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连续下坡路段视觉控速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85562阅读:来源:国知局
员距离感;从变坡点起沿上坡方向路段处,铺设10道视错觉标线3,最小间距为6?8m,间距依次增大lm,变坡点处铺设红色沥青;从变坡点起沿下坡方向50?75m范围内等距铺设10道视错觉标线。
[0044]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变坡点前后2m范围内路面铺设红色沥青,起警示作用。
[0045]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混凝土隔离粧I高度沿下坡方向依次降低,最高2m,最低lm,水平截面为圆形,涂装红白相间立面标线。混凝土隔离粧I与上坡方向呈75°,以改善连续下坡段视错觉,提升驾驶员认知性。
[0046]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混凝土隔离I粧只设置在沿下坡方向变坡点前100?150m路段内,突起路标2与视错觉标线3设置于变坡点前后路段内。
[0047]本发明的方法中,如图5所示,混凝土隔离粧I采用高强级反光膜带,视错觉标线3采用全天候反光标线,提高驾驶员在夜间对连续下坡段路段的视认性。
[0048]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驾驶员起警告作用的信息为连续下坡警告标志4与变坡点红色沥青路面5,警告信息能警示驾驶员处于连续下坡路段,提高其注意力,从而规范驾驶员的行为。
[0049]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升驾驶员对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视认性主要包括道路边缘的混凝土隔离粧1,视错觉标线3,视错觉标线3采用全天候反光标线,混凝土隔离粧I采用高强级反光膜带,混凝土隔离粧I高度沿下坡方向依次降低,最高2m,最低lm,且与上坡方向呈75°,以改善连续下坡段视错觉,能有效驾驶员对连续下坡段的视认性。车辆行进到距离变坡点150?10m时,驾驶员根据路侧倾斜且高度减小的混凝土隔离粧1,及路面间距逐渐减小的视错觉标线3,更容易判断出路段为连续下坡段,车辆前照灯照射到反光膜带上,增加道路内的亮度,使驾驶员更易于视认。
[0050]本发明针对公路连续下坡段的事故形态(碰撞固定物)以及事故原因(超速,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低照度),通过设置连续下坡警告标志4,以达到提前提醒驾驶员的目的。通过设置变坡点处的红色沥青路面5,已达到提高驾驶员注意力的目的。通过设置混凝土隔离粧1、突起路标2、视错觉标线3等设施,构建高频,低频视觉信息流,全面提升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速度感(如图7所示)和距离感,从而达到规范和引导驾驶行为,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的目的。通过设置与上坡方向呈75°的高强级反光膜带混凝土隔离粧1,全天候反光标线视错觉标线3,有助于提高驾驶员在公路连续下坡段内的视认性,有效改善驾驶员视错觉,减少驾驶员发生误判的几率,有利于行车安全。
[0051]混凝土隔离粧I采用高强级反光膜带,视错觉标线3采用全天候反光标线,连续下坡警告标志为黄底黑字,采用高强级反光膜带,能增加公路连续下坡段的亮度,提高驾驶员在夜间对公路连续下坡内的视认性。
[0052]本发明的公路连续下坡路段视觉控速系统,设置在公路连续下坡段处,该系统包括:
[0053]连续下坡警告标志4,设置在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且位于道路边缘;
[0054]混凝土隔离粧1,每隔第一预设距离设置于道路边缘,且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构成空间高频信息流;
[0055]突起路标2,每隔第二预设距离设置于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以及变坡点后第二路段处,构成空间低频信息流;
[0056]多道视错觉标线3,铺设于从变坡点起沿上坡方向路段处以及从变坡点起沿下坡方向预设范围内。从变坡点起沿下坡方向预设范围内等距铺设多道视错觉标线。变坡点沿上坡方向路段的视错觉标线不是等距的,从变坡点起依次增大。
[0057]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如下:
[0058]I)先清洗公路连续下坡段路面,于变坡点处铺设红色沥青路面;
[0059]2)采用全天候反光标线施画视错觉标线3 ;
[0060]3)锚固连续下坡警告标志4于沿下坡方向局变坡点前100?150m的道路外侧边缘,涂装高强级反光膜带,为黄底黑字;
[0061]4)锚固混凝土隔离粧I于沿下坡方向局变坡点前100?150m范围内的道路外侧边缘(间距为4m),锚固混凝土隔离粧I沿下坡方向与路面成75度夹角,隔离粧采用高强级反光膜涂装,为红白相间颜色;
[0062]5)锚固突起路标2于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100?150m,变坡点后50?75m范围内,道路标线外侧与混凝土隔离粧之间,间距为10?20m。
[0063]注意事项:
[0064]1、本发明适用于限速为60?100km/h的一级公路连续下坡路段,有助于改善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视错觉,减少驾驶员误判几率,提高行车安全与舒适性。
[0065]2、本发明中应先铺设红色沥青路面,再施画视错觉标线。
[0066]3、本发明中的混凝土隔离粧I锚固于地面时应注意其夹角方向,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维护保养。
[0067]本发明采用低成本的道路标线和视觉诱导系统,不涉及大规模道路基础设施,投资少,施工易,见效快,能改善公路连续下坡段道路行车安全。
[0068]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公路连续下坡路段视觉控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在公路连续下坡段处,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于道路边缘设置连续下坡警告标志(4),每隔第一预设距离设置混凝土隔离粧(I ),构成空间高频信息流; 52、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变坡点后第二路段处,每隔第二预设距离设置突起路标(2),构成空间低频信息流; 53、从变坡点起沿上坡方向路段处,铺设多道视错觉标线(3);从变坡点起沿下坡方向预设范围内等距铺设多道视错觉标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变坡点起沿上坡方向路段处铺设的多道视错觉标线(3)之间的最小间距为6~8m,间距依次增大l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坡点前后一定范围内路面铺设红色沥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为变坡点前100~150m路段处,变坡点后第二路段处为变坡点后50~75m路段处;第一预设距离为4m,第二预设距离为10~20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为: 从变坡点起沿上坡方向路段处,铺设10道视错觉标线(3);从变坡点起沿下坡方向50~75m范围内等距铺设10道视错觉标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间高频视觉信息流的频率为2~8Hz,空间低频视觉信息流的频率为0.5~1Ηζ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隔离粧(I)高度沿下坡方向依次降低,最高2m,最低lm,水平截面为圆形,涂装红白相间的立面标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隔离粧(I)与上坡方向呈7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隔离粧(I)采用高强级反光膜带,视错觉标线(3)采用全天候反光标线。10.一种公路连续下坡路段视觉控速系统,设置在公路连续下坡段处,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连续下坡警告标志(4),设置在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且位于道路边缘; 混凝土隔离粧(I ),每隔第一预设距离设置于道路边缘,且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构成空间高频信息流; 突起路标(2),每隔第二预设距离设置于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以及变坡点后第二路段处,构成空间低频信息流; 多道视错觉标线(3),铺设于从变坡点起沿上坡方向路段处以及从变坡点起沿下坡方向预设范围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连续下坡路段视觉控速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在公路连续下坡段处,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于道路边缘设置连续下坡警告标志,每隔第一预设距离设置混凝土隔离桩,构成空间高频信息流;S2、沿下坡方向距离变坡点前第一路段处,变坡点后第二路段处,每隔第二预设距离设置突起路标,构成空间低频信息流;S3、从变坡点起沿上坡方向路段处,铺设多道视错觉标线;从变坡点起沿下坡方向预设范围内等距铺设多道视错觉标线。本发明可以改善驾驶员在公路连续下坡段的坡度错觉,有助于控制下坡段车速,提升交通安全。
【IPC分类】E01F9/08, E01F9/00, E01F9/012
【公开号】CN105002839
【申请号】CN201510328478
【发明人】郑展骥, 杜志刚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