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1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面罩,包括:设置有接口的主骨架和与接口相连的呼吸管。呼吸管包括主体,主体包括插入接口的插入区,插入区上设置有可径向弹性形变的连接件,连接件的外表面设置有沿插入区的周向与接口配合的卡槽,卡槽通过连接件径向变形与接口嵌合或脱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够快速拔出呼吸管。
【专利说明】
呼吸面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0002]呼吸面罩的主骨架与呼吸管连接的方式决定了佩戴者或护理人员是否能快速地插拔呼吸管,是评价呼吸面罩的结构是否舒适、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呼吸管和主骨架的连接的有效性,呼吸管的连接端通常从一侧插入到主骨架内,并在主骨架的另一侧通过卡簧固定。这种连接方式使得佩戴者或护理人员不能方便地拔出呼吸管,从而不能使佩戴者方便地脱离呼吸管,为佩戴者的自由活动带来了很大不便。
[0004]因此,需要一种能方便地拔出呼吸管的呼吸面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呼吸面罩,在使用这种呼吸面罩时,能够快速拔出呼吸管。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包括设置有接口的主骨架和与接口相连的呼吸管,呼吸管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插入接口的插入区,插入区上设置有可径向弹性形变的连接件,连接件的外表面设置有沿插入区的周向与接口配合的卡槽,卡槽通过连接件径向变形与接口嵌合或脱开。
[0007]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呼吸管仅通过接口与卡槽之间的卡接实现与主骨架相连,并不借助于额外的部件。因此,在呼吸管与主骨架相连的状态下,仅将连接件径向变形就可以使接口与卡槽脱开,从而使呼吸管与主骨架脱开,这大大方便了呼吸管的拔出。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前边缘或后边缘与插入区相连。这样,连接件能够独立于呼吸管的主体或插入区而变形。使用者仅需要使用较小的力就能够拆装呼吸管,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此外,仅在连接件的周围降低了呼吸管的强度,而没有整体地降低呼吸管的强度,使得呼吸面罩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按压凸起和处于按压凸起前方的向外凸出的卡接凸起,卡接凸起与按压凸起间隔设置而形成的卡槽。这样,在呼吸管与主骨架相连的状态中,按压凸起处于主骨架的外部,从而从外部操作按压凸起就能够使接口与卡槽脱开,并使呼吸管与主骨架分离,这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此外,按压凸起和卡接凸起对接口附近区域的相互限位和阻挡作用使得呼吸管不会上下晃动,确保了呼吸管与主骨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件的卡槽处于同一个圆周上。这样,在将呼吸管与主骨架连接在一起后,可以周向转动呼吸管而不会导致呼吸管与主骨架分离,从而大大方便了使用者调整呼吸管的方位,以给使用者带来更高的舒适性。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接凸起的宽度从后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从整体来看,卡接凸起形成三角形,这大大降低了将呼吸管插入到接口内的阻力,方便了使用者将呼吸管与主骨架连接到一起。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呼吸面罩包括设置在主骨架上且与卡接凸起配合的引导板,该引导板围绕接口设置并且沿插入区的轴向延伸,引导板的根部与接口的边缘之间形成与卡接凸起的后端卡接的台阶。在将呼吸管插入到接口的内部之后,引导板会对呼吸管产生进一步的限位作用,进一步防止呼吸管的晃动,确保了呼吸管与主骨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引导板的根部与接口的边缘之间的台阶使得接口与卡槽嵌合在一起。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台阶的高度小于卡接凸起的后端的高度以在接口和卡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通过形成第一间隙,减小了呼吸管与主骨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了转动呼吸管。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板包括与主骨架相连的倾斜部,倾斜部的端部与卡接凸起接触,在卡接凸起和倾斜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隙。通过形成第二间隙,进一步减小了呼吸管与主骨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方便了转动呼吸管。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引导板还包括与倾斜部的端部相连的平直部,平直部与呼吸管相配合。在存在第二间隙的情况下,引导板的平直部与呼吸管贴合在一起,保证了呼吸管的稳定性。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接凸起构造为从后端向前端逐倾斜的斜面。优选地,倾斜部的倾斜角大于斜面的倾斜角。斜面形式的卡接凸起能进一步降低将呼吸管插入到接口内的阻力,进一步方便了使用。
[0016]在本申请中,方位用语“前”是指在将呼吸管插入到接口内时,呼吸管的运动方向。方位用语“后”是指与“前”相反的方向。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I)在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中,呼吸管仅通过接口与卡槽之间的卡接与主骨架相连,并不借助于额外的部件,这大大方便了呼吸管的拔出。(2)在将呼吸管与主骨架连接在一起后,还可以周向转动呼吸管而不会导致呼吸管与主骨架分离,从而大大方便了使用者调整呼吸管的方位,以给使用者带来更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8]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呼吸管与主骨架连接在一起。
[00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管的侧视图。
[0021]图3以放大视图显示了呼吸管与主骨架相连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0022]图4以放大视图显示了呼吸管与主骨架相连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
[0023]图5以放大视图显示了呼吸管与主骨架相连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
[002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呼吸管与主骨架分开。
[0025]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6]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8]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100的一部分,在其中呼吸管I与主骨架4连接在一起。主骨架4是刚性的,以稳定地扣在使用者的面部上。在主骨架4上设置有通常为圆形的接口 6(如图1所示)。呼吸管I通常呈弯管状(如图2所示),以方便将呼吸管I与其余的设备相连。如图1和2所示,呼吸管I包括刚性的主体7,构造在主体7上的用于与接口 6相连的插入区11和构造在插入区11内的可径向弹性变形的连接件8。在连接件8的外表面上构造有沿周向的与接口 6的边缘配合的卡槽9。在将呼吸管I与主骨架4相连时,将呼吸管I插入到接口 6内,连接件8径向向里变形并且接口 6的边缘与卡槽9嵌合到一起,使得呼吸管I与主骨架4连接在一起。在将呼吸管I与主骨架4分开时,将连接件8径向向里变形使接口 6与卡槽9脱开,同时将呼吸管I从接口 6内拔出,使得呼吸管I与主骨架4分开。下面来详细描述主骨架4和呼吸管I的结构。
[0029]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呼吸管I的整体形状。如图2所示,呼吸管I的连接件8的前边缘与主体7相连,也可将连接件8构造为其后边缘与主体7相连,连接件8的其余边缘均与主体7分开。通常呼吸管I由具有弹性的塑料支撑,因此按压连接件8可使得其相对于主体7径向向里凹陷;而撤去压力后,连接件8可弹性地恢复原状。还如图2所示,在连接件8上的外表面上构造有向外凸出的按压凸起2和处于按压凸起2前方的向外凸出的卡接凸起3。按压凸起2可作为按压力的施力点。卡接凸起3与按压凸起2间隔设置而形成上文所述的卡槽9。在安装呼吸管I时,将呼吸管I的插入区11推入到接口 6内,直到接口6的边缘与卡槽9卡接在一起,完成呼吸管I与主骨架4的连接,如图1所示。在拆卸呼吸管I时,首先压下按压凸起2,使卡接凸起3缩入到呼吸管I的内部并且接口 6的边缘与卡槽9脱开;然后,向外拉出呼吸管I就完成了呼吸管I的拆卸,如图6和7所示。
[0030]优选地,连接件8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卡槽9处于同一个圆周上。这样在将呼吸管I与主骨架4连接在一起后,可以根据需要而方便地转动呼吸管I。
[0031]如图2所示,卡接凸起3的宽度从后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从平面图来看,卡接凸起3成三角形,并且三角形的顶点朝向前方,这就大大降低了将呼吸管I插入到接口 6内时的阻力,从而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呼吸管I插入到接口 6内。
[0032]返回到图1,在接口 6周围的构造有朝向主骨架4的内部延伸的引导板12。在装配状态中,引导板12与卡接凸起3配合在一起,由此引导板12会阻止呼吸管I相对于主骨架4的活动或晃动,使得呼吸管I与主骨架4的连接更加可靠。在构造有引导板12的情况下,在引导板12的根部与接口 6的边缘之间形成了台阶13(如图3所示)。在装配状态中,台阶13与卡接凸起3的后端卡接在一起。
[0033]优选地,台阶13的高度小于卡接凸起3的后端的高度,从而在接口 6和卡槽9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4。由于存在第一间隙14,因此减小了呼吸管I与主骨架4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使用者能够以较小的力来转动呼吸管I。
[0034]图3到图5示例性地显示了呼吸管I与主骨架4相连的三种结构。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0035]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卡接凸起3和引导板12均为平板状;在装配状态中,卡接凸起3与引导板12完全贴合在一起。
[0036]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卡接凸起3为平板状,引导板12包括与主骨架4相连的倾斜部15。在装配状态中,倾斜部15的端部与卡接凸起3接触,在卡接凸起3和倾斜部15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6。第二间隙16进一步减小了呼吸管I与主骨架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也进一步减小了用于转动呼吸管I的作用力。
[0037]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卡接凸起3构造为从后端向前端倾斜的斜面。优选地,倾斜部15的倾斜角大于卡接凸起3 (即斜面)的倾斜角。这样,在装配状态中,倾斜部15与卡接凸起3之间仍存在有第二间隙16。此外,从横截面上看,卡接凸起3呈楔形,这能进一步降低将呼吸管I插入到接口 6内时的阻力。
[0038]优选地,引导板12还包括与倾斜部15的端部相连的平直部17。在装配状态中,平直部17与呼吸管I相配合,有助于进一步阻止呼吸管I相对于主骨架4的活动或晃动,使得呼吸管I与主骨架4的连接更加可靠。
[0039]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接口的主骨架和与所述接口相连的呼吸管, 所述呼吸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插入所述接口的插入区,所述插入区上设置有可径向弹性形变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设置有沿所述插入区的周向与所述接口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通过所述连接件径向变形与所述接口嵌合或脱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按压凸起和处于所述按压凸起前方的向外凸出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按压凸起间隔设置而形成所述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起的宽度从后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骨架上且与所述卡接凸起配合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围绕所述接口设置并且沿所述插入区的轴向延伸,所述引导板的根部与所述接口的边缘之间形成与所述卡接凸起的后端卡接的台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接凸起的后端的高度,以在所述接口和卡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包括与所述主骨架相连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端部与所述卡接凸起接触,在所述卡接凸起和所述倾斜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起构造为从后端向前端倾斜的斜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还包括与所述倾斜部的端部相连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与所述呼吸管相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前边缘或后边缘与所述插入区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的卡槽处于同一个圆周上。
【文档编号】A61M16-06GK204293643SQ201420759920
【发明者】肖爱军 [申请人]肖爱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