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0935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地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伸缩缝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作为抗震救灾的生命线,桥梁结构在地震中遭到巨大破坏,造成巨大的次生灾害。在过往大地震中,梁体之间通常会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使桥梁结构遭到严重损伤。为了避免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遭到严重破坏,有效地保证桥梁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作为梁体之间连接的纽带,伸缩缝越来越受到重视,需要其在地震作用下也能够发挥很好的伸缩作用。
[0003]现有桥梁伸缩缝装置中,采用活动梳板和固定梳板配合的梳型伸缩缝是较好的一种,其纵向伸缩量较大,车辆行驶平稳、舒适,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导致传统梳型伸缩缝抗震性能不佳,具体表现在:1)当大震来临时,不具备横向大位移能力,而出现梳齿卡死、断裂等现象;2 )梁体在车辆荷载和温度变化等作用下会发生梁体转动或挠度变形,从而导致梁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梳齿部分遭到破坏;3)活动梳齿板防治在梁体顶面,当地震来临时,能够满足纵向位移的需求。但是由于地震波动的随机性,在横向、竖向等也可能发生相对位移,传统伸缩缝不能满足上述要求;4)跨缝板与活动齿板铰接,当梁体间出现竖向位移差时,会将跨缝板顶起,在梁体端部出现“八字状”,造成跨缝板与活动齿板脱空现象。
[0004]鉴于上述梳型伸缩缝存在的种种不足,有必要对现有桥梁伸缩缝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传统梳型伸缩缝的基础上,结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843071U公开的一种拉索-挡块组合限位抗震支座,设计形成一种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地震作用下有效约束跨缝板与活动齿板之间相对位移与转角,限制梁体间相对位移,缓冲梁体间相互碰撞,有效控制落梁与梁体损坏,同时防止梳型伸缩缝活动梳齿板与固定梳齿板上的梳齿因梁体间横向相对位移卡死而使伸缩缝遭到破坏的装置。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传统梳型伸缩缝的基础上,将跨缝板与活动齿板连成一体,在跨缝板与左端梁体下设置拉索减隔震支座;在活动齿板与右端梁体下设置限位拉索;将固定梳齿板与活动梳齿板上的梳齿设计为类似于钟摆的可活动梳齿。
[0007]据此,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包括活动齿板1、固定齿板2、拉索减隔震支座3、跨缝板4、可活动梳齿5、销钉6和限位拉索11,其中: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上的梳齿之间相互交叉间隔设置;可活动梳齿5两端通过销钉6分别铰接固定于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上;活动齿板I另一端和跨缝板4连接为一体;跨缝板4下方设置拉索减隔震支座3 ;所述拉索减隔震支座(3)位于跨缝板4与第一梁体7之间;活动齿板I下方设置限位拉索11 ;限位拉索11位于活动齿板I与第二梁体8之间;固定齿板2通过固定螺栓21固定于第二梁体8上。
[000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梁体7与第二梁体8之间设置有桥梁伸缩构造缝10,所述桥梁构造伸缩缝10处设置有橡胶止水带9。
[0009]本实用新型中,可活动梳齿5 —端设计为半圆形,另一端设计为矩形或三角形;活动梳齿5的半圆形一端分别通过销钉6固定于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上,两个活动梳齿5另一端相连;活动梳齿5半圆形一端下方与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相连处间隔一定距离,在地震作用当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之间发生相对横向位移时,可活动梳齿5能够发生水平向转动,避免梳齿间相互卡死,使伸缩缝梳齿和左右梁体免遭破坏。
[00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索减隔震支座3的剪力键32,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被剪断。而在地震作用下可以剪断消耗地震能量,满足梁体间相对位移的需求;也可以认为剪力键不被剪断时达到固定支座功能,剪力键被剪断时达到滑动支座功能。
[00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索减隔震支座3的拉索31,以及限位拉索11均由2-19根高强钢丝束、钢绞线或碳纤维组成。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优点在于:
[0013]1.将跨缝板与活动齿板连接为一个整体,可以避免梁体端部出现“八字状”,造成跨缝板与活动齿板脱空现象;
[0014]2.将活动齿板和固定齿板上的梳齿设计为可活动梳齿,能够发生水平转动。当左右梁体间发生横向相对位移时,可以避免梳齿间卡死现象,使伸缩缝和梁体免遭破坏;
[0015]3.采用跨缝板与第一梁体间设置拉索减隔震支座,活动齿板与第二梁体间设置限位拉索的方法,能够同时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下温度变化作用和车辆荷载的冲击,又能在地震作用下限制左右梁体间过大的相对位移,起到减震、限位作用。
[0016]4.与传统梳型伸缩缝相比,在地震作用下,通过可活动梳齿转动避免梳齿间卡死而造成伸缩缝和左右梁体破坏。通过拉索减隔震支座和限位拉索来限制梁体间过大的相对位移,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的实施例图。
[0019]图3为拉索减隔震支座不意图(具体图不见该实用新型专利)。
[0020]图4为图2的俯视图。
[0021]图中标号为活动齿板,2为固定齿板,3为拉索减隔震支座,4为跨缝板,5为可活动梳齿,6为销钉,7为第一梁体,8为第二梁体,9为橡胶止水带,10为桥梁伸缩构造缝,11为限位拉索,21为固定螺栓,31为拉索,32为剪力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3]实施例1:请见图1、图2、图3、图4,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包括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可活动梳齿5通过销钉6铰接固定在活动齿板I与固定齿板2上,可活动梳齿5铰接端设计为半圆形,且铰接端部下方与齿板间隔一定距离,方便其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水平向转动,活动梳齿5与固定齿板2的连接方式与活动齿板I相同;固定齿板2通过固定螺栓21固定在梁体上;跨缝板4与活动齿板I连接为一个整体;跨缝板4与第一梁体7之间设置有拉索减隔震支座3,活动齿板I与第二梁体8之间设置有限位拉索11 ;
[0024]请继续见图2,第一梁体7与第二梁体8之间设置有桥梁伸缩构造缝10,所述桥梁构造伸缩缝10处设置有橡胶止水带9 ;在所述跨缝板4与第一梁体7固定设置拉索减隔震支座3,在活动齿板I与第二梁体8之间固定设置限位拉索11,跨缝板4跨过桥梁构造伸缩缝10并与活动齿板I连为一体;活动齿板I与固定齿板2放置在第二梁体8上,固定齿板2通过固定螺栓21固定在第二梁体8上;
[0025]请继续见图3,拉索减隔震支座3侧面设置拉索31,中间设置剪力键32,详细信息请参见实用新型专利《拉索一挡块组合限位抗震支座》,公开号:201843071U ;
[0026]请继续见图4,活动齿板I与固定齿板2上的活动梳齿5相互交错间隔设置,在地震作用下可以发生水平转动,防止梳齿卡死现象出现。
【主权项】
1.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包括活动齿板(1)、固定齿板(2)、拉索减隔震支座(3 )、跨缝板(4)、可活动梳齿(5 )、销钉(6 )、限位拉索(11),其特征在于: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上的梳齿之间相互交叉间隔设置;可活动梳齿(5)两端通过销钉(6)分别铰接固定于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上;活动齿板(I)另一端和跨缝板(4)连接为一体;跨缝板(4)下方设置拉索减隔震支座(3);所述拉索减隔震支座(3)位于跨缝板(4)与第一梁体(7)之间;活动齿板(I)下方设置限位拉索(11);限位拉索(11)位于活动齿板(I)与第二梁体(8)之间;固定齿板(2)通过固定螺栓(21)固定于第二梁体(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7)与第二梁体(8)之间设置有桥梁伸缩构造缝(10),所述桥梁构造伸缩缝(10)处设置有橡胶止水带(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活动梳齿(5)—端设计为半圆形,另一端设计为矩形或三角形;活动梳齿(5)的半圆形一端分别通过销钉(6)固定于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上,两个活动梳齿(5)另一端相连;活动梳齿(5)半圆形一端下方与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相连处间隔一定距离,在地震作用当活动齿板(I)和固定齿板(2)之间发生相对横向位移时,可活动梳齿(5)能够发生水平向转动,避免梳齿间相互卡死,使伸缩缝梳齿和左右梁体免遭破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活动梳齿桥梁抗震式伸缩缝装置,在传统梳型伸缩缝的基础上,将跨缝板与活动齿板连成一体,在左端梁体和跨缝板之间设置拉索减隔震支座,在右端梁体和活动齿板之间固定设置限位拉索;将固定梳齿板与活动梳齿板上的梳齿设计为类似于钟摆的可活动梳齿。跨缝板与活动齿板连成一体,在地震作用下拉索支座和限位拉索能够有效约束跨缝板与活动齿板之间相对位移与转角,限制梁体间相对位移,缓冲梁体间相互碰撞,有效控制落梁与梁体损坏;固定齿板与活动齿板上的梳齿设计为可活动梳齿,能够防止梳型伸缩缝活动梳齿板与固定梳齿板上的梳齿因梁体间横向相对位移卡死而使伸缩缝遭到破坏。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正常使用状况下温变与车辆冲击下的荷载作用,又能在强震作用下起到控制梁体间的相对位移。
【IPC分类】E01D19-06
【公开号】CN204418008
【申请号】CN201420821463
【发明人】袁新哲, 王征南, 庞于涛, 高康, 田圣泽, 袁万城
【申请人】同济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