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音隔声板结构及包括其的吸音隔声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9928发布日期:2023-10-02 08:2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音隔声板结构及包括其的吸音隔声屏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噪音治理,特别涉及一种吸音隔声板结构及包括其的吸音隔声屏。


背景技术:

1、在轨道交通,如高速公路、高铁和地下轨道领域,对于噪音治理方面需要用到吸音隔声性能较好且耐候性优异的材料,例如发泡陶瓷板。目前,发泡陶瓷板可以分为闭气孔发泡陶瓷板和开气孔发泡陶瓷板两类,开气孔发泡陶瓷板具有优异的吸音性能,闭气孔发泡陶瓷板具有优异的隔声性能。

2、根据现有的烧成工艺和配方体系,想要使一块板材同时具备较强吸音性能和隔声性能难度极大。因此,一般用开气孔发泡陶瓷板和闭气孔发泡陶瓷板进行层叠设置构成吸音隔声板材,以使该板材同时具有较好吸音隔声性能。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现场使用后发现,简单地将开气孔发泡陶瓷板和闭气孔发泡陶瓷板进行层叠设置,其降噪系数不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一种降噪系数较高的吸音隔声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吸音隔声板结构及包括其的吸音隔声屏,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音隔声板材降噪系数不够高,降噪作用小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音隔声板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吸音板和隔声板;吸音板朝向隔声板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部,多个凸起部交错分布且在吸音板上划分形成多个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隔声板,隔声板与多个凹槽围合形成了多个降噪空腔;或,隔声板朝向吸音板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部,多个凸起部交错分布且在隔声板上划分形成多个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吸音板,吸音板与多个凹槽围合形成了多个降噪空腔。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吸音板或隔声板上设置凸起部以形成凹槽,使得吸音板和隔声板之间能够形成降噪空腔,有利于提高降噪系数,提升降噪效果。

4、优选地,吸音板和隔声板之间设置有纤维加固层。

5、优选地,纤维加固层包括玻璃纤维网格布。

6、优选地,吸音板包括开气孔发泡陶瓷板,开气孔发泡陶瓷板的内部具有气孔,气孔沿开气孔发泡陶瓷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并贯穿开气孔发泡陶瓷板。

7、优选地,隔声板包括闭气孔发泡陶瓷板和发泡陶瓷颗粒复合板中的一种或两种。

8、优选地,吸音板的厚度h1为25~50mm。

9、优选地,隔声板的厚度h2为30~80mm。

10、优选地,降噪空腔的高度h3小于或等于50mm。

11、优选地,多个凹槽在隔声板或吸音板上形成纹路,纹路呈网格形、田字形、鱼骨形或波浪形。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音隔声屏,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上述吸音隔声板结构,第一防护板、吸音隔声板结构和第二防护板依次层叠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吸音板(1)和隔声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1)和所述隔声板(2)之间设置有纤维加固层(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加固层(3)包括玻璃纤维网格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1)包括开气孔发泡陶瓷板,所述开气孔发泡陶瓷板的内部具有气孔,所述气孔沿所述开气孔发泡陶瓷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开气孔发泡陶瓷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板(2)包括闭气孔发泡陶瓷板和发泡陶瓷颗粒复合板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1)的厚度h1为25~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板(2)的厚度h2为30~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空腔(4)的高度h3小于或等于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42)在所述隔声板(2)或所述吸音板(1)上形成纹路(43),所述纹路(43)呈网格形、田字形、鱼骨形或波浪形。

10.一种吸音隔声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护板(5)、第二防护板(6)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音隔声板结构,所述第一防护板(5)、所述吸音隔声板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板(6)依次层叠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吸音隔声板结构及包括其的吸音隔声屏,吸音隔声板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吸音板和隔声板;吸音板朝向隔声板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部,多个凸起部交错分布且在吸音板上划分形成多个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隔声板,隔声板与多个凹槽围合形成了多个降噪空腔;或,隔声板朝向吸音板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部,多个凸起部交错分布且在隔声板上划分形成多个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吸音板,吸音板与多个凹槽围合形成了多个降噪空腔。有益效果:有利于提高降噪系数,提升降噪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涛,聂新超,彭双阳,王洪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金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