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_2

文档序号:974614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8]针对地基软弱的情况,在所述步骤B中,铺设的下垫层6为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垫层(厚度可以为1cm左右)。采用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垫层,可以起到扩散应力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并加速下部土层的固结和沉降。
[0049]为了加大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结构刚度,加强受力能力,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框结构的竖墙7与顶板8相交处具有上倒角10,竖墙7与底板5相交处具有下倒角U。通过设置上倒角10和下倒角11,使荷载由顶板传递至底板,以传递弯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倒角10与顶板8为一体结构,从而有利于本发明的强化方法的施工,并提高结构强度。
[0050]在步骤B中,边墙植筋时,首先在边墙I上钻孔;然后清除干净孔内的岩肩粉和积水;并将锚固包(优选为ZM型锚固包)直立浸泡在水中,同时使锚固包的封口端向上以利排气,泡水时间以不冒泡为准;然后将吸水后的锚固包捣碎,填入所钻孔洞的约2/3钻孔深度;最后将锚杆体(钢筋)用手锤打入孔中,抹平孔口,完成边墙植筋。
[0051]在进行盖板2植筋时,首先在盖板2上钻孔;然后清除干净孔内的岩肩粉和积水;再将化学植筋胶(锚固剂)注入所钻孔洞中;最后将锚杆体(钢筋)旋入,直到孔底,在锚固剂固化期间不能解碰钢筋。其中盖板2和边墙I植筋可选用HRB400钢筋。
[005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C中,优选地,在绑扎边墙I钢筋时,同时绑扎上倒角10位置的钢筋,并使上倒角10位置的钢筋与边墙I位置的钢筋连接,从而加强顶板8和竖墙7的连接。
[0053]在所述步骤D中,通过自流平混凝土浇筑顶板8,可自流密实成型,以便于施工,并能够减少浇筑缺陷。
[0054]由于顶板8的自身重力可能会使顶板8与原盖板见产生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图5所示,在浇筑顶板8混凝土时在所述顶板8的顶部形成压浆孔9,在所述步骤E中,在拆模之后,向新加钢筋混凝土框结构与盖板2间压注水泥浆。在压注水泥浆时,注浆压力优选大于等于0.9MPa,压注水泥浆的持续时间优选大于等于5分钟。通过压注水泥浆,可保证间隙被填补,使新旧结构连结牢固。为了使新旧结构连结更加充分,优选为沿盖板涵跨度方向(即盖板涵的横向),每间隔Im设置一个压浆孔(压浆孔可以通过预埋塑胶管形成)。
[0055]参考图1,为了保证盖板涵涵洞有足够的高度,在铺设涵洞盖板下垫层6之前,可以先去除盖板下方原涵洞基础3及下地基4。在去除盖板下方原涵洞基础3及下地基4后,为了保证盖板函与涵洞出入口平顺的连接,在去除盖板下方原涵洞基础3及下地基4的同时,去除涵洞出入口基础;在形成新加钢筋混凝土框结构后,绑扎涵洞出入口处钢筋,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在施工时,需夯实涵前顺坡土方,铺砌基础材料,使之与周围地势自然顺坡。
[0056]本发明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形成的新加钢筋混凝土框构结构是一个可以独自受力的整体结构,并且与原盖板涵在边墙1、盖板2接触面通过植筋连接在一起,所以可视为增大了盖板涵的截面积。本发明强化方法形成的新加钢筋混凝土框结构与原结构可以很好的协同工作,强化后盖板涵结构整体性好,可改善顶板渗水、边墙外鼓和混凝土剥落等问题。
[0057]本发明加固效果明显、施工不影响线上运营工作、加固后盖板涵无需特别养护、检查方便、能较好保证涵内人、车、过水通行空间的使用,并且后期养护维修方便。
[0058]本发明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可用于铁路盖板涵,也可以用于公路盖板涵。
[005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61]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去除原盖板涵的边墙(I)勾缝和边墙(I)表层松散物,清洗边墙(I)表面;凿毛盖板(2)底面; 步骤B,铺设盖板涵的底板(5)的下垫层(6);边墙(I)植筋,盖板(2)植筋; 步骤C,绑扎竖墙(7)钢筋,支立模板,浇筑底板(5)、竖墙(7)混凝土 ; 步骤D,绑扎顶板(8)钢筋,支立模板,浇筑顶板(8)混凝土 ; 步骤E,拆模,形成新加钢筋混凝土框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边墙勾缝去除的深度为I?2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铺设的下垫层(6)为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垫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框结构的竖墙(7)与顶板(8)相交处具有上倒角(10),竖墙(7)与底板(5)相交处具有下倒角(1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倒角(10)与顶板(8)为一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在绑扎边墙(I)钢筋时,同时绑扎上倒角(10)位置的钢筋,并使上倒角(10)位置的钢筋与边墙(I)位置的钢筋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通过自流平混凝土浇筑顶板(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在浇筑顶板(8)混凝土时在所述顶板(8)的顶部形成压浆孔(9); 在所述步骤E中,在拆模之后,向新加钢筋混凝土框结构与盖板(2)间压注水泥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压注水泥浆时的注浆压力大于等于0.9MPa,压注水泥浆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5分钟。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铺设涵洞盖板下垫层(6)之前,去除盖板下方原涵洞基础(3)及下地基(4)。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去除盖板下方原涵洞基础(3)及下地基(4)的同时,去除涵洞出入口基础; 在形成新加钢筋混凝土框结构后,绑扎涵洞出入口处钢筋,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强化方法,所述的强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去除原盖板涵的边墙(1)勾缝和边墙(1)表层松散物,清洗边墙(1)表面;凿毛盖板(2)底面;步骤B,铺设盖板涵的底板(5)的下垫层(6);边墙(1)植筋,盖板(2)植筋;步骤C,绑扎竖墙(7)钢筋,支立模板,浇筑底板(5)、竖墙(7)混凝土;步骤D,绑扎顶板(8)钢筋,支立模板,浇筑顶板(8)混凝土;步骤E,拆模,形成新加钢筋混凝土框结构。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强化方法对盖板涵的加固效果明显,并且施工不影响线上运营。
【IPC分类】E01D22/00, E01F5/00
【公开号】CN105507170
【申请号】CN201510862154
【发明人】薛继连, 贾晋中, 孟宪洪, 何占元, 刘吉元, 杨心怡, 苏永华, 蔡超勋, 赵德宽, 罗慧刚, 李峰帜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