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换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1484发布日期:2024-04-08 14:0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换枕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养护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换枕机。


背景技术:

1、轨枕是承载钢轨与列车荷载的重要部件,为适应铁路安全高效的运输需求,工务部门需要将既有线上失效的轨枕进行更换,以保证行车安全;换枕机,又称为“公铁两用换枕机”,是一种用来养护铁路的设备,主要用途是在铁路修设、升级、更新等过程中更换轨道的枕木。它能够有效地更换枕木,从而提高枕木的使用寿命,确保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现有技术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7059509a,所公开的一种铁路轨枕更换设备,包括下车总成、上车总成、工作装置和导向机构,所述的下车总成由下车架及安装在下车架的底部两侧的行走总成构成;其采用夹爪进行换枕,受力面积小,容易夹坏轨枕,且未设置降尘机构。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换枕机在对轨枕进行夹取时,其夹头与轨枕的接触面积往往较小,这样不仅容易造成轨枕的损伤,而且还容易脱落,稳定性不佳,同时传统的换枕机行走的履带板之间的轨距往往较大,在轨道上行走的过车中,容易出现重心偏移,导致履带板从轨道上脱离,使得行走稳定性不佳,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换枕机,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换枕机,它可以将原有的换枕机的夹钳结构更改为夹板,可以增大与轨枕的接触面积,减少轨枕的损伤,使得夹持更加稳定牢固,同时将两个履带板之间的轨距缩短至1600mm,并加长下车架,使得履带板中心可在轨道面上,以实现该换枕机在轨道稳定走行的功能。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换枕机,包括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动臂,所述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斗杆,所述斗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平面回转驱动,所述平面回转驱动上固定安装有换枕机构,所述动臂远离车架主体的一端两侧位置与车架主体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油缸,所述动臂远离车架主体的一端顶部与斗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油缸,所述斗杆远离动臂的一端两侧与平面回转驱动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摇臂连杆,所述斗杆靠近动臂的一端与摇臂连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三油缸,所述车架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轨道轮组,所述车架主体的两侧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降尘机构,所述降尘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车架主体上的水箱和固定安装于动臂一侧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延伸至水箱内部,并固定安装有高压水泵,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位于所述动臂与所述斗杆的连接处,所述高压喷头朝向所述换枕机构设置;

6、所述换枕机构包括夹板座和扒砟板,所述夹板座通过中央回转接头一固定安装于平面回转驱动一端,所述扒砟板固定安装于平面回转驱动另一端,所述夹板座两侧内壁之间通过销轴一转动连接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顶端之间通过销轴二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油缸,两个夹板的夹持面相对设置,所述夹板的夹持面从所述夹板的水平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板的水平另一端,所述夹持面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矩形完整平面,所述夹持面具有预设高度,所述夹板与所述夹板座之间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所述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通过中央回转接头二传动连接,所述下车架为h型箱体结构,所述上车架由左架、右架和主架焊接组成,且动臂与第一油缸的一端通过销轴一转动于主架顶部。

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夹板呈对称设置,且两个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覆盖在所述夹板的夹持面上,所述防滑垫的表面积与所述夹持面的表面积相同。

9、进一步的,所述扒砟板包括固定于平面回转驱动另一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开口槽,所述连接板远离平面回转驱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板。

10、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轮组包括转动于下车架一端的轨道轮架,所述轨道轮架远离下车架的一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轨道轮,所述轨道轮架远离下车架的一端顶部与下车架之间转动连接提升油缸。

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固定于下车架底部的两个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两端之间分别设置有驱动轮和引导轮,所述驱动轮与引导轮之间通过履带板传动连接,所述行走架上部与履带板内侧之间设置有拖带轮,所述行走架下部与履带板内侧之间设置有支重轮,所述引导轮外侧于行走架之间设置有张紧油缸。

12、进一步的,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降尘机构还包括喷淋管安装座,所述喷淋管安装座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动臂的一侧面上,所述喷淋管安装座上设置有容所述喷淋管穿过的通孔,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高压喷头,两个以上的高压喷头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如此,通过喷淋管安装座方便对喷淋管安装,通过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高压喷头,可以提高降尘机构的降尘效果。

13、进一步的,所述降尘机构还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斗杆上,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朝向所述扒砟板设置,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扒砟板处的粉尘浓度,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将粉尘浓度信号发生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并控制所述高压水泵,所述控制器根据粉尘浓度信号所述高压水泵。如此,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监控扒砟板处的粉尘浓度,控制器根据粉尘浓度控制高压水泵对喷淋管进行供水,可以实现自动降尘,提高自动化。

14、进一步的,所述降尘机构包括第一喷淋管、第一高压喷头、第二喷淋管以及第二高压喷头,所述第一喷淋管与所述第一高压喷头相连通,所述第一高压喷头安装在所述动臂上,所述第二喷淋管与所述第二高压喷头相连通,所述第二高压喷头安装所述斗杆上,所述第一高压喷头与所述第二高压喷头分别朝向所述换枕机构的不同的位置。如此,可以通过第一高压喷头、第二高压喷头分别朝向换枕机构的不同的位置,提高降尘机构的降尘效果,针对不同的位置,进行降尘。

15、进一步的,所述夹板包括连接件、前夹持板以及后夹持板,所述前夹持板的底部与所述后夹持板的底部相连接,并呈v字形结构,所述前夹持板的顶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后夹持板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前夹持板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面位于所述前夹持板上,所述前夹持板与所述后夹持板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多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前夹持板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夹持板相连接。如此,通过v字形结构的底部方便插入砂土中,通过前夹持板与后夹持板之间的空腔内设置的多组弹簧,避免前夹持板受力不均,出现前夹持板的夹持面向内凹陷的情况,弹簧提供对夹持面支撑力。

1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履带板的轨距为1600mm。

17、3.有益效果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9、(1)本方案,通过将原有的换枕机的夹钳结构更改为夹板式,可以增大与轨枕的接触面积,减少轨枕的损伤,而增设防滑垫,可以避免夹取轨枕时夹板出现打滑现象,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同时将原有的2个第四油缸改为1个,可以降低两个夹板对主机液压系统压力及流量的要求,而增加平面回转驱动,使该换枕机不再依赖自动倾斜回转装置,降低了成本。

20、(2)本方案,通过在现有的履带式换枕机车架的基础上缩短了履带板的轨距,将轨距缩短至1600mm,使得履带板中心可在钢轨面上,避免履带板偏移而导致设备失去重心的现象,以实现履带板在轨道稳定走行的功能,同时将下车架加长,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1、(3)本方案,利用高压水泵可以将水箱中的水抽出,并经过喷淋管,从高压喷头喷出,可以将扬起的灰尘进行覆盖,起到一个降尘的作用,使得操作者能够有清晰的视野,方便操作,同时也可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22、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相关记载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