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0725发布日期:2023-03-29 16:5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软土路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


背景技术:

2.软土,一般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如处理不当,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
3.公告号为cn21177252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临时道路结构,包括防水土工布层,防水土工布层上面设有中间泡沫混凝土层,中间泡沫混凝土层上面设有植物纤维层;所述的中间泡沫混凝土层和植物纤维层的数量为一层或多层;中间泡沫混凝土层和植物纤维层交叉设置后,植物纤维层上设置表层泡沫混凝土层,表层泡沫混凝土层上设置普通混凝土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软土本身含水量高且透水性差,在软土地基上继续设置中间泡沫混凝土层、植物纤维层、表层泡沫混凝土层及普通混凝土层,易导致软土地基中的水分难以排出,因而软土地基难以固结沉降,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软土地基中的水分难以排出,软土地基难以固结沉降,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包括水平疏水层及竖直疏水层,所述水平疏水层设在用于承受载荷的软土地基上,所述竖直疏水层设在用于承受载荷的软土地基内,所述竖直疏水层与所述水平疏水层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疏水层位于软土地基内,在路基本体的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内的水分会渗入竖直疏水层内,并沿竖直疏水层排至水平疏水层,进而通过水平疏水层排出,因而能够使软土地基固结沉降,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水平疏水层为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设在用于承受载荷的软土地基上,所述碎石垫层内埋设有若干透水管,若干所述透水管均连通外部排水管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垫层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因此软土地基内的水分以及通过竖直疏水层排出的水分能够渗入碎石垫层内,进而能够渗入透水管内,并通过透水管排出。
11.可选的,所述碎石垫层与用于承受载荷的软土地基之间设有土工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能够在碎石垫层与软土地基之间形成分界面,使软土地基内的自然土壤不易渗入碎石垫层内,从而保证碎石垫层的排水性。
13.可选的,所述竖直疏水层为砂石垫层,所述砂石垫层内埋设有若干排水板,所述砂石垫层及若干所述排水板均与所述碎石垫层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石垫层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因此软土地基内的水分在路基本体的荷载作用下能够渗入砂石垫层内,进而能够渗入排水板内,并通过排水板排至上方的碎石垫层。
15.可选的,所述碎石垫层的下方设有若干格宾笼,若干所述格宾笼间隔分布于所述砂石垫层的两侧,若干所述格宾笼内均装配有石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砂石垫层的下方设置装配有石块的格宾笼,格宾笼可在软土地基固结时均匀稳定地沉降,从而降低对上方路基本体的影响,使路基本体不易被破坏。
17.可选的,所述路基本体包括路基基层,所述路基基层位于所述水平疏水层上方,所述路基基层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砂垫层、水泥稳定砂砾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层,所述路基基层上方设有沥青路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平疏水层上方设置路基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层能够提高路基本体的强度及承载能力,并使路基本体表面坚实平整。
19.可选的,所述路基本体两侧均设有护坡板,所述护坡板抵紧于所述路基本体,所述护坡板靠近用于承受载荷的软土地基的一端设有若干固定柱,若干所述固定柱插设在用于承受载荷的软土地基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对护坡板抵紧路基本体,从而能够对路基本体形成夹紧力,对路基本体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路基本体的强度,使路基本体不易垮塌,同时也使路基本体的稳定性更高。
21.可选的,一对所述护坡板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均设于所述路基本体内,若干所述加强筋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于一对所述护坡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能够于一对防护板之间形成收紧力,从而能够提升防护板的固定能力,以保证路基本体的稳固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竖直疏水层位于软土地基内,在路基本体的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内的水分会渗入竖直疏水层内,并沿竖直疏水层排至水平疏水层,进而通过水平疏水层排出,因而能够使软土地基固结沉降,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
25.2、碎石垫层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因此软土地基内的水分以及通过竖直疏水层排出的水分能够渗入碎石垫层内,进而能够渗入透水管内,并通过透水管排出;
26.3、砂石垫层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因此软土地基内的水分在路基本体的荷载作用下能够渗入砂石垫层内,进而能够渗入排水板内,并通过排水板排至上方的碎石垫层。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路基本体;11、水平疏水层;111、碎石垫层;12、竖直疏水层;121、砂石垫层;13、路基基层;131、砂垫层;132、水泥稳定砂砾层;133、水泥稳定碎石层;2、软土地基;3、透水管;4、土工布;5、排水板;7、格宾笼;8、沥青路面;9、护坡板;10、固定柱;2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参照图1,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包括路基本体1,路基本体1建造于软土地基2上。具体地,路基本体1由下而上包括竖直疏水层12、水平疏水层11及路基基层13,其中,竖直疏水层12与水平疏水层11用于将软土地基2内的水分排出,使软土地基2能够固结沉降;路基基层13则是为路基本体1提供必要的结构强度、提高路基本体1的承载能力。
31.参照图1,竖直疏水层12位于软土地基2内,具体地,竖直疏水层12为砂石垫层12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砂石垫层121,为置换软土地基2中软土所常采用的砂石垫层,砂石垫层121与水平疏水层11相连,并朝向软土地基2深处延伸。砂石垫层121内沿自身延伸方向插设有若干排水板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排水板5,为软土地基2排水中所常用的塑料排水板。由于砂石垫层121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能,因此当路基本体1向下传递载荷使软土地基2受压时,软土地基2内的水分会渗入砂石垫层121内,排水板5在砂石垫层121内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渗入砂石垫层121内的水分进而会经由排水板5向上排至水平疏水层11内,并经由水平疏水层11排出。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提升路基本体1的排水效果,竖直疏水层12于软土地基2内间隔设置多个。
32.参照图1,水平疏水层11位于软土地基2表面,具体地,水平疏水层11为碎石垫层11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碎石垫层111,为处理软弱地基所常采用的碎石垫层,碎石垫层111水平铺设于砂石垫层121的上方,并与砂石垫层121及排水板5相连。碎石垫层111内沿自身延伸方向埋设有若干透水管3,若干透水管3均连通至外部排水管网,若干透水管3上均密布有微孔,且微孔的孔径小于碎石垫层111中碎石的直径。由于碎石垫层111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因此经由排水板5排出的水分会渗入碎石垫层111内,进而会渗入透水管3内,并经由透水管3排出软土地基2。此外,碎石垫层111与软土地基2之间铺设有土工布4,土工布4能够在碎石垫层111与软土地基2之间形成稳定地分界面,使软土地基2内的自然土壤不易渗入碎石垫层111内,从而保证碎石垫层111的排水性。
33.通过设置竖直疏水层12与水平疏水层11,可提高软土地基2的排水能力,因此,软土地基2内的水分会经由竖直疏水层12与水平疏水层11快速排出,软土地基2能够固结沉降,从而使软土地基2强度及稳定性得到提高。
34.参照图1,为了使软土地基2在经过排水过后能够稳定地固结沉降,软土地基2内埋设有若干格宾笼7,若干格宾笼7位于水平疏水层11下方,并间隔分布于相邻两竖直疏水层12之间,若干格宾笼7内均装配有石块。格宾笼7一方面能够加快软土地基2内的水分排出,另一方面能够稳固水土,使软土地基2固结沉降稳定均匀,从而降低对上方路基本体1的影响,使路基本体1不易被破坏。
35.参照图1,路基基层13位于水平疏水层11上方,具体地,路基基层13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砂垫层131、水泥稳定砂砾层132及水泥稳定碎石层13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砂垫层131、水泥稳定砂砾层132及水泥稳定碎石层133,均为构成路面基层的所常用的主要结构。以砂垫层131作为基础,在上方铺设结构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砂砾层132与水泥稳定碎石层133,从而可提高整个路基本体1的强度及承载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路基本体1的抗渗度,使外界水分不易渗入路基本体1,并使路基本体1表面坚实平整,从而进一步提高路基本体1的稳
定性。此外,水泥稳定碎石层133的上方铺设有沥青路面8,沥青路面8一方面能够提高路基本体1表面的平整性,使行车平稳舒适,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及较强的承受能力,因而能够对路基本体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延长路基本体1的使用寿命。
36.参照图1,路基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护坡板9,护坡板9的底端沿路基本体1的铺设方向一体成型有若干固定柱10,若干固定柱10均插设于软土地基2内;一对护坡板9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20,若干加强筋20均穿设于水泥稳定砂砾层132与水泥稳定碎石层133内,加强筋20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于一对护坡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一对护坡板9上均设有对透水管3进行避让的通孔。一对护坡板9通过固定柱10固定在软土地基2上并抵紧于路基本体1,同时在加强筋20的作用力下收紧以进一步形成夹紧力,从而能够对路基本体1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路基本体1的强度,使路基本体1不易垮塌,同时也使路基本体1的稳定性更高。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高含水量厚软土层的复合路基的实施原理为:竖直疏水层12位于软土地基2内,在路基本体1的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2内的水分会渗入竖直疏水层12内,并沿竖直疏水层12排至水平疏水层11,进而通过水平疏水层11排出,因而能够使软土地基2固结沉降,提高软土地基2的强度及稳定性。
38.以上均为的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