,所述梯道水平板的外侧抵住所述梯道竖板的内侧;
9.焊接在在所述梯道水平板上端面上的螺栓套筒;
10.防滑条,所述防滑条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防滑条的水平段上开设有开孔,所述防滑条的水平段设置在所述螺栓套筒上,所述防滑条的竖直段的内侧壁与所述梯道竖板的外侧壁相抵;
11.螺栓,其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螺栓套筒相连接;
12.支撑材料,其铺设在所述防滑条与所述梯道水平板之间。
13.优选地,所述螺栓套筒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螺栓套筒的上端面抵住所述防滑条的水平段的下端面。
14.优选地,所述开孔为两排,每排所述开孔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排列,所述螺栓套筒的排数、所述螺栓的排数与所述开孔相对应。
15.优选地,一排所述开孔、所述螺栓套筒和所述螺栓贴近所述梯道竖板的内侧;另一排所述开孔、所述螺栓套筒和所述螺栓远离所述梯道竖板。
16.优选地,在所述螺栓套筒的下端的周向方向与所述梯道水平板相接处进行焊接。
17.优选地,所述梯道竖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梯道水平板的上端面。
18.优选地,所述支撑材料为砂浆材料。
19.优选地,铺设在所述梯道水平板上的支撑材料与所述防滑条的水平段的下端面齐平。
20.优选地,所述防滑条的水平段的上端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金刚砂;所述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沿垂直于纸面方向延伸,远离所述梯道竖板的一排所述开孔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
21.优选地,所述人行天桥梯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承重钢梁;所述梯道水平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重钢梁相连接;所述梯道竖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重钢梁相连接。
2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23.本技术中的防滑条可以与梯道水平板、梯道竖板通过螺栓套筒和螺栓一同设计预制,并且螺栓套筒与梯道水平板焊接安装在一起,从而可以保证防滑条的安装牢固,不会出现脱落,进而保证安装质量,减少后期养护维修难度及费用,大大延长人行天桥梯道的使用寿命。另外,人行天桥梯道中的防滑条可以直接在工厂中加工制作在梯道水平板和梯道竖板上,无需在人行天桥现场进行安装,这样大大提高了人行天桥梯道在现场的安装效率,节约时间。
24.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25.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人行天桥梯道其中一个台阶结构的剖面结构图。
27.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28.1、梯道水平板;2、梯道竖板;3、螺栓套筒;4、防滑条;41、水平段;42、竖直段;43、凹槽;44、开孔;5、支撑材料;6、金刚砂;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
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为了能够解决防滑条出现变形、脱落、翘起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增强行人通行安全性,在本技术中提出了一种人行天桥梯道,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人行天桥梯道其中一个台阶结构的剖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人行天桥梯道可以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台阶结构,至少一个台阶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梯道水平板1,梯道水平板1由金属制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梯道竖板2,梯道水平板1的外侧抵住梯道竖板2的内侧;焊接在在梯道水平板1上端面上的螺栓套筒3;防滑条4,防滑条4具有水平段41和竖直段42,防滑条4的水平段41上开设有开孔44,防滑条4的水平段41设置在螺栓套筒3上,防滑条4的竖直段42的内侧壁与梯道竖板2的外侧壁相抵;螺栓7,其穿过开孔44与螺栓套筒3相连接;支撑材料5,其铺设在防滑条4与梯道水平板1之间。
32.如图1所示,多个台阶结构依次由下向上斜着排列,从而不断升高供行人登上人行天桥。至少一个台阶结构可以包括:梯道水平板1、梯道竖板2、螺栓套筒3、防滑条4、螺栓7和支撑材料5。其中,梯道水平板1沿水平方向延伸,梯道竖板2沿竖直方向延伸,梯道竖板2位于梯道水平板1的外侧。梯道水平板1的外侧(即右侧)抵住梯道竖板2的内侧。为了后期便于在防滑条4与梯道水平板1之间浇筑支撑材料5,从而使得支撑材料5充满防滑条4与梯道水平板1之间的空间,尽可能的减少支撑材料5从梯道竖板2的右侧泄露,梯道竖板2的上端面高于梯道水平板1的上端面。
33.为了实现对梯道水平板1和梯道竖板2的固定,使得两者能够承受行人的重量,人行天桥梯道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承重钢梁。梯道水平板1采用钢板制成。梯道竖板2也可以采用钢板制成。梯道水平板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重钢梁相连接。梯道竖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重钢梁相连接。上述连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通过螺栓7连接、焊接连接等等方式,在本技术中并不做任何限定。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承重钢梁、梯道水平板1和梯道竖板2连接在一起,通过承重钢梁支撑梯道水平板1和梯道竖板2,从而保证安装牢固。
34.如图1所示,螺栓套筒3可以焊接在梯道水平板1上端面上。螺栓套筒3沿竖直方向延伸,螺栓套筒3的上端面抵住防滑条4的水平段41的下端面,从而通过螺栓套筒3也能够承受行人踩踏在防滑条4的重量。螺栓套筒3可以为多个,多个螺栓套筒3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排列,从而可以提高防滑条4与螺栓套筒3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为了提高螺栓套筒3与梯道水平
板1之间连接的强度,在螺栓套筒3的下端的周向方向与梯道水平板1相接处进行焊接。
35.如图1所示,防滑条4可以具有水平段41和竖直段42,防滑条4的横截面大体呈l形状。防滑条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梯道水平板1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延伸方向相同。防滑条4可以根据需要延伸至两端的承重钢梁,也可以不延伸至承重钢梁,与承重钢梁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便于防滑条4与梯道水平板1之间填充支撑材料5。
36.作为可行的,防滑条4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以避免出现腐蚀生锈,延长使用寿命。
37.如图1所示,防滑条4的水平段41上开设有开孔44,防滑条4的水平段41设置在螺栓套筒3上,防滑条4的竖直段42的内侧壁与梯道竖板2的外侧壁相抵。开孔44可以为多个,其与螺栓套筒3的位置相对应。螺栓7穿过开孔44与螺栓套筒3相螺纹连接,从而通过螺栓套筒3和螺栓7使得防滑条4牢固的固定在梯道水平板1上,有效降低其出现脱落的可能性。
3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开孔44为两排,每排开孔44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排列,螺栓套筒3的排数、螺栓7的排数与开孔44相对应。一排开孔44、螺栓套筒3和螺栓7贴近梯道竖板2的内侧。另一排开孔44、螺栓套筒3和螺栓7远离梯道竖板2。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防滑条4的左侧和右侧均被牢固的固定在梯道水平板1上,一方面大大降低其出现脱落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有效避免其出现一侧翘起的问题。
39.如图1所示,防滑条4与梯道水平板1之间填充有支撑材料5,从而进一步对防滑条4的水平段41进行支撑,防止在行人踩踏在防滑条4上时,防滑条4出现变形。梯道水平板1的上端面的其它区域(除去防滑条4的水平段41的正下方区域)也铺设有支撑材料5,以供行人踩踏。支撑材料5可以采用砂浆材料,以便于人行天桥梯道安装在人行天桥后进行铺设。铺设在梯道水平板1上的支撑材料5可以与防滑条4的水平段41的下端面齐平。
40.当防滑条4不延伸至承重钢梁,与承重钢梁具有一定的间距时,在防滑条4与梯道水平板1之间填充支撑材料5时,需要利用模板在防滑条4与承重钢梁之间的区域进行遮挡,防止支撑材料5通过梯道竖板2一侧下漏。
41.为了增加防滑条4水平段41的上端面的摩擦力,如图1所示,防滑条4的水平段41的上端面可以具有凹槽43,凹槽43内设置有金刚砂6。凹槽4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其沿垂直于纸面方向延伸。当凹槽43为两个时,远离梯道竖板2的一排开孔44位于两个凹槽43之间。
42.本技术中的人行天桥梯道可以通过以下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43.可以在工厂中对连接有防滑条4的梯道水平板1和梯道竖板2进行预制,将螺栓套筒3焊接在梯道水平板1上端面上。
44.将防滑条4的水平段41上开设好开孔44,该开孔44与螺栓套筒3的位置相对应。
45.将梯道水平板1的外侧抵住梯道竖板2的内侧。
46.之后,再将防滑条4的水平段41设置在螺栓套筒3上,防滑条4的竖直段42的内侧壁与梯道竖板2的外侧壁相抵。
47.将螺栓7穿过开孔44与螺栓套筒3相连接,从而使得防滑条4与梯道水平板1固定连接。
48.将梯道水平板1的两端和梯道竖板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相对设置的两个承重钢梁,将上述人行天桥梯道运输至安装地点与人行天桥配合安装。或,将连接有防滑条4的梯道水
平板1、梯道竖板2运输至安装地点与人行天桥上的承重钢梁相配合安装。承重钢梁可以提前安装至人行天桥上,之后,只需等待连接有防滑条4的梯道水平板1、梯道竖板2运输至安装地点后,直接将连接有防滑条4的梯道水平板1、梯道竖板2安装到承重钢梁上。
49.待人行天桥梯道运输至安装地点与人行天桥配合安装完成后,向防滑条4与梯道水平板1之间填充满支撑材料5。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减轻搬运时的重力,在安装地点与人行天桥配合安装完成后,只需完成支撑材料5的填充即可,整个施工过程快捷方便,防滑条4的安装可以提前在工厂完成。
50.本技术中的防滑条4可以与梯道水平板1、梯道竖板2通过螺栓套筒3和螺栓7一同设计预制,并且螺栓套筒3与梯道水平板1焊接安装在一起,从而可以保证防滑条4的安装牢固,不会出现脱落,进而保证安装质量,减少后期养护维修难度及费用,大大延长人行天桥梯道的使用寿命。另外,人行天桥梯道中的防滑条4可以直接在工厂中加工制作在梯道水平板1和梯道竖板2上,无需在人行天桥现场进行安装,这样大大提高了人行天桥梯道在现场的安装效率,节约时间。
51.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

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5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