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型隧道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3957发布日期:2023-11-30 08:0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稳固型隧道锚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稳固型隧道锚。


背景技术:

1、隧道锚是一种能较好地利用锚址区的地质条件,工程量相对较小,性价比高、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的锚碇结构形式,多用于山区高速公路上的悬索桥。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锚支撑采用的是倾斜支墩,所述支墩的承台采用的普通承台结构,其支撑稳定性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稳固型隧道锚,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稳固型隧道锚,包括:

3、隧洞,所述隧洞包括前后相接的锚洞、前锚室、锚塞体和后锚室,所述锚塞体锚固连接有预应力钢束;

4、主缆索股,所述主缆索股的一端与所述预应力钢束相连,所述主缆索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桥梁;

5、散索鞍,所述主缆索股架设于所述散索鞍上;

6、承台,所述承台上部穿过所述锚洞与所述前锚室交界处延伸至所述隧洞内,所述承台包括承台主体、前连接面和后连接面,所述前连接面与所述锚洞的洞壁相连,所述后连接面与所述前锚室的室壁相连,所述前连接面和/或后连接面为台阶面;

7、支墩,所述支墩与所述承台的底部支撑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承台还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设置于所述承台主体的底部,所述支撑面为水平面,所述支墩竖直设置,所述前锚室的室壁坡度大于所述锚洞的洞壁坡度,所述前连接面的坡度大于所述后连接面的坡度,所述前连接面为台阶面,所述后连接面为斜面。

9、进一步地,所述前连接面包括三个倾斜面、两个水平台阶面和连接面,所述三个倾斜面由上至下依次错位设置,相邻两个倾斜面通过所述水平台阶面相连,所述连接面与所述锚洞的洞壁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承台还包括散索鞍安装面,所述散索鞍安装面设于所述承台主体的顶部,所述散索鞍安装面为斜面,所述散索鞍安装面与所述前连接面通过水平面连接,所述散索鞍安装面与所述后连接面通过竖直面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散索鞍与所述散索鞍安装面垂直连接,所述散索鞍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锚洞与所述前锚室的分界线上。

12、进一步地,所述锚洞的洞口底部与洞口支撑桩支撑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承台和支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为10cm厚的混凝土找平层。

15、进一步地,所述前锚室的室壁、后锚室的室壁和锚洞的洞壁均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初期支护层、复合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层。

16、进一步地,所述锚塞体所在处的隧洞洞壁包括初期支护层。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稳固型隧道锚通过将隧道锚中承台的前连接面和/或后连接面设置为台阶面,因此增加了承台与隧道锚外部围岩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承台与围岩之间的稳定性,提高了支墩的支撑稳定性,增强了整个隧道锚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4)还包括支撑面(43),所述支撑面(43)设置于所述承台主体(41)的底部,所述支撑面(43)为水平面,所述支墩(5)竖直设置,所述前锚室(12)的室壁坡度大于所述锚洞(11)的洞壁坡度,所述前连接面(44)的坡度大于所述后连接面(45)的坡度,所述前连接面(44)为台阶面,所述后连接面(45)为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面(44)包括三个倾斜面(441)、两个水平台阶面(442)和连接面(443),所述三个倾斜面(441)由上至下依次错位设置,相邻两个倾斜面(441)通过所述水平台阶面(442)相连,所述连接面(443)与所述锚洞(11)的洞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4)还包括散索鞍安装面(42),所述散索鞍安装面(42)设于所述承台主体(41)的顶部,所述散索鞍安装面(42)为斜面,所述散索鞍安装面(42)与所述前连接面(44)通过水平面连接,所述散索鞍安装面(42)与所述后连接面(45)通过竖直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索鞍(3)与所述散索鞍安装面(42)垂直连接,所述散索鞍(3)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锚洞(11)与所述前锚室(12)的分界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洞(11)的洞口底部与洞口支撑桩(6)支撑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4)和支墩(5)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43)为10cm厚的混凝土找平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锚室(12)的室壁、后锚室(13)的室壁和锚洞(11)的洞壁均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初期支护层、复合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固型隧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塞体(14)所在处的隧洞洞壁包括初期支护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固型隧道锚,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隧洞,所述隧洞包括前后相接的锚洞、前锚室、锚塞体和后锚室,所述锚塞体锚固连接有预应力钢束;主缆索股,所述主缆索股的一端与所述预应力钢束相连,所述主缆索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桥梁;散索鞍,所述主缆索股架设于所述散索鞍上;承台,所述承台上部穿过所述锚洞与所述前锚室交界处延伸至所述隧洞内,所述承台包括承台主体、前连接面和后连接面,所述前连接面与所述锚洞的洞壁相连,所述后连接面与所述前锚室的室壁相连,所述前连接面和/或后连接面为台阶面;支墩,所述支墩与所述承台的底部支撑连接。本技术增强了整个隧道锚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锦州,唐浪洲,周捷,王明年,于丽,陈友生,张鑫,古浩,李红鹏,郭晓晗,唐永红,刘珂瑞,秦幼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