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潮汐车道的变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37942138发布日期:2024-05-11 00:2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潮汐车道的变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标线,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潮汐车道的变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潮汐车道是一种交通管理措施,旨在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它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将道路上的一条或多条车道指定为特定方向行驶的车道,以适应交通流量的变化。

2、潮汐车道需要清晰的道路标识和驾驶员教育,以确保驾驶员正确理解和遵守潮汐车道的规则。如果标识不清晰或驾驶员不了解潮汐车道的使用方式,就可能导致混乱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3、目前,实现潮汐车道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利用交通指示牌、交通指示灯等类似装置提醒实际驾驶员让出一条或者若干条潮汐车道,但是如果有车辆逆向通行,就会导致车流混乱、拥堵严重。这样不仅会耽误更多人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对大家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第二种方式是利用专门的拉链车将隔离墩移动一个或者若干个车道来形成潮汐车道,通过物理隔离使潮汐车道设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升。若是搬移过程遇见路障将会大大浪费时间,而且每次潮汐车道变换都需要通过拉链车进行搬移,将会增大成本。若是搬移完成后,在行驶过程中不注意磕碰到隔离水马桩,造成其不在原来布置的位置,将会给在潮汐车道行驶的驾驶人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潮汐车道的变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类不同的潮汐现象情况,其位置固定,能够有效地引导车辆按照交通信号正常行驶,阻止随意并线、随意转弯和随意超车等违章行为的发生,其不影响正常的变道行为;不需要拉链车的参与,节约成本,且便于安装与更换。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适用于潮汐车道的变换装置,包括布置于路面双黄虚线内的变换装置本体,所述变换装置本体设于路面的混凝土底槽内,所述路面包括路基、设于路基上方的基层、以及设于基层上方的沥青面层;

4、所述变换装置本体包括凸起路面的可升降式条状块和固定式条状块;

5、所述固定式条状块通过固定销与混凝土底槽连接,所述固定式条状块的表面设有开合盖,所述固定式条状块内设有控制器;

6、所述可升降式条状块通过预留孔和螺母与下方的第一钢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钢板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二钢板组件,所述第二钢板组件的下方设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底部通过预埋件与混凝土底槽内的铸铁件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组件包括梯形钢板、与梯形钢板连接的第一焊接螺栓,所述第一焊接螺栓竖直设于梯形钢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焊接螺栓与螺母套接。

8、优选地,所述第二钢板组件包括与梯形钢板匹配连接的内槽钢板、以及与内槽钢板连接的第二焊接螺栓,所述第二焊接螺栓竖直设于内槽钢板的下方。

9、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的上方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伸缩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伸缩组件设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还设有弹簧阻尼器,所述弹簧阻尼器设于伸缩组件的左右两侧。

10、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以及设于第二滑槽内的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三滑块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四滑块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交叉布置,且交叉点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交叉布置,且交叉点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与第三连杆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与第四连杆的端部铰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外侧部设有横向压缩弹簧,所述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的外侧部设有横向压缩弹簧,且第三滑块外侧部的横向压缩弹簧的左侧设有梯形阻断块。

12、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块、设于控制块下方的控制柄,所述控制柄上套接有竖向压缩弹簧,所述控制柄的下方设有心型滑槽,所述心型滑槽的下方设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的一端与心型滑槽卡接,所述限制杆的另一端与轴承铰接,所述轴承的下方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能够与混凝土底槽内的预留缝卡接。

13、优选地,所述楔形块的斜面与梯形阻断块的斜面坡度一致,当楔形块向下移动时能够使梯形阻断块向右侧移动,从而卡住第三滑块滑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没有按下控制块时,车辆违规变入潮汐车道,会使可升降的条状块随着伸缩构件下降,从而阻断违规变道的行为;当按下控制块时,带动限制杆在心型滑槽中滑动并卡住,使楔形块卡在预留缝中,使梯形阻断块卡住第三滑块,从而使伸缩构件无法下降,保持原来的凸起状态,车辆在保证安全下能够正常变入潮汐车道。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潮汐车道的变换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一、制作单个预制混凝土底槽:在预制构件加工厂预制混凝土底槽,单个预制混凝土底槽的长度a=2~4m,宽度b=80~100cm,厚度h=80~100cm;中间挖空长方体长度a=2~4m,宽度b3=40~45cm,深度h2=60~80cm,边台挖空一个小长方体长度a=2~4m,宽度b1=20~30cm,深度h1=20~30cm;单个预制混凝土底槽制作完成后,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安装施工;

17、步骤二、开挖切割路面条形基槽:首先,在双黄虚线之间对待开挖的条形基槽进行测量定位,条形基槽的宽度应比预制混凝土底槽宽10~20mm,深度应比预制混凝土底槽深10~20mm;然后使用切割机对路面进行全厚切割,切割时严格控制深度,以免破坏基层;切割完成后现场路面碎块应集中收集,妥善处理,严禁随意拋弃;最后,对路面基层进行碾压夯实,并摊铺水灰比为0.2的干拌砂浆作为找平层,摊铺厚度控制在20mm之内;

18、步骤三、装配变换装置:先在预制混凝土底槽的中部以及左端装上铸铁件,并在中部将第二滑槽通过预埋件螺栓连接,再依次安装伸缩构件、第一滑槽、第二钢板组件进行第二次螺栓连接,将可升降式条状块与第一钢板组件进行螺栓连接,通过第一钢板组件的梯形钢板与第二钢板组件的内槽钢板啮合和第一滑槽连接;在左边依次安装控制器、固定式条状块以及固定销,完成其中一个变换装置的拼接;接着,依次安装多个变换装置;

19、步骤四、将变换装置吊装就位:依据定位线,将装配完成的双黄虚线警示系统垂直放入路面条形基槽中;

20、步骤五、路面缝隙填筑:单元双黄虚线警示系统安装完成后,在路面与混凝土底槽接缝内挤嵌与缝隙同宽的单粒级碎石,以提高路面板间的嵌锁力,增强荷载传递性能。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采用纯机械设计,不需要电源的支持,适应性强,使用方便。

23、2、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违规变道,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了行车安全。

24、3、本发明中的变换装置,安装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节约了人力财力。

25、4、本发明适应性强,能够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进行潮汐车道的变换。

26、5、本发明可拆卸式更换,节约时间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