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0662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生活和工业用水仍以地下水为主,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表生态开始失衡,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城市建设中,大量采用水泥、柏油、混凝土等封闭地表,取代原有的土壤表面;不透水路面阻止了地下水补给路径,加之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引发地面沉降。
[0003]城市成为“人造沙漠”。封闭地表和高楼大厦使现代化都市的地表逐步被阻水材料所硬化覆盖,水分难以下渗,降水很快成为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或者地下排水管道,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
[0004]城市“热岛效应”严重。不透水的路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雨水蒸发快,地表易干燥,扬尘污染重;且雨后水分快速蒸发,空气湿度大,使人感到闷热难耐,而后又异常干燥,产生气象学上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行道由于花坛、树池、自行车等阻碍导致雨水难以排出,行走困难,行人鞋子浸水现象普遍,如何排出积水成为困扰市民出行的难题。
[0005]针对以上现象,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开始研宄开发透水性路面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庭院、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广场、露天停车场、公园内道路及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等,增加了城市的透水透气空间,对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0006]我国现阶段也在进行透水路面的推广应用工作,但由于透水路面造价较高,且没有相应的路基处理措施,加之老城区改造工程量较大,透水路面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利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中针对人行道全断面铺设透水结构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采用透水砖+找平层+透水混凝土 +透水基层+透水土基,该做法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地段,人行道满铺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及透水基层造价较高,城市老路改造中对人行道改动量比较大,工期较长。
[0007]因此应寻找一种能排出人行道雨水、施工方便的方案。

【发明内容】

[0008]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渗水快、排水快、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人行道排水路面。
[000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按照下述方法实现:
[0010]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在人行道距离车行道路牙石1.5m?2.5m处设置盲道,所述盲道的最上面一层为面层,所述盲道面层与盲道两侧的人行道面层一样深,所述盲道面层的深度为5cm?7cm,所述面层下面为找平层,所述盲道找平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找平层深,所述人行道找平层深度为Icm?3cm,所述盲道找平层的深度为2cm?4cm,所述找平层下面为基层,所述盲道基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基层深,所述人行道基层深度为8cm?12cm,所述盲道基层深度为13cm?17cm,所述基层下部为底基层,所述盲道底基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底基层深4?6倍,所述盲道人行道底基层深度为8cm?12cm。
[0011]所述盲道靠近建筑物一侧宽度为5cm?1cm的盲道面层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所述盲道面层其余部分及人行道面层采用透水砖。
[0012]所述盲道找平层采用中砂,所述人行道找平层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
[0013]所述基层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
[0014]所述底基层采用透水级配碎石。
[0015]当地质为粘土时,在所述盲道底基层下面设置为深度为20cm?40cm的碎石集水井,所述碎石集水井通过横向排水管连接到检查井中的排水管道。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本实用新型使雨水渗透快、排水快,地表湿润,扬尘污染减轻,解决了城市“热岛效应”,将人行道雨水补充地下或排入地下管道,实现资源的合理排放,有效保护自然环境。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人行道排水路面平面示意图;
[0019]图2为人行道结构图;
[0020]图3为人行道检查井结构图;
[0021]I一面层,2—找平层,3—基层,4一底基层,5—横向排水管,6—排水管道,7一检查井,8—盲道,9 一建筑物,10—车行道,11 一盲道面层,12—盲道找平层,13—盲道基层,14—盲道底基层,15一碎石集水井,21一人行道面层,22—人行道找平层,23—人行道基层,24—人行道底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在人行道距离车行道10路牙石2m处设置盲道8,盲道8的最上面一层为面层1,盲道面层11与盲道8两侧的人行道面层21 —样深,盲道面层11的深度为6cm,面层I下面为找平层2,盲道找平层12比盲道8两侧的人行道找平层22深,人行道找平层22深度为2cm,盲道找平层12的深度为3cm,找平层2下面为基层3,盲道基层13比盲道8两侧的人行道基层23深,人行道基层23深度为10cm,盲道基层13深度为15cm,基层3下部为底基层4,盲道底基层14比盲道8两侧的人行道底基层24深5倍,盲道人行道底基层24深度为10cm。
[0024]面层I直接承受荷载、透水、贮水、抗磨耗、抗滑,盲道8靠近建筑物9 一侧宽度为8cm的盲道面层11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盲道面层11其余部分及人行道面层21采用透水砖。透水砖一般包括烧结透水砖、免烧结透水砖,面层I透水砖的透水系数k (15°C)应大于等于 1.0X 10 2cm/sο
[0025]找平层2主要起透水、施工找平、连接面层I与基层3,盲道找平层12采用中砂,人行道找平层22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的配比参考范围:水泥:砂=1:5?7 (质量比)。水、水泥、砂的质量比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干硬性”,加水量以将水泥中砂手攥成团,距地面Im高处,自由落地松散为限。
[0026]基层主要承受荷载、透水、贮水,基层3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有效孔隙率大于等于15%,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配合比参考范围:水灰比约0.38左右,水泥用量245?270kg/m3,碎石用量1600 kg/m3左右。
[0027]底基层4防止渗入路床的水或地下水因毛细现象上升,缓解含水土基冻胀对路面结构整体稳定的影响,同时具有承载、透水作用。底基层4应采用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能良好、水稳性好的透水材料,底基层4采用透水级配碎石。
[0028]当地质为砂土、粉土等渗透性较强时可人行道雨水通过碎石垫层直接排入地下;当地质为粘土等渗透性较差时,在盲道底基层14下面设置为深度为30cm的碎石集水井15,碎石集水井15通过横向排水管5连接到检查井7中的排水管道6。将人行道雨水补充地下或排入地下管道,实现资源的合理排放,有效保护自然环境。
【主权项】
1.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在人行道距离车行道路牙石1.5m?2.5m处设置盲道,所述盲道的最上面一层为面层,所述盲道面层与盲道两侧的人行道面层一样深,所述盲道面层的深度为5cm?7cm,所述面层下面为找平层,所述盲道找平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找平层深,所述人行道找平层深度为Icm?3cm,所述盲道找平层的深度为2cm?4cm,所述找平层下面为基层,所述盲道基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基层深,所述人行道基层深度为8cm?12cm,所述盲道基层深度为13cm?17cm,所述基层下部为底基层,所述盲道底基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底基层深4?6倍,所述盲道人行道底基层深度为8cm?12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盲道靠近建筑物一侧宽度为5cm?1cm的盲道面层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所述盲道面层其余部分及人行道面层采用透水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盲道找平层采用中砂,所述人行道找平层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采用透水级配碎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当地质为粘土时,在所述盲道底基层下面设置为深度为20cm?40cm的碎石集水井,所述碎石集水井通过横向排水管连接到检查井中的排水管道。
【专利摘要】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在人行道距离车行道路牙石1.5m~2.5m处设置盲道,盲道的最上面一层为面层,盲道面层与盲道两侧的人行道面层一样深,盲道面层的深度为5cm~7cm,面层下面为找平层,盲道找平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找平层深,人行道找平层深度为1cm~3cm,盲道找平层的深度为2cm~4cm,找平层下面为基层,盲道基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基层深,人行道基层深度为8cm~12cm,盲道基层深度为13cm~17cm,基层下部为底基层,盲道底基层比盲道两侧的人行道底基层深4~6倍,盲道人行道底基层深度为8cm~12cm。通过本实用新型使雨水渗透快、排水快,扬尘污染减轻,解决了城市“热岛效应”,将人行道雨水补充地下或排入地下管道,实现资源的合理排放,有效保护自然环境。
【IPC分类】E01C15-00, E01C3-04
【公开号】CN204509940
【申请号】CN201520105298
【发明人】李建红, 樊守新, 王维松
【申请人】徐州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