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种草的哑铃形铺路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438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种草的哑铃形铺路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铺路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种草的哑铃形铺路砖,用其构筑铺面与绿化相结合的路面或停车场。
英国专利1565504号提出一种花盆式结构的格栅形铺路砖,格栅的空心处可填土种植青草,各砖之间格栅的空心处水平向不连通,土的总体积小,青草的生长环境与在花盆里的环境一样,需经常维护,并且,用这种格栅形铺路砖铺砌的铺面其纵向受力是单砖受力,因此单砖平面面积需很大,甚至须配筋。英国专利2103262号公开了一种带排水孔的矩形铺路板,这种板虽然通过上表面可填土种植的网格形开槽通道,使草在板上通道内的生长能水平向连通,但由于填土用的通道过窄,提供的种植面积小,只适宜于营养土种植,铺砌时对仅靠矩形铺路板周边凸缘和位置稳定栓防止板的移动,承载能力有限,铺面会由于局部沉降而变得凹凸不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相互咬接构成整体受力的铺路砖,它能为青草的生长提供接近天然环境的条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可种草的哑铃形铺路砖,是模压或浇铸成型的哑铃形混凝土予制构件,由上台体、下台体和中间的圆柱体组成,铺路砖的上表面呈球面,下表面呈平面,上台体和下台体的水平投影均为准八边形,上台体的周边有向内或向外与铺路砖轴线夹角相同的对称配置的两对互补反斜面,下台体的周边有与上台体相对应的倾斜方向相反的两对互补反斜面,上台体和下台体各有两对相邻斜面之间形成的过渡曲面。
上台体和下台体周边的四对互补反斜面可呈梯形,铺路砖上表面的球面外圆可与上台体周边的两对过渡曲面相切。
铺设时,基层可以是砂垫层或碎石垫层,找平好地基后,将哑铃形铺路砖并列铺设在上面,使相邻两块铺路砖的斜面内、外对应咬合,相互支承,相邻铺路砖之间由其过渡曲面及圆柱体围成空腔,铺路砖被铺设后,向空腔内填土植草。由本实用新型哑铃形铺路砖构筑的铺面,可用于停车场、道路以及沙漠地带的固沙种草。
本实用新型可种草的哑铃形铺路砖通过引入四对互补反斜面使原有的单块构件受力转变成整体受力。当单个铺路砖受荷时,由于上台体和下台体周边斜面的互相咬合,挤压作用,使该铺路砖不仅受到相邻铺路砖向上的作用力,同时也受到了水平向的压力,即使铺路砖形成侧向预压应力,这样当某一块铺路砖上受到车轮作用时,铺面具有整体性,可以象连续板一样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哑铃形铺路砖的外形轮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哑铃形铺路砖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哑铃形铺路砖水平旋转90度的正视图。
图4是图2所示哑铃形铺路砖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哑铃形铺路砖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哑铃形铺路砖沿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哑铃形铺路砖拼接铺面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哑铃形铺路砖拼接铺面沿I-I线的剖视图。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哑铃形铺路砖是不配筋的素混凝土模压构件,由上台体1、下台体2和中间部分的圆柱体3组成,铺路砖上表面的中部是球面12,球面12可以是不同半径球曲面的组合,其余部分是边平面16,下表面是磨平面13。上台体1的周边有一对左右对称配置的向外倾斜的倒置梯形斜面4与4′,在周边的前、后有另一对对称配置的向内倾斜的正置梯形斜面5与5′,一对倒置梯形斜面4与4′和另一对各自相邻的正置梯形斜面5与5′之间分别形成过渡曲面6与6′和7与7′,为了增大哑铃形铺路砖铺面空腔16的容积和草的种植面积,一般要求过渡曲面6与6′和7与7′同球面12的外圆相切,如图4所示。上台体2的周边有一对左、右对称配置的向内倾斜的正置梯形斜面8与8′,在周边的前、后有另一对对称配置的向外倾斜的倒置梯形斜面9与9′,一对正置梯形斜面8与8′和另一对各自相邻的倒置梯形斜面9与9′之间分别形成过渡曲面10与10′和11与11′。上台体1的上圆锥体14和下台体2的下圆锥体15分别向下和向上延伸构成中间部分的圆柱体3、铺路砖的所有面与面之间的相接为自然过渡。
铺设时,将哑铃形铺路砖并列铺设在地基上面,一块铺路砖的左右对称配置的梯形斜面分别与另一块铺路砖前、后对称配置的梯形斜面贴接,可使两块拼连的铺路砖的上台体和下台体的斜面相互咬合,从而形成相互支撑的整体受力的铺面,可以象连续板一样工作。铺设后,向由各相邻铺路砖的过渡曲面和圆柱体3围成的空腔16内填土,并压实,同时播下草种,青草在内生长,逐渐爬满上台体1的球面12,形成青草的复盖层。
用本实用新型哑铃形铺路砖铺设的路面,整体性好,无不均匀沉陷现象,其车辆行驶曲线呈连续摆线式,上下起伏小,△hs8mm,无跳跃。哑铃形铺路砖互相咬合形成水平向贯通的空腔,空腔与地基也是连通的,并且空腔容积大,略大于混凝土构件的体积,因而在水平向和纵向都为青草根系的生长提供了极接近天然环境的条件,只需一般维护即可。由于上表面采用了球面,可大大减弱对草的碾压强度。对由本实用新型哑铃形铺路砖构筑长有青草的路面,通过多光谱扫描特性和热图象特性的分析,证明与天然草坪相同,这样,此人工草坪还能满足某些隐蔽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由上台体、下台体和中间的圆柱体组成的可种草的混凝土予制哑铃形铺路砖,其特征在于铺路砖的上表面呈球面,下表面呈平面,上台体和下台体的水平投影均为准八边形,上台体的周边有向内或向外与铺路砖轴线夹角相同的对称配置的两对互补反斜面,下台体的周边有与上台体相对应的倾斜方向相反的两对互补反斜面,上台体和下台体各有两对相邻斜面之间形成的过渡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哑铃形铺路砖,其特征在于上台体或下台体周边上的两对互补反斜面是两对互补梯形反斜面,上台体的两对过渡曲面同球面的外圆相切。
3.一种由上台体、下台体和中间的圆柱体组成的可种草的混凝土予制哑铃形铺路砖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哑铃形铺路砖并列铺设在地基上面,使相邻两块铺路砖的斜面内、外对应咬合,相互支撑,相邻铺路砖之间由其过渡曲面及圆柱体围成空腔,铺路砖被铺设后,向空腔填土植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构筑铺面与绿化相结合的路面或停车场的可种草的混凝土预制哑铃形铺路砖,该铺路砖由上台体、下台体和中间的圆柱体组成,上、下台体的水平投影均为准八边形,上、下台体各有两对与铺路砖轴线夹角相同的对称配置的互补反斜面,两对相邻斜面之间形成过渡曲面,从而使铺路砖可相互咬接构成整体受力的铺面,为种植的青草生长提供接近天然环境的条件。
文档编号E01C5/04GK2129772SQ9223076
公开日1993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19日
发明者李建章, 郝成森, 杨延东, 宋希安, 尹凤桐, 廉志彪, 刘国友, 汪秋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