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64532发布日期:2023-05-06 14:1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运动场地的构造设计,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运动场地的构造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运动项目的特点,还需要重点解决运动场地的排水问题,特别是对于暴露在户外的运动场地,排水结构设计十分重要,若设计不合理则会影响到运动场地的正常使用。现有运动场地的排水方式可分为坡度排水和垂直渗透排水两种方式,对于业余的运动场地由于对场地恢复时间没有硬性的要求,一般采用坡度+自然渗透方式即可。但对于诸如棒球这类专业比赛运动场地,则要求在雨停后能够尽快恢复比赛,则往往需要采用坡度排水+垂直排水相结合的方式。但该方式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1、坡度排水需要依靠重力通过场地的纵横方向的坡度来排除场地内大部分的雨水,这就需要较大的坡度来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但对于专业运动场地为了满足比赛需求,场地坡度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达到不影响运动员现场奔跑的目的,因此,仅靠坡度排水效果有限。

3、2、对于建设在软土地基上的运动场地,地表坡度排水的余水很难通过垂直方向渗透到基层的盲沟中再排到场外,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差,传统做法通过换填来提高承载力,但受到雨水渗透冲刷后很容易被破坏。

4、3、软土地基的透水性差,滞留水容易导致泥土溶化成泥浆,而泥浆容易使盲沟中的盲管外面包裹的滤布堵塞,导致排水不通顺。

5、4、传统的盲沟内盲管安装方式是将盲管的孔洞朝上放置,将下面没有孔的管槽作为流水通道,这容易因沉积物造成管道堵塞。

6、5、由于盲沟内盲管的透水孔朝上会导致孔洞下方的水无法通过盲管进行排水,只能通过自然渗透,由于软土地基的透水性差,使得盲管底部的水一直保留在透水层中,这导致透水层储水量减少,也就增加了场地表层积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首先公开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不仅能满足棒球运动的场地要求,还能提高排水速度以改善排水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包括龟背式场地以及排水系统,所述龟背式场地的地势由高处向四周逐渐走低呈现自然放坡,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环绕龟背式场地一圈的环形排水沟、在龟背式场地间隔开设的多个盲沟、铺设在盲沟内的盲管,盲管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排水沟连通,盲管的下部开设透水孔;龟背式场地的地基为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上预挖形成环形排水沟及盲沟,在软土地基表面、环形排水沟及盲沟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基层,盲沟内填充碎石直至与盲沟两侧的钢筋混凝土基层表面平齐,钢筋混凝土基层表面浇筑透水沥青,透水沥青表面铺设高性能透水弹性垫,高性能透水弹性垫表面铺设人工草坪;相邻盲沟之间的钢筋混凝土基层的坡度从中间以2%向两侧盲沟放坡,盲沟内的盲管以0.5%从中部向两侧放坡,连接至环形排水沟内。

4、进一步,所述盲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透水孔开设在波纹管的波谷位置,透水孔朝向盲沟底部一侧,盲管外部用纱布包裹。

5、进一步,所述透水沥青包括铺设于下部的中粒透水沥青及铺设在上部的细粒透水沥青。

6、进一步,所述盲沟的沟壁倾斜设置。

7、进一步,所述龟背式场地包括直角扇形区,直角扇形区的直角边为边线,直角扇形区的直角处由本垒、一垒、二垒、三垒围合成正方形的内野区,内野区以外的直角扇形区为外野区,一垒、二垒、三垒内各自设置垒包,本垒内设置本垒板,内野区中部设置投手板,龟背式场地边缘一圈设置围网。

8、进一步,所述正方形内野区的中部高,自中部按0.3%坡度分别向四个垒找坡,自正方形内野区至外野区的排水坡度保持在0.27%,外野区至环形排水沟呈自然降坡。

9、进一步,所述边线长97.54m,本垒经二垒伸向中场外的距离长121.92m,相邻垒之间的间距为27.43m,投手板的前沿中心与本垒尖角的距离为18.44m。

10、进一步,所述本垒后方的围网高度为1.2m,其余区域的围网高度为2.8m,本垒后方的围网与雨棚之间悬挂软网。

11、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上述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第一步:采用挖机对软土地基场地进行平整,同时预挖出环形排水沟及盲沟;

13、第二步:绑扎场地基层与盲沟钢筋,钢筋以单层形式双向设置,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钢筋混凝土基层;

14、第三步:在盲沟内铺设碎石,沿盲沟的中轴线向两边的环形排水沟方向铺设一层碎石并进行找坡;

15、第四步:在盲沟内已铺设的碎石上埋设盲管,先把已开好透水孔的盲管包裹一圈纱布,再将盲管透水孔朝下放置在碎石上,然后在盲管四周回填碎石至沟口齐平;

16、第五步:铺设透水沥青,透水沥青采用摊铺机摊铺,进行分层施工,下层采用中粒透水沥青,上层采用细粒透水沥青;

17、第六步:铺摊高性能透水弹性垫,将胶水与黑色环保橡胶颗粒加石英砂搅拌混匀后,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拍平接缝,并摊铺压实,测量缓冲层平整度;

18、第七步:铺贴人工草坪,将草卷从中心线位置平行于中心线摊开,相邻两幅草卷用接缝布粘结,然后对场地进行封边处理。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0、1、相对于采用换填软土基层的处理方式,钢筋混凝土基层增加了基层承载力和耐久性,避免了雨水渗透破坏,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小后期维护成本,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且光滑的混凝土基层可以加快雨水的汇流速度。

21、2、场地采用龟背式坡度排水和垂直排水方式,使得大部分雨水依靠重力通过场地表面排泄到场外,剩余雨水透过人工草皮渗透到地下通过盲管汇流到环形排水沟,可以保证在大雨过后运动场地可以在30分钟内恢复比赛,提高了场地利用率。

22、3、将盲管透水孔朝下放置,使得水从盲沟底部渗入盲管中,解决了盲管因沉积物导致通道堵塞问题,避免后期出现场地排水失效的情况发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透水孔朝上放置使得下半部分管道积水只能靠自然渗透,不能利用盲管排除,将透水孔朝下可以使原本管道部位的雨水也可以从底部透水孔排出去,增加透水层的储水量,使场地表层积水减少或没有积水。

23、4、在钢筋混凝土基层上铺设不同粒径透水沥青来提高雨水的渗透效果,加速排水渗透速度,可在雨后短时间内恢复场地的比赛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龟背式场地以及排水系统,所述龟背式场地的地势由高处向四周逐渐走低呈现自然放坡,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环绕龟背式场地一圈的环形排水沟、在龟背式场地间隔开设的多个盲沟、铺设在盲沟内的盲管,盲管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排水沟连通,盲管的下部开设透水孔;龟背式场地的地基为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上预挖形成环形排水沟及盲沟,在软土地基表面、环形排水沟及盲沟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基层,盲沟内填充碎石直至与盲沟两侧的钢筋混凝土基层表面平齐,钢筋混凝土基层表面浇筑透水沥青,透水沥青表面铺设高性能透水弹性垫,高性能透水弹性垫表面铺设人工草坪;相邻盲沟之间的钢筋混凝土基层的坡度从中间以2%向两侧盲沟放坡,盲沟内的盲管以0.5%从中部向两侧放坡,连接至环形排水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透水孔开设在波纹管的波谷位置,透水孔朝向盲沟底部一侧,盲管外部用纱布包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包括铺设于下部的中粒透水沥青及铺设在上部的细粒透水沥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的沟壁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龟背式场地包括直角扇形区,直角扇形区的直角边为边线,直角扇形区的直角处由本垒、一垒、二垒、三垒围合成正方形的内野区,内野区以外的直角扇形区为外野区,一垒、二垒、三垒内各自设置垒包,本垒内设置本垒板,内野区中部设置投手板,龟背式场地边缘一圈设置围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内野区的中部高,自中部按0.3%坡度分别向四个垒找坡,自正方形内野区至外野区的排水坡度保持在0.27%,外野区至环形排水沟呈自然降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长97.54m,本垒经二垒伸向中场外的距离长121.92m,相邻垒之间的间距为27.43m,投手板的前沿中心与本垒尖角的距离为18.44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垒后方的围网高度为1.2m,其余区域的围网高度为2.8m,本垒后方的围网与雨棚之间悬挂软网。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上棒球运动场地构造及施工方法,包括龟背式场地以及排水系统,龟背式场地的地势由高处向四周逐渐走低呈现自然放坡,排水系统包括环绕龟背式场地一圈的环形排水沟、在龟背式场地间隔开设的多个盲沟、铺设在盲沟内的盲管,盲管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排水沟连通,盲管的下部开设透水孔;龟背式场地的地基为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上预挖形成环形排水沟及盲沟,在软土地基表面、环形排水沟及盲沟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基层,盲沟内填充碎石直至与盲沟两侧的钢筋混凝土基层表面平齐,钢筋混凝土基层表面浇筑透水沥青,透水沥青表面铺设高性能透水弹性垫,高性能透水弹性垫表面铺设人工草坪。

技术研发人员:孙杨炜,沈健,张玉奇,姚盼盼,唐燕锋,王留成,胡康康,肖作金,邱小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精工绿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