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7753发布日期:2024-03-22 10:4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市政道路,涉及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


背景技术: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申请号202221651065.9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包括基石层,所述基石层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分隔层,所述分隔层的顶部设置有夯土层,所述夯土层的顶部设置有表面层,所述表面层的中部设置有排水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表面层和排水机构,避免下雨时出现路面严重积水的情况,从而确保了车辆和安全行驶和行人的安全通过,通过设置绿化带和生态树池,绿化带和生态树池中的植物的根系会对夯土层进一步加固,确保了夯土层的稳固性,避免夯土层因大雨冲刷而出现空洞,导致路面出现下陷或坍塌,确保了路面的平整性,从而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性。

2、上述道路结构的设置,没有在碎石层设置防护结构,由于夯土层直接设置在碎石层顶部,当碎石层内部水流过大,会直接冲击碎石层,进而造成夯土层移位,同时也会将设置在碎石层内部的管道冲击移动,造成管道偏移,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包括基石层、碎石层、夯土层、主排水管道、道路层、机动车道和防护围挡,所述基石层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主排水管道,所述主排水管道的边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横架,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横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围挡,且所述碎石层内部的碎石颗粒设置在防护围挡内部,所述碎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夯土层,所述夯土层的顶部设置有道路层。

4、在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中,所述道路层的中部设置有机动车道,所述机动车道的边侧设置有下水井,且所述下水井与主排水管道连通。

5、在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中,所述道路层的两侧设置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和道路层之间设置有生态树池。

6、在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中,所述人行道的边侧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滤网。

7、在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中,所述人行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道,所述加强横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导管,且所述排液管道的底端与支撑导管连通。

8、在上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中,所述加强横架的内部开设有导液通道,所述支撑导管通过导液通道与主排水管道连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的优点为:

10、本申请对碎石层结构进行改进,在碎石层主排水管道的外侧设置加强横架,通过加强横架对主排水管道进行支撑,使得主排水管道不会发生偏移,通过加强横架还设置有多个防护围挡,且的防护围挡之间形成防护腔,进而碎石层内部的碎石颗粒设置在防护围挡内部,在发生积水沉降时,由于碎石层得到了固定,因此,不会被轻易冲走,这样夯土层得到了支撑,也就不会发生沉降,整个道路更加稳定。



技术特征:

1.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包括基石层(1)、碎石层(2)、夯土层(3)、主排水管道(4)、道路层(5)、机动车道(6)和防护围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石层(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碎石层(2),所述碎石层(2)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主排水管道(4),所述主排水管道(4)的边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横架(11),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横架(11)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围挡(13),且所述碎石层(2)内部的碎石颗粒设置在防护围挡(13)内部,所述碎石层(2)的顶部设置有夯土层(3),所述夯土层(3)的顶部设置有道路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层(5)的中部设置有机动车道(6),所述机动车道(6)的边侧设置有下水井(7),且所述下水井(7)与主排水管道(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层(5)的两侧设置有人行道(9),所述人行道(9)和道路层(5)之间设置有生态树池(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9)的边侧开设有导水槽(10),所述导水槽(10)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滤网(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道,所述加强横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导管(12),且所述排液管道的底端与支撑导管(1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架(11)的内部开设有导液通道,所述支撑导管(12)通过导液通道与主排水管道(4)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海绵城市的生态市政道路,包括基石层,碎石层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主排水管道,相邻两个加强横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围挡,碎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夯土层,夯土层的顶部设置有道路层;本技术对碎石层结构进行改进,在碎石层主排水管道的外侧设置加强横架,通过加强横架对主排水管道进行支撑,使得主排水管道不会发生偏移,通过加强横架还设置有多个防护围挡,且的防护围挡之间形成防护腔,进而碎石层内部的碎石颗粒设置在防护围挡内部,在发生积水沉降时,由于碎石层得到了固定,因此,不会被轻易冲走,这样夯土层得到了支撑,也就不会发生沉降,整个道路更加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周汉,高晓娜,薛威威,耿广斌,欧阳德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大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