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0243发布日期:2024-02-26 16:3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具体为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城镇居民人口的不断增多,新建开发区域越来越多,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加大,如何能够以更加经济、安全的方式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伴随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为缓解交通压力,城市跨江、跨河大跨桥梁修建的越来越多,因此将供水管道的敷设同桥梁进行结合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对桥梁景观要求的提高,给水管过桥不再是简单的布置在桥面以上,寻求合适的敷设位置、研究其对桥梁主体结构的影响也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水管过桥常见的做法有:河底敷设、单独架设管线桥或随桥敷设。若沿着河底敷设,由于有时候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容易对管道造成直接侵蚀;且河道底部地质环境复杂,后期因通航需要需对河道进行重新疏浚,影响水底管道的安全,因此不宜采用沿水底敷设的方案。对于景观要求较高且水面较宽的河道,若单独修建专用管线桥,则孔跨需与主桥保持一致,造价较高且景观效果不佳,不宜采用。较为适宜的做法是利用桥梁结构,沿着桥梁进行敷设。分析已建成的工程实例可知,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导致随桥敷设大直径给水管道的需求十分旺盛,而在相关的科学研究却严重不足,因此本专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给水管对于桥梁主体结构而言,不单单是静载,由于管道存在加压、减压以及水锤动力效应的影响,对桥梁主体结构的荷载效应必然存在不利影响。由于管道材料和桥梁主体结构材料差异,在地震和温度作用下,约束管道的自由变形会对主体结构产生不利的作用,同时也会引起管道自身破坏,因此,提出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通过合理设置镇墩、补偿器、固定支架,消除水管加压、减压以及水锤动力效应对桥梁结构受力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水管结构随桥敷设,同时,为便于后期检修及更换配件,主梁在设有波纹补偿器位置均敞开底板。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其包括:

5、作为连接基架的桥架;

6、连接结构,连接于桥架上,包括两组对应桥架两端设置的镇墩一,镇墩一置于地面上,对应给水管底部折弯处设置;

7、及对应与桥墩位置平齐设置的镇墩二,镇墩二设有两组,两组镇墩二分别对应给水管顶部折弯处设置;

8、给水管,对应桥架两侧风嘴内设置,并采用隔板分隔,独立成仓,给水管折弯四次,呈梯形设置;

9、防护部件,连接于给水管外侧,对给水管辅助保护。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部件包括多组套设于给水管外侧的止推环,止推环分别对应给水管四个折弯端设置,且多组止推环沿给水管外侧呈线性等距排列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给水管折弯处弯折角度为四十五度,且给水管采用焊接钢管,加大管道壁厚,壁厚选用12mm。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镇墩二间设置两组支架,左侧支架对应引桥固定支座桥墩位置设置,右侧支架对应主桥梁端附近设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部件还包括多组置于给水管外侧的波纹补偿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为便于后期检修及更换波纹补偿器,所述桥架在设有波纹补偿器位置均敞开底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合理设置镇墩、补偿器、固定支架,消除水管加压、减压以及水锤动力效应对桥梁结构受力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水管结构随桥敷设,同时,为便于后期检修及更换配件,主梁在设有波纹补偿器位置均敞开底板。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400)包括多组套设于给水管(300)外侧的止推环(410),止推环(410)分别对应给水管(300)四个折弯端设置,且多组止推环(410)沿给水管(300)外侧呈线性等距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管(300)折弯处弯折角度为四十五度,且给水管(300)采用焊接钢管,加大管道壁厚,壁厚选用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镇墩二(220)间设置两组支架(230),左侧支架(230)对应引桥固定支座桥墩位置设置,右侧支架(230)对应主桥梁端附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400)还包括多组置于给水管(300)外侧的波纹补偿器(4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便于后期检修及更换波纹补偿器,所述桥架(100)在设有波纹补偿器(420)位置均敞开底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的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直径给水管随桥敷设结构,包括桥架,连接结构包括两组对应桥架两端设置的镇墩一,镇墩一置于地面上,对应给水管底部折弯处设置,及对应与桥墩位置平齐设置的镇墩二,镇墩二设有两组,两组镇墩二分别对应给水管顶部折弯处设置,给水管对应桥架两侧风嘴内设置,并采用隔板分隔,独立成仓,防护部件连接于给水管外侧,对给水管辅助保护,通过合理设置镇墩、补偿器、固定支架,消除水管加压、减压以及水锤动力效应对桥梁结构受力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水管结构随桥敷设,同时,为便于后期检修及更换配件,主梁在设有波纹补偿器位置均敞开底板。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飞,刘从新,朱安静,罗亚林,佘良勇,华波,程振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3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